秦始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秦始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秦始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秦始皇讀後感1

欣賞了司馬遷筆下的《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本紀》記載了秦始皇在其歷代祖先所積蓄的力量的基礎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強大國家的過程,這就可以肯定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當然,也有很多體現了秦始皇因為經驗不足所犯下的錯誤;尤其是寫秦始皇死後,秦始皇之子秦二世以許多非法的手段篡取權政,最後在區區兩年多的時間裡將秦王朝徹底葬送的悲慘教訓。

這一篇主要講解了秦始皇稱帝后建立,實施的一系列制度與措施的片段,表現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與恢弘氣度。

司馬遷筆下的秦始皇是將其作為一個因為缺少歷史經驗而招致失敗的悲劇英雄來進行寫作的。

我個人認為,如果秦始皇吸取前代商紂王和夏桀王的失敗經驗,也許秦朝可以是一個復興文化的朝代,可與唐朝相提並論,假如秦始皇不是一位暴君的話,可能會使國泰民安,因為畢竟六國都是秦始皇所打垮的,所以如果有人想謀權篡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或許國泰民安之後就沒人想到謀權篡位了。

像清朝時,慈禧太后篡位之前那樣,天下大和,雖然仍有一些不安定因素,但是畢竟只是小部分,家家歡樂,家家太平。

秦始皇的威嚴與神武是我們後人無不敬佩的,只是他的暴行讓我們對他的有一些不好的印象,即使秦始皇的行為有種種的不對之處,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的評價還是肯定與讚揚的方面佔大多數,儘管也對其有許多的.批評與不滿,但總體還是在稱讚秦始皇。

  秦始皇讀後感2

《秦始皇的祕密》一書大膽的採用了歷史推理寫作,以破案的方式對秦始皇的一生展開了研究,其中包括秦始皇的生父問題,秦始皇后宮問題,秦始皇的弟弟與假父問題,秦始皇的叔父的問題幾大部分,寫作方式大膽,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以別樣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秦始皇,其中作者對於秦始皇的研究方式,對於史料的處理方式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最近在圖書館偶然看見李開元先生的《秦始皇的祕密》一書,初看便引發了我極大地興趣,連讀幾天,終於讀完,有了一點體會,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說這本書引人注意的便是它的寫作手法。推理式的手法是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李開元先生以一個偵探的視角分析了與秦始皇有關的種種歷史疑團,如在分析秦始皇的生父時用了排除法,並引導讀者站到歷史人物的角度去分析,並從當事人的動機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得出呂不韋是清白的這一結論。

這種推理式的手法,使讀者產生了一種代入感,讀者帶入歷史人物中,思考自己在處理歷史事件時的反應,可以更深的去理解體會歷史的脈絡。其次,我認為這種推理式的寫作手法增添了讀者閱讀時的趣味,一環扣一環的推理易吸引讀者,一步一步的推理,讀者很快就看完了,輕鬆而不枯燥,讓讀者主動跟隨作者的思路。

可以說,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李開元先生在處理秦始皇的生父問題上採用了將具體人物列表,並一一分析的方法,直觀而又方便研究,我覺得這種方法對我們以後的歷史研究很有幫助,我們在利用史料的時候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將關於某一方面的內容建檔儲存,列表處理,這樣反而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當時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也更方便於我們的研究。

我很喜歡李開元先生將自己放在歷史人物角度看問題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使我們有了一種代入感,想想自己在當時的情況下會做出的選擇,對歷史人物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我們便會發現帝王將相其實也就和平常人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某一個決定也是受當時的環境和事件發展的影響,他們也有自己的身不由己。李開元先生在這本書中做的最好的就是他將秦始皇變得接地氣兒了,一個歷史書中木刻般的人物很難引起人的思考和共鳴,但如果他能夠走下來,變更容易讓人理解他,認識他。

《秦始皇的祕密》中對於史料的處理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李開元先生在書中分析秦始皇的後宮時對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三十七年條的處理方式是逐一分析,吃透每一句,並從中提取了四條觀點,但這條史料並沒有對問題研究有所幫助,於是作者又從公子將閭兄弟和公子高入手進行追查,在這條線索也不能得出結論時,作者便又從考古發掘的角度入手通過秦始皇的公主公子墓入手,最終得出了秦二世屠殺兄弟姐妹這一結論。

其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有很多,比如在閱讀歷史文獻時,我們可以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可以加深我們對歷史文獻的理解程度,其次我們在對某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研究時,需要文獻資料,可是可以利用的文獻資料卻很少,這時候我們便可以從一些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文獻資料入手去研究。最後,我們在研究歷史時,應該將文獻研究與考古挖掘相結合,這樣會更利於我們對歷史的學習與研究。

  秦始皇讀後感3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封建王朝,秦始皇乃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皇帝”自居的封建帝王,無疑秦朝是一個開天闢地的新時代,而《史記·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則向後人較客觀地描述了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到始皇威權統治天下直至秦二世、秦三世時期秦朝走向滅亡的歷史程序。從秦始皇出生至秦始皇二十六年的歷史主要描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過程:自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後,秦國在戰國七雄中的實力逐步提升,經秦惠王、秦武王時期的土地兼併,秦國已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盛的國家。於是韓、趙、魏、楚、燕、齊六國進行合縱,力圖削弱秦國,然而,秦王嬴政廣納天下賢士,採取正確的策略,利用其地形優勢,引敵入秦,六國軍隊連連敗退,在各諸侯國疲敝不堪之時,秦國對各諸侯國進行猛烈的進攻,並分別於秦始皇十五年、十八年、二十二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初步完成了統一大業。分析秦國最終統一天下、滅亡諸侯之原因,應有以下幾點:

一、“近古無王者久矣”——實現統一乃天下百姓之共同願望。戰國時期,“諸侯力政,強侵弱,眾暴寡,兵革不休”,軍民早已厭倦了喋喋不休的戰亂,即使是可憐的百姓也希望能安身活命,而秦致力於統一天下,這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此乃秦統一天下之根本原因。

二、地利——地形的便利。六國賢人智士彙集,軍隊都有優秀的將領來指揮,但卻因險阻困住而無法前進,於是秦國就採取“引敵入秦”的策略,使敵軍潰敗。這樣易守難攻的地形,無疑為秦統一六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三、天時——時機。在採取“引敵入秦”的策略,使敵軍潰敗後,秦國士氣大振,而六國則解散了合縱之約,疲睏不堪,這就給予秦實現其統一天下之野心以極佳的機遇。秦國抓住機遇,對六國進行猛攻,使六國滅亡。四、人和——秦國廣納天下賢士,制定了正確的統一策略。在六國合縱企圖削弱秦國之時,秦王嬴政聽從大梁人尉繚的建議,以豐厚的俸祿廣納天下賢士良才為秦王出謀劃策。六國雖然合縱,但其之所以聯合無非是由於六國有某種共同利益,且“諸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故六國只是打著個滅亡秦國的旗號,實際是為謀私利,這種結盟是極其脆弱的,而相比於此,秦國從大王到臣相,上下一心,無疑為統一大業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