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17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菜根譚》讀後感15篇

《菜根譚》讀後感1

讀公司領導推薦的《菜根譚》一文,結合自身工作頗有體會,雖說《菜根譚》不像《孫子兵法》、《論語》等出名,但在為人處世和工作交往方面,內容就顯得更加精闢,值得學習。文章中的:“遇事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此段話是文章的精髓和主題,體會如下:

1、工作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總要依靠上級的支援,部門的協調和同事的積極配合,只有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依靠團體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讓領導省心和滿意。

2、家庭生活上尊敬父母,工作上尊重領導,是人在社會上生活的根本。如果沒有上級領導的支援,工作將會十分被動,既然領導給與了機會,就要盡全力而為。個人認為:把工作做好,讓領導省心,就是工作中最大的尊重。

3、學會謙虛。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自以為是,始終要保持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多向領導請教,同事交流,互相取長補短,才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就像本次機組迎峰度夏檢修前,向同類型機組(徐州華美電廠)借鑑長週期執行、檢修經驗,精心組織,調整執行,有效保證機組了在迎峰度夏期間4個多月安全長週期執行。

4、學會寬容。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生活習性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角度不同,遇見問題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能化解不必要的誤會,作為二期具體負責人,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各部門的特點,積極協調各部門的協作,瞭解職工的思想動向,及時改變管理方法,保證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5、學會感恩。首先人應當感恩,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工作以後,又有領導的關懷之恩和同事的幫助之恩。尤其是工作中,只有領導給與發展的平臺,提供機會,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可以說知遇之恩和提拔重用之恩是與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同等最重要的,也是最應該報答的。只有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幹好每一件領導交代的工作,不添麻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每一位幫助過自己的人。

作為八一熱電二期工作具體負責人,我要感恩領導給予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加強二期機組節能降耗、安全執行、增加機組利用小時率的管理;加強領導,健全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技術創新等機制,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改革創新,面對困難不退縮,遇事多想文章裡的“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將節能降耗、安全執行緊密聯絡起來,為八一熱電公司爭優創效。

《菜根譚》讀後感2

近期抽空簡單的閱讀了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個字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與我的母校——南京師範大學的創始人陶行知先生的從教理念如出一轍。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說呢,就不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麼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從事輔導員崗位數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於學生成長的影響,深知自己在崗位上的態度、做事的嚴謹與否與學生的利益密切相關,深知公平、公正、公開的嚴格的制度執行對於學院的發展和聲譽的重要性。正是母校傳承的一種精神,正是黨員身份的不斷激勵,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學習,我得到了成長和歷練,也更是這樣的經歷,我更加成熟,對於學生工作更加盡心,每每學生的喜悅,也時常撥動我內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譚》讀後感3

最近兩個多禮拜特別的忙碌,是因為承蒙領導不棄,給自己加了點擔子,開始主導專案帶團隊了。20xx年在企業上班,那個時候也是帶團隊帶專案,但是二者感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我想了一下,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單位的性質不一樣,一個是外資企業,一個是政府事業單位,所以在管理體制以及運作模式上會有很大的差別。在企業,特別是外企或者類外企,工作會劃分的很細,每個人每個團隊甚至每個部門做的事情都類似,所以帶專案帶團隊相對來說就更加單一明確,把握住時間節點、合理分配任務量、給予技術層面的指導,基本上就沒什麼大問題了,而且往往大家不在一個城市辦公,沒法面對面交流,更多的是文字性的溝通。而在政府事業單位就複雜得多了,看似每個人工作職責範圍比較寬泛、自由度比較大、有時候又卻是那麼的狹窄,取決於每個人對工作的認知認可以及思考的程度。現在的單位,既是政府性質又是高度技術化、專業化,按照有些同事說的,這裡既需要智商又需要一定的情商。

二是自己本身的關注點不一樣了,以前更多的是盯著專案,催著大家抓緊時間儘快完成分配的任務;現在更多的是想著如何既要把事情做好,又想趁著帶團隊的機會狠狠的改正一些缺點習氣。角色轉化前,作為一名普通的職工,只需要完成自己手頭的工作任務量就好,需要考慮的人只有兩個:自己和直接領導。角色轉化後,不僅需要考慮的工作量多了,而且考慮的人物也多了,需要接觸和打交道的物件也更復雜多樣了。打個比方,好比點和線,變成面和體。

過去的我,骨子裡是獨來獨往、獨生獨死的,人物事情多了就覺得特別的麻煩,恨不得一刀切下去,想盡辦法讓自己抽離出來,躲進自己設定好的、只能容下獨自一人的、短暫的舒適區。這是太過於關注自我感受的表現,嚴重下去就是自閉了。用理智與情感的.模式來說,這樣的人是不具備理智的,沒有理性思維;即使擅長思維,由於沒有理智、智慧的指引,越思維越陷入自我;那麼情感方面呢,我們都知道,情感是離不開理智的,如果沒有了理智,那就是不良情緒的爆發,非常的可怕。(關於理智和情感更深入的探討,以及如何從情感理智入手修行自己,歡迎大家與我當面交流,茶水隨時備好,我在幻海閣等你。)

現在的我,或許還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已經不想按照原來的命運軌跡繼續走下去了。在面對複雜的人事物交織在一起的時候,由於多年來定力的修持以及正見的熏習,已經慢慢的具備一些剎車的力量了。正因為此,這兩個禮拜的忙碌,不僅僅是單純的工作事務的處理,更多的是頭腦中緊繃的這根弦,一根試圖努力攔住命運火車按照原有軌道急速飛馳的弦。所以,特別感謝有這樣的機會,一個可以試煉改變命運的機會。

《菜根譚》讀後感4

初讀《菜根譚》,就知道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處世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理解通透的。只能摘其中一些感觸良深的道理,談談自己的淺薄的理解。細嚼菜根,精做百事。

霽天青日,倏變為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倏轉為朗月晴空。氣機何嘗一毫凝滯,太虛何嘗一毫障蔽,人之心體亦當如是。

大自然從不停止運動變化,天體的執行也不會受到絲毫阻礙,人的心也要像大自然一樣,一刻不停地變化發展,而不為外物阻礙停滯不前。

前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封城”引發了很多擔憂,學生怎麼上課?員工怎麼上班工作?但很快疑慮就被打消,每個人都開始遠端辦公,線上辦事,每個人都自主地參與到抗疫戰爭中,我亦是如此。

由此看來,“變”就是存活的能力。

琴棋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可見事物無定品,隨人識見以為高下。故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為先。

琴棋詩畫、山川雲物,這些事物本身沒有固定的品性,是隨著人們的見識不同而有高低的領悟,所以閱讀書籍與研究事理,要先提高自己的志趣。

洪應明的悟性與志趣是常人不能及的,他在忙碌採蜜的蜜蜂上看到人情世態,由回巢棲息的燕子感受到清雅的情趣。他認為研究學問的人要有清明的領悟能力,和事物接觸的時候都會有所領悟。

當然,與我一樣的尋常人,也不必過於苛責自己,而今是實踐出真知的時代,在新的環境背景下,對“悟”也需要有新的理解,我認為就是要勤于思考、敢於質疑、遇到問題想過辦法解決。

大概也沒有人會拒絕提升志趣,只是這是一個長遠的過程,著眼當下,一步步積累就好。黃金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玉石從石頭中產生,世界上高深的道理,往往存在於身邊平凡的事物中!

淡薄之士,比為濃豔者所疑;檢啻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洪應明在書中多次提到不要刻意顯才,他說取得功名、事業有所成就的人,要保持謙虛的美德,這樣才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他勸誇耀自己學識的人不要誇耀自己的財富,誰家灶下沒有生活煮飯呢?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積蓄才華,並時常自我反省,是否刻意顯露自己的才華。

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卑。這大概就是謙謙君子的樣子。

《菜根譚》讀後感5

人生在世,總免不了許多疑惑、感慨以及憤懣不平之事,有時一點困難或彎路,就足以制約我們一生的發展。然而,無論如何,總有一盞明燈始終指引著我們人生的方向,讓我們奮勇前行。

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焰,一代一代傳承到今天,譬如《道德經》、《莊子》、《菜根譚》……在我的青蔥歲月彷徨、迷茫時,正是《菜根譚》讓我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蘇秦以“連橫”理論多次勸說秦王卻屢遭失敗。最終在錢財用盡的時候不得不灰頭土臉地回到家中。他的妻子沒有從織布機上抬起頭來,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不跟他說話。於是,他頭懸樑,錐刺股,攻讀兵書《陰符》。學成之後,他以一人之力解除了六國與秦的盟約,掛六國相印。當蘇秦得意顯耀之時,黃金萬千為其所用,隨從車騎絡繹不絕。然後他再次回家。他父母聞訊,連忙張羅打掃住處,清潔道路;設定音樂,籌辦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蘇秦來到後,妻子不敢正視,只是偷偷地察顏觀色,恭敬地聽他講話;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謝罪。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嗎?在錢財、榮耀、權力面前,人們最易感受到世態炎涼。而我也總擺脫不了生活的憤懣、糾結和無奈。直到有一天,我拜讀了《菜根譚》,如遇名師,為我答疑解惑。文中有一句話:“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大意是:我有權有勢人們就奉承我,這是奉承我的官位和紗帽;我貧窮低賤就輕視我,這是輕視我的布衣和草鞋。可見根本不是奉承我,我為什麼要高興呢?根本不是輕視我,我又為什麼要生氣呢?我學會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意思是:天地的執行是永恆不變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後就不再復活;一個人最多也不會活過一百歲,可是百年的時間跟天地來比只不過是一剎那。我們人類能僥倖誕生在這永恆不變的天地之間,既不可不瞭解我們生活中所應享的樂趣,也不可不隨時提醒自己不要蹉跎歲月、虛度一生。既然如此,那我難道要為了追求金錢和權力而蹉跎一生嗎?不用的,生活本身就是擁有無盡樂趣巨大的財富,我無需追求更多物質上的享受,而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我讀《菜根譚》,如同聆聽一位智者的教誨,他溫暖睿智的話語能撥開迷霧,拂去塵埃,讓我的心靈變得澄澈、寧靜。

《菜根譚》讀後感6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達到了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裡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裡,“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執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後感7

《菜根譚》是明朝的洪應明所著的書,在日本企業界已被追捧為“奇書”,從此便能知其修身養性的力量之深。都說: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古人亦云:性定菜根香。都可見,人只有經歷了平淡艱苦的生活,才能使經驗有所增長,人格有所昇華。這便是《菜根譚》這本書的宗旨,靜心讀它,才能品得仁智百味,讓失意者變得徹悟,讓成功者懂得長勝不衰的方法,讓居官者明曉如何仁政廉潔,讓平凡人也自能從中領悟生活的道理。而這本書中的感恩的言論,也自是講得十分有理。有這樣一句話: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意思是說,我對別人有功勞不必掛念,但如果自己有過於人,卻不能不計較;別人對我有恩情我不能忘卻,要想著去回報,但有仇怨卻必須忘掉。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句話說得多麼迂腐,還不如“德怨兩忘,恩仇具泯”呢。但是,“德怨兩忘,恩仇具泯”只是針對自己給予別人的恩怨來說,我們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所以,對於別人的恩情我們要時刻銘記。別人的仇怨,我們只是把它寫在沙地上,讓它可以隨風流逝,不再計較;但別人若有恩於我,卻必定要深刻在心上。其實,看到這句話時會有觸動,是因為我覺得它非常像是爸爸媽媽對待我的行事準則:爸爸每天奔波忙碌,卻從不會在我面前提及勞苦;媽媽日復一日忙家務,即使汗如雨下也不會叫一聲累。而我如果在母親節或父親節那一天,給他們小小的表示,他們卻比以往都要顯得開心。那麼,這句話為什麼不可以成為我的行為準則呢?為什麼只是沉浸於爸爸媽媽所構造的幸福與恩惠中,而不去報答呢?

《菜根譚》中還有一句話: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先暫且不說別人給予的恩情,光說我們受到了爸爸媽媽莫大的恩德不知回報,不就是刻薄、冷血到了極點麼?這樣的情況當然要避免。對爸爸媽媽的回報,應該不只是在節日請他們吃飯,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感情,給他們溫暖的感覺。而我們要做的這些,《菜根譚》中也都有體現:如“知足者藜羹旨於高粱,布袍暖於狐貉”。我們要滿足於爸媽提供給我們的環境與條件,知足才能常樂,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便能“編民不讓王公”,精神生活也十分富足。

又如“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並所施之心具非矣”。回報父母便不要去計較得失,掛念他們會不會給誇獎,不然這種感恩之情也會失去它原本的意義與價值。再如“惟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面對父母不掛記自己的回報,其實也是在為自己所積福,自己付出得越多,回報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深厚,福澤也會綿長。

在靜心凝神的《菜根譚》閱讀中,我懂得了很多。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菜根譚》讀後感8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裡發現了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裡,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檯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讓自我的心靈理解著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於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後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思考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我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我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但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我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但是上天卻在他著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十分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我的修養、道德以及潛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著成功,只是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了到達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潛力多幾分“著意”,踏踏實實做好自我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讀後感9

原文: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註釋:1.拂心之事:不順心的事。拂:違,逆。2:砥石:磨刀石。3鴆毒:毒酒。

譯文:經常聽到些不中聽的批評之言,常經歷些不盡如人意的事,在接受這些的過程中正好能歷練自己的品德情操。相反,如果僅僅只是聽些甜言蜜語,事事都一帆風順,人生沒有任何波折,就等於把自己浸泡在毒藥裡慢性自殺。

我的讀後感:這話國小就知道,現在才明白有時還做不到。我也曾愛聽好聽的話,感覺每天順風順水就是好。吃多虧,經歷人事多一些,覺得能說逆耳良言的人真好,太少了。做事多遇困難挫折反而可以學到積累很多經驗,不算壞事。

還有一方面就是經常聽到一些不好聽的話,發生的那些不順心的事情不算壞事。可以讓我保持對人對事的瞭解,更有利於人性的把握判斷,工作生活。

比如,坑我害我最多的都是我曾經的好朋友。很多陰毒的人,沒發現之前都是好朋友,歡聲笑語,翻臉後不如狗卻和狼一樣狠毒。有利可圖時甜言蜜語之人,背後藏的不是毒藥就是刀。

那些日常生活中惡臉惡語,小坑小壞的人反而都是不斷在提醒我人的本性,幫我鑑別識別人。有些嚴肅認真,不講情面講原則的人,教會我的東西往往一生都有用。

生活就像旅途,沒有那麼好的路,處處都是坎坷和危險,老是一馬平川不經歷任何風險,往往一出事就大事故。經歷就是各種歷練,所有不順心的事情都是在教會我如何去走的更好,更安全。

那要不要對別人做一個諍友呢,嗯,可以對孩子,對家人說真話,忠言逆耳。到社會上,工作中得小心慎重,朋友一般都不愛聽,哪怕為其好也有可能記恨你。小錯規勸,大的像犯法之類的趕緊劃清界限,不然一定拖你下水。大方向不能猶豫,要果斷,很多人犯法犯罪都是被朋友所害。

社會流行溜鬚拍馬察言觀色,不會來勢就沉默是金,才能混得好,吃得開,腦滿腸肥。單位同事也如此,領導只有上進心強,精神層次高的人才愛聽不同意見,看人了,仗義執言還是得注意。為其好還很反感就不必多言了,為人正直大多在那個單位或者小團體就混不好,只是留下一個好名聲和好印象。即使沒人喜歡但過後仇恨的人也不多。

想說忠言就得正直,做人選正直和選善良一樣,都是付出不如選利己,很辛苦,要吃很多虧。如今時代,正直又善良的人不管在什麼環境,大部分混得很差,慘。就是生活平淡,內心安寧。路自己選,怎麼做,看具體情況吧。

創業自己當老闆,不少人就發現最寶貴是人才,德才兼備之人太少,自己能看人太重要了。大部分私營企業活不過十年,過了十年的大部分傳不了下一代,就是這個原因,沒人才,不過說遠了。等我當上老闆在寫這些吧,哈哈。

《菜根譚》讀後感10

翻閱《菜根譚》,我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說:“士不可以不巨集毅,任重而道遠。”此為高遠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裡,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別人曾經對我有恩應常記於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達觀篇給我們的啟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為懷的人,心裡總處在平衡狀態,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儘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麼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明曉利害”,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偽始末和是非曲直,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於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在的書籍、雜誌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段段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對於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鑑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於跟聖人交流。

《菜根譚》讀後感11

要說中國傳統書籍裡教人為人處世的書,莫過於《菜根譚》這本書。它彙集儒、釋、道三教之精華,從個人修養,人生,處世,出世四個方面,以語錄的方式來闡釋其中道理。《菜根譚》全書文字簡煉,亦駢亦散,熔經鑄史,兼採雅俗,醒世名言融合優雅意境,雅俗共賞,詩人不忍釋卷。

書中思想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方式與一體,與作者的自身體會,人生感悟相結合,體現了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的精髓。這本書的作者是明代道人洪應明,他本人就是一個出世之人,所以書中內容思想多有道家無為消極的思想。如“多心招禍,少事為福”,“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寧靜淡泊,觀心之道”等句子,但也不乏許多警醒世人的名句。如“謙虛受益,滿盈招損”,“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慾”,“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當思積累之難,常思傾覆之易”,“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是本然”等等,把複雜深奧的道理,用淺顯易懂的句子表達出來,充滿哲學意味。

這本書通篇沒有教條的教閱讀者如何做人做事,而是像一位朋友和你娓娓而談,談吐風趣優雅,於無形中教化讀者,這也是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不同之處。中國人比較含蓄,為人處世,傳情達意也是很委婉,靠自己體會,很多東西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點到為止。一個有教養的中國人待人接物尺寸拿捏的恰到好處,和這樣的人接觸,你會感到很舒服!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之所以堅韌不屈,代代相傳,就是因為我們有這些傳統文化,經史典籍滋潤靈魂,教化思想。我們有自己的文化的根,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思想,這種思想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被後來人豐富完善,所以,中華文化思想才會長盛不衰。

很喜歡書中許多詩一樣的句子,像“花看半開,酒飲微醉”;“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雲白風清,蘭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等句子,讀來脣齒生香,如臨其境!一本好書,能給人帶來心靈上愉悅的享受,給人心靈以啟迪。

一個人的生活總要受到周圍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古往今來皆如此。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各種慾望的誘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想心境淡然,超脫物慾十分不容易,這不是幾句醒世名言所能解決的。但是,這些名言警句可以在黑暗裡為你點上幾盞燈;在乾涸中給你幾口水,其他一切還要靠自己的毅力,調整內心,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法則。

“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己,而不誇獨醒”。這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

《菜根譚》讀後感12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裡發現了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裡,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檯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讓自己的心靈接受著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於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後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考慮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己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可是上天卻在他著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修養、道德以及能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著成功,只是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了達到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能力多幾分“著意”,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讀後感13

我第一次看《菜根譚》是在十年前,那時太年輕,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有了一些人生經驗,便更能理解書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書裡闡述了為人處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資料。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構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

讀《菜根譚》須靜靜地讀,細細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領略到它的哲學和智慧。毛主席也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方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商界人士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讀《菜根譚》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靜。當你愉悅時,它是一首清脆婉轉的歌,讓你心悅飛翔;當你憂鬱時,它是一首悠遠而又有力的笛聲,讓你重整旗鼓,走出陰霾。《菜根譚》是一罈久經醞釀的老酒,值得我們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壺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細細體會。

“疾風怒雨,禽鳥慼慼;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大意是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裡,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能夠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能夠一天沒有歡欣之氣。這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堅持喜悅的心境,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並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並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我充電、加油!

《菜根譚》讀後感14

週四下完課,回家的路上,在老頑童師兄的車裡交流上課的感受,我說:“今天上課的時候我突然自己笑了,為什麼笑了呢?有一刻我轉過身,目光依次看向每個人,發現在座的(包括老師)每個人我都挑剔過,接觸這個人的時候更多的是看到他(她)的缺點。想到此,我就樂了,怎麼就沒有一個我完全看得上啊?”

難怪自己沒有社交、沒有朋友、與各個團隊集體格格不入、特別的孤立、從小就性格孤僻。難怪自己講課、辦活動沒有人來捧場呢。真是因果不虛啊!越是想到此,我越是樂了,這種樂是恍然大悟的苦笑與自嘲啊!

在工作中也是有這個臭毛病,私下裡跟關係不錯的同事A聊天,肯定離不開評論其他各個同事。說是評論,更多的是背後非議與妄議他人,以攻擊與挑剔別人的缺點為樂,為此還喋喋不休,一個大男人簡直就是一個八婆。結果呢,自己的同事關係也不融洽,經常出現關於我的謠言。比如,平時我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來回次數稍微多一些,同事們私下裡就會互相猜想我是不是不想幹了、準備離職跳槽了。比如某個時間段,稍微跟某個異性同事交流多一些,然後馬上就會有我的緋聞出現。諸如此類小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讓人頭疼、煩惱與無語。

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這些狗血的經歷,以前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年修學下來,越來越清楚其中的緣由是什麼,所以在週四的課上,我突然笑了,很搖頭的嘲笑了一下自己。

因果何曾饒過誰呢,不管你什麼身份、什麼智商…….世人都在因果規律當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自忖是個修行的人,可是最基本的因果律一直被我無情的、選擇性的遮蔽與忽視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聽著真是妙啊,聽著真是至理啊,聽著真是好有智慧、好有辨證啊;這句話估計好多人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吧,特別是前面那句萬法皆空,好多人不懂吧,但是我居然一聽就懂啊,嗯,看來我比一般人聰明。”會這樣自言自語的人,多半是趾高氣揚,喜歡挑人毛病,與人接觸沒有耐心,脾氣又臭又大,喜歡嫉惡如仇,言語喜歡傷人……這就是我,一個活生生的,具有三十多年反面經歷,生活在你們身邊給你們造成無盡傷害的、或許你們熟悉的一個人。

最後,希望大家以我為戒,真的,請重視因果,一點都不能馬虎。

《菜根譚》讀後感15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精彩!

我認為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通過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衝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而《菜根譚》一書,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培根曾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讀了融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於一爐的書籍--《菜根譚》,猶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潤著我的心靈。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菜根譚》博大精深,妙處難以言傳,須有心人在工作之餘,沏一杯清茶,靜靜的品位,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細味此書,一則重溫人間那種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來清醒一下被金錢燒灼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尋找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一書文字簡煉明雋,更是叫人含咀無窮。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中有一股韌勁,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艱難險阻都能被以柔克剛地化解;中國人人生態度中有一種達觀,總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輝會將自家的惡跡掩埋。《菜根譚》能告訴我們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已經湮沒了古代風情並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不安等等,《菜根譚》如一溪清泉,能滌去我們焦燥的塵灰,化解我們心中的積煩。

尤其在現代社會,快節奏讓人時常覺得無暇看書,更多的是:碌碌而為,東奔西顛;網上衝浪,通宵達旦;世事浮澡,轉眼雲煙……如果撥出專門時間靜靜地讀些自己喜歡的書,會讓你感覺有如遊歷世外桃源一樣,品味著人生的哲理。

本書 “囊括了中國幾千年處世智慧”、“提示了人生真諦”、“人人都能從中汲取營養”。幾百年前的書,到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生命力,影響著後世之人,確實難能可貴。通過熟讀此書中的處事篇、修身篇、齊家篇和蒙養篇各篇章,使我在字裡行間的道理中茅舍頓開,大側大悟,受益匪淺,真正獲得了感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