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百年孤獨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5篇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

七年級時,閒來無事,發現舍友書櫃上擺著一本《百年孤獨》,便借來讀讀。我陸陸續續地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讀完,讀完之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解脫,我解脫了,布恩迪亞家族也解脫了。

《百年孤獨》講述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沿海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說實話,這本書的確難懂,光是書中理不清的人物關係以及相似卻又不同的人物姓名就夠讓人頭疼的。但是,好書就是有讓你硬著 頭皮讀下去並且自虐式的想去讀第二遍的衝動。當你真正走進布恩迪亞家族中去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那種想擺脫孤獨但卻死也離不開它的糾結,矛盾和痛苦。

我認為大多數中國讀者被馬爾克斯的作品吸引的原因,不外乎是獨特魔幻的寫作手法和另有深意的主題內容。先從寫作手法上來看,馬爾克斯已然被打上了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標籤,但是魔幻是表,現實才是裡,這種表 裡如一的結合使得《百年孤獨》從小說的一開始,吉普賽人帶著磁鐵觀像儀來到馬孔多的時候,這種現實與魔幻的結合就已經讓讀者陷入了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中。從主題內容上來說,由小及大,《百年孤 獨》被看做是拉丁美洲奮鬥歷史的完結。《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程序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 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很多人對於《百年孤獨》都只是望而卻步,很想去讀,卻無法深入到作者描繪的那個觸手可及但又不敢觸控的世界。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2

讀了大半個月,這本《百年孤獨》總算是讀了一半。然而,我也終於再也讀不下去了。也許是這本書的閱讀門檻太高,雖然無數文學巨匠都大力推薦,但我還是沒有讀出他的好來。當然,再次強調,不是自己淺薄得要批判這本書,僅僅是作為一個低水平讀者記錄一下自己的幾點感受,為自己這半個月做個總結

第一,如很多人所說,文章裡面的名字實在是太類似,甚至完全一樣的。當然理解這是一個家族幾代人,但是還是想吐槽南美人的名字真的太貧乏了。這直接影響了閱讀體驗。

第二,故事性缺乏。讀了半本,幾乎沒有覺得有什麼精彩的故事情節。也許是文化差異,總覺得故事的邏輯太簡單,或者說裡面人的邏輯太簡單。兩個人遇見對上眼,之後沒有鋪墊,沒有逐漸的昇華,兩個人就至死不渝了…再比如,吉普賽人和那家人的感情也讓人覺得不能理解。總之就是大家做事的因果關係都讓人覺得簡單到不能相信。有人說,這書是南美的紅樓夢,我實在不能苟同。紅樓夢裡面那麼多複雜的關係,每個人說的話,掕出來都能細細的品半天,細膩又含蓄的感情也比這本書裡那些簡單粗暴的感情更加抓人。

第三,文學性的角度好像也沒有很多引人入勝的描寫。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翻譯的原因,讀了半本,對我而言,整個村子的情形還是很模糊,或者說只是一個素描。而紅樓夢讀完,大觀園的亭臺樓榭,雕樑畫棟幾乎躍然於眼前。

哪怕同樣拿翻譯的書對比,每當讀到基督山伯爵的出海的時候,地中海藍天白雲,孤舟白帆也能馬上在腦海浮現。而這本書的感覺就是自始至終都在一片朦朧中看一批人來來回回的做一些邏輯簡單的事情,讓人提不起閱讀的興趣。

當然了,最後再次強調,這只是我淺薄的讀後感。有幾乎百分百的可能性是我沒有看懂,然而我卻實在提不起興趣再去看了。謹以此文做個了結。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3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都深深的改變了世界文壇。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4

讀《百年孤獨》純屬是一個偶然,經同事推薦就借回家看看,看了一遍,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讀完後也不能完全瞭解其義。今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一篇關於《百年孤獨讀後感》的文章,忽然想解我一直以來的疑問,便細細的閱讀起來。

文章的作者讀了三遍《百年孤獨》,並對作者的身世及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了深入的瞭解,這種執著探索的精神著實讓我敬佩,不由得讓我想起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亦是如此,只要你有誠心,也夠努力,總會有一定的收穫。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其實寫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的興衰。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

“不團結”在我的印象裡有很多解釋,從片面的角度說,它是自閉的、可怕的、是要反省的、是要摒棄的。其實在職場上也不乏這樣的案例,團結協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而實際上我們往往是在本職工作上傾盡了全力,而忽略了其實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這也說明越是淺顯的道理,越是難以企及。

偶然吸引到我的文字引導我的這次閱讀,也讓我感覺到自己思維的侷限性。閱讀,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可能有時,讀著讀著,我們會發現它是在寫自己的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閱讀的自己,這種感覺會拉著我們繼續閱讀;有時,當發現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出現在眼前時,那種興奮之情無以言表。

閱讀不乏是個好習慣,它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知識,也能養成價值的判斷力,那我們為何不取別人所長,來逐漸提升自己呢?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5

讀了三遍《百年孤獨》,並對作者的身世及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了深入的瞭解,這種執著探索的精神著實讓我敬佩,不由得讓我想起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亦是如此,只要你有誠心,也夠努力,總會有一定的收穫。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其實寫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的興衰。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

“不團結”在我的印象裡有很多解釋,從片面的角度說,它是自閉的、可怕的、是要反省的、是要摒棄的。其實在職場上也不乏這樣的案例,團結協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而實際上我們往往是在本職工作上傾盡了全力,而忽略了其實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這也說明越是淺顯的道理,越是難以企及。

偶然吸引到我的文字引導我的這次閱讀下載,也讓我感覺到自己思維的侷限性。閱讀下載,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可能有時,讀著讀著,我們會發現它是在寫自己的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閱讀下載的自己,這種感覺會拉著我們繼續閱讀下載;有時,當發現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出現在眼前時,那種興奮之情無以言表。

閱讀下載不乏是個好習慣,它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知識,也能養成價值的判斷力,那我們為何不取別人所長,來逐漸提升自己呢?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6

《百年孤獨》是我非常喜歡的的一本外國小說,從捧起這本書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深深地被其語言的魔力所吸引——“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正是這別具一格的開頭方式吸引我好好的把這本書看下去,從而獲得了一次美妙的閱讀體驗。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洲文學作品。《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蒂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和小鎮馬孔多的興盛到衰敗覆滅。馬孔多是哥倫比亞農村的縮影,也是整個拉丁美洲的縮影。

從布恩蒂亞家族的第一代人來到馬孔多,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將家族發揚光大,最終還是難逃衰敗的命運。布恩蒂亞家族的最後一人,長著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布恩蒂亞家族徹底消失在世界上。布恩蒂亞家族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孤獨的,他們各自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儘管他們的心靈備受孤獨的折磨,但他們內心深處同時又享受著孤獨。孤獨讓家族的成員之間缺乏了溝通,關係變得冷漠而僵硬,一個無法同心協力的家族註定會走向滅亡。

孤獨是什麼?是羞於啟齒的祕密?是不願告知別人的想法?還是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卻又享受其中的一種狀態?孤獨是永遠也無法消除的,也永遠無法窺探到底的,它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與我們的靈魂纏繞在一起。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每個人的孤獨只有他自己能懂,其他人無法體會更無法真正明白。

雖然孤獨無法避免,但我們無需擔憂,我們要做的就是多與人交流,走出自己的世界這個小小的空間,孤獨便不再孤獨。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7

我喜歡那種看完之後留有餘味,能帶給我思考的書。毫無疑問,《百年孤獨》即是。

“人生而孤獨。”沒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們無法擺脫自己的宿命,逐漸走入孤獨的深淵。布恩迪亞家族,幾個世紀以來都重複地陷入孤獨之中。書的結尾令我由衷驚歎,極其精彩巧妙,即使之前已經隱隱提到。所以,隨著閱讀加深,我們會發現這個家族的結局無非就是走向毀滅。雖然最後阿瑪蘭妲和奧雷里亞諾的活力給人以希望,現在想想那也無非是毀滅前最後的掙扎。一切都還是輸給了狂熱的愛情。也許這個家族的結局有一部分與愛情有關。雖說愛情是小說不變的主題之一,而書中的愛卻讓人難以接受,人物成也愛情,敗也愛情。羊皮卷破譯了,家族也毀滅了,所以讀完之後,我突然產生一種想法,這個故事,本就是在影射我們心中的幻象?我們的內心本就是孤獨又迷茫的,在經歷了狂熱,榮耀,屈辱,衰敗之後,我們終於得以漸漸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一切事物的實質,也是時候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或心的死亡。所以,百年孤獨在我看來也是我們自己的百年孤獨,書中的每個人物在我看來也是人生中每個時期不同的心境造就的不同自己。

書中我最喜歡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他與生俱來的洞察力,野心和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孤獨感都令我讚佩。這就像是正當盛年的我們,帶著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特質,又努力的去探索新的世界,想發現新的自己。

這本書故事性不是很強,於我而言,讀書只讀故事未免無聊,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思考,這無疑就是一本好書。

願我們都能在孤獨的人生中發現孤獨到極致的快樂,在平庸的人生中成就不平庸的自己。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8

我是在一個下午讀完這本書的,仿若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孤獨歲月,恍惚間彷彿已經穿越了一生的時光,經歷了那一場又一場的或痛苦或波折或感悟的“鬧劇”。

我不知道我是否讀懂了它,或者說我不知道我從中深深感觸到的那些所謂的情感,是否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的情感,也許我需要再重新回味細品它一遍,到那時候,肯定又會有另一番別樣的感觸了吧。

但就這第一次的淺顯閱讀,我對“孤獨”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同以往了……

也許,孤獨會教會我們好多東西,指引人們閱讀、思考、在不甚艱難的人生裡獨自堅持,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亦或者是短暫,把握每個人的命運。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在我看來,是因為它向我們娓娓道來了如何沉悶地活著。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複、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著”是所有情節發生的唯一前提。為了尋找活著的方式,為了尋找活著的意義……為了所謂的活著,一個生活在地球角落裡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中上下求索,忙忙碌碌……

但是,我並不覺得它是一個悲劇,我相信,雖然經歷過這數不盡的無論是種種情愛的糾纏折磨,還是夢想追尋的茫然,又或者是繁雜錯亂的現實,但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東西,他們看透了這個世界,並且活下去,甚至死去。

他們遠離了故鄉,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常規,選擇了一條別具一格的屬於自己的生存之路。他們在路途中探索生命,享受孤獨,經歷夢境一樣玄妙的人生……我相信,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他們的孤獨,令我仰慕,令我欽佩。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9

在讀《百年孤獨》之前,我一向覺得我是個容易入書入戲的人,但讀罷《百年孤獨》,書裡面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正因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正因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愛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刻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儲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著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堅信。他們都是人群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理解它,擁擠的人群裡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晒晒太陽,晒晒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能夠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堅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0

時光如梭,歲月飛逝,一轉眼就到了暑假,漫漫長假中我覺得不能浪費,我看了一些書,雖然寥寥數本,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百年孤獨》。這本書是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百年孤獨》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明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者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於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同時,我很喜歡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希望大家能去欣賞一下,這本書會讓你終身受益。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1

去年的`時候知道了這本書的名字,今年年初生日的時候朋友送了一本人物自傳給我,《活著為了講述》,作者就是本文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當時跟自己說,我是不會去閱讀《百年孤獨》的,因為害怕表達出來的情感會過於悲傷幽怨,懼怕自己承受不起,後來不小心看到了這本書的封面,我就忍受不了,太過喜歡這本書的封面了,喜歡到可以盯這樣封面看很久很久很久,就這樣,我還是開啟了本書的閱讀旅程。開始時,我腦子只冒出這樣的詞:荒謬,荒誕,荒唐,不可理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意識到孤獨無處不在地包圍淹沒這裡面的每個人物,雖然有多處情節描寫了令人充滿激情愉悅的歡愛場面(好吧,我覺得這歡愛場面的描寫一點也不含蓄。),但是,很快,應該是眨眼間有恢復了孤獨的氣氛,明明裡面的人物都有自己活著的事情做,有目標,還充滿活力,但是那孤獨就像空氣幽靈一般,揮之不去。

更加令人奇特的是,書中的人物,書中描寫的生活場面跟我們現在的生活差太遠(也許是我未能瞭解到作者的創作背景才會覺得這樣奇特。),在書中,金錢,名利,生死,悲傷,親情等這樣世俗的事好像一點都不會干擾這人們的生活,愛情會折磨人,可也很快能夠翻篇,也許也沒有那麼快,但又似乎很快,一個人為愛情而死好像也不是什麼驚世駭俗的事,就好像是你吃飯了這樣平常的事,在那個世界裡,人活得雖然孤獨,但可以活得自我,不會被外界所累,沒有無病的呻吟,沒有怨天尤人的嘆息,雖然荒誕,但是我喜歡他們的純粹。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2

孤獨是很多人都害怕的,何況是百年孤獨。出於對書中內容的好奇,我翻開了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感慨頗深,如果有時間,建議大家也可以看看,接下來寫寫我的個人感受。

其實這本書,我一共看了三遍,才慢慢的理清其中的故事關係及人物關係,也從中感悟到了很多的東西。作者採用的是倒敘的描寫方式,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其實,每種書不管是採用什麼樣的寫作方式,只要我們認真的投入,我相信也是一定可以真正的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百年的孤獨》這是本書是有實際的創作背景的,哥倫比亞爆發的內戰,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的殘忍,及民眾的盲目,作者通過寫家族之間彼此沒有溝通,沒有信任,整個家族充斥著孤獨的精神,在作者的筆墨下,一個個人物性格鮮明。

《百年的孤獨》顯然是作者對當時所處環境的一種感受的描寫,他希望整個國家是團結的、美好的、和諧相處的,在作者的眼裡,其實所謂的孤獨就是不團結。

《百年的孤獨》通過對一個家族的興衰史進行描述,從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的過程。這本書描寫了一個家族的七代人,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他們夫妻倆想要與外界相連,於是想要開闢一條通往外界文明之路,遺憾的是他卻被綁在了樹上,幾十年後他死在了那顆樹上,馬貢多文明也一同死去。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整本書讀下來,再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可以發現作者的良苦用心,雖然書中的內容是虛構的,但是書中的史實是真實的,作者的內心希望國家和平,人民群眾可以團結起來,沒有鬥爭。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3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寫了一個家族百年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曾經是族長式的人物,受人愛戴、敬重。吉普賽人的到來,打破了小鎮的寧靜,瞭解到外面世界的神奇,讓大家有一種探索的慾望。但最終,這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因失眠症而發瘋,被綁到院中的慄樹下面,孤獨終老。

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奧雷里亞諾,幾乎終其一生都在研究馬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破譯了其中的密碼,卻是整個家族百年的興衰史。羊皮卷的首頁上顯現的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面對孤獨,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排解。烏爾蘇拉的動物小糖果;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在作坊中反覆做小金魚;奧雷里亞諾第二的狂歡,每天11點抵達的火車為他運來一箱又一箱的香檳和白蘭地;阿瑪蘭妲購置優等麻紗,織布為自己縫製壽衣,織布就用了四年,釦子縫上又拆掉。

百年孤獨,展現的是在時代大背景下,最平凡人的無奈與掙扎。每個人都有著不起眼的平等,所以不要錯過生命中閃耀的機會。正如馬爾克斯說:“別錯過機會,因為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

《百年孤獨》中有一句話震撼人心:我們笑著說再見,卻知道再見遙遙無期。我們一生中有多少次遇見,就會有多少次別離。有時候的再見,或許就是再也不見,一轉身,可能就是一輩子。緣分是個很奇妙的東西,緣來時,天涯海角的人都可能多次偶遇;緣散時,哪怕住在臨街也不再相逢。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當下,珍惜擁有。

每個人都經歷過孤獨和迷茫,當你身陷人生低谷時,不妨讀一讀這本書。如果你真的孤獨了,不必擔心孤獨,而是要學會享受孤獨,遇到人生的坎坷坦然面對。我們不能活在過去,什麼時候出發也不會晚。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4

在現今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但其實在以前大部分的人都是和平相處、樂於助人的,只是因為現在的時代變了,一些網路的便利讓人以人的接觸少了,壞人本是小部分的,經過網路傳播讓人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壞人,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也就變成了冷漠,這在《百年孤獨》這本書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2014,哥倫比亞作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以此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這本書主要講了布恩迪亞家族的故事和馬共多鎮的故事,在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布恩迪亞家族有七代人,每一個人與其他親戚之間的關係都混亂不已,就連自己的家人間關係也十分混亂,不管是父母、父子、姐弟等親人間都十分的冷漠,沒有感情,所以人人孤獨終老,孤獨百年。

讀完這本書,我們會為他們嘆息,對他們那恐怖的慾望,愚蠢、自私而感慨,他們中不缺少聰明的人,不缺少有創造力的人,也不缺少堅持不懈的人,但他們都在路中失敗了,有的迷了路喪失了初心,有的對自己的夢想產生了懷疑,自己放棄了,這一出出事件,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悲劇。

文中作者把人性的罪惡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在這一本書中,作者完全沒有刻畫哪怕是一個的“好”人,對我們現在一些思想比較幼稚,認為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的人帶來內心的感觸,幫助他們更好地認清現實,同時也告誡我們一個人可悲起來到底有多可憐,是一部活生生的反面教材,這樣我們更加堅信我們國家千百年來的制勝法則:團結就是力量!正是這一條法則,我們國家解放到發展再到戰勝新冠疫情和天災,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優劣,我想我們也會通過這一本書知道自己該以何種態度與他人相處。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5

《百年孤獨》是一本並不輕鬆閱讀的書籍,裡邊的人物關係錯綜複雜,而且有些名字還是重複出現的,讀的不是很明白。

甚至我一邊讀,一邊懷疑自己,缺乏一定的拉丁美洲歷史知識和文學涵養,以致於很難把自身融入到作品中。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吃掉。開頭吸引人,結局很意外。

作者馬爾克斯通過描寫一個小鎮(馬孔多)的興衰和盛敗過程彰顯出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程序,通過描寫一個家族的新生、鼎盛到沒落和消亡過程來展示整個南美人的風土人情和生活面貌。情節離奇、過程曲折,個人比較佩服作者本人的文筆以及清晰的思維。整篇小說都被一種異樣的孤獨所籠罩,讓人窒息。

書名是《百年孤獨》,書中“孤獨”這個詞出現的次數很少。讀的我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找孤獨,想著怎麼去理解這個”孤獨“。直到讀完,似乎也沒有很明白。

然後,我去百度了。

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接受了採訪,對孤獨的解釋似乎很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

那一刻,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我腦海中逐漸明晰起來: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眾團結起來,共同走向文明,開放與繁榮。

想到這裡,我似乎也能明白作者為什麼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對他的另一部早有耳聞的著作《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有了一些期待,有機會也去看一看。

“生命中有過的所有燦爛,終將要用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是成長。”這是書中的原話。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都是孤獨的。孤獨是陪伴一個人一生的。要學會與孤獨相處,有時間看看這本書,從書中能感受那些孤獨人的魯莽,也許,會激起我們去做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能夠活得更熱烈一些,至少在別人眼中。這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