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讀後感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8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畫》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畫》讀後感範文

昨天晚上看完了《國畫》,今天抽出時間把一些想法記下來,免得又像以前讀過的書那樣讀完就忘得一乾二淨。這本書,總體來說,硬傷太多……作為官場小說來看,不是很推薦,雖然這書在豆瓣上有8.0和8.2(修訂版)的分數,略低於《滄海之水》8.5(這書被人噴成這樣居然還8.5),高於《駐京辦主任》6.9,和《侯衛東官場筆記》、《二號首長》差不多,這是我看過第一部官場小說,除評分,不好比較先說說讓我覺得很驚豔的地方吧排第一的是全書最後一段,“朱懷鏡抬起頭,望著炫目的太陽,恍恍惚惚,一時間不知身在何處。”,很有意境,官場亦真亦假,如夢如幻。然後是且坐亭這個隱喻,我想到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宦海沉浮不是誰能決定的,運氣成分很大,因此有人在升官這方面非常信命;另外,朱懷鏡一人高升,其他人居然要全部落難,預示著有人升官必然有人被降職。

然後是曾俚活在理想裡,這個明天補……然後再說我閱讀時感到的第一大硬傷,就是,讀過一部分,到主要人物差不多都出場之後,我發現一個很膈應的問題,任何人說話超過300字,都會立刻進入作者的身份,為首的就是李明溪、曽俚、玉琴,一開口立刻變為作者,開始說教模式。尤其是曽俚,在懷鏡第一次去找他的時候,曽坐在床上同懷鏡說了許多長篇大論,然而看起來並不像是曽這個人說的,卻像是作者借曽之口說出了自己想說的,我不知道這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若是有意的,作者把幾個主要人物都寫成了自己的口舌,全書都在向讀者瘋狂傳播自己的觀點,如果是無意的,那我只能說作者的水平不高,幾個主要人物在本質精神上沒有明顯的區別,而且每次說話超過300字的時候,說話的內容基本都是說教,有時候感覺就像幾個機器人,太生硬然後說說別的,還是缺點……一是,主角的位置,過於中心,皮市長認識的大部分人,都是朱懷鏡介紹的,朱懷鏡的朋友、老鄉、下屬,甚至宋達請都喜歡對他吐露心聲。有人說這官場關係寫的幼稚,我想可能是因為書中只注重表現單純的利益交換吧。二是,玉琴這個人物的設定,像極了古代文人那種滿足自己yy幻想的設定,難怪有人評論本書就是作者的yy……。懷鏡初次見到玉琴,玉琴已是龍興酒店副總,大約30歲左右上下的年紀,貌美如花,舉止優雅,成熟知性,與懷鏡一見鍾情,上床發現居然還是處女,交往之後兩人水乳交融,如漆似膠,恩恩愛愛……而且和玉琴的悲歡離合全部都是婚外情的性質,簡直讓人懷疑作者寫這本書只是個yy的陰謀,就像聊齋志異那種,這玉琴簡直就像是白撿來的,還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渴望得到一個肩膀,而自己又自立自強,獨當一面,最後因收皮傑牽連也是因為自己受賄被抓,與懷鏡竟堅守異地伉儷,在審訊中未吐出一字與懷鏡的關係,但是後來搜查住所發現照片也就不能隱瞞了……如果把貫穿全文始終的玉琴單提出來,這就是一個婚外遇到真愛的狗血劇。三是一些細節,對孩子的描寫幾乎沒有,但是又偶爾出現,沒有分量,也就沒有太大作用。香妹最後的冷談有些突然,缺少些過程,最後一章有意寫了宋達清本來也是個愛崗敬業的好警察,這看起來像是宋賄賂了作者,在書的末尾強行挽回讀者對宋的印象,如果是為了表現“沒有人是完全的壞人”、“社會改造人”這些主題,就不應該放在這麼靠後。另外結局留白太多,作為讀者的一廂情願,我還想看到下面的至少一個:皮傑案的後續,玉琴是否出獄,出獄是否還做情婦;懷鏡離婚的結果;懷鏡後來的仕途,是否像算命說的,和卜老的故事說的那樣飛黃騰達;袁小奇是個騙子,最後必然倒臺,那麼何時倒臺,又牽連何人;陳雁的後續;有人評價王躍文寫作有些隨意,對自己要求不高,讀這本書感覺說的有些道理,書中大部分是白描,沒有太過明顯的邏輯上的錯誤,前後伏筆照應也還好(例如龍文的本子、陳雁等),但是也沒有明顯的筆墨的輕重,照顧的都很平均,這裡寫一些,那裡寫一些。我自己的感覺是還好。另外,有人說敘事大部分白描,缺少心理細節描寫,這點我有感覺,但不是很嚴重,因為我還是很喜歡白描的手法的,而且以主角為第三人稱視角,就只能寫寫主角的心理活動了,書中不缺懷鏡的心中想法和鬥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