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天空》讀後感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的天空》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的天空》讀後感範文

  《國學的天空》讀後感1

國學的天空是一部國人都應該看並且能看懂的書。提到國學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們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古代中國的文化歷史。對於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謂必修;出世者則與老莊相伴。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孟子認為“思誠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於無形。莊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於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何必執著?何不逍遙自得,與道同遊。

儒道兩家亦頗有淵源,孔子多次問禮於老聃。而在百家爭鳴後,唯有儒道兩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緣,大有說頭。兩者既有對立,也有互補。在不同時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對中國歷史起過很大的作用。在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之實施正是對道家之學的借鑑。而武帝時期,重用儒生也是國家要強盛的一種思想需要,正所謂不立不破。

對於中國的士人來說,儒家之學可立偉業,道家之學養天年。兩家之學為中國讀書之人提供了兩條可以選擇的路,此路不通還有一條,眾人又何樂不為呢?當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總是很巨集偉的。在現實的打擊下,理想破滅了,心靈需要慰藉。這就找到道家之學。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道家仍可存在發展。當然也和起清靜無為,與世無爭有關。

  《國學的天空》讀後感2

素來對國學懷有一種崇敬之情,覺得它那樣高高在上、觸不可及。對於如我一般底蘊並不深厚人而言,國學,或多或少帶著些深奧、博大的感覺。傅佩榮先生所著的`《國學的天空》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也同樣如此。但當我不斷深入去品讀這本書時發現,傅先生以他淵博的學識,褪去長久以來國學被人們批上的厚重外衣,用易懂的語言讓讀者領會到中國博大精深的國學內涵,讓讀者在欣賞國學美妙之處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人生觀。

傅佩榮在《國學的天空》一書中為我們很好地闡釋了孔子的真誠、孟子的向善、老子的智慧以及莊子的逍遙。他還用這四位聖人的理論,以最樸實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通讀本書,我對關於孟子這一章的內容感慨頗深。可以說傅佩榮老師是將孟子這個人從千年前拉到了當代,拉近到讀者面前,那麼形象生動,詼諧與生活化,他將教育、修養、仁政等孟子的觀點融合在故事裡面,頗有深入淺出的效果,為我們闡釋了做人,做學問,做事的`最終目的。讓人回味無窮,意味深遠……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在這個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時代,提高能力降低慾望,人才能快樂。要有修養,修養是成就自己。到達某種程度之後,快樂就會由內而發,自然隨之而來。

關照各人的內心,在快樂中成就立體的生命。在這一點上,孔孟是一致的。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又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做君子就是做一個內心完善的最好的自己。當內心強大,開闊而坦然時,當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時,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生命的境界也不斷得到提升。

傅佩榮教授筆下的孟子,是一個真誠的人,快樂的人——他的內心有一種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該做的事。這樣的人他的人生也是自信而快樂的。傅教授重新解讀了孟子的快樂人生,他所展現的孟子,是全方位的孟子:教育,人倫,修養,人生等。並以他的樸素主義哲學觀點為依據對現今人們的困惑一一做了點撥,古事寓今,啟發人深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