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經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經典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被認為是義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國公認為最富有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

《愛的教育》以四年級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篇文章,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令我記憶猶新感人至深的是第五卷二月《護士》(又《爸爸的看護者》)這一節,因為我讀到後面是含著淚水,聲音哽咽的,差點沒讀下去,說的是一位鄉下叫西西洛的少年到那不勒斯市某醫院找他去法國工作前日剛回國突發疾病住進該院的父親。護士一時記不起他所說的姓名,根據他所說的不久剛從外國回來的老工人,領他到長廊盡頭病房盡頭一個病人面前說:“就是這兒”,病人面部全變形,只是面部輪廓和眉間似乎還像父親,病人一動不動,抬眼注視少年,又閉上眼睛,仍不開口,只是吃力的呼吸。醫生說病人患了面部丹毒,病很重,但還有希望,好好照顧,對病人有好處,於是該少年一心照顧病人,“替病人整頓枕被,不時摸摸他的手,或者趕走蒼蠅,或者呻吟的時候俯身看看,護士送湯藥來時,他接過杯子或湯匙替為灌喂”而病人呢?“時時張眼看西西洛,好像仍不明白,不過每次注視他的時間漸漸地長了些”。就這樣過去了四天。病人的病勢時好時壞,反覆不定。西西洛盡了心力服侍。

第五日下午,西西洛聽到室外腳步聲和巨集亮而又熟悉的聲音,看到手纏繃帶的父親驚呆了,父親也跑過去擁抱西西洛,說母親來信讓西西洛來醫院,他等了好久沒來正擔心,正要出院,沒想到醫院搞錯了病人,見到兒子西西洛,高興的不得了,想拉兒子走,說今晚就可以到家,西西洛回視那病人,病人也張大了眼注視著西西洛。這時,西西洛卻要留下照顧該病人:“不是,爸爸!請等我一等!我不能回去!那個爸爸啊!我在這裡住了五日了,將他當做爸爸了。我可憐他,你看他在那樣地看著我啊!什麼都是我喂他吃的`。他沒有我是不成的。他病得很危險,請等我一會兒,今天我無論如何不能回去。明天回去吧,等我一等。我不能棄了他走。你看,他在那樣地看我呢!他不知是什麼地方人,我走,他就要獨自一個人死在這裡了!爸爸!暫時請讓我再留在這裡吧!”父親決定不下,看看兒子,又看看那病人。問周圍的人:“這人是誰?”“同你一樣,也是個鄉間人,新從外國回來,恰好和你同日進院。送進病院來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話也不會說了。家裡的人大概都在遠處。他將你的兒子當做自己的兒子呢。”父親就讓西西洛留下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邊,病人似乎就安心了。西西洛仍舊從事看護,熱心與忍耐仍不減於從前。遞藥、整理枕被、手去撫摸、用言語安慰,從日到夜,一直陪在旁邊,直到病人斷氣。臨去世時病人還緊緊握著西西洛的手。助理醫生說他的虔誠的使命已經完成讓他快回去,說有神保護他這樣的人,並祝他好運;護士把窗子上的紫羅蘭送給他當作紀念,他把花分開散在病床上說留下紀念這個可憐的死者吧!臨走時還不覺脫口而出“再見!可憐的父親!”

多麼善良的少年啊!如果說在這之前,西西洛認定是自己的父親病重,父子情深,烏鴉反哺,悉心照料,無可厚非,可是,當他知道自己照顧的不是自己的父親,而父親病癒出院,並沒選擇同父親離開,卻是繼續一如既往的照顧一位如同父親一樣出國打工歸來病重的陌生人,真是常人所不能及。要是一般人還不和護士拼命,浪費時間精力,精神損失費也不少。

在這兒,我不說西西洛是多麼的無私,善良和高尚,也不說西西洛讓我多麼的感動和敬佩,我只說大愛無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愛的教育》讀後感2

在這個寒假裡,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雖然這本書很厚,但我還是堅持每天20頁的速度把它讀完了。這本書裡《我們的新老師》、《愛國的少年》、《英勇的小哨兵》、《打架》,還有《考試》這幾篇文章使我記憶猶新,深受啟發,下面就讓我來總結一下小小的收穫吧!

《我們的新老師》這一個小故事講的是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的時候,有一個小女孩揹著老師站在椅子上玩洋娃娃,結果被老師發現了。但是,老師並沒有打她罵她,而是和藹地說:“以後不要這樣了,我愛你們,也希望你們喜歡我,我不願意批評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讓我們拿出熱情和真誠,共同建造美好的大家庭吧……。”這說明這位老師尊重學生的自尊,不是說只有批評,才能讓學生懂得遵守課堂紀律,而是講道理讓學生明白:學生都要好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做一個好孩子,老師是最愛自己學生的。我們都是學生,正值學習的大好時光,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學習上、用到學業上,上課做到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以優異的成績向老師、向家長彙報。

《愛國的少年》講的是在大海里有一艘法蘭西輪船,在開往義大利的熱那亞途中。輪船裡有一個衣著破舊的少年,一句話也不說,只是用充滿敵意的眼光看著大家,使船上的乘客很奇怪。原來是這個少年兩年前在戲班學戲,但遭受了虐待。在他逃跑的過程中,得到了他人同情的幫助,但在聽到這幾個人侮辱他的國家時,他把錢扔了回去。

作為一個國家的一員,我們都應該像這個少年一樣熱愛自己的`國家,要把祖國看成自己的母親一樣,敬重她、愛護她。08年年初的冰雪災害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國人民都不惜人力、物力,慷慨解囊,團結一心,眾志成誠,不正是體現我們中國人民都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嗎?

《英勇的小哨兵》講述的是1859年,義大利和法國的軍隊為了解救被奧地利圍困的倫巴第地區,雙方進行了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一個十二歲左右的少年為了幫助騎兵軍隊偵察敵人所在地,爬到高高的樹上。在被敵人發現的時候,還是堅持繼續偵察,結果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英勇犧牲了。他的精神激勵了所有的義大利人,為了國家的自由和獨立而奮鬥到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愛國,做人要勇敢,為了國家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我們每一個人都更應該不怕犧牲,要有敢於犧牲的精神,只有這樣,國家才有希望,才能勝利。

《打架》這篇文章講的是勿蘭諦被學校開除後,總是欺侮斯代地。有一天,斯代地接他在幼兒園的妹妹時,勿蘭諦跟在了斯代地的後面,勿蘭諦猛地抓住斯代地的妹妹辮子,妹妹嚇得哇哇大叫,被斯代地聽見了,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勿蘭諦在抓妹妹的辮子,勿蘭諦的個子和力氣都要比斯代地大很多,但斯代地仍然堅持,結果還是打不過勿蘭諦,被他摔倒在地。而且勿蘭諦還不停地問斯代地服不服,斯代地很快又翻身爬起,堅決不服,繼續戰鬥,既使勿蘭諦拿出小刀。旁邊的大人也不停地支援斯代地,結果勿蘭諦狼狽不堪地逃跑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只要自己是正義的,不管他多麼強大,多麼凶狠,我們都不要畏懼、不要害怕,正義最終總是會勝利的。

《考試》是斯代地他們進行的期末考試的一個場景,講的是同學們害怕考試,父母、家長關心考試,其實也跟我們考試的時候差不了多少。每次考試前,我的爸爸媽媽都要在前幾天就開始認真地輔導我複習功課,特別是語文,要我把所有學習的內容都重新過一遍,把所有平時考試完的試卷全部重溫一遍,重點、難點都重新教一遍。遇到不太明白的,都會不停地重新出題給我加強練習,直到會了、懂了為止。到了考試那天,爸媽還會不停地交待:作答一定要認真,做完試卷要認真檢查。還別說,爸媽的話真管用,有好幾次考試都是在檢查中更正了錯誤,不然真沒法考好,不知如何向父母交差了。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愛的教育》是一本記錄國小生安利柯從十月開學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發生在他身邊的種種感人的小事。是義大利作家愛德蒙多…··亞米契斯寫的。下面有幾件事例。

安利可有一位好朋友——卡隆,他在一天裡做出了一件令人感人的事情:有幾位小孩在學校欺負一位殘疾小孩——克洛西,克洛西被Ji怒了,一個墨水瓶仍去,一不小心,扔到剛進去的老師,老師說:“誰仍的?”卡隆非常可憐他,就站起來,老師又說:“不是你。”殘疾小孩站起來了,說:“有很多同學欺負我。”霎時,幾位欺負她的人全部站起來了。最後,那些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放學了,學校門口坐著一位小孩,正在傷心地哭著,許多孩子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原來那個小孩是個煙囪掃除人,得這三十個銅幣,銅幣從口袋的破洞裡漏掉了。孩子們紛紛捐錢給他,還有一個小孩給十個銀幣,那煙囪掃除人歡喜地拭著眼淚,手裡裝滿了錢。

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信大家也聽說過:敘利亞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他父親借了書件來抄,收入非常少,敘利亞在父親十二點鐘的時候開始幫他寫字,第二天父親非常高興。敘利亞持續了四個月,學習越來越差。最後,敘利亞寫字的時候,一不小心,筆掉下去了,父親慢慢的走進房間,發現自己的兒子,緊緊地抱住他,這時,敘利亞才知道父親在他身邊,他說:“原諒我,原諒我。”父親原諒了他。

還有一件感人的事情:一八五九年,法意兩國聯軍因救隆巴爾地,與奧地利戰爭。正是那個時候的事:意軍要去奧地利的基地偵察,看見一個孤兒在農舍門口工作,窗邊飄著一面三色旗。士兵要他爬樹看一下有沒有奧地利士兵,孤兒在上面看見的都說出來,有幾聲槍聲傳過來,士兵要他下來,因為敵人發現我們了,孤兒一直都在上面偵察。轟!!孤兒死了,永遠的與世長辭,士兵用軍人的禮來葬他。這位年輕的孤兒為國而犧牲了,本來長大還能做自己的事幹出一番事業,實在太可惜了。

愛就是以上三個事例的中心思想。愛好比一個環,把一顆顆心聯絡在一起。每一個愛的故事裡都有一顆少年人高昂而可敬的心靈。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愛,世界會無法想象,所以,只有人人獻出一點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是的,一本好書會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和無盡的快樂。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今天我想向你們推薦一本書——《愛的教育》。

這是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亞米契斯的一部代表,直到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這本書的.扉頁上的那段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這本書主要是寫國小生安利柯的成長故事。通過安利柯九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並以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絡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裡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這裡有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小石匠”的樸實可愛,克洛西的堅強不息……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篇文章是《勇敢的羅伯特》,故事講述了:一次爸爸送主人公安利柯去上學時,目睹了一個國小生在上學的時候,跑到馬路中間,正好有輛馬車駛過,眼看國小生要被車子軋著了,羅伯特英勇地衝了過去把國小生抱開,國小生得救了,可羅伯特卻被車子軋傷了腳,腳骨粉碎,從此殘廢了。羅伯特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們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愛的教育》這本書中還有許多這樣感人的故事。如《掃煙窗的孩子》、《感恩》、《窮人》、《小抄寫員》等等。

《愛的教育》讀後感4

閒暇時間,逛書店無意間翻到了這本《愛的教育》,之前就接觸過這本書,只是沒有時間坐下來細細品味,決定買下這本。在這美麗的世間“愛”究竟是什麼?在這本書裡愛又是怎樣去體現的呢?它又帶給了我們什麼教育的結晶呢?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書名時,這些問題便如潮水般向我湧來。帶著這些未知的疑問我走進了《愛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裡,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能夠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堅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

書中描述了一群充滿活力,進取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我的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那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教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從而使他們心存著一份愛。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必須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享受著許多別人的疼愛、關心與幫忙。我很期望我們享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會付出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忙的人。愛,不分大小多少,小到一句問候,一個擁抱,大到愛心捐獻,期望工程,社會保障……這其中都包含了愛。但人們常常忽視了愛的存在,就如父母的愛,人們似乎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並不需太多的付出與回報,甚至還無形中拒絕著父母的愛。

整部小說,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教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運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羅內,他不僅僅品學兼優,並且樂於助人。當一個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他就把自我的錢給了他。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捨(儘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錢);還有為救最低班的國小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為他人奉獻愛。正因為他們的愛,“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完美。

愛,像空氣,每一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援,是父母陪在身邊,晚上還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恩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恩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此刻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當讀到恩利柯描繪的一幅幅義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我國家的光明,同樣能夠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中國的大文豪孔子曾說過:“仁者愛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完美的愛心。朋友們,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吧,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開啟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可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當遠離我們,讓我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一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裡,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援,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義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的教育這本書寫了一個國小四年級的孩子一學年的故事,用日記的形式將一件件發生在自己身邊平凡和感動的事情娓娓道來,文章通過記述發生在作者身邊的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善良與純潔。每當我讀完一則日記,激盪於胸懷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息。不如就說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我的心扉。文中的卡羅納寬容大度,小泥瓦匠頑皮可愛,德羅西聰明好學......都是作者身邊的點點滴滴,但是通過他的細心觀察和用心描述,使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的面前。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點也不錯,只有多讀書多寫作才能像作者一樣寫出讓讀者喜歡的文章。親愛的老師,我終於知道您為什麼讓我們寫作文,記日記了,因為所有的好文章都是通過作者的努力寫出來的。

寫作一直是語文中重要的一項,是對學生綜合能力,語言應用的考察,也在考試分數中佔有較大比例,但是如何才能寫好作文,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對同學們來講卻一直是個難題。

專家指出老師們應該教學思路靈活,關注學生個體發展,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注重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語文的認識:

分數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時應當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兩次的押題或許一時能取得一個好成績,但學習成績的決定因素: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個老師輔導一個學生,老師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或補差,或提優,進行個性化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為此,老師教你用獨特的方法學好初高中語文。

學生作文時最頭疼的問題是無話可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專家告訴大家不妨用劉勰的話說“流連永珍之際,沉吟視聽之間”啟發他們:要想寫好作文,必須談如何生活,體察入微。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必須尋到源頭才有清的水喝”,可見觀察是中學生認識生活的重要途徑。因此,專家指出老師們應該幫助學生明確觀察的重要性,結合課本中的名篇交給他們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例如學了《我的老師》後,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師,讓他們明白老師的高風亮節,除了表現在批改作業到深夜,或帶病上課,累倒在講臺上等外,還有許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樣的材料上代人用來讚頌老師,下一代“濤聲依舊”。似乎老師永遠是身穿中山裝,口袋裡插一支鋼筆,不苟言笑;老的,少的,農村的,城市的,一個樣。通過觀察,讓其明白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科目的老師穿著打扮、興趣愛好、精神面貌、教學方式等都有差異。當今教師不但追求內在美,還注重外在美;他們不僅僅追求腳踏實地,還注重巧幹。課上,他們“激揚文字”“指點江山”,評估論今,妙語連珠;課外,他們馳騁球場,潑灑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羅丹曾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實踐證明,豐富的寫作素材,都是靠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來的。

要關注生活,博採眾長。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可見廣泛閱讀的重要性。老師應當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每天寫日記,可寫身邊的人或事,也可摘錄一些名言警句、優美的段落,或介紹一部生動的有趣的影視劇作;規定每月讀一本優秀期刊;每個假期讀兩本名著,如學了《美猴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後,建議學生讀吳承恩的《西遊記》和施耐庵的《水滸傳》,讓他們領略作者刻畫人物的手法,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法。

我們只有“行萬里路”——廣泛深入生活,只有“讀完卷書”——博採眾長,才能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

《愛的教育》讀後感7

“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夏丏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的經典兒童讀物)時說過的一段話。教育的愛,從廣義上說,是愛祖國、愛人民、愛民族、愛事業。從狹義上說,就是愛自己、愛學生、愛老師、愛學校。這種具體到一點一線一面的教育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務。“愛自己”,不論從誰的角度來說都是自尊自強,有向上之心的表現。“愛學生”,是每個老師教育之本,俗話說每個學生都是老師的孩子。這恰恰是師愛最有力的表達。“愛老師”,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他們不僅有得還得有施,這裡的施是指對老師的尊敬與關愛。“愛學校”,學校是教育場所,保護學校的氣韻不被汙俗所侵,學生才能得到好的教育。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手記,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他提出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師應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他還認為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教育電影,講述了一個八歲小男孩伊桑富於幻想卻伴有學習障礙,這不是成人所關注的成績和排名。當他惹出無數個麻煩後,被送到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他必須應對額外的與家庭分離的創傷。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庫巴突如其來,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傳統教學規則,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夢想,去想象。尼庫巴發現伊桑並不快樂並找到原因,他發現伊桑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尼庫巴對伊桑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桑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也許影片要詮釋的正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看過的人一定又覺得,似乎所表達的又不止這麼多。

國內外對於以愛和教育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不勝列舉,它們所想表達的內涵無非就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作品背景下,教育存在各方面的缺失,家庭、學校、教育工作者等沒有用愛來教育孩子,從而影響孩子成長。相反的,若是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環境(不僅是物質還有心靈),那些所謂的“壞孩子”,一樣很優秀。

對於“愛”的剖析,我認為教師的愛是嚴格的愛,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光愛不嚴,師生之間打成一片,影響教師最基本的形象,學生會對老師的要求不執行或執行不力, 這樣,良好的班風無法形成。 嚴是指 “嚴而不厲”, 任何時候對學生嚴格要求都是正當必要的。缺乏嚴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對學生不負責任。“厲”意味著老師態度的強硬、 武斷和偏執,會使孩子產生懼怕、 退縮等不良心理。嚴是指“嚴而有格” 。“格”就是範圍、分寸。對學生的要求嚴但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要有分寸。唯有做到寬嚴適度,嚴愛統一,方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行為習慣。常言道:“嚴師出高徒”“教不嚴, 師之惰”“愛必嚴,嚴是愛”。愛與嚴是辯證統一的 。 教師的愛是寬容的愛,理性與感性統一的愛。

“教育”,一直是個莊重的字眼,“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傳播者和執行者,“師德”是教師職業的神聖靈魂,“師愛”則是進行教育的原動力。三尺講臺不言累,一分一秒傾愛心。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應該永不放棄。讓教育與愛同行,苦並快樂著!

《愛的教育》讀後感8

高一的時候我接觸了這本書。其實我不是一個愛看課外書的人,特別是那時候,除了課本幾乎什麼也不看。那時候上學校的心理選修課,老師規定必讀這本書,才不得已上網下了一本,應付應付吧。

既然是應付,自然是快速瀏覽。可僅過了一章,我就不得不從頭細細看起,我被主人公帶入了他的生活,我也心甘情願地接受這愛的洗禮。

《愛的教育》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的。原名《Coure》(義大利語的“心”)。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記載了國小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整本書以“愛”字貫穿其中,語言平實親近,簡單樸實,描寫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並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出人意料的懸念,只有真摯、樸素的感情,深深地觸動人的心靈,融在字裡行間的,是人世間種種的愛,老師、父母、同學……以一個“國小生”最最純真的眼光來看周圍的世界,周圍性格迥異的人。本書貌似兒童讀物,實則不然,他值得每一個人細細體味,從中接受愛的教育。

最早的中譯本由夏丐尊先生於1923年譯出,並以“愛的教育”作為書名,沿用至今。夏老的話為這本書作了最好的詮釋:“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

《愛的教育》每行每段引起我們的思考。

首先,它的書名就讓我們不得不去想:愛是什麼?愛的力量有多大?為什麼我們無時無刻不需要愛?於是我們從書中去尋找答案。愛僅僅是一種感覺,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用心品味。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它使飛蛾變成蝴蝶,它使沙礫變成珍珠,它能帶來人間四月的春風,它給我們生命無盡的源泉……它相伴我們一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養料,沒有了它生命就無法誕生、發展、周而復始地延續下去……

愛是陽光、水和空氣,始終伴隨在我們身邊,充斥著周圍的每一個角落。親子之愛,高尚偉大,始於我們生活的起點;師生之愛,默默無私,像是養料滋潤心田;友人之愛,親密無間,患難之處見真情;戀人之愛,不分彼此,你我相約定百年;鄉國之愛,故土難離,永恆地伴隨一生。

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的`不順,常常抱怨自己得到的愛太少,甚至因此而消沉。而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才發現這是多麼的愚昧。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人愛過我們,只是因為愛的確太普通,平凡,以致我們常常感受不到。在我們感受到愛的時候,也應不吝惜自己的愛,也把愛給周圍的人。現在學校號召我們無償獻血,這也正是我們給別人愛的一個機會,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應當奉獻出這份愛,並讓它在人類中傳遞。

“愛的教育”說來容易,但做起來並非易事。因為在我們的腦海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所以我們更應用心去尋找,體驗。

愛的教育,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無比重要。只有學會了愛,才能懂得如何去接受,如何去愛別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變得成熟;一個民族才能發展延續;一個國家才能繁榮富強。我們應該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是一本看了一生都不會後悔的書,我真心向每一位同學推薦。

《愛的教育》讀後感9

有一些好書曾讓我感動,有一些片段曾讓我銘記,有一些深刻曾讓我思索。《愛的教育》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著這個問題,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為什麼呢?我思考著。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為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為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不是嗎?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才真正知道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裡,才會享受愛。書中人與人之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我感動不已。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四年級男孩兒安利柯以日記的方式,從四年級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的7月份,記錄了他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記錄了他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所累計的愛,他一天感受一點,一天反思一點,每天都在愛的世界裡成長。書中沒有用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來講述。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清掃煙筒的小孩,把清掃煙筒賺來的三十個銅幣丟了,他無法回家,於是路過的同學都用自己的錢幣來幫助他,沒有帶錢的同學就把自己的鮮花贈送給他,我覺得這一段是最感人的,這讓我感到了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

書名也使我深思,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安利柯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在他的日記中,包含了同學,姐弟,子女與父母,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終於深刻體會到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應該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別人,我們自己遇到困難時總想獲得別人的幫助,而我們平時遇到有困難的人時也應該盡力而為地去幫助他,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有時雖然是微小的,但它是無私的、珍貴的、非凡的。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永遠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這學期學校開展學生讀書活動,我也乘著這股東風,讀起了孩子們最熱門的《愛的教育》雖說開始隨便翻閱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在生活中我扮演母親的角色,在學校裡我扮演老師的角色。想想平日為人為母為師的態度,不覺難堪起來,慚愧了。

於是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我的心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滌。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了不起。《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昇華了。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的教育”使我思考,在這個精彩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這似乎每個人都知道。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著,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生活中愛無處不在,每天在我們身邊,愛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像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孩子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獻血,捐獻骨髓,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愛的教育》是流傳世界各國的一本兒童名著,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於1886年,書的原名是《Houre》,翻譯是“心”。它的英譯本是《Heart》,譯意也是“心”。兒童文學翻譯家葉君健在《愛的教育》代序中說:“心”這個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釋,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尊先生說原來就想譯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還說,在1920年,他得到這本書的日譯本後,一邊讀一邊流淚。他許願要譯成中文,不光是給孩子們讀,讓父母和教師都跟他一樣,流一些感動的眼淚、慚愧的眼淚。夏先生終於在1923年將書譯成中文,並首先在當時一本有影響的成人綜合月刊《東方雜誌》上連載。後由開明書店作為《世界少年文學叢刊》出版單行本。五四期間,《愛的教育》就被匡互生、朱光潛、豐子愷、陳望道、黎錦熙、茅盾、夏衍等知名學者作為當時“立達學園”學生們的重點讀物,幾乎人手一冊。當時不少學校教師,也把這本書定為中國小生的必讀課外書。

那是20xx年,為了教育孩子們唸書,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愛的教育》。沒想到,讀著讀著,我也被書中的故事所感動了。這才明白,這本17萬多字的書,不僅是給孩子讀的,也是寫給父母的啊!《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

《愛的教育》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賣炭人、父親的老師、我的老師、鐵匠的兒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現在我眼前。《愛的教育》是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掃煙囪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從《愛的教育》中,我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生活中,我想我也不能肯定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大人們的價值觀早已滲透到我們的心中,我們時常可以聽到家長對孩子說:“某某的成績那麼差,你少跟他在一起玩。”“你看,某某的功課那麼好,你要跟她多做朋友啊。”這些或多或少地帶著功利的色彩,吞噬著我們純潔的友情,使我們的天真越來越少,心計卻越來越多。這一切都是因為冷漠,對待純真的冷漠。

當然,書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和孩子們對父母親的依戀和熱愛。其間有一對子女聽到父母親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動向母親要求放棄今後的禮物,甚至在飲食方面也要有所節制。著一切讓父親聽到了,第二天這對父母買來禮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們的枕下。

《愛的教育》描繪的各種愛如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情誼、鄉國之戀……近乎完美,讓人流連忘返。正如夏丐尊先生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朝著相同的目標一起奮進吧!

愛的教育第二章讀後感5

愛,是個多麼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愛,是純潔的,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人,因有愛而完美;人,因被愛而不再殘缺。沉浸在愛的海洋中,致使從心底湧上了一股暖流,遍佈全身,散發著蜜般的甜味,也只有生活在此,才能有所覺悟,懂得欣賞愛,付出愛,享受愛。而我,在讀過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愛,領悟到了這一奇妙的境界。

《愛的教育》這本書全身散發著深厚而濃郁的愛的味道,讓人不想放開。這是一本可以洗滌心靈的一本書,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安利柯的義大利男孩一個學年的十個月中所寫下的日記,從中透視出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從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使人讀後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的教育》文字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卻令我感動到想哭。

不論是誰,在他心靈深處都有那一片淨土,那片土地上,栽種著一朵心靈之花。只要心中有愛,心靈之花就會因此而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我憶起那一個雨天,你拿著傘久久佇立在學校門口,如雕塑般一動也不動。放學了,我背起那並不是很重的書包急忙向校門口跑去,奔跑間,眼睛不斷的掃視人群,搜尋著什麼。突然,我在茫茫人海中發現了你,止不住的欣喜攀上我的面頰,如爬牆虎似的在臉上散佈開來。我興沖沖的跑向你,你沒有說話,可是我卻發現你眼裡那掩飾不住的溫柔,你一手接過書包,一手牽著我,傘傾向我,讓我感到頭頂飄過了那麼一抹深藍,陣陣暖意從你那溫暖的大手裡傳來,讓我心頭頓時一暖。我伸手想拿過書包,不經意間觸碰到你的手,我愣了,與那隻溫暖的手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隻,涼的那麼刺骨,我這才憶起,從出來就看見你一直把那隻手放在口袋裡,原來是為了我,淚水頓時湧了上來,充滿了整個眼眶,還不時的向外溢位,背上的書包也驟然間變得沉重起來。

雨,依舊在下著,打在我那原本就已被淚水打溼的臉上,使我分不清現在臉上液體到底是雨水還是淚水,我只感到心已被一種叫做父愛的情感所充溢著。

又如國中的那第一個朋友,你猶如春天新生的孩子,臉上還帶著些許的稚嫩,不過也正因這樣,我也才會被你的天真與純真所吸引,因為你看上去是那麼的純潔,其實你不知道,每當我看到你時,不論之前多麼糟糕的心情都會瞬間好起來。

那時,一種叫做友愛的情感在心頭瀰漫開來。

回想著,心靈之花已在心中盛開,香氣彌散心中,我頓時感到一陣說不出的舒暢。

愛到花開。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窗外綠樹蔥蘢,花叢繁茂,草坪滴翠溢香,房間裡妙曼的輕音樂在輕輕流淌著。我倚著陽臺窗欄,本想跟法布林對話,又想去海底探尋寶藏。書桌前的爸爸偕一杯清茶,翻閱著那本我很久都沒有堅持閱讀完的《愛的教育》,突然我腦海之間想跟爸爸一起品味書中的酸甜苦辣和融融愛意……雖然起初帶著完成任務的心態,我和爸爸選擇在杏花煙雨的清明節去一起閱讀《愛的教育》,但讀完之後感覺到收穫頗多。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經典著作,是一本啟迪人們如何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的書籍。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整部小說語言樸素、平凡,但字裡行間蘊藏著一股貫穿始末的愛的啟迪,催人奮進,發人深省。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裡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平凡而又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並不是驚天動地的,卻都感人肺腑。作者塑造了許多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通過一段段真摯而感人的美好小故事,展現了國小生真實而又鮮活的世界,詮釋了愛的真諦,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愛的美德常駐讀者心田,而我們則隨著安利柯的敘述時喜時憂、時溫時慍。在看似普通平凡的故事裡表現出細膩動人、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整部小說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看到他們怎樣相處,怎樣去愛;如何寬容謙讓,如何珍惜親情友誼,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閱讀的過程中讓人在無形之中就已經浸潤於生活的真善美中。亞米契斯以一個13歲小男孩安利柯的口吻,對這個世界訴說著愛與感動,滌盪著人們的心靈。大約92篇日記和9篇每月故事,讓安利柯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學會了怎麼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安利柯的世界裡,這些同學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家境。每個同學雖然出場次數都不多,但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以及讓人稱道的品質。無論是母親靠賣野菜為生的殘疾人克洛西,還是父親是軍人的科雷蒂,無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孩子,還是遠道而來的插班生,大家在一起就沒有地位高下之分,情同手足,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撫平他們內心的傷痛與孤寂,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而不是冷漠。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每個人即使種族地位不同,但都是同一個祖國母親的兒女,應當平等相待,不僅要彼此照顧,還應該互相尊敬與寬容。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會受到別人無意的傷害,例如胳膊殘疾的克洛西因為受到弗蘭蒂欺負,卻無意之中用墨水瓶砸在了老師身上,老師批評了幾個欺負人的壞傢伙們,還讚美克洛西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安利柯的校園生活讓我們懂得了寬容,懂得原諒別人的無意傷害,也更深地瞭解了像加羅內那樣寬巨集大量的品德。爭吵就像一顆釘子,深深地紮在心上,儘管釘子後來已不在,但是心中還是會留下傷痕。而寬容則是一根線,把兩顆因憤怒而疏遠的心又牽連在一起。生活中,誰都難免會受到別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如果因此耿耿於懷,任傷害轉化為心靈上的毒瘤,那麼,最終受到更大傷害的會是自己。懷恨在心對別人毫髮無損,但自己卻被怨恨關進自造的籬牢,禁錮了自己的心靈,飽受煎熬。所以要想減輕傷痛,最好的方式是寬容。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像這本書中的人物一樣,用慈愛的心面對世界,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多點關愛,少點算計;多點和諧,少點爭吵,那麼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希望人與人之間洋溢著愛和友誼.用誠摯的情感感動並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用自己平凡的學習和生活將愛心相互傳遞。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這本由“樑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儘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儘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裡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複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溼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裡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溼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儘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訊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溼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裡,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汙漬,頭髮凌亂,……”,“從幼兒園裡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