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優選)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後感(優選)

《紅樓夢》讀後感1

讀完《紅樓夢》,不是滋味,似有些許感觸。孰為寧榮二府家破人亡,或為紅粉佳人香消玉隕,抑或為木石前盟、金玉良緣煙銷雲散?《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章回小說,它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現在複雜而又和諧的結構,佈局上。序幕拉開,出場引線人物,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意思是把真事隱(甄士隱)去,用假語村言(賈雨村言)寫出,為閨閣昭傳。縱觀《石頭記》,這石頭沾染的胭脂味還是挺濃的,書中眾閨閣裙釵個個堪稱是巾幗豪英,鬚眉男子則個個近乎‘祿蠹國賊’,都是壞男人。曹先生可謂是女權主義第一人,反對男尊女卑,甚至有點重女輕男。他為女兒搖旗吶喊,頌揚謳歌,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

《紅樓夢》體現了一種落敗的趨勢,不管是仕途的、家族的,還是愛情的.。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的中國傳統中是不可多見,當然也應是不可或缺的。蕭史弄玉、相如文君、張生鶯鶯等等,俱是才子配佳人,但寶黛釵的三角戀卻是以悲劇收場。我不得不感謝高鶚,儘管他在很多方面達不到曹雪芹的水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不,應說是辭世或登仙,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對於她來說,死是她所有悲劇的總結,是她的解脫,是她的終結。當她在地下安靜地沉眠時,看著寶玉人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是幸福的。不是我天生殘忍看悲劇,但不是有這樣兩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黛玉這大觀園裡的出水蓮,逆和孤僻,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豪無避諱,言隨心至,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純真,那份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大觀園中,傷感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瀟湘館前,悲嘆著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落得個一縷香魂隨風散。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自問世以來,人們對它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過,併產生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同是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了易,道學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流言家看到了宮闈祕事……這點我倒是相信的,倒是那種說現代科技、文化,林林總總,都蘊藏在《紅樓夢》中,就實難苟同。本來薄薄的一本書卻硬要把大千世界都塞進其中,未免太不理智了,難道我們會因此而受益。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當飯吃,也不能不停、永遠地嚼下去!

《紅樓夢》讀後感2

閬苑仙葩,美玉無瑕,一朝相逢,怡紅新綠始翠,瀟湘碎影輕搖,好夢晝初長。

———題記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多麼優美而又淒涼的詩句,合上書卷,細細品味這個飄渺的故事,猛然發現,那性格迥異的金陵十二釵,不就是詩中的花嗎?春去花落,又有誰去憐愛呢?

孤高清傲的黛玉。她清高孤傲卻超凡脫俗宛若仙子,她身世悽苦卻才情過人詩冠群芳,從一進賈府,就註定開始小心翼翼處事,就要面對人人的“機關算盡”,但面對這一切,一個無父無母寄人籬下的弱女子又有何法改變?或許只有躲避。但黛玉沒有,孤高清傲成了她在賈府的做人方法——雖然真正的她有著所有女子一般的柔美。她時時刻刻維護著自身的人格尊嚴,從不向世俗禮法低下高貴的頭,所以她孤高清傲;她才華橫溢,詩風別緻,厭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禮教,所以她孤高清傲。孤高清傲的性格,與世俗格格不入,也埋葬了她的愛情。雖然多次合上書含淚祝願,祝願賈黛像很多故事的結局一樣,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歷經波折的愛情能畫上完美的句號。可是最終,黛玉迎來的是“金玉良緣”,無奈的她在孤獨中含恨而去,花一樣的飄落了……無論讀多少遍紅樓,黛玉總會成為我心中隱隱的傷痛。因為她的高潔,因為她的清淚,還是因為她的孤獨?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我卻永遠喜歡她……

雙重人格的寶釵。許多人談到寶釵,想到的是她的冷與心中壓抑的活潑,可我認為,她是具有雙重人格的人,只有看透她的每一面,才能看透她的心。在捕蝶那一段,真正的流露出她的.內心世界:紅花綠柳之中,一位嬌媚的小姑娘拿著扇兒,心無旁騖地撲著翩飛的彩蝶,穿梭在花叢中,,顯得是那麼的可人,美麗。她善良真誠、細緻體貼,她能在綺羅錦繡叢中,一片歡聲笑語背後,看出湘雲和岫煙的艱辛,私下裡勸襲人不要讓湘雲幫著做活計,幫岫煙拿回所當衣物;但她面對金釧兒與黛玉的死,她又表現的是那樣的冷淡,讓人覺得她是冷的不可接近的人。正因為她有雙重人格,我才覺得她有那麼大的文學魅力,仔細品味寶釵,一個立體的“人”便立在眼前,或許這也正是我喜歡《紅樓夢》的原因之一吧。

金陵十二釵,代表了當時社會的所有女子,不論是鳳姐的機關算盡,還是湘雲的豪邁爽朗,她們都無法擺脫封建的束縛,在那個封建禮教盛行的社會,如此柔美的女子們,一個個都葬送了自己的美好青春。翻遍每一個女子的經歷,她們誰不想掙脫這重重束縛呢?

曲終人散,飛鳥投林,大觀園曾經是美麗的。可是一切都如春殘花落,各自歸亡。只有那殘枯枝條,還在訴說著曾經的滄桑……

春殘花落,香消玉殞。走過大觀園,誰還能想起這裡曾經有過的美麗呢?

《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

《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講的都是豪氣干雲的人物,孫悟空,宋江,諸葛亮,一個比一個智慧,一個比一個能幹,一個比一個驍勇善戰。

但《紅樓夢》不同,它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女人的慘態,金陵十二釵沒有一個好下場,黛玉葬花,元春暴病,探春遠嫁,湘雲貧病,妙玉失蹤,迎春虐死,惜春為尼,熙鳳慘死,巧姐成婢,李紈守寡,可兒早夭。唯獨寶釵還不錯,不過自己嫁的那個人卻不愛自己。可比起其他人來講,還算幸運。紅樓女兒的悲慘又有誰知?

我喜歡黛玉,她能夠為自己的幸福而去爭取,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只是黛玉錯了,在這個年代,豈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嗎?黛玉太過於清高了。以至於不去交人情,弄到一副落花而亡的結局。而寶釵則與黛玉那喜散不喜聚、喜靜不喜動與之相反,所以大觀園中的女兒們多與寶姐姐一塊兒,這點也促成寶釵在眾姐妹中交情甚好。再者,黛玉雖心較比干多一竅,可黛玉表現太露,不比寶釵端莊沉穩,在賈母眼中留下了一個典範妻子的`表率。

身為金陵十二釵之首的瀟湘妃子黛玉,又怎會沒有難言之隱呢?父母已雙亡,在這偌大的府邸之中,卻沒有她的容身之地啊。

千紅一窟,萬豔同悲啊!

紅樓夢真的很不錯,我推薦大家也讀一下。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啊!

《紅樓夢》讀後感4

正是長相思芳華茂盛,淡紫悠然的日子。無垠的雪地,紅衣女子纖弱的背影橫置於地,毫無生機;青絲亂散,卻掩不住點點殷紅,猶如傲雪之梅,似乎是極為熟悉的場景,卻又陌生如在天邊

……

淚是她詮釋心情的唯一方式,傷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氣了哭,高興了也哭,感動了還是哭。說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喪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於賈。縱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愛,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籬下。那個時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卻更受束縛,她愛上了賈寶玉,從此總算有了精神寄託。

《紅樓夢》緣起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鬱結。至於石頭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賈寶玉,我們不得而知,只覺得頗有些神化色彩。再說那降珠草下界幻化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淚水報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並非與天俱來。她幼年喪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這並非是一個有溫暖與愛的家庭,而是一個齷齪之地。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巨集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黛玉在我眼中一直是個愛哭、愛亂想的女子,她自幼喪母,失去母親的教導,卻仍然天真、單純。或許當初她將自己的心事說出口,賈母會將她許配給寶玉吧。有時,我認為她就好像瀟湘館的竹子,雖外表柔弱,卻又堅忍不拔的毅力。她,個性率直,從不阿諛奉承,甚至有些尖酸刻薄,這正是寶釵不及她的地方。寶玉一生痴痴傻傻、瘋瘋癲癲,最終遁入空門,黛玉整日哭啼、猜猜疑疑,最終香消玉殞。寶釵一生圓滑處世,最終獨守空閨,王熙鳳一生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紅樓夢》讀後感5

初讀《紅樓夢》這本書已經是國小的時候了,八年後的這個寒假,我再次從書櫃裡拿出這本書來重讀。初識《紅樓夢》只是因為其“四大名著”的名頭及老師佈置的閱讀任務,那時候的自己只醉心於曹雪芹先生勾勒出的兒女情長,

總覺得寶釵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過於功利和圓滑,卻對黛玉的葬花情節念念不忘,喜歡她的灑脫性情。

那時候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就是“黛玉之死”,心愛的男子在自己身體抱恙臥床之時與別的女子成了親,戲劇性的在寶玉與寶釵拜託之時黛玉也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如今年歲增長,我依舊嚮往大觀園子女們詩詞歌賦的生活,除去兒女情長,對《紅樓夢》這本書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魯迅先生將《紅樓夢》定義為“清之人情小說”,並且論述小說的主題道:“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如我之輩,首先看到的是兒女情長,最後看到世事興衰。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不論是“元映探惜”的故事還是寶玉、寶釵、黛玉的故事,曹雪芹先生用一個時代的愛恨情仇映射出世間百態。

董卿說過:“往淺了讀,這是一個院子裡的兒女情長,往大了讀,這是一個朝代的盛衰興亡,所以無論什麼時候讀起《紅樓夢》,每每掩卷,心裡總會想,真有味道。”

在小小的紅樓中折射出了家族興亡、社會變遷、人情冷暖,以及無可奈何的愛情,歡歌笑語之中暗藏著悲慘離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故事,不就是因為遭受到封建理教的摧殘而變得如此悲慘的嗎,成全了更高位者的想法和意願,成全了賈府中那些所謂長輩們的意願,最終還不是落得一個死一個瘋的下場。所以說,封建禮教真的是一個吃人的.妖怪。

重讀《紅樓夢》,我不禁再次感嘆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如果可以,我也想擁有詩詞歌賦的能力,想擁有寶釵的大方從容,擁有黛玉的灑脫性情,想擁有寶玉的瀟灑自由。但是,世事無常、人生無奈不是嗎?

我只願堅定目標,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們看,《紅樓夢》的悲劇結尾,讓我看到價值,收穫價值。

《紅樓夢》讀後感6

"寶黛釵"和"寶晴襲"是《紅樓夢》裡兩組關係圈,前者是表姊妹關係,後者是主僕關係。百年來的閱讀習慣,總視"寶黛釵"為小說的主線,其實"寶晴襲"的戲也不錯。在"金陵十二釵正冊"裡,"黛釵"排在一二位,在"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裡,"晴襲"排在一二位。而且"又副冊"還首先出現在主角面前。作者的傾向顯而易見。

前面列舉的兩組關係圈,晴雯類似黛玉。如果她們都與賈寶玉結合,那麼"寶黛"是志同道合型,"寶晴"是賢妻良母型。後來成為事實的"玉釵"婚姻,不過是"拉女配",談不上志同道合。假設襲人做了寶玉的妾,"寶襲"婚姻也不是賢妻良母型。因為花襲人不懂男人,曾經被賈寶玉踢過一個"窩心腳"。

寶玉對晴雯的.愛是純樸的,晴雯對寶玉的愛,由於她所處的地位,一直藏在靈魂深處,直到晴雯被逐出大觀園才釋放出來,這種愛是在長期相處中自然形成的,所以它具有很深刻的記憶。

林黛玉不愧是女詩人,有作者的半個影子。清高夾雜小心眼,拐孤夾雜酸。特別是,不甘寄人籬下又不得不寄人籬下的無可奈何的心態,一直放不下。在對寶玉的愛裡,多少帶有對對方回報不夠的埋怨。這樣脆弱的關係,一遇寶玉待慢,黛玉的情緒就會波動。黛玉和寶玉並無尖銳的分歧,但是,極大的悲觀情緒與散漫悠閒無憂無慮的情緒之間,其共同點是什麼?見面就爭吵,分開又相思,是什麼中介物維繫這種狀態呢?難道這就叫愛情?

寶玉關心黛玉,由於她是孤兒,有病,是表妹。寶玉的感情裡,比較多的是同情,憐憫,關心。愛情能有幾分呢?沒有法子量。現代女孩子選配偶,一定要記住,女愛男是十分,男愛女是七分,這樣比例的婚姻不會幸福。例如寶玉和寶釵的婚姻,愛的比例就很不對稱。

老人審視兒女的婚配,總是把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人之常情。論健康,林黛玉就比薛寶釵少掉許多分。所以,寶玉與寶釵聯姻切事入情。賈寶玉與林黛玉的遭遇並沒有陸游與唐琬那麼慘。

《紅樓夢》讀後感7

“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家人本應該六根清淨,四大皆空。然而小說《紅樓夢》的淨虛師太,非但插手世間俗務,而且專幹那些傷天害理,見不得光的勾當,為此還謀害了兩條人命。可以說,這個整日吃齋唸佛,誦經禱文的老尼,實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惡魔。

張財主因為守備上門辱罵,一氣之下決定退掉聘禮。可是他畏懼守備的權勢,就上京城尋找關係。張家得知水月庵住持淨虛和賈府頗有淵源,於是使了大把銀兩請求淨虛從中斡旋。

所謂“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淨虛利用王熙鳳停靈送殯,在庵裡小憇的空當,讓她給長安節度使雲光寫一封信,希望雲老爺以權勢迫使守備的兒子退婚。王熙鳳知道淨虛收了好處,所以她直接以太太不想管這件事,回絕了淨虛。精於世故的.淨虛,立刻見風使舵來討好鳳姐兒。她說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張了。”

聽完淨虛的話,王熙鳳又藉故不缺銀子,擺明她不願來趟這渾水。兩番受挫,換作別人可能要知難而退了。然而精明圓滑的淨虛越挫越勇,這次她採取攻心策略,將話題對準了賈府。淨虛聽了,打去妄想,半晌嘆道:“雖如此說,張家已知我來求府裡,如今不管這事,張家不知道沒工夫管這事,不希罕他的謝禮,倒像府裡連這點子手段也沒有的一般。”

要說淨虛“七寸”打得奇準,王熙鳳被激將法惹惱,她答應替張家出頭。淨虛有了賺頭,施展溜鬚拍馬的功夫令鳳姐兒十分受用。淨虛說:“這點子事,在別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麼樣,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夠奶奶一發揮的。只是俗語說的,‘能者多勞’,太太因大小事見奶奶妥貼,越性都推給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體才是。”

王熙鳳是個爭強好勝,愛出風頭的人,淨虛抓住其性格弱點大做文章,結果守備的兒子和張財主的女兒雙雙殉情。“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王熙鳳弄權固然可惡,但整件事的罪魁禍首當屬淨虛。若不是她多管閒事,悲劇又豈能發生?

“上樑不正下樑歪。”淨虛老尼佛口蛇心,手中攢下命案。她的兩個徒弟智慧和智通也是恣意妄為。一個破了色戒,一個拐人謀利,好好一個佛門清淨地,卻成了罪藪邪窟。這一切淨虛必然是心知肚明的。"西貝草斤年紀輕,水月庵裡管尼僧。一個男人多少女,窩娼聚賭是陶情。不肖子弟來辦事,榮國府內好聲名。"管理家廟的是嫖賭宿娼,品行敗壞的賈芹。淨虛貪利縱容徒弟和賈家子孫胡作非為,水月庵藏汙納垢,臭名遠揚而令人憤怒揭醜,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紅樓夢》讀後感8

容華謝後,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題記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她是嫋娜的瀟湘妃子,曹雪芹將她比擬為西施式的清瘦之美。她是黛玉,優雅若清水芙蓉,嫻靜似嬌花映水,聖潔如空谷幽蘭。她素淡雅靜,不以脂粉和珠翠加以裝飾。黛玉,削肩細腰,身材修長,卻偏偏患有“不足之症”,弱不禁風,病態柔弱。

黛玉的母親早逝,因家道衰落,自小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黛玉天性自雲守拙、多愁善感,保持著憂愁哀傷之態。她喜聚不喜散,不善交際也不會奉承,她就是這樣落拓孤傲的女子,卻被他人說成“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所以她不及寶釵那般深得人心,面對他人的非議,她只能啞然作罷,然後顧影自憐。黛玉是悲觀主義者,她傷情葬花、抑鬱驚夢、悲痛絕食、焚詩斷情、含淚歸天……一幕幕情節,浸染了她多少傷心淚,在那座金雕玉砌、富麗堂皇的大觀園裡,她終日鬱鬱寡歡。而她的淚,只落給寶玉一人,唯有寶玉懂她那繾綣的哀傷。黛玉是含著怨恨、無奈、悲痛、絕望的淚水亡逝的`,她在世間徒留了太多遺憾和不甘,死後也沒能釋然。

黛玉的苦,是天性所使,讓萬千讀者感傷落淚。她用悽美的愛情,演繹了悲慘的命運。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她是嫵媚的蘅蕪君,曹雪芹將她比擬為楊貴妃式的豐豔之美。她是寶釵,清逸婉麗,溫柔飄逸,文雅靜肅,被譽為“群芳之冠”。她肌骨豐澤瑩潤,舉止端莊嫻雅,且沒有黛玉那份嬌弱的病態,與楊貴妃的風韻不差毫分。

寶釵出生在豪奢富裕的薛府,這使她做人處事都具備大家閨秀的風範。她隨分從時,品格端方。曹雪芹說她有著“豁達的胸襟,超出常人的涵養”,她的溫和與沉穩是賈府上下有目共睹的。寶釵不會為了小事而斤斤計較,也不會同黛玉那般愛爭風吃醋,所以十分能籠絡人心,最能圓滑世故,賈母和王夫人對她更是疼愛有加。寶釵恪守封建婦德,傳統安分,對長輩言聽計從,並痛恨傷風敗俗之人。所以縱然自己深愛著寶玉,也要把情感壓抑在心底。陰差陽錯。黛玉、寶玉的相愛得不到長輩的成全,寶釵嫁給了寶玉。他們成親那晚,黛玉淚盡歸天了。自此,寶玉終日悶悶不樂,失魂落魄。寶釵最為愁苦,本以為能有一段美麗的愛情。不料,寶玉對自己冷若冰霜,對黛玉念念不忘。寶釵終究守不住寶玉,寶玉還是離去了,一走了之,杳無音信。

寶釵的苦,是社會所使,讓萬千讀者扼腕嘆息。她用華麗的婚姻,譜寫了不幸的一生。

大觀園裡的愛情註定是個悲劇。她們都被情所傷,為愛受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她們都是令人憐惜和疼愛的女子,在紅樓中夢一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尾記

《紅樓夢》讀後感9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曹雪芹用細膩的筆調刻畫出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人物,無不躍然紙上,個個栩栩如生.它以寶黛愛情為線索,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它是十八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大觀園是這個封閉王國的縮影.

書中的林黛玉給人的感覺是愛妒和嬌痴的;而賈寶玉卻是近傻與真誠,特別是對人性的尊重,他和丫頭們之間並不全是主僕關係,而是大家可以作朋友,有什麼好東西可以一起分享,他曾特意為愛喝酸奶的襲人留著酸奶.還有王熙鳳的機靈和姦狠,薛寶釵的沉著冷靜等.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許多事都是無法預料,然而,面對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態度.譬如說,林黛玉的人生觀應該是比較灰暗的,因為她寄宿外婆家,本來是一位千金小姐,可她總喜歡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看低自己,猜疑別人,她那愛妒的性格常常對別人說話不留餘地.黛玉遇到傷心事,也總喜歡用眼淚去麻醉自己,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別人,喜歡盯著自己的"傷口",而不是去尋求解決的方法.有一次,她去找寶玉,因為丫頭正在吵架而沒有給她開門而猜疑寶玉是否不把她放在眼裡,自此常常獨自落淚,悲嘆自己.

人生短暫,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許許多多的意外現。

《紅樓夢》讀後感10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說到這人人都略知一二的《枉凝眉》,自然會聯想到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我在閱讀了這部不朽之作後,不免有感而發。

《紅樓夢》這一本書中的人物繁多,關係錯綜複雜,每個角色也都是個性鮮明。說起全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人物,自然非林黛玉莫屬了。她自小體弱多病,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令人止不住的產生憐憫。黛玉在元妃省親時為瀟湘館所題的一匾一詩,讓我覺得與其他姐妹所作的大有不同,字字句句都表現出她非凡的文學天賦。平日裡,黛玉的幾首詩詞也同樣使人嘖嘖稱奇,令我佩服不已。但是,黛玉的性格有時太為嬌弱,有時又太有心計,很是極端。比如遇到任何不好的事兒她都會躲到一旁止不住地哭泣,多愁善感,寶玉來勸,還把氣撒在他身上。有時,看似弱不禁風的黛玉還會用冷言冷語諷刺她看不慣的人,使得別人滿肚子的怒火,她卻暗暗得意。可以說,林黛玉有著優秀的才幹,但從她身上,我們同樣應該明白,不能時不時就挖苦別人,別人表面上不說,心裡對你的印象卻會一天天變壞。

在《紅樓夢》裡,主要講述了賈府由鼎盛時給低賤的戲子潑錢,到被治抄家而一步步走向衰敗。造成這麼大反差的原因實際上有很多,外因是他們家一些違背朝廷的`事敗露,一方面是元妃的逝去,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則是賈家子孫一代不如一代了。這不免使我想到了現如今所說的“富二代”。這些“富二代”大多數只會依賴家庭,都是一些紈絝子弟,平庸者佔很大比例。他們整日在父母打拼出的美好生活中過日子,對社會根本沒什麼貢獻。而只有極少一部分“富二代”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繼承父業,或自己拼搏,大有作為。還有一部分人就很像書中的賈寶玉,明明有一身的才幹,卻整日放縱自己,不思進取,只知道一味地玩樂,自己白白葬送了一份原本可以很美好的未來。

由此可見,不論父母給予我們的是好還是壞,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只有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努力,才可能真正有所收穫。並不能沉溺在奢華富貴的生活中,也不能抱怨於清貧困苦的條件裡,只有我們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者。

閱讀《紅樓夢》,你一定會沉醉於曹雪芹構造的紅樓夢中人的故事裡,感悟一份屬於自己的紅樓之夢。

《紅樓夢》讀後感11

那個晚上,我抱著《紅樓夢》,正津津有味地讀著......不知不覺,我竟來到了一個宛如仙境的地方。咦,這是哪兒?我一邊打量著,一邊跨進那高高的門檻。一進門,便看見一位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女子正由人扶著,只見她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彷彿病若西子勝三分......剛想上去問問這是哪兒,卻又見一位貌比潘安、風度翩翩的公子出來,定睛一瞧,覺得很眼熟卻又說不上在哪兒見過,不料他們竟往一處去了,我也痴痴的跟在後面......

咦,這地方倒漂亮,不知是誰住的......正想著,他們已進了屋,不一會兒屋裡便傳來了歡聲笑語。我扒著門,偷偷的往裡打量:只見一位八旬老母正坐在寶座上,身旁並著幾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和幾位談笑風生的夫人。我不禁細細打量起姑娘們,她們個個恍如仙子般脫俗,其中有兩位長得異常美,一位是我之前見過的,另一位則臉若銀盆,眼若水杏,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竟又是一個妙人兒。只見那公子時而和那閉月羞花的女子說話,時而與那貌美如花的女子談笑,我竟看呆了......忽醒,卻見那身子嬌弱的女子正向老母告退,我也竟撇開眾人,隨她去了,只見她來到一處桃紅柳綠、有山有水的地方,拾了那些花將它們一一歸類葬了,口中不覺又吟出一些令人傷感失魂的詩句。細聽,卻流露出對原先那位公子的相思之情。聽著聽著,我不覺落淚,覺得甚是感人。不久,那位公子竟也往這裡走來,聽到女子的喃喃自語後,不覺流下了淚水,遠遠的對著女子的背影痴痴地站著。只是葬花人尚未知覺,過了些許,兩人便又都默默走了,我倒很希望他們能在一起,成為一對天合之作。可惜天意弄人,我偷偷在那府上逗留了些時日,卻聽有人說公子要娶小姐了,卻不知是哪位小姐,大家都認為是那位貌比西施神似貂蟬的姑娘,聽了那些傳聞,姑娘十分高興,我也站在門外,望著她的背影替她高興,並真心祝福她。哪知,直到成親前兩三天,才傳出訊息:娶的是另一位脫俗而雅淡清新的姑娘。這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姑娘因聽聞這個訊息,氣血攻心,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間;而公子則在結婚後,離家當了和尚,指點教化人間......

我不禁為他們的命運感到悲哀,明明兩人相愛著,卻被人給活活拆散了。但那又有什麼用呢,自古“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誰都抗不過緊緊束縛住你的命運,雖說公子和原先那位小姐情投意合,但他們只是有命無運,終不能成為一對佳人。現在的社會是自由平等的,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了!

不覺,思索了一番後。一睜眼,竟發現周圍依然擺著一堆書、一張小茶几和一盞檯燈,回想起剛剛的景象,我不禁抿嘴一笑......

《紅樓夢》讀後感12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有人把莎士比亞比作高山,我認為曹雪芹是一個大海。山再高,終有人可以登上它的頂峰,而大海,要想探究她的深底,卻非常之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寫這部書時,用了“諧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賈家四姐妹命名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諧“原應嘆息”的音;在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豔同杯”的酒,這酒名是“萬豔同悲”的諧音,這樣的手法幾乎貫穿了全書。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紅樓夢》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巨大的,這首先體現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靈魂的深處,描寫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這一大群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道瑰麗的藝術畫廊。在這一人物群中,不僅有大家閨秀,豪門公子如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

《紅樓夢》中除了眾多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還有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他沒有明說,但通過這成百的眾多人物的神志,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的惟妙惟肖,一個龐大的.繁榮的貴族大家庭,到後來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我們不難看出封建資本家的無能以及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長久,文中描述瞭如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叛逆者”的形象,他們的愛情沒有結果,甚至可以說悽慘,但他們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頑固勢力作鬥爭的新主派代表,我們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淚,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別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們也知道賈寶玉“潦倒不通世務,愚須怕讀文章,行為偏僻乖張,哪管世人誹謗”紈絝子弟的形象,他們鮮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絲亮光,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紅樓夢》讀後感13

一、這本書,出場人物物有好幾百個,但作者都把他們刻畫的淋漓盡致,所以被評為四大名著之首,這本書主人公賈寶玉,他原本就是石頭,後來因為神仙點化,下凡到人間,引起了一段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賈寶玉與蘇州表妹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他們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然而這對情人卻讓鳳姐活活拆散了,導致林黛玉吐血而亡,賈寶玉也跟著和尚出去,最終看破紅塵。在書中,曹雪芹的一段文字描寫很生動。就是劉姥姥二進賈府引人笑的那段。這段話雖不長,但把眾人的神態描摹得很好,史湘雲笑的噴飯,看的出他的開朗活潑,林黛玉笑的叫哎呦,看出她的嬌弱;寶王滾到票母懷裡。從一個“滾”字看出寶玉的嬌生慣養,又從賈母接著看出賈母對寶玉的溺愛。我要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因為它使我看到了:善惡,美醜之間鮮明的對比,以及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它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描寫了封建社會來世的人性世態以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二、今天,我終子讀完了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我感覺那個年代的人好可憐啊,連自己的婚事都要去讓別人包辦,我深有感觸。本故事講述了黛玉多愁善感,愛哭,而寶玉編偏就是喜歡他。寶玉的身上有女禍補天中剩下的一塊玉,黛玉卻沒有,但是,寶釵的身上剛好有一把鐵。祖宗就認為寶王和寶釵是註定要在一起的。黛玉聽後,活活被氣死。後來,祖宗騙寶玉與寶釵成親,然後,當寶玉揭開喜帕發現開不是黛玉,而黛玉已身亡,寶玉悲痛欲絕,最後出家當了一個和尚。我認為那個時候大古板了,連跟自已心愛的人在一起的權利都沒有,人物本身並沒有錯,讓人憎恨的只是傳統觀念:婚姻大事,父母做主。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那麼多,想見也見不著,更讓寶玉受那樣的欺騙。

三、在紅樓夢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賈寶王出生在貴族世家,家族對他寄予厚望,但他不愛讀書、厭惡他的家庭戒律,渾身上下充滿了叛逆。因為他生活在一群美麗、單純的侍女中,所以一直對生活在下層的女性包含同情。林黛玉是一位寄居在榮國府中的弱女子,他才華橫溢而又多愁善感。她與賈寶玉兩小無猜,而後成為生死相依的戀人,但最後他們還是被那時的封建勢力給分開了。《紅樓夢》的結局更是悲慘:賈家衰敗、黛玉最終因肺病死去、寶玉的“通靈玉”也丟了,寶玉離家出走當了和尚。

四、《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讀完它我的感觸很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醜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讀後感14

今年暑假,我終於有時間完整的讀完了一本《紅樓夢》。心裡卻難過到了極點,黛玉的那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也一直在我耳邊迴盪。紅樓女兒悲慘的下場,令我感嘆到嘆息不已,而寧榮二府從“金滿箱,銀滿箱”到“陋室空堂”的驚天之變更讓我沉思許久!

想當初,寧榮二府繁華至極,不說別的,單是那一座大觀園,就極盡奢華,正如劉姥姥說的“比畫裡畫的還美”,可最後呢?大觀園變成了衰草枯場,而曾經居住這裡面那些美好的人物,也是死的死,走的走,一片淒涼。

他們之所以導致這樣的結果,是因為無止境的貪婪和慾望;是因為過度追求金錢與權勢;是因為妄想不勞而獲;是因為那吃人的封建禮制。若不是這些,大觀園還是一座繁花似錦的世外桃源!

想一想那些可愛的女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沉穩乖巧的薛寶釵、精明能幹的王熙鳳、溫柔善良的迎春、志氣清高的探春、孤僻冷傲的惜春、寬巨集豁達的湘雲……

每一個都那麼的冰雪聰明,例如:“天上掉下來個林妹妹”,每當看到關於黛玉的情景,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落淚。這個“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女孩,令我產生了無限的`憐愛。無論是離愁別恨,還是草木枯榮,都會讓她默然淚下。這個敏感細膩的女孩,或許她真是那株美麗的絳珠仙草,來到世間只為“還淚”吧。

就像寶玉說的“這些女兒都是誰做的”,可到頭來,黛玉淚盡而亡,寶釵獨守空房,迎春受虐致死,探春遠嫁他鄉,惜春遁入空門,湘雲不知所歸……這其中的辛酸和悲哀,有誰能懂得,有誰能理解?

而書中的另一個主人公賈寶玉,同樣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通靈寶玉的化身,清靈、純潔,他不喜歡讀書,因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跡於汙濁的官場;他口無遮攔,因為他不願意為封建禮數所束縛。寶玉於大觀園中眾姐妹的關係都很好,因為他懂得這些女孩的內心,能看到她們水一樣清澈的心靈,但到後來,她們一個個離他而去……

我已經不再把《紅樓夢》看成是一部普通的小說了,它更像是一部厚重的歷史,寫滿了人間悲歡離合、社會百態。都說《紅樓夢》所展現的是將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的悲劇,但無論如何,這曲紅樓悲歌,仍舊讓我感嘆,讓我不忍,讓我深思!

這本書是原著的精編版,章回經典,脈絡清晰,是親少年讀者領略《紅樓夢》藝術魅力的最佳版本。值得一提的是還在書中增加了名師導讀,名師解析,好詞好句,寫作借鑑延伸,以供讀者回味和借鑑,深刻領悟作品內涵,書中感人的情節,生動的人物配以精彩的場景美繪圖。三春盡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運,但其絕世芳華卻成了永不抹去的經典,值得我們品味與回味!

《紅樓夢》讀後感15

縱觀《紅樓夢》,從結局看來,不管是多情的賈寶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還是真性情的史湘雲,他們的結局都是朝著悲劇走去的。但也許正是這樣的悲劇,才令當時封建社會的本質在讀者面前節節敗露。

首先從典型的人物賈寶玉來說,他銜玉出生,享盡寵愛,不追求功名利祿,只追求愛情。古有賈誼懷才不遇,鬱鬱而終;詩人陶淵明心往官場,卻因無奈而逃避;更有屈原受讒言、被流放,終投江自盡。他們都希望奉獻於國家,但因懷才不遇落得個悲劇。反觀賈寶玉,縱他考中了進士,但因看透了官場、憎惡世俗,最終選擇棄世出家。由此可見作者對當時封建社會即將崩潰的無奈嘆息。

就林黛玉而言,她給讀者的印象——多愁善感,學識淵博,病態卻是個標緻的人,使賈寶玉一眼見著就覺著熟悉,說出“這位妹妹,我好像在哪見過”的話來。可她也沒有與寶玉相守,反而淚盡而逝。史湘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樣是寄人籬下,她卻“醉臥芍藥”,這樣的性格表現或許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循規蹈矩的封建制度之下,真算得上是性情爽朗了,可這樣一位個性鮮明的女子也逃脫不了悲劇的結局。再有薛寶釵,知書達禮,處世圓滑,可最後被賈寶玉拋棄,淪為封建婚姻的殉葬品。即便是在賈府權力滔天的'王熙鳳也只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那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丫鬟,結局更是一個“悲”字了得。鴛鴦用死來維護自己的清白與尊嚴,金釧兒含冤投井自盡,平兒真心侍奉王熙鳳和賈璉卻兩頭受氣,晴雯含恨而死,司棋為愛撞牆,等等。作者筆下的這些女性各個都不同,卻個個是悲劇,真是“萬豔同杯”!

人物的悲劇造就了“紅樓”的悲,但卻不僅僅停留於這一層悲。它其實更多地反映了社會的悲,折射出了作者心中的悲。作者曹雪芹經歷了曹家由盛轉衰的過程,早年錦衣玉食的他晚年卻以賣畫為生,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是促成《紅樓夢》創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道的衰落讓他慢慢意識到封建社會的大廈雖是一座百尺高樓,卻只剩個軀殼,搖搖欲墜、岌岌可危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表達了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的不滿,同時對封建等級制度及統治思想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從某種角度來看,人物的悲劇又何嘗不是曹雪芹一生心路風霜的大折射呢?

紅樓一夢,大夢醒來,悲音宛在,好一個“萬豔同杯”,真一個“悽悽慘慘慼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