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苦瓜》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苦瓜》讀後感

《苦瓜》讀後感1

我最不喜歡吃的蔬菜就是苦瓜了,因為它的樣子很不好看,長長的一條,身上還有像麻子一樣的疙疙瘩瘩的東西,而且它的味道特別苦,很難下嚥,但我發現,有時它的作用還挺大的。

記得有一次,我上火了,嘴脣上邊都裂開了,很痛。媽媽看到我這麼痛苦,於是給我買了一個苦瓜,吃飯的時候給我燒了一盤苦瓜。媽媽說:"上火了,吃苦瓜很不錯,能夠祛火。"我不想吃,因為苦瓜實在是太苦了,而且廣告上說:"怕上火,喝王老吉!"我想,吃苦瓜,還不如喝王老吉呢!

媽媽把苦瓜端到我的面前,我就是不吃,但媽媽一定要逼我吃下去。我大鬧起來,大叫道:"我要喝王老吉,喝王老吉馬上就會好的。"但是當我看到媽媽那生氣的眼神,我就不敢再嘴硬了,沒有辦法,只好吃了一片。好苦啊!我皺緊眉頭,樣子十分難受,連咬都沒咬就吞了下去,過了好長時間才吞下了這一盤"毒藥"似的苦瓜。雖然我吃苦瓜的時候感到很難受很痛苦,但是沒過幾天,我上火的嘴脣竟然真的好了。

雖然苦瓜長得很醜,味道也不好,但是它的用處真的很大,默默地發揮著它的作用。我想到了每天都能在大街上遇到的清潔工們,他們很多都沒有什麼文化,總是幹又髒又累的活,弄的身上也又髒又臭,可以說他們也是外表醜陋的"苦瓜"。但是,如果沒有他們,世界可能就是一個大垃圾場了。清潔工打掃垃圾就像苦瓜來清理我身體內的病毒一樣,默默地做著有意義的事情,我真的要向他們學習,不在乎外表,

而在乎自身存在的意義和作用。

《苦瓜》讀後感2

提起苦瓜,我就想起它那疙瘩瘩的外皮,難以嚥下的苦味。我可不喜歡它。讀了《白色苦瓜》一文,我對苦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開始刮目相看了。

《白色苦瓜》記敘的是作者家的後院裡種了一片苦瓜,苦瓜在日晒雨淋中茁壯成長。因為作者從小就討厭苦瓜的苦味,好幾次都想毀了它但又怕媽媽生氣,就只能盼著它自生自滅。沒想到頑強的苦瓜苗竟然結出了苦瓜。晚飯後,他父親夾了幾片苦瓜給作者,讓他品嚐勞動果實。作者只品嚐到苦瓜的苦味,並沒有品嚐出他內在的甜味。經過父親的開導,作者才真正體會到苦瓜的內涵,由此引發作者對苦瓜的敬佩之情。

讀著讀著,我彷彿也在慢慢地咀嚼著苦瓜的苦和甜。

昨天,我在家中做作業,遇到了一道難題,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出來,煩惱不堪。今天我又苦思冥想,一步一步耐心推敲,終於解開了出來,心中感到無比喜悅。我從“苦”中嚐到了“甜” ,這種“甜”的滋味是那麼怡人,令我陶醉。難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苦中有樂”、“苦盡甘甜”嗎?“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付出哪有成功?牛頓、愛迪生、張海迪......哪一個不是歷經千辛萬苦才成功的?昨天我還一直報怨天這麼冷,怎麼做作業,現在我懂了,冬天不是在對我們的考驗嗎?只要我們堅持住,不就是勝利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原來這麼的富有哲理!

我現在開始愛苦瓜了,愛它頑強的生命力,更愛它“苦盡甘來”帶給我的啟發。

《苦瓜》讀後感3

一提到苦瓜,就想到它那疙疙瘩瘩的`外皮,難以下嚥的苦味。暑假裡讀了《苦瓜》一文,我對苦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苦瓜》記敘的是作者家的後園種了一片苦瓜,苦瓜在日晒雨淋中茁壯成長。因為作者從小就討厭苦瓜的苦味,好幾次都想毀了它,但又怕媽媽生氣,就只能盼它自生自滅。沒想到頑強的小苦瓜苗竟然能結出了苦瓜。晚飯時父親夾了幾片苦瓜給作者,讓他品嚐勞動果實。作者只嚐到了苦瓜的苦味,沒有品出它內在的甜味。經過父親的提示,作者才真正體會到苦瓜的本質,由此引發作者對苦瓜的敬佩之情。我與作者的感受多麼相似啊!讀著讀著,我彷彿也在慢慢地咀嚼苦瓜的苦和甜。

晚飯時,我特意要媽媽炒了一盤苦瓜。我先勇敢地夾了一塊苦瓜,慢慢地嚼著,強忍住苦味。再一品,嘿!真有淡淡的香味,忍不住叫道:“苦瓜還真甜!”媽媽笑著說:“苦瓜還能敗火呢,多吃點吧!”我禁不住又吃起來······

是的,人們不是常說:“苦中有樂”,“苦盡甘來”嗎?前幾天,我在家中做暑假作業,遇到了一道難題,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出來,煩惱不堪。今天我又苦思冥想,一步一步耐心推敲,終於解了出來,心中感到無比喜悅。“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付出哪有成功。牛頓,愛迪生,張海迪······哪一個不是歷盡千辛萬苦才獲得成就的?

“苦盡甘來?”我愛苦瓜那綠色的生命,在苦瓜裡尋找甜味一樣品味著這句話的意思,終於明白了苦瓜那特有的品質。古往今來,有多少科學家不是這樣失敗了再來,最終獲得真理的?有多少書不是這樣慢慢品味,才懂得道理的?苦瓜就是這樣,苦中尋蜜,學習也要這樣,熟讀思理呀!

我愛平凡的苦瓜,愛它奮勇向上的藤,愛它頑強的生命力,我更愛它“苦盡甘來”的氣質。

《苦瓜》讀後感4

“公寓窗臺上種的苦瓜藤,不指望它開花結果,……於是煙塵萬丈的都市裡的一扇窗子,為我編織了故鄉夏日裡一席苦瓜涼夢來。”這段話是臺灣作家洪素麗的散文作品《苦瓜》結尾,這也是作者的點題之筆。

作者的童年是陰暗的,成年後定居異國飽受思鄉之苦,唯有幼時家中常吃的苦瓜印象最深,她記掛鄉愁之物也就成了苦瓜。孩童時期家中所烹苦瓜妙品在這異國他鄉也甚是稀有,但那揮之不去的苦味卻成了作者綿長的愁思。

文章的主題表達的是濃濃的綿長的鄉愁,但給讀者更深的感悟是對生活的獨特理解。

初嘗苦瓜者都知道,苦瓜那種苦苦至心底。洪素麗說,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慾的苦,不是“啞子吃黃連”的苦。我也有同感,從父母和鄉人的嘴裡知道,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可以清心明目,消熱解氣,吃起來雖苦,但咀嚼過後,竟留有一絲甘甜。

細想起來,苦亦可以是美味。

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經歷苦,因此,苦是人生無法迴避之味,倘若覺得太苦而不願去嘗試,餘味的甘甜也就不會感受到了。苦中作樂,是每個人必須學會的一項生活技巧,更是一種超越物質滿足的新境界。

現在的我們,雖然少了許多年少時的自在,但我們還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苦中作樂。對朋友,難過時陪伴就是樂;對家人,落魄時簡樸便是樂;對他人,受助時微笑就是樂……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男女老少,面部表情有喜有憂,每個人懷揣著自己的苦或苦中作得的樂向前走著。

我們可以在苦瓜裡吃出人生的道理來,苦與樂,其實很簡單,心態變化就在一瞬間,正如味蕾知覺變化,上一秒還是極苦,下一秒便是極樂了。輕鬆得來的樂不是真的樂,只有當你累過,苦過,哭過,笑過,那才是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