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後感【熱門】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7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城南舊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南舊事》讀後感【熱門】

《城南舊事》讀後感1

記憶中,童年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數也數不清。然而,每個人都有一個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邊那各色各樣的貝殼,在海水的陪伴下閃閃發光,散發著五顏六色的光彩,數都數不完。我們都曾有過純潔美好的童年,它雕塑了我們美麗的人生,詮釋了我們天真的活潑。在童年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天真與善良。

每個人都有一個燦爛的童年,但是每個人的童年都過得不一樣,有的在幸福中度過,有的在孤獨中度過,有的在心酸中度過。

《城南舊事》講述的是一位小女孩英子是怎樣度過他的童年的。二十世紀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裡。認識了經常痴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經常被父親毒打的可憐小女孩小桂子。一個為了供弟弟國小不得不去偷東西的厚嘴脣的年輕人。打破了英子家寧靜的蘭姨娘。同時,他也體會到了生離死別的痛苦。朝夕相處的奶媽宋媽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沉痾染身的爸爸也去世了。英子因為爸爸的離開,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

在我的眼裡英子是一個有同情心,非常勇敢的孩子。在別人都不願意接觸“瘋”女人秀貞時,她勇敢地與秀貞做了朋友,在別人都討厭“瘋”女人秀貞,不同情她時,只有英子願意去同情他,願意去與她交流。英子也是一個助人為樂的孩子,當她的朋友小桂子吃不飽穿不暖時,他毫不猶豫地幫助的小桂子,還經常與他聊天,讓小桂子的性格外向起來。

英子也是一個有著責任感的小姑娘,當得知是自己讓厚嘴脣年輕人被抓,她非常愧疚。她只是一個六歲的小姑娘,分辨不清出壞人與好人,他可以不責怪自己害的厚嘴脣年輕人被抓,但是他卻一味的指責自己,怪罪自己是自己讓一個為了供弟弟國小不得不去偷東西的厚嘴脣的年輕人被抓。

英子也是一個防備心很強的小姑娘,她看出了父親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同,她就讓蘭姨娘與德先產生感情,這樣他就不會被分去爸爸的愛。

英子是一個顧全他人的小姑娘。當他得知他的奶媽宋媽外出當傭,導致她的兒子被淹死,女兒也被送人了,非常同情她。當她的丈夫要接走她的時候,她考慮宋媽的感受,還是讓宋媽與他的丈夫走了。

最後一個故事英子的爸爸因為得了肺病而去世與此同時英子也國小畢業了,英子回憶起爸爸曾經對他的嚴厲要求和關心,她明白了爸爸對她的良苦用心,讓英子真正長大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國小畢業了,而是爸爸離開了他。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也是悲傷的,在童年經歷的事情會成為一生的回憶,無論他是快樂的事,還是傷心的事,這些事情都會讓我們成長。當童年結束後,再來回憶這些事情,這些事情將會讓你明白童年的珍貴。

《城南舊事》讀後感2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主人公英子的畢業典禮上,這幾句歌詞最令人深刻,每每讀起《城南舊事》,腦海情不自禁地浮現出這首曲子,滿是離別的味道。

作者能在四十二歲時,把一個六歲女孩的心理活動描寫的如此細膩,確實是很讓人震撼,更值得歎服的是,小說裡面基本都是以女性為主角,以至於有人說,這是一部女性作品。也有人會說,這是一部成長小說,每段故

事都是離別,直到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長大了。我比較贊同後一種說法。書的主題是童年,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讀者展現了二十年代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久讀便

知覺,《城南舊事》既可以作為兒童讀物,又可以供青少年閱讀,還可以帶領著成年人回味童年,總之它是多面向的,我想這大概就是它之所以被評為經典的原因。

整部小說就是一個離別的過程,與井邊的妞兒離別,與惠安館的瘋女人離別,與草坪裡的小偷離別,與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離別,與朝夕相伴的宋媽離別,與爸爸離別,不斷地離別。

眾多離別中,最遺憾的,大概是與小偷的離別。在《我們看海去》一章中,英子遇到了躲在草叢裡的大叔,聽他講了自己的故事。在英子眼中,他是一個努力贍養老人和供養弟弟上學的好大叔,但他奇怪的行為又讓英子

感到莫名的疑惑和害怕。當大叔問起他算不算是好人時,英子答道:“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起的嗎?可它從藍色的天空升起來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壞。”好人跟壞人,這麼複雜的問題,小孩子怎能

分得清楚呢?我們至小就被灌輸辨別壞人的理念,以至於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童年之所以快樂,正是由於他們還不會區分好人和壞人,不互相猜疑,不勾心鬥角。但是,英子親眼看到了大叔因偷竊而被逮捕。這一次

的離別,英子應該開始慢慢的對外界警惕,開始看著見陌生人,會思考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了吧?

離別固然令人悲傷,卻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的開始。書中的結尾都是離別,但這並不是每個故事的終點,而是通向將來的路。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我們願意與否,身邊的人總會慢慢地離我們而去,並不是所有離別都會使人

成長,只有真正理解了離別的含義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離別,真正的成長。就如英子,即使每篇故事的結尾都有萬般惆悵和不捨,但同時又趨向成熟,才會有最後面對爸爸的逝去,而勇敢承擔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的小大人。

看《城南舊事》看到的不僅是單純的離別,更體會到了離別給予人心的成長。

《城南舊事》讀後感3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興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將其冷落在旁。《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湧現。 日記

《城南舊事》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著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著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裡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這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後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國小畢業呢!看著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為本書畫上句點。

雖然《城南舊事》看後叫人心酸落淚,可是它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著溫馨的親情和友愛。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裡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過正面的描寫和反面的烘托,把每個人物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性格表露無遺,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眼前:井邊的小夥伴,椿樹衚衕的瘋女人,藏在草堆裡的偷兒,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加上聰明伶俐的英子,組成了作者的寫作世界,在這世界裡,帶著人間溫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醒了讀者和平的心靈,這是一本散發著芬芳的書,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紹它自己。那樣的不緊不慢,溫厚淳和,那樣的安靜祥和,彌久恆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舊事》讀後感4

童真,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鴛”的歡樂?是“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模樣?還是“歸來飯飽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明月的悠閒”?這些如果跟《城南舊事》比起來,什麼都不算。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小時候在北京的一些閒雜瑣事,在這裡,有不明事理,稚嫩可愛的英子(作者),還有平時老嘮叨好的媽媽,打英子不忍得打的爸爸,照顧好的宋媽,苦苦尋找小桂子的秀貞,模樣憨厚的卻是一個盜賊的厚嘴脣的年輕人……整本書的眼光與我們現在的眼光截然不同,似乎看著看著就忘記了,世間的不公平與醜陋,更加發現了人間處處的真善美。

在《城南舊事》中有這樣一段話:

她的腿很瘦嗎?怎麼風一吹那褲子,顯得那麼晃盪。好渾身都瘦,剛才蹲下來伏在我的胸前時,我看那塊後背脊,平板兒似的。

這是一段對秀貞的描寫,唉!在當時貧困的北平(北京),連遭被思康(她老公)的拋棄,再加上小桂子的失蹤,天天愁眉不展的秀貞是雪上加霜,整天唉聲嘆氣。而當時的人卻將這樣的行為視為瘋子,這真讓我迷惑不解。不就是一個想念孩子,想念親人嗎?古之為母者,想念孩子,其也平常,為何以“瘋子”之名嘲之!大家都是做媽媽的,想念孩子也很正常,互相體諒一下不行嗎?而秀貞都已經瘦成那樣,難道不是北京人對她的嘲笑所致?

古人云:“窺一班,可見全豹”。所以然,以小見大,這個現象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當時的北平是戰亂之時,政府昏庸無能,跟 老舍寫的《駱駝祥子》寫得差不多一個情景,八旗兵到處掠奪,而見到日軍落荒而逃,而儘管有各類人士紛紛救世,但是光鬧革命就被槍斃,每天死的人不計其數,而大多數是一些有才幹的大學生,而英子只是用另一種方式看待罷了。

童年呀!

是夢中的真,

是真中的夢。

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繁星》

不錯呀!英子即是林海音童年的夢,也是英子小時候那經歷才使林海音有現在的成就。林海音就像這首詩一樣,恍兮惚兮的,惚兮恍兮的,有笑有哭有酸有苦。童年的快樂,像刻在石頭上,永遠就忘不了,童年的煩惱,像風吹拂著沙子,過一會兒就忘了。童年可貴,是國為好有不同的眼光看人,童年可貴,是因為好有幼稚的想法,童年可貴,是國為好沒瑕庇。

辛棄疾曾經說過:“最喜小兒亡,溪頭臥剝蓮蓬”。童年為什麼令人浮想聯翩?童年 為什麼值得我們回憶?

是因為有童真的眼光!

以童真之眼,觀世界之豔,與常人所異。所以說,我們要珍惜童年生活,對於那些的快樂與煩惱,更可以成為寶貴的回憶。

《城南舊事》讀後感5

早就會唱《送別》這首歌,而且知道它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歌。至於《城南舊事》這部書和電影卻都未曾欣賞。如今,國小語文課本上選編了《城南舊事》的序言部分,於是我趕緊找來讀了一遍。讀後,不禁被林海音那饒具魔力的文筆深深吸引。文中,主人公英子以童稚的雙眼,透視著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倒進了人間的複雜情感,向我們展示了20世紀北京城南的風光人情。文中透出淡淡的憂傷,也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無法忘懷。

合上書,閉上眼,書中的人物便一個個向我走來。

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為秀貞是瘋子,沒人跟他講話,獨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並和她成了朋友。為了幫助妞兒和秀貞找她們的親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媽媽的金鐲子。別人認為那是個“小偷”,而英子說自己分不清好人壞人,其實她是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著世間的人。為了供弟弟完成學業,供養母親,而自己要冒著危險去做賊,這在英子看來可不是壞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使然又是什麼呢!藍姨娘儘管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當她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著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灶臺便炒菜時,她心裡難過,為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裡,讀到這裡,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麼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於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著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妞兒,一個不該出生的、苦命的孩子,但卻有著有著與命運抗爭的頑強個性。她出生後便被拋棄了。被人撿去後,也無非是把她當作賣唱掙錢的工具,還要動輒遭受繼父的毒打。為了擺脫苦海,她竟要偷偷去尋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沒成想,生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在英子的引導下,她輕而易舉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可是,這又能怎樣呢?她的生母——秀貞,由於過度思念丈夫和孩子已精神失常。最終母女倆人雙雙葬身車底。讀到此處,禁不住潸然淚下。

蘭姨娘,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三歲時,生身母親由於生活所迫便把她賣掉了,後又淪落為風塵女子。被人贖身後,作了一個七八十歲老頭的姨太太,當然沒有什麼幸福可言。好在她敢於與自己的命運抗爭,脫離了那個家庭,最終與進步青年德先走在了一起。

宋媽,同樣是一個生活在下層社會的婦女。她為了養家,為了不遭丈夫的打罵,忍痛離開自己的親身骨肉,而去給別人的孩子當奶媽。最終,自己的孩子死的死,散的散。

書中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活,真實,再加上作者那樸實的、詩意的語言,使讀者不自覺地被他們深深吸引,為他們哭,為他們笑,透過他們,瞭解了那個時代生活在各個階層,尤其是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生活狀況。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北京城南,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現狀。

《城南舊事》讀後感6

很喜歡這本回憶性小說,英子的聰明伶俐,她幼稚的心靈中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在她的世界裡,駱駝帶鈴鐺是為了長途跋涉的時候能有一點點聲音的陪伴,給拉駱駝的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宋媽口中惠安館的瘋子是一個可愛的大姑娘,偷東西的年輕人的是個善良的人。

英子對什麼都好奇,對秀貞,對思康。在大人的眼中,思康是一個不值得愛戀的人,而秀貞卻一直在執著的等著他,櫃子裡還留著六年前思康穿過的大棉襖。在小英子的世界裡,只要肯去努力,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後來她也確實讓秀貞母女團聚了。英子對於人性天真單純的認識和書中的大人們形成了極大的對比,側面反映出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人世間複雜的情感以及人們面對世態變化的無奈。

因為小桂子脖子後頭正中間的一塊青色的胎記,而妞兒的脖子後邊正中間也有一塊胎記,在英子的幫助之下,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了,但是卻在去找尋思康的路上,慘死在了火車輪下。這件事也讓英子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她也逐漸領會到了世間的複雜與苦楚。

蘭姨娘,在文中是一位風流婉轉光彩照人的人物。蘭姨娘不僅長得美,心思也特別的細,對人好。可是在蘭姨娘三歲時,她的生母親為了她生病的哥哥在她三歲的時候就把她賣了,而後又淪落為風塵女子,過著人前歡笑人後落淚的日子。被人贖身後,她敢闖敢拼,敢於與命運抗爭,總是把握一切機會去解救自己,最終與德先走到了一起。

而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最後一章,表達出了最深切的情感。國小畢業典禮當天,英子衣襟上彆著一朵夾竹桃,夾竹桃是英子爸爸種的,可是爸爸病倒了住在醫院裡不能來,媽媽就用一朵夾竹桃代表爸爸來陪伴著我。六年前,爸爸參加了學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要英子好好用功,六年後也能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而今,英子要完成六年前爸爸的希望了,爸爸卻不能到達現場。在畢業典禮開始時,英子滿腦子都在回憶爸爸和自己說過的話,教自己做過的事情。大量的環境描寫,一系列的細節描寫,比如爸爸給我送來花夾襖?把爸爸對女兒的愛凸顯得淋漓盡致。

畢業典禮結束,英子走進了家門,家裡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在院子的小板凳上,玩著沙土,而英子卻意識到了旁邊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去醫院看爸爸最後一眼的時候,英子經過院子,對著垂落的夾竹桃,英子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感慨。

雖不再是小孩了,而她心靈的童年永存了下來。童年像一個五彩斑斕的夢,自由自在,真而無邪。

我佩服小英子的勇敢,無論是對惠安館裡的瘋子,妞兒還是和小偷叔叔約定一起去看海。但文章最後說到,他是個小偷,為了生存,為了贍養老人,供養弟弟上學,才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現實和理想終究有不可逾越的距離,這一段引人深思。

《城南舊事》讀後感7

在一片廢墟中,周圍還瀰漫著戰爭過後留下的氣息。一朵朵、一簇簇粉紅的桃花長在枝頭,映在水中?她們都是出於非常富有的家庭裡。經過人名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幾天幾夜的奮力搶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奇蹟。可時間在走,我們自身也在成長,更多知識被送到腦海裡,而我們也要重新認識父母的愛了?

在“惠安館傳奇”這個故事裡,我覺得最感人的是那個“瘋子”——秀 貞,她很可憐,剛剛生出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就這樣被母親扔掉了。雖然後來孩子回來了,但是在她失去孩子的時候受了都大的苦啊,沒人和她玩,每天都是那麼得看著來往的行人,人們還叫她“瘋子”,相信看過的人一定都知道,這個姑娘真的是個瘋子嗎?她要是真是瘋子,那麼她怎麼會記得那麼多的故事呢?或許她真的有點神經,可她並不是瘋子啊,他們這麼說她,是不是太不尊重她了呢?好歹她也是個姑娘啊!姑娘家要得就是面子啊!要是你是她你會怎麼想呢?

在“我們看海去”這個故事中,主要是講述了那個躲在草叢裡的人,還有那篇課文“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你認為那個躲在草叢裡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如果光從他偷東西來看,或許你會認為他是個壞人吧!但你要從全文來看,他不是說了嘛:“我就是小時候貪玩,書也沒念成,後悔也來不及了。我兄弟,那可是個好學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氣。他說,他長大畢了業,還要飄洋過海去念書。我的老天爺,就憑我這沒出息的哥哥,什麼能耐也沒有,哪兒供得起呀!奔窩頭,我們孃兒仨,還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呢!” “我那瞎老孃是為了我沒出息哭瞎的,她現在就知道我把家當花光了,改邪歸正做小買賣,她不知道我別的。我那一心啃書本的弟弟,更拿我當個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唸書,一心要供到讓他飄洋過海去念書,我不是個好人嗎?”從這裡看可以看出他的心態嗎?

從“蘭姨娘”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那個 蘭姨娘應該是很漂亮的吧!還有那個德先叔應該也不是那麼凶的吧!從這兩個重要角色中,我們可以看出,蘭姨娘對我是很好的,她給我做“西瓜燈”,而且她也很喜歡說笑,文中有句話就說出來了“蘭姨娘在我們家住了一個禮拜了,家裡到處都是她的語聲笑影。” 我從《城南舊事》這本書中再次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的童年是溫馨的;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喜歡這本書,不光是為了它寫的內容很符合我們的年齡,而且它裡面的故事好溫馨,有父母照顧你的一舉一動;有好朋友關心你的一言一行;真的好溫暖,讓我的感觸特別深,我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

《城南舊事》讀後感8

仍記得那是一個慵懶的春日午後,暖暖的陽光溫柔地灑落,米白色的書櫃變得更加迷人,輕輕抽出那本《城南舊事》——這是我女兒的書,之前雖沒讀過,但“英子”這個人物卻早已通過女兒的小嘴巴,走進了我的生活。翻開書本,走進故事,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一件件娓娓道來的純樸“舊事”。第一次,我走進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第一次,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真實人性世界的善惡、冷暖;也是第一次,我觸控到了“小英子”那顆純真美好的童心……一出精彩絕倫的活劇在我面前隆重上演!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裡,住著英子溫暖的一家。我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看到了大人世界裡的悲歡離合,雖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了人世複雜的情感。一切都是那樣的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似一首淡雅而婉轉的詩,如一幅恬靜而含蓄的畫。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在最使小英子感到好奇的惠安館裡,她與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竟還發現與自己快樂嬉戲的小夥伴妞兒,原來是秀貞失散多年的女兒,於是英子促成了她們的母女相認;一次偶然的機會,英子與“小偷”結識,她認真的聽著“小偷”的故事,並與“小偷”共同許下了最美的承諾----我們看海去;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無奈、傷心、難過;爸爸病危,驪歌響起,落花靜默,而此時的英子卻前所未有的鎮定,一如“小小的大人”……

一個個小故事,就像一部部電影,發生在小英子的生活裡,有開始,亦有結局,有相識,亦有別離。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是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從容容地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訴說它自己。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的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許多細節都洋溢著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都儲存了一份難得的溫馨,像學校的陣陣鐘聲和孩子們的陣陣歌聲,還有那轆轤井,那老水車,以及在烈日下吐著舌頭的狗和那條幽靜而蟬聲如雨的小巷……英子更是從這一部部電影中,從自己的生活中慢慢體會,悄悄成長。

這樣一部安靜的小說,它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部訴說成長的童話,它在無聲地講述著英子成長的歷程,成長總與離傷相伴,在一次次相識與離別的過程中,英子也從懵懵懂懂的孩子長成了“小小的大人”。“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其實我們也一直都在離別,和我們的朋友、家人,也和舊時光裡的自己……在哀嘆離傷的同時,我們恍然驚覺自己已經長大!

《城南舊事》讀後感9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純淨的文字,讓人如同身臨其境,又被文字中透著的活潑所感染,這是《城南舊事》中英子最喜歡的課文,也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文字之一。

小時候我是先看了電視上的《城南舊事》的電影,稍微長大了點才看了《城南舊事》這本書。也許電影中的英子演得非常好,以致於這個月我在重讀這本書時,也似乎總也看到那個有著清澈大眼睛的英子。書中有很多孩子生活的細緻描寫,雖然各自的童年屬於不同的年代,我在英子的童年中,總是會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或聯想到自己的孩子的'生活點滴。英子起床時,“看那道太陽光裡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這曾是多少孩子小時候寒假起床發呆時眼睛中的景色啊!在惠安館裡,金魚一邊遊一邊嘴巴一張一張地喝水,英子的嘴也不由得一張一張地學魚喝水,還在魚游到面前時,隔著玻璃和魚的鼻子頂牛兒啦。這一段寫得很童趣,孩子的快樂總是那麼簡單,很多小孩子也曾無意識地做過類似有趣的事。還有拿著白石頭在牆上順著牆一直畫下去,這種事好像好多小孩子都曾做過,雖然這麼做也許不是很有道德。

在英子的成長生活中,對於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她總是以孩子特有的善良的角度去看待和相處。從在油鹽店裡幫助妞兒解圍開始,與妞兒成了很好的朋友,雖然有著妞兒的養父毒打妞兒的陰影,但在英子的安慰之下,與英子的時時的”胡說、胡唱、胡玩“中,妞兒會暫時忘卻了生活的痛苦;在惠安館裡遇見了活在自己的世界的“瘋子”秀貞,不顧大人的提醒,聽秀貞一遍遍對被丟棄的自己的孩子小桂子和思康三叔的回憶,並覺得秀貞可憐可愛;在家斜對面的一所空房子的空地那邊,英子無意中知道了賊的祕密,又因為與賊的聊天中,知道了他的境遇,為賊默默地守著祕密。小小的英子分不清天和海,也很難分清瘋子和賊子,卻天性善良地同情他們,她希望秀貞能找到小桂子,就先把自己的手錶給了秀貞,當妞兒的胎記被確認後,秀貞要帶著妞兒離開時,英子從媽媽那裡拿來金鐲送給她們做盤纏。

如我們每個人一樣,在人生中每個階段都有些當時看起來比較難或苦惱的事,英子也一樣。對於英子來說,比如兩位數的加法“算術算得太苦了”;比如英子的新牙還沒長出來,吃燒餅麻花都不能痛痛快快地吃。(當然牙也帶給了她快樂,英子聽了她的韓老師的好聽的話,笑了,捂嘴笑,哈哈大笑,可愛的英子躍然紙上)

孩子在人生的悲歡離合中不知不覺漸漸的成長,當爸爸的花兒落時,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每個孩子都有個真實的童年,讓童年永駐於心中。

《城南舊事》讀後感10

寧靜的夜,我倚著窗,在柔和的月色下恬睡,手裡還拿著睡前陶醉其中的《城南舊事》。

恍惚中,我聽見駝鈴陣陣響,近了,更近了……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喧鬧嘈雜。塵土飛揚的馬路邊,一個小女孩趴在窗上,懵懂地看著這個世界——她看見了,這是個紛紛擾擾、喧囂吵鬧的世界;這亦是個憂愁淡淡、哀思沉沉的世界。

於是,一雙不食人間煙火的眼,流露出一絲迷茫、一絲憂傷。

為那潺潺的流水,為那緩緩的駝隊,為那茫茫的人海。

還為隨流水、駝隊與人群遠去的童真歲月。

悲喜童年,遺留在北京的紅色小院,一回頭,只能回味,無力追逐。

點滴往事,凝固於城南的黑瓦白牆,一仰天,只能遙望,無法尋回。

那段時光,如枝頭芳香瀰漫的花兒,天真浪漫、不諳世事。

而當花瓣灑落,我們只能惋惜落花青春短暫,還未再看一眼便就匆匆離去。

有些事兒,過了,便是過了,只留得滿地清香。

我猛然醒過來,望窗外仍是一片深邃的星空,心中盪開童年往事的漣漪……

小時候,變化萬千的世界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

閒暇日子,我總愛拉著外婆的手蹦蹦跳跳地奔向一個草長鶯飛的花園,奔向柔軟的綠地、綻放的鮮花。花園裡有幾株小桃樹,如情竇初開的小姑娘一般,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桃樹枝頭,桃花盛開,散發著醉人的芳香。

忽然,我瞧見一隻粉蝶飛來,撲扇著翅膀停落在樹梢。我興奮地大叫,歡天喜地地跑過去,卻看見那蝴蝶奄奄一息地靠在一片綠葉上,一動也不動。我仔細一看,才發現她的一隻翅膀破了一個洞,洞裡透出金色的陽光。

這時,一隻毛毛蟲跟沒看到蝴蝶似的,慢悠悠地從她身上踏過。一聲聲“咔擦”從葉間傳遞到耳邊——蝴蝶的翅膀粉碎,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至今猶記得那天黃昏我撕心裂肺的哭聲,怎麼哄都哄不住。不僅僅是為了一個生命的遠去,更因為我所熱愛和信任的世界告訴了我現實的殘酷——造物主在創造這個世界的時候沒有把一切都想周全,比如這隻蝴蝶,比如《城南故事》中的惠貞母女、奶媽與“黃板牙兒”、厚嘴脣的小偷兒……他們都遭受了命運的不公,而這種不公卻不能被童年的我所理解。於是,看見黑暗的那一刻,我只有痛哭。

而英子卻早早地明白了這一切,她選擇了沉著,選擇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責任。

只是有時候,我彷彿聽見英子在城南的牆角下嚶嚶哭泣,因為生活中的願望與現實的殘酷相差甚遠,更因為她的童年過早地逝去。

在那些時候,我也迷茫:在海灘邊奔跑嬉戲的時光,為蝴蝶之死放聲大哭的日子,為何流逝得這麼快?

或許,童年只是一場美麗的夢——夢,總會有醒的一刻。

其實醒了也無妨,窗外月光皎潔,美好往事可以喚醒心底最純真的回憶。

回憶沉澱在心中,留下一顆種子,一顆愛的種子。

我待她生根、發芽,綻開愛的花朵。

《城南舊事》讀後感11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好書,它的名字叫——《城南舊事》。在日本大阪出生的林海音五歲時來到了北京,在那裡度過了難忘的童年。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惠安管》了。可愛的英子在惠安管前結識了“瘋女人”秀貞,還有滿身是傷的妞兒,英子和她們一齊度過了有苦有樂的生活。到最終一次談話裡,明白了小桂花竟是妞兒!她們去了天津,英子親身經歷了離別的痛苦。在英子的童年世界裡,有悲痛哭泣、有單純歡樂......英子的童年雖然有些悲傷,但她的童年是自由的。

從前的老北京是那麼寧靜、祥和、完美。遠離了喧鬧,靠近了心中最美的天堂,留下了最深的感受。而在幾十年後的今日,一個科技速度飛速發展的時代,必須跟上節奏,一步也不能慢。從前的孩子“漫步行走”,此刻的孩子“光速奔跑”。從前的孩子被自由包圍,此刻的孩子被作業淹沒。從前的孩子,過著一個十分純潔的童年,此刻的孩子什麼都懂。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在考試、補習班……也許,慢慢的,童年就會被一個名詞所代替——學習。即使是這樣,我覺得我的童年也是歡樂的。以前的孩子過得天真爛漫,可他們沒有我們此刻那麼幸福,他們也沒有那麼好的學習環境。

《城南舊事》一書裡沒有什麼華麗的語句,沒有刻意的去修飾。這本書像是給了我一杯清茶,淡而香,越喝越有滋味,十分醉人。似冰心一般婉柔的手法、童心。城南的舊事漸漸浮現眼前。

英子說,長大後要寫一本書,把天、海分清楚;好人、壞人分清楚;瘋子,賊子分清楚。她終究是寫了書,可書裡的瘋子、賊子卻是如此兩樣、善良,令人喜歡。不明白英子分清楚了沒,我倒是迷迷糊糊、辨認不清了。現實的社會永遠比書中的難,於是,有了這本書,這些故事,這些童趣、這些舊事。

舊社會的悲哀時時在文中出現,“看殺頭”,所有人都拿玩笑般看待,或者怨恨“他”,只是誰又像“小英子”一樣,去了解了“他”?關心了一個被人憎恨的“賊子”。

一個作家的文章,絕不是讓人逼迫出來的。“小英子”反抗“媽媽”讓她寫的文章型別,她拒絕了人心的惡處,只記得一個“約會”:“我們看海去!”一個永不能實現的願望埋藏在心底,“英子”去臺灣,終究能見到海,可是另一個與她“約會”的人,卻不能履行這個誓言了。“哥哥的弟弟”在舊社會中,必然是一樣憂傷的結尾。

不長大真好,不明白多年後的“英子”,回想這些事,會不會有深深地自責。讀者所明白的,僅有:“我們,看海去!”

終是離去,喜愛的與不喜愛的,每個人都會離開,目送或者聽聞,留下淡淡的憂傷與不足、輕輕地自責。不復返的童年如夢境般,全部消失在雪中,驢兒的鈴聲中,“飛入蘆花皆不見”。憂傷伴童年,風味獨特,卻是回悟感傷。舊事。

終是流水過,繁花依舊,舊事回憶夢中留。

《城南舊事》讀後感12

我不曾去過北京,更沒有見過故宮和長城。即使早已看過各種圖片,卻總有一些微微的遺憾。但我在一本綠白皮的書裡,找到了答案。

第一次看《城南舊事》,是在母親的威逼下讀完的。唯一記得的只有裡面的驢打滾兒和掛落棗,是很好吃的。每一次看到這兒?家流一次口水,彷彿已經吃到了似的。至於其他?故事早已忘了,甚至都讀不懂,只囫圇吞棗的過了一遍。

第二次看《城南舊事》是在我四年級的時候吧,這是的我依舊流連與驢打滾兒中,但也能稍稍讀懂瘋子秀貞和妞兒的事,可卻仍不明白為什麼她們就死了,至於蘭姨娘,那就跟讀天書一樣,拆開的字我都認識,但一合起來就雲裡霧裡了。

第三次看當屬這次了。這一次我終於明白了她筆下的北京城南。

惠安館裡有個瘋子叫秀貞,為什麼她瘋了?因為她的孩子小桂子被抱走了。  “我”在井窩子認識的妞兒,總是挨爸爸的打。

當我讀到“秀貞的臉上有兩個淺淺的淚窩兒,好像也有個人,像極了她。”這類似的話語時,我總會想起妞兒,那個文中也有著淚窩兒的女孩。

再翻過幾十頁,這個想法也得到了驗證。妞兒,果然就是小桂子,她是秀貞的女兒!

可是朦朧間,媽媽和宋媽的話讓我感到一陣寒意:妞兒,不,小桂子和秀貞死了,她們怎麼就死了呢?

再後來,我們搬家了,搬到了新簾子衚衕。我發現了蘭姨娘和爸爸、媽媽的複雜關係,也朦朧間懂得了什麼。於是,我總是跟在蘭姨娘身後,攛掇他和德先叔……

還有,還有爸爸的夾竹桃所引出的一系列事。

一本好書,情感是事例根基,而表達方式就是上面的花瓣。《城南舊事》總能吊起我的胃口,牽引著我的情感。讓我因它哭或笑,也許這就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每當我下筆寫時,我總能想起《城南舊事》,事例是乾枯的,但語言的表達讓它生動感情為它增色。  18世紀19世紀的城南在那時並不奇怪,匆忙的人們不會注意街邊的驢打滾兒,但當那濃郁的京城風味兒,放到現在卻總能讓人駐足。

如果你現在空閒著,就拿起筆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看法去記下這一件件事,這一件件關於自己的事。

若要說起“舊”這個字,什麼東西舊的反而更值得懷念呢?想來想去,卻在一本散發著書香的字裡行間找到了它。

包著黑糖的黃米麵做成的驢打滾兒,還有一捧烤的倍兒乾的掛落棗,都讓人感到一股濃濃的京城味兒。我來到了這裡——20年代末時的北京城南的一個小衚衕裡。

走過惠安館,我看到了英子和那個瘋女人秀貞。秀貞的臉尖尖小小的,明明亮亮的,很討人喜歡,可為什麼那張臉上總是佈滿憂鬱?是因為小桂子吧,剛生下來就不見了蹤影,真叫人憐惜。

來到西房,油亮的小雞正在啄著米粒。妞兒?我喊了一聲,沒人應我,想必是在井窩兒吧……

提著蘭姨娘做的西瓜燈,漫步在這京城的街道里,這就是——

《城南舊事》讀後感13

《城南舊事》這本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只是真正認真地去品味它,還是在去年冬天的下午。那個下午,陽光很好,就像這本書的語言,一直暖進我心裡。

這本書一共講述了五個故事,這五個故事的字裡行間都透著那麼一絲不易發覺的憂傷和濃濃的孩子的氣息。主人公英子,從一個天真幼稚、無憂無慮的孩子到一個擔當起家庭重任的少女,從幼稚到成熟,這是成長的過程。而那一個個憂傷的故事是成長的主動脈。

惠安館的秀貞,想必是極美的女子罷:一條長至腰間的麻花辮靈蛇一般纏繞在脖頸上,紅色的頭繩在冬日裡與陽光互相挑逗著。好看的杏眼,打量著這個讓她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碎花布縫製的衣裳俏皮又可愛。硃紅色的門上,靠著這樣一個美麗如花的女子,別說是小英子了,就是我也會忍不住湊上去和她聊一聊。秀貞是可憐的,沒了丈夫,沒了孩子,還被人們口口聲聲說成瘋子。再看看妞兒,她是一個可愛的人兒。光是看她眼底下兩個細細小小的淚坑,就格外惹人憐愛。她有著小黃鸝似的妙嗓子,還有一副俊秀可愛的俏模樣。這樣的女孩本應該像英子一樣,被父母捧在手裡,可她卻被拋棄在城牆根,被一對夫婦撿來作為掙錢的工具。這樣的身世,著實可憐。

在這個故事的最後,我以為會是歡樂的大團圓,但事與願違。雖然作者並沒有直接點明故事的結局,但卻真真切切地讓人感到了一絲來自心底的憂傷。

五個故事中,我最喜歡《我們看海去》。也許是因為我和英子同樣嚮往大海;或是因為我十分喜歡那個蹲在草叢裡的人,不管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再或者是沒有理由,喜歡就是喜歡,簡簡單單的喜歡。跟英子一樣,我是分不清天空和大海的。我曾經多少次抬頭仰望天空,嚮往著大海的景色。我似乎看到過海,但那只是在夢裡,在厚重的大書裡,在午後的遐想裡。我也分不清好人與壞人。人與人的心隔得太遠了,遠到沒有一座橋樑可以連線它們。我曾那麼用心地去凝望他們的眼睛,但他們那心靈的窗戶太髒太厚了,除了灰色,我什麼都看不到。草叢裡的那個人,是好人罷——他是那麼愛他的弟弟,愛到可以為了他去犯錯。草叢裡的那個人,是壞人罷——他偷了東西,他是個小偷。我想象過那個人被抓走的情景——他一定低著頭吧,因為他不想讓他的弟弟看到,他也不想讓英子看到。圍觀的人議論紛紛,而英子卻躲在母親身後,眼泛淚花。她記得,他說過,他不是壞人。他答應過,要和英子一起看海去。但這些都在人們的譴責聲中落空了,就像大海中的浪花,沉沒在無盡的海浪中了。然而,只有英子知道這其中真正的故事。

我不喜歡驚天地泣鬼神的哀傷,反倒是《城南舊事》這樣淡淡的憂傷更讓我心痛到窒息。“秀貞”“德先叔”“蕭姨娘”“那個人”“宋媽”還有“父親”的故事那麼輕,卻又那麼沉重。

沒有憂傷的成長是殘缺的。

讀了《城南舊事》後,我對這句話堅信不疑。

《城南舊事》讀後感14

在讀《城南舊事》時,我總是有種身舊其境的感覺,這也是這本書的寫作特色之一——以一個小女孩,英子的角度來帶領讀者欣賞那些年,在城南發生的那些事。

這本書一共由五個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惠安館》《我們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三個故事。

《惠安館》講了英子的朋友,惠安館中的秀貞,為了尋找女兒,丈夫而變得意志模糊,與其同時,英子的另一個朋友,妞兒,也在苦苦尋找著自己的親生父母。最後,兩人在英子的幫助下團聚了,但她們在尋找妞兒的生父時,又不幸雙雙慘死在了火車輪下,而英子也因發高燒,失去了與她們的記憶,整個故事看下去,我認為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是,妞兒母女團聚了,不好的是,她們在尋夫尋父的過程中雙雙慘死在了火車輪下。站在英子家人角度看,這其實是件好事。英子發了回高燒,忘了與她們的回憶,自然也不會太過悲傷。雖然在故事結尾,作者並沒有明確告訴我們妞兒母女的生死狀況以及英子有沒有恢復記憶,但我們還是憑著線索找出了答案,我覺得這加深了這個故事的生動性。從中也可以看出英子是個熱情、重友誼的小女孩。從她主動與在別人眼裡是“瘋子”的秀貞交朋友,看出她的與眾不同。

《我們看海去》講了英子認識了一個藏在草叢間的小偷。他為了母親和弟弟的生活,而不得不選擇偷竊這條路。後來,由於英子的好奇和不小心,害的小偷被便衣警察捉了。英子感到很愧疚。也隱約,明白了生活的無奈。十分奇怪的是,我在讀這個故事時,並沒有覺得那個小偷是壞人,便衣警察就是好人,反而有點顛倒的感覺。在生活中,我們一直普遍認為小偷是壞人,警察是好人。只有在這本書中,我們打破了傳統觀念,可能這就是這本書的魔力吧。小孩的世界是最純真的,他們只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在看這個故事時會不由地被他們帶“跑”吧。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本書的最後一個章節。講述了英子在她的國小畢業典禮後得知自己父親已經過世的訊息,一瞬間,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責任,成長起來了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出來英子的堅強。看到畢業時的場面,看到宋媽、蘭姨娘、“小偷”對英子說的話是,看到英子聽到父親過世後的反應時,看到······我哭了。這是一個多麼堅強的小女孩呀!她承受著比同齡人多幾倍的痛苦,卻依然沉著冷靜,這換到我們這些比她還大的人身上,也不一定受得了啊。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這本書講了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卻道出了最不平凡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那些年,我們一起在城南發生的那些事——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讀後感15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當我讀完《城南舊事》這本書時,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從童年的駱駝隊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間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裡: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姑娘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英子家的僕人宋媽、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惠安館那章。秀貞是英子搬到新家認識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聽著她念叨著小桂子之類的話,使英子很好奇,她覺得假裝有一個小桂子很好玩,於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館和秀貞玩,聽她講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衚衕裡誰都說秀貞是瘋子,不許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館。但是在英子的眼裡,秀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沒什麼兩樣嘛。直到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了宋媽說的話,才知道秀貞為什麼會變瘋的。原來,秀貞和一個借宿在惠安館的學生相愛,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須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媽扣在了那裡,一走就是六年。後來秀貞生下來一個女孩,卻被她媽丟到了齊化門城根下,她從那時開始就瘋了。英子從秀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還告訴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一塊青疤,拜託英子幫忙找到小桂子。秀貞的眼睛下面有兩個淚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兒也有兩個淚坑,英子經常把妞兒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兒和英子哭著說她不是她爸媽親生的,說要回齊化門找她的親生父母時,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開妞兒的頭髮,發現妞兒的脖子後面真的有一塊青疤。她想讓秀貞和妞兒回惠安找她爸去,於是拿上媽媽的金手鐲,帶著妞兒跑去找秀貞了。秀貞連夜整理好行李,帶著妞兒去搭火車。可是英子不捨得妞兒,便使勁跑去追趕妞兒。那天夜裡,又下著大雨,英子還發著燒,但她最後還是頂不住了,幸虧剛好遇見了媽媽,她才不至於暈倒在馬路上。後來,英子有一次聽媽媽說原來那天晚上秀貞和妞兒被壓在了火車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她那又溼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淌過淚坑流到嘴邊了。

此刻,我不禁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從《城南舊事》這本書中再次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的童年是溫馨的;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喜歡這本書,不光是喜歡它寫的內容很符合我們的年齡,而且它裡面的故事好溫馨,有父母照顧你的一舉一動;有好朋友關心你的一言一行;真的好溫暖,讓我的感觸特別深,我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