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科學究竟是什麼後感1500字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2W

這本書以科學探究過程的各環節為基本框架,同時融合大量的課例分析,將有關教學過程的問題與相關的科學性質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探討我們教學中各環節的地位作用,剖析我們教學中的常見的非科學性質內容,闡述我們教學中具體的困惑與疑難,提出我們教學中實現科學目標突破的一些途徑和方法。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化,教學過程更加典型化,教學方法更加科學化!反思以往聽的課和自己的課堂教學,對某種現象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讀科學究竟是什麼後感1500字

這本書指出當時教育界存在的普遍現象中的不足之處,提醒我們不能盲目地片面地搬用某些教育觀點。章鼎兒老師說的,這本身就有問題,章鼎兒老師是權威,但始終是一家之言,迷信不得。當時我對這些現象的認識醒一醒,隨著閱讀《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等書,我更好地理解了教育的特點。教育是有目的的,有知識內容,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同時也反映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要求。教育活動的'實質是要創造一定的條件或情境促成學生自覺和有效地學習。而所有這一些當中的變數實在太大太多了。教育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去進行這種將有助於對有關事物的理解,並使之成為有真知灼見的人的活動。教育並不是只關心使人得到樂趣的活動,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的任務,就國小生的特點,留給國小生的應該是封閉性的問題。一般情況一節課,只能圍繞著一個“概念體系”進行。教師在科學課的討論中應多問“證據呢?”“根據呢?”而少問“為什麼?”國小中低年級的科學課,應多進行觀察,少進行解釋。就學科特點,張老師指出: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所有的邏輯推理形式都是輻合思維的過程。可以說,如果一節課充滿了發散型思維的語言、問題、活動設計,則很難說是一堂典型的科學課,至少不是成功的科學課。讀了《科學究竟是什麼》這本書,使我及時地認識到了普遍現象中的本質,受益匪淺啊!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而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的途徑便是觀察和實驗,因此,觀察是任何科學研究的基礎。觀察就是為了尋找證據。科學不相信權威,只相信事實。當然,這裡不是懷疑一切。不是胡亂懷疑,而必須藉助於實證和邏輯的標準。科學研究的主要目標應放在最基礎的“觀察”環節上,即收集資料環節上,讓孩子們知道獲得客觀事實是科學的核心。

這些觀點的闡明指導了我的教學實踐,明確了作為科學教學的著重點應是什麼?從知識論上看,科學知識比其他學科知識難學的原因主要源於其累積性、邏輯性和經驗性。累積不是堆積,而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聯絡之上的必然發展。如果互相之間的聯絡沒有弄清楚,科學是非常難學的。聯絡的途徑有兩條,首先是親自體驗,另一個途徑是邏輯推理。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深感到自己科學知識還不夠紮實,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力不夠強……章鼎兒老師的這段話常引起我的思索“對兒童來說,能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身邊的問題。無疑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認識能力。不過,對有效的學習來說,觀察和發現還只是認識的開始,最終是否有所收穫,認識是否能得到發展,在發現問題之後,便取決於對問題所持的態度和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道理,可以借鑑。怎樣才能更好地具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領,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