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免費讀後感(精選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6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質量免費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質量免費讀後感(精選5篇)

  質量免費讀後感1

這是一本在質量領域很出名的書,作者是Philip by,作為零缺陷的倡導者,作者一再的闡述了質量的本質及人們應該對它抱有的態度,又用自己實踐所得的經驗,將如何進行零缺陷的活動按照14步法則教授給我們。對我而言,這裡面的理論很深,有很多需要仔細挖掘研究的東西,作為一個初學者,只記錄目前所能理解的幾點內容。

1、質量的定義。質量最簡單的表達就是符合使用者需要或者符合要求,沒有好壞,只有對於人們給定他的標準上的合格不合格。就如鬱美淨和雅詩蘭黛就質量而言沒有區別,他們相對於自己的說明書而言都是合格的產品。就如泡沫底的鞋子不防滑,並不是因為泡沫的質量不過關,而是它一開始被設計時就壓根兒沒提到防滑那碼事兒。質量需要被正確的理解,才會被正確的對待。

2、質量不是質量部門或者管理者一個人的事情。管理者首先要重視質量,但專案中的每個成員都要有一種第一次就把問題做好的質量意識,努力創造合格的產品。首先要有質量意識,意識決定了做事情的態度,而態度決定了具體的行動,態度決定一切。

3、通過強制的約束或各種檢驗規則來控制質量是質量的低階階段。管理者或質量部門的重點不是出多少檢查規則,而是如何讓大家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質量意識的問題。當大家都形成了某種質量意識後,最終形成組織的質量文化,在企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無為,形成零缺陷的企業文化是質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4、進度緊張,技能缺乏,培訓效果不好,業務複雜,我們可以找到太多的出現質量問題的藉口。但是我們卻很難找到人主動的去承認是由於自身的原因引起了質量問題。如果成員都認為質量問題跟自己無關,那誰對質量問題買單?與其先花時間去制定相關的質量規則,還不如首先統一團隊成員的認知,樹立質量意識。質量是團隊成員的共同責任,每個人都必須對此進行承諾,並承擔自己引發的質量成本。

而關於為什麼有的人工作質量一直很高,在於他在懂得高效的同時,也善於自查。這樣的人不太需要“管理”,因為他能分清目標,自我管理。“質量管理”的終級目標就在於,人人都能把質量放在心中,同時也知道如何去高效保質的完成工作。

  質量免費讀後感2

我感到非常幸運自己將《質量免費》這本書作為6月份個人能力提升的閱讀書籍,這是一本理解零缺陷管理思想的進階型的書籍,學習了這本書使我對零缺陷的認識上升了幾個臺階。《質量免費》全書很系統的梳理了零缺陷理論思想及推行零缺陷的步驟,是一本操縱引導變革的教科書。整本書將零缺陷思想總結的完整而不冗長,生動而不枯燥,由淺入深,簡單易懂。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十三個章節,其中前三章主要從“何為質量”這個層面引起讀者的思考,第四章節到第九章節則從零缺陷政策、質量組織、改進、質量成本等幾個方面詳細的解析零缺陷管理思想。第十章及第十一章是全書的第二大部分,引入了HPA公司的真實案例解析了十四步驟的具體實施過程。例項生動鮮活,也包含了具體推進過程中的細節,讀者可以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邊閱讀邊思考,更易於汲取消化與應用。第十二、十三章節是全書第三部分是工具部分,這個部分我將作為重點章節,日後反覆的學習。

整本《質量免費》中蘊含著零缺陷思想的精髓,即“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四項基本原則”。

我們的組織是滿足客戶、員工和供應商需求的存在,將組織保持在有用的和可信賴的狀態是我們的持續的追求,第一次就把正確的事情做對是我們組織的決心。

質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滿足客戶的需要即是符合質量,工作的準則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產生質量的機制是預防而不是檢驗;衡量質量的工具是PONC而不是指數。提高質量要提高人們在質量方面的文化素養,與其他的質量人角度不同,克勞士比大師從醫生的角度考慮質量的問題,從源頭控制“小麻煩”的影響。

其中的“十四步法”非常詳盡的表述了零缺陷思想文化變革的實施步驟,既包含了政策組織也包含了領導變革,既包含了文化引入與教育也包含了工具實施與衡量檢驗。“十四步法”有很強的操作性。

《質量免費》這本書是值得學習多遍的教科書,拜讀一遍之後,掌握了些許的`皮毛,窺見冰山一角,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反覆學習,希望能夠多領悟一些克勞士比大師對於“零缺陷”管理思想的詮釋。

最後我想用克勞士比大師的話作為我這篇讀後感的結尾:“質量是免費的。雖然它並不是贈品,可是它的確是不花錢的。要花錢的是‘非質量’的東西——也就是那些一開始沒把工作做對,而必須採取的所有的補救措施。”

  質量免費讀後感3

《質量免費》提出的"零缺陷"和"一次做好"的觀點,極大地衝擊著我的思維和觀念。回顧以往的管理經歷,我們對於質量和績效的標準從來都是低標準、高要求,美其名曰體現激勵性。"完美主義者"往往被視為貶義的代名詞,"零缺陷"怎麼可能?

隨著對《質量免費》的深入研讀,彷彿跨進了另一個世界。質量就是符合標準,"零缺陷"是工作的標準和要求,這些簡單又清晰的定義讓我知道了什麼是"一次做好"、怎麼才能"一次做好".古語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管理的衰退效應也告訴我們,我們必須高標準,才能取得好效果,不能給自己一個完成任務的保險係數而將工作標準降低。

當我們認識到了"一次做好"的重要性,有了"零缺陷"的意識後,怎樣將理念變成行動,讓它落地,體現在每個員工的工作業績和產品質量上呢?所謂知易行難。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上,公司高層管理者,重點在方向和路徑的把握上,作為單位和部門的各級管理者,則要側重在"術"的層面上,學習和掌握具體的方法,與自己單位和部門的實際相結合。我們要學習並掌握《質量免費》的"14個步驟的做法",像教練一樣,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輔導自己的團隊和員工,實施質量改進,逐步做到"一次做好",實現"零缺陷"目標。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組織、策劃、考核、糾偏、激勵和控制,這是一個細緻活,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腳踏實地去做,這是一個技術活,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確保把事情做對。這既是對我們能力的考驗,更是"一次做好"成效的體現。

"一次做好",讓我們從"道"的理念層面深入到"術"的方法上。

  質量免費讀後感4

最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閱讀了零缺陷之父——菲利普?克勞士比的《質量免費》一書後,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對質量有了重新的認識,也使我清楚的認識到零缺陷並非那麼遙不可及。

如今我們面臨的市場,是競爭與利潤同步的市場。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一個企業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最核心的就是優良的產品質量。質量是產品的基礎,沒有質量何談發展,競爭。對於東汽來說,面對發電市場的飽和,訂單的減少等困難,我們唯有靠質量來取得客戶的信任。也唯有提升質量管理來推進東汽的進一步發展。

在《質量免費》一書中克勞士比為我們闡述了一個重要觀點即"零缺陷".所謂"零缺陷"就是第一次就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如果企業一開始就做正確的事情那麼會節省很多由於"糾正錯誤"而浪費的時間和成本。我們很多人對質量下的定義就是"好",但是真正讓他說出來到底好在哪裡的時候,他又說不出來。其實,對"質量"的最好定義是"符合要求",就像生產螺絲釘一樣,我們要求生產出的所有螺絲釘都應該滿足要求而不僅僅是10000顆中有9999顆是好的而另一顆則是不符合要求的。"零缺陷"理論就是這樣產生的。質量的定義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質量的系統是預防,而不是檢驗和救火;工作的標準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如今質量提升主題活動正如火如荼的在東汽各個單位開展,質量已經上升到東汽發展的戰略高度。任何一個改變都會經歷艱苦的過程。質量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我們東汽的全員參與,改善以往我們的陋習,最終達到"零缺陷".我作為一名數控機床的操作工,我們的任務就是從我們手中所加工出的零件都能滿足設計要求,裝配要求,在加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加工規範去執行,大膽的發現問題。杜絕差不多就好的舊觀念,真正貫徹"零缺陷"的理念。

在質量管理中要"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克勞士比根據自己多年工作經驗覺察到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大多數人認為產品的缺陷大多數是基層的生產工人的責任,但克勞士比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這種劣質的成因來自於管理者設定的標準。如果一開始管理者提供的標準是正確的、是對的,那麼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應該是符合要求的。他確立了"質量管理"的五個階段:不確定期、覺醒期、啟蒙期、智慧期、確定期。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要善於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在實際的生活、工作中我們不能像一棵牆頭草一樣,沒有自己的想法。

質量就是一個準則,質量就是一種信任,質量就是一個責任,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生產過程的累積,只有打造一流的質量,才能打造一流的產品。質量在每個人的心中,它是每個人的責任,代表著誠信。質量不是一句口號,需要我們付諸行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火熱的質量"心",將產品的質量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優質的產品和優質的質量托起東汽更美好的明天!

  質量免費讀後感5

今年年初,有幸讀到了克勞士比《質量免費》這本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書中描寫的儘管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美國工廠中的質量情況,但和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是何其相似!原來美國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這無形中也增強了我們搞好質量的信心。看來在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的程序中,在一個企業邁向國際一流的過程中,都必須過質量這道坎。在他的書中,沒有質量管理體系中高大上的專業術語和詞彙,而是樸素和接地氣的語言,有著豐富基層經驗的人才說得出來的大實話,甚至有些話對管理者來說很刺耳但卻是事實,語言人人懂,道理人人明,很多觀點切中時弊,與讀者形成共鳴。讀完此書,仍感不過癮而延伸閱讀,它解決了我的很多疑惑,也有很多感觸和體會。

1、產品質量是一個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人員素質、管理水平、技術水平、裝備水平等的綜合體現,但首先是價值觀和質量政策的體現,觀念不改變,就不會有行為上的大改變。克勞士比作為質量大師,其對質量的貢獻不是具體的方法,而是跳出質量看質量,從一個曾經的醫生的視角提出了與"往日舊習"不一樣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新質量觀。人有了這樣的觀念,就會在心中建立一個零缺陷的標準,有了這個標準,就會自覺地去搞清楚要求,就會自覺想方設法地去策劃和預防,產品就會一次做好。

2、克勞士比關於"開車"的比喻明晰了我對於質量管理(QM)、質量檢驗(QC)、質量保證(QA)的認識和解答了我對三者間關係的疑惑。他指出:質量保證體系就像汽車的操作保養手冊,是一組程式和規定的集合,別指望有了它,車就會自然開得好,獲得了質量認證質量就會自動變好;質量檢驗就像汽車儀表盤,幫助我們看到汽車目前的速度溫度油量等狀況而已,也與車開得好不好沒有關係;而質量管理則是操作的哲學。車開得好不好,並不取決於QC或QA,而是取決於那些隱藏在輪子之後的個人哲學,即關鍵在司機,看司機遵章守紀的意識、駕車技能和個性,是否超速闖紅燈、是否出交通事故與儀表盤和手冊沒有關係!我們的質量管理活動就是不斷教育訓練司機遵守規則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保證安全行使不出事故(NCR),讓坐車的顧客滿意。

3、克勞士比"一次做好"的零缺陷觀念非常強調預防,也是其四個核心觀念之一。當員工有了一次做好的質量觀念以後,如何建立質量預防體系就成了能否一次做好的關鍵。質量預防涉及質量管理的全過程,也是產品研發製造交付的全過程,也是如何才能"一次做好"的根本保證。也許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人人在口頭上或者在頭腦中都會認可一次做好的觀念,但未必會認可質量預防與自己有什麼關係。舉一個例子:ITP(檢驗試驗計劃)是一個好東西,是明確技術要求、驗收要求,控制產品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大家可能都會認為編制ITP是質量部門的事情。

4、克勞士比"一次做好"的零缺陷觀念的另一個核心觀點是"質量是由不符合要求的代價(質量損失)來衡量的",這就涉及質量成本問題。現在應該對質量成本的組成,包括平時我們沒有太重視的返修成本,如何進行及時歸集和核算等進行系統而全面的研究,從而找到消減質量成本的重點所在。根據克勞士比的估算,一個企業的質量成本可能最高會到銷售額的15-20%!這對於處於微利甚至虧損情況的我們是不是也算一個潛在的好訊息呢?

5、新的質量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習慣做法。"質量的衡量標準是‘不符合要求的代價’,而不是各種妥協的指標",這也是一次做好質量觀的四大核心思想之一。每年年初,我們都要下達很多質量指標,如成品抽查合格率、質量等級品率、轉子裝配合格率、汽輪機總裝合格率等30餘個指標,但真正有用的可能不多。我很贊同,直接用質量損失來衡量既簡單又準確,包括對質量的考核也是如此。今後我們的質量指標是否可以大大減少?觀念的改變將帶來一系列的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一起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