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故鄉是否還是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3W

記得王開嶺的《故鄉》中曾這樣說:每個故鄉都在淪陷,每個故鄉都因整容而毀容。在未來,故鄉是否還是故鄉?

對故鄉是否還是有感

王開嶺在文中曾記敘了這樣一個故事:該文還引了他朋友的議論:“周雷說,‘如果一個人突然在解放前失憶,再在今年醒來,他不可能找到家,無論他出生在昆明哪個角落。’杜覽爭辯道,‘不可能,十五年前失憶,現在肯定都找不到。’”很簡短的一個故事,無非就是兩個人的對話。但對話的內容卻引人深思: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還能不能被稱作“故鄉”?

不得不說,王開嶺的文章不想別的文章一樣,虛無縹緲,和現實掛不上鉤。《故鄉》中的城市和我們現在生活的城市差不多。在我的腦海中,各大城市都長一個樣,都是高樓聳立,車水馬龍。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顏色和上面的廣告牌。而想我的故鄉——大同,現在已經建造了仿的鳥巢、水立方等著名建築物。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我們以後或許都不用出去旅遊了,想要看誒菲爾鐵塔,不用去法國,在自己家門口就能見到。真不知道,這樣的故鄉是整美了還是整殘了。

當今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鎮裡都蓋起了高樓,建起了大廈,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新穎的.建築,都是一個樣,唯一可以分辨的就是顏色和上面的廣告牌吧!不過,現在一些城市的建築都採用玻璃,估計以後是更加分辨不出來了。說不定多少年後,我們長大了,出去四處遊歷,卻驚奇地悲哀地發現:這怎麼和我住的地方這麼像?這樣的話,是不是會無趣很多呢?

以前的城市很容易分辨,像在江南一帶,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溫婉柔情的女子,可現在呢?好像也變成冷冰冰的現代化城市面貌了。

最令人可笑的是:“公主墳”其實無墳,“九棵樹”其實無樹,“蘋果園”其實無園,“隆福寺”其實無寺……我曾經去過瀋陽,看到一條街的名字叫“哈爾濱街”,我當時很驚奇,就沿著馬路一直走,可卻沒看見一處有關哈爾濱的特點的東西。說起來,我和這《故鄉》裡的一些情節還有些相似。

有一句詩:“小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古時候是小時走老時歸,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可是現在呢?不過十年,就可以大變樣。如果古人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也恐怕作不出如此佳句了吧!畢竟十年不到,就可以讓人迷失了路,更何況這從少年到老年的六七十年的光陰啊!

每個故鄉都在淪陷,每個故鄉都因整容而毀容。再過幾年,這故鄉還是大人們心中的故鄉嗎?還是我們心中的故鄉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