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法則》讀後感(精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53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金法則》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金法則》讀後感(精選3篇)

  《黃金法則》讀後感1

拿破崙·希爾(NapoleonHill,1883.10.26-1969年),全世界最早的現代成功學大師和勵志書籍作家,曾經影響美國兩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富蘭克林.羅斯福)及千百萬讀者的成功學大師。

他通過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引薦,希爾認識了亨利·福特、托馬斯·愛迪生、喬治·伊斯曼(發明家、柯達公司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等著名人物。這些成功人士的真實見解成為了拿破崙·希爾一生的資本。黃金法則出自基督教《聖經·新約》中的一段話:“你想人家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這是一條做人的法則,又稱為“為人法則”,幾乎成了人類普遍遵循的處世原則。

《黃金法則》這本書是從十一個方面來講述一些定律和法則的,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關心態,成長和處事的定律,效應和法則。

人生道路曲折且坎坷不平,這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品行去走完這一段路。我認為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很重要,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旦給自己定位之後,很難再做出改變。我們在生活中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是十分關鍵的在這其中,我們要客觀地評價自己,只有清醒地知道自己根在何處,才能知道可以走向哪裡,能走多遠。成長就是不斷地超越自我。只有那些勇於接受挑戰不斷超越自己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不斷獲得成長。

人處在貧窮的環境中並不是一件壞事,有可能還是一件好事。成長是一個痛苦而嚴酷的過程。有的人為了擺脫現狀,勇於接受挑戰,不但超越自己而出舒適環境中的人,畫地為牢,止步不前,安於現狀。人應該具有良好的人生和價值觀,生命是用來珍視的,不是用來揮霍的,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而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以一當十地去利用好每一天。

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無時無刻不與各種各樣的人打著交道,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怎樣使自己在這個交際網中更受歡迎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與人相處融洽是一門藝術,你想人家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我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勝利者,有勝利者必然就會有失敗者,與其兩敗俱傷,不若爭取雙贏,讓每一個參與者共享成功的果實。人與人相處應該真誠相待,不應該充斥著利用,傾軋這樣生存在這個世界就不會感到孤單。再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成就人生。讓我們牢記古人的那句話吧:“不要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時時提醒自己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總之,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對一些事情有了新的看法,所謂《黃金法則》必然是非常重要和普遍的法則和定律。我們要在平時逐漸地掌握這些自然和社會的法則,才能以最少的代價贏得最大的成功與價值。我相信有它相伴左右,我的生命之旅將會是一個華美的行程。

  《黃金法則》讀後感2

九月在讀書館看到了《左右孩子命運的黃金法則》這本書,它是由我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楊冰所著。剛上手,我就被這本書的目錄吸引了,因為生活中所有的小事都有它進行有效教育的價值,如“餐桌效應”“登樓梯效應”“蹺蹺板互惠原則”等,同時大自然中動物的生存也給人類深刻的啟示,如“跳蚤效應”“犬獒效應”“狐狸法則”“母狼法則”等。

細細翻閱,感覺每一條法則的編寫也很有條理。每一條法則先介紹的是法則的由來,接著介紹的是這一法則給人的黃金啟示。在法則由來的部分,很多法則作者是以故事的方式介紹的,一個個親切而有趣的故事給人以深刻的思索。如:在“蝴蝶效應”中,作者講述了成為世界太空第一位宇航員的加加林在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僅因為他脫鞋穿襪進入飛船的一個細節,從而讓人為細節的重要而震驚。黃金啟示部分,作者條分縷析地介紹了這一法則,給家庭教育者的啟示,由於作者是資深教育專家,啟示部分既有教育理論的科學闡述,又有簡便可行的實際操作,這是一便實用性很強的教育指導用書,這本書不僅年輕的父母值得一讀,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有必要細細品味。

書中的很多法則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啟迪著我:“木桶定律”告訴我們,如果致命的劣勢無法改變,一生都無法接近成功;“跳蚤效應”警示我們,每個人心中自我設限,這才是成長真正的樊籬;“哈德飛實驗”揭示我們,心理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幫助我們創造奇蹟;“母狼法則”啟示我們,“狠心”地放手,是一種深沉而理智的愛……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那是連母雞也會幹的事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光有對學生滿腔的愛是不夠的。教師的愛更需要的是科學的理性的指導。《左右孩子命運的黃金法則》這本書,編入了近百條法則。如果每一條法則都細細品讀,這不僅能提升了我們的教育理論水平,更可貴的是能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實施這些先進而又科學的.理念。有人說,教育的藝術在於藝術地教育。那麼這本書會為我們藝術地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

孩子的心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下行為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獲得命運的收穫。願這此法則能引領我們的學生走向成功,獲得幸福。

  《黃金法則》讀後感3

在當下的圖書市場中,成功勵志類書籍異軍突起,反映了整個社會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風氣。但現有的勵志類圖書多注重成功的結果,忽略了成功的過程,缺乏對成功本質的探索。

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35歲以前成功的12條黃金法則》一書,從新的角度來探討成功,給成功勵志類圖書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與很多同類書籍不同的是,該書作者王大慶本人就是一個現實中的成功者。今年35歲的王大慶是北京人,實創電梯裝置公司總經理。1993年與夥伴攜手創業,經過10年艱苦努力,從幾十萬元起步,逐漸發展成為年營業額達數千萬元的公司。

他認為,所謂成功,從形式上看,是實現既定的目標;從實質上看,則是通過設立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來達到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使自己“出類拔萃”。作為平民百姓,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能取得像李嘉誠、比爾·蓋茨、戴爾那樣的成就,但每個人都可以有目標。就是說,有了既定目標就等於奠定了成功的基礎。所以,對夢想成功的每一個青年來說,只要及早規劃人生、找準方法,經過5年、10年、15年的努力,35歲以前取得成功就不會只是一個夢想。

他從自己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一套成功的經驗,並將其概括成12條黃金法則:一個目標、兩個基點、三項技能、四項原則、五分運氣、六項要求、七分學習、八分交際、九分習慣、十分努力、十一個應該避免的人生陷阱,十二分努力。書中有理念、有案例,並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既簡單明瞭、通俗易懂,又揭示了成功的基本內涵,對激勵年輕人努力奮鬥、爭取在35歲以前成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對於立志成功的人來說,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條,選擇走哪條路就看你自己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