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沉默》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6W

吉次郎,一個普通漁村村民。第一次,當他應對“立刻“死亡和“背叛”信仰而活選取的時候,他選取“背叛”(踩踏聖像)。為此他難逃內心的羞恥感和罪咎感遠避他鄉逃到中國,才有了之後在羅德里格茲神父勸說下重回日本。他以為比起看不見的“神”,他的罪惡感更多來源於對看得見的親人,他那些殉道的家人們的背信。他向神父尋求懺悔,再一次應對選取的時候,卻還是選取了“背叛”。懺悔背叛、懺悔背叛、懺悔背叛……吉次郎一向活在死的威脅和生的恐懼之下。

關於電影《沉默》觀後感

保羅在羅馬書中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威斯敏特信條九章論自由意志中寫道:人由於墮落在有罪的狀態中,已經完全喪失一切行任何關乎得救的屬靈善事之意志力。吉次郎的選取印證了他是屬血氣的人,且大大承受了這罪惡之苦。然而,神的選召卻是沒有後悔。聖經舊約中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背叛與神的約,神卻沒有丟棄他們。聖經新約中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悔改後仍然使用他作神的工。吉次郎在恐懼和軟弱中無法“持守”真道,但他悔改,神仍然赦免。

羅德里格茲神父,熱忱信仰的年輕宣教士。神父在踏入日本宣教前,完全沒有想到宣教之路會如此痛苦、撕裂、孤獨和迷茫。他確信他的恩師弗雷拉神父的“優秀”和“堅定”,作為他的標杆和效法的物件他甚至願意捨身尋找。他滿懷信心直到踏上日本的土地後,殺戮真實的在他生命中發生,前後多次酷刑都沒有落在他的身上,卻真實鞭笞著他的心,他的靈魂。他本懷救人之心,反作屠人之匕;他同路相伴密友,喪命在他眼前;血與火的刑罰灼燒他的心志,恩師弗雷拉的責問撕扯他的靈魂;他仰賴倚靠之主,沉默無聲。

聖像、聖經、十字架原本都是羅德里格茲神父的倚靠和寄託,夾縫中的羅德里格茲神父卻別無選取。他宣之於口的信仰教導,變成異教信條。毫無反應的踩踏聖像和越來越流利的承諾書,都讓他脫離了他原本的信仰方式。上帝沉默無聲,他也選取“沉默”。像他起初憐憫吉次郎、之後厭惡吉次郎、最後理解吉次郎一樣,羅德里格茲神父在赦免中安放他的靈魂。聖經申命記中寫道“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象,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地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地神是忌邪地神……“,離世之時,羅德里格茲神父仍然手環十字架,而他的信已經不需要靠著畫像、夢境、符號和某個人。長久的'沉默中他身心皆在樊籠,靈魂卻得釋放。

弗雷拉神父,開拓禾場的宣教者。二十年異國宣教是需要極其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弗雷拉神父的教導和行為,都是他作為“師傅”的光輝。他親歷吊穴刑的恐怖,親耳聽到自己的血液滴答之聲,也聽到因他而受苦的肉體嘶吼,他信神的真實也因此怨神的“沉默”,所以他在勸說羅德里格茲神父的時候,直指他禱告的“無用”,因他自己也有同樣的經歷和更多的失望。

如同無法穿透平靜的海面看到海底隱藏的是巨大的海嘯還是震動的火山,僅僅因一時眼見的結果,決定禱告的效用也是不智的,更何況人如何能決定神的作為?希伯來書13章說:“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可見傳神之道的師傅也是人,他們所傳講的道也需分辨。出埃及記中,神對摩西稱自己名為“IamwhoIam”中文翻譯是自有永有的神。從時間和空間上,他永遠,在!他永遠,是!神既是充滿萬有,那麼禱告也必被垂聽。“皈依”佛教多年後弗雷拉神父仍不留意出口稱自己為“神父”,可見他知自己的身份,也知有神。沒有什麼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即便我們的愚昧也不能阻擋神的揀選。

數次軟弱背叛迴轉、一生壓抑沉默、滿腹激情慷慨付諸憤怒,吉次郎、羅德里格茲神父、弗雷拉神父他們的形象與千百年來的基督徒形象重合,時間不同、空間不同、地緣不同,相同的是名為“基督徒“的靈魂,永不可囚禁。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

如影片中激烈的迫害和殺戮似乎在現代宗教環境下貌似只有少數地區才會發生。但是,風俗、文化、社交、政治各個領域和層面的不理解、排斥、疏離和歧視一向都存在。基督教會史中關於20世紀社會福音運動的總結這樣說道:除非基督徒證明他們關注人們在世上的需要,否則,他們就不可能證明他們關心人們永恆的命運。基督徒一方面要謙卑虛己,如路加福音中所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應是我們應分作的。另一方面,也要讀懂時代的訊號,像提多書中所寫要學習正經事業,預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