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觀後感(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6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八佰》觀後感(6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1

昨晚,去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觀眾非常多,而且女性觀眾多,這在戰爭類電影當中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感覺這個電影,是看過的電影當中,對日軍還原程度最好的電影。日軍很多戰術動作都可以和抗戰老照片當中的日軍直接對上。

包括日軍小分隊半蹲著隱蔽在戰壕後面,包括,日軍喜歡兩列縱隊進行兩翼包抄,在最後突圍的時候,日軍在側面設定機槍陣地,在上海日軍威脅動用重炮,包括日軍的服裝道具,特別是日軍海軍陸戰隊的形象,都是非常真實的再現。

1939年,我們對日軍的分析是,日軍特點是,下級軍官動作嫻熟,士兵射擊沉著嫻熟,不亂射不空射,尤以狙擊兵對於目標之選擇發現,甚為敏感適當。這個特點在電影當中,已經得到了非常深刻的體現,日軍狙擊手射擊相對比較準確,普通士兵進行步槍射擊都是瞄準射擊,很少亂開槍。無論攻防,均重視構築工事,工作力亦強。步炮空協同確實。慣用錐形突擊的戰術,同時,向對手的側翼與後方實施大迂迴、大包抄,對對手重兵集團“包餃子”;長於聲東擊西,佯攻與主攻相結合,奇正並用,讓對手防不勝防。

這些特點是電影當中也有一定的體現,包括,日軍正面攻擊,掩護挖土機側面工作,日軍在兩翼包抄上去想使用炸藥包炸牆等等,步機槍掩護步兵爬梯子等等。善於偵察,收集情報和分析情報,比如在淞滬抗戰的時候,第51師從陝西漢中到上海蔘戰,從寶雞上火車,一直到南京車站,可以說走到哪裡,就在哪裡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在淞滬抗戰,記者去第72軍採訪,這個部隊還很有警惕性,記者剛走不久就轉移了軍部,結果很快軍部所在觀音堂就遭到日軍艦炮轟擊。在電影裡體現為,謝晉元部隊在深夜祕密突圍,結果就遭到了日軍的預設部隊打擊。

而且,從八佰這部電影當中,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步兵散兵群戰術,在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時候,日軍就已經開始善於使用散兵群戰術,就是,一個步兵班,還要分成3個戰鬥組,以橫-散,縱-散隊形攻擊前進。基本就是,第一組,快跑前進,距離各8步,突擊組火力掩護,以此類推,利用地形地物,各個躍進。

而當時,我們才有散兵線戰術,相隔各3步,步兵散開構成火力線,一個步兵排分成3個班,一個班正面40步,一個排縱深100米。但是,這種戰術導致對抗日軍散兵群戰術的時候損失慘重,後來,德械部隊也開始採用以輕機槍為核心的散兵群戰術。

當時記載,不懂得散兵群戰術,還在使用散兵線戰術的1個步兵連,遇到日軍一個分隊,可能5分鐘就會損失殆盡。電影八佰當中的日軍進攻,不再是人海密集衝鋒了,比較好的還原了日軍1個步兵班分成3個組進行散兵群進攻的戰術。

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符合歷史原貌,畢竟不是軍教片,也不是紀錄片。而且,這部電影是服裝,道具,上也非常不錯,可以一看。這部電影最感動的一句話是,我們是湖北保安團,我們是來保衛大上海的!

電影《八佰》觀後感2

觀看抗戰影片,追憶崢嶸歲月。近日,為重溫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業績,進一步激發員工的愛國熱情,便利大本營(北京)國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便利大本營”),組織全體員工觀看抗戰題材電影《八佰》,瞭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青春志向和紅色生涯。

當歷史赤裸裸擺在你的面前時,你會有何感想?

作為一個80、90後,歷史對於我們來說,從來都是存在於初高中課本上的文字,而今天,當那段血淋淋的歷史擺在面前時,才發現,那些簡單的文字,記錄的是一個時代,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當年那場劫難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今天回頭再看依舊讓人感覺到悲痛。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場戰爭非常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是30萬日軍。

這樣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原本註定是敗仗,但是那400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主角,但又每個人都是主角。每一個聽著普通卻又無比響亮的名字,如陳樹生、端午、謝晉元、老算盤之類,其“捨生取義,我所願也”的豪情壯志無不感動著每一個熱血兒郎。

觀影中,便利大本營的每一位家人無不被影片的劇情所感染,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當下擁有,才能為未來的幸福生活打下堅實基礎。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經屈辱的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是不能忘記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箇中國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英勇頑強、視死如歸,是屬於先輩們的革命記憶;

以史明智、繼往開來,是當代人身上應肩負的責任。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這麼艱難,通過重溫波瀾起伏的抗戰往事,積極引導廣大員工在當前形勢下同舟共濟、共度難關,更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見言見行、勤勉工作,為公司的生存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人依舊是當年那個不畏生死,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但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了,曾經那個落後捱打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國力強盛的新中國。 這從來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國家在經歷著戰爭與苦難,我們只是足夠幸運的,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生最讓我值得驕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國人!

每一箇中國人,請記住曾經前輩們為了祖國付出過的慘痛代價,時刻警醒著自己,只有中國強大了,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才能夠更強大。

無論電影拍得怎麼樣,我想說的是,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在世界話語權中佔據越來越重的位置,是無數先烈英雄們用命換來的,就像電影當中,他們中絕大多數是沒有留名的。

銘記歷史,方能展望未來。

電影《八佰》觀後感3

疫情之後的第一部電影,等得和電影院復工的訊息一樣久。

開門見山地說,《八佰》雖然講故事上稍欠火候,但不妨礙它是一部製作精良、演技線上的電影。

整個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鏡頭:短暫停火的夜晚,小湖北透過窗戶向對岸望去,南岸的戲臺鼓鑼喧天,他腦中浮現如下畫面:一位將軍身騎白馬、手持長槍、獨立山腰,靜候敵軍來襲。他的面前千軍萬馬嚴陣以待,他的身後空無一人,只有背後的靠旗、身上的花布單衣賞,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戰場,都不曾出現這樣的場景,我卻覺得這一幕非常真實,老一輩的人為什麼喜歡聽戲和看連環畫呢?他們出生在和小湖北相似的年代,接觸和了解歷史的主要媒介就是戲臺和評書,將平日裡看的花臉綵衣的戲劇扮相嫁接到放羊的小山坡,就是小湖北腦中的這一幕。

當藝術的浪漫與現實的堅硬碰撞在一起時,有趣的衝突就出現了,靠旗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千軍萬馬,戲服也毫無防身護體之功用,紅纓槍縱使武功蓋世在火器時代也會不堪一擊,與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將軍心中的淡定和沉著,孤軍應敵、一馬當先,這是怎樣的一份孤勇和以一敵百的英雄主義!這就是倉庫內“八佰”壯士的真實處境,沒有援軍、沒有糧草,有的只有一份血肉之軀、一顆堅守的決心和對未知命運無盡的恐懼。

這像極了20xx年開年武漢經歷的新冠疫情,封城後的武漢靜止了,城中的我們處於被資料支配的恐慌中,災難如此迫近,死亡和確診的不是一個個冰冷的數字,而是我們認識熟知的朋友、親人;資訊過載、資訊延遲,都會牽動武漢人民繃緊的神經;口罩隔絕了病毒,卻隔絕不了恐懼,人們相互之間傳遞著懷疑的眼神,少消毒一分則憂心忡忡,再多的防護措施也不為過。

面臨未知的病毒,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志願者選擇逆行,簽下請戰書,毅然奔赴湖北。在寒冬中送來炭火、於暗夜裡點燃希望。黨和國家統一排程,不計成本和代價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火神山、雷神山就在離我家十幾公里的地方拔地而起,方艙醫院爭分奪秒的改造完成,醫療界四大天團會師武漢的訊息讓我熱淚盈眶,一批批醫護用品和物資發到武漢,一截截確診人員資料降下來,志願者和團購群活躍了起來,靜止的武漢又恢復了生機。

醫療隊順利完成使命踏上歸途,歷經苦難的武漢人民自發拉起橫幅、準備禮物、歡送他們,口罩也擋不住我們滿臉的笑意和滿心的感激:你們,就是湖北和武漢人民20xx年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

真實的戰場其實一點也不浪漫,你既沒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的勇氣和智謀、也沒有黃忠定軍山氣勢如虹的開掛劇情,你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火中取栗、螳臂當車只為搏一個概率,為此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你默默無聞、殫精竭慮,付出的代價不單有健康甚至還有生命,為堅持胸中的那一份孤勇,值嗎?

“八佰“和疫情中的每一個逆行者都給出了相同的答案。

電影《八佰》觀後感4

學校黨建活動,集體看《八佰》。

說實話,對於這類影片,我並不是很鍾情。滿屏滿耳的槍林彈雨,慘不忍睹的血肉炸彈,只聽得旁邊的王君老師“嘖嘖”聲不斷,我的心也被揪得七上八下的,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敢看螢幕。

打從學習歷史開始,最怕中國近現代史,割地、賠款、賣國、求榮……在學生時代我有點偏激地認為近現代時期的中國人的集體人格都是灰暗的。

後來,隨著年歲增長,閱歷增加,對那個年代的人情故事有了別樣理解,特別在讀完張瑋寫的《歷史的溫度》一系列書籍後,感受到“歷史背面的故事、熱血和真性情”。一如此次的電影——《八佰》。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截取了整個事件裡最精彩的四天,用巨集大的視角引出人物群像,拍出了中國戰爭片的新高度,可以跟《血戰鋼鋸嶺》相媲美,也能跟《拯救大兵瑞恩》比肩。劇中讓人眼眶溼潤的鏡頭很多,升旗儀式、陳樹生們抱雷跳樓、大雪之夜的撤離、民眾們隔岸伸出去的手、敢死隊員們的視死如歸,但最讓我震撼的是特派員的一句話“能留守至今,本就是做給西方列國的一場表演”,一絲悲涼感油然而生。

英雄們慘烈地付出居然是一場戲,對面列強們的攝像頭,照相機以及各種層次的百姓們,頭頂上是盤旋的除了有日本的飛機,還有西方各國的軍方監控,各色看官縱橫交錯。屠殺也好,反擊也罷,所有的像是演戲。“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收起了底線,順應時代的改變看那些拙劣的表演”,我們坐在臺下觀看著的又是怎樣的角色?

想起疫情時期一個視訊上的一句話,“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日軍侵華,華北淪陷,上海已然不保,可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能逃離“雪崩”之時的覆頂之難嗎?那“八佰”將士的抵死抗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想起文天祥的《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許倬雲先生認為“宇宙不斷趨於平衡的大格局中,人本身有理性、有良知,可以以自己的“心”映照、呈現宇宙本身的“正氣”,這也是其存在的稟賦。

這就是答案,天地正氣經由“八佰”士兵映照給了對岸的“看官”,所以大學教授扔下了太太的項鍊,白俄女人捐出了自己的首飾,京劇演員用《長阪坡》致敬將士,小姑娘用敬禮心理援馳軍士們的付出……看戲的人不再置身事外,一雙雙手,穿過鋼絲網,拉住英雄們的手,正氣被點燃。

瓜慫不慫了,小湖北都能果敢地留下成為敢死隊,端午為國捐軀……雜牌軍有了自己的番號。

這不僅僅是一場表演,他們也不是戲子,據史料記載,這群將士們在後面還是經歷了一系列的磨折,謝晉元最後被自己的部下殺害,但他的正氣還是被20萬的上海民眾牢記。現在的上海還有晉元路,晉元廣場,紀念館,還有今天《八佰》這部電影。

中國近現代史,除了割地賠款,還有一場,肯定不止一場“盛大的表演”。

電影《八佰》觀後感5

很難想象,到了我這個年紀因為看一場電影還會熱淚盈眶。為了激發逆境中我們的企業如何肩負重任、凝聚成鋼,用我們最大的精神圖騰共度難關。應集團要求,我利用國慶、中秋雙節走進影院,觀看了《八佰》這部熱播的電影,看後讓我震撼,寫本人觀後體會如下:

隨著死守四行倉庫的悲壯往事如颶風般撲入我的視野,四行倉庫前絡繹不絕的人群和擺滿的各種菸酒祭品,400餘人的虎賁之師紛紛壯烈捐軀,因為他們的“天佑山河,才有了今天不死的中國”,這樣的壯舉值得代代傳誦。當然,老天是不可能保護我們的,能讓國家脫離積貧積弱、走出山窮水盡依然活著的,全靠這些捨命救國的忠勇將士們,有句話說得好:那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影片中戰況空前慘烈,儒雅的'團長謝晉元帶領全體官兵數次擊退日軍瘋狂的進攻,陣地從未丟失。此刻我不禁想起定這段血性從容的話:“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也就戰死疆場,身膏野革。他日抗戰勝利後,你作為抗戰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故事雖已成歷史,但偉跡會讓我們沒齒不忘。

這部電影用了10年準備,4年製作,3次撤檔,才得以正式上映,前期點映期間,票房就破2億元,成為了今年疫情後我國電影復甦後第一爆點片。其實真正吸引大眾紛紛觀看這部電影,不是電影本身火爆的打仗場面,而是400名將士通過浴血奮戰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影片中有句“捨生取義、兒所願意”臺詞,振振有詞、氣壯山河,喚醒了隔岸相望的民眾,也點燃了電影觀眾們雙拳緊握的愛國情緒。“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青山處處埋忠骨,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仍做中國人”,這才是我們每個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該有的情結。

一部好的電影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一個好的企業會帶你越飛越高,先烈們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祥和的新中國,企業家用辛勞付出給廣大員工帶來了穩定收入,當他們面臨困窘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知恩於心,感恩於行”羊尚有跪乳之恩,鴉也有反哺之義,動物如此,人亦該如此。每一個成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純粹依靠那一個人做到的,必須由我們集體的大環境共同鑄就而成,維護好企業的大環境,我們的日子也會好了,這才是我們對企業做出的最好感恩。“書中自有顏如玉,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行動少苟言笑,多勤勉少存浮誇,你未來才會征服世界。當下,我們每個人要做一名敢追求、有夢想的人,讓我們的企業好好的活下來,它就會不斷地向著陽光的方向前行。

電影《八佰》觀後感6

看完這部電影,心裡會湧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螢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到最後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隔岸觀火的百姓們,雖然戰爭就在眼前,中間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獄形容毫不誇張,一些愛國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400多人,更是中華人民的戰爭!

一位姑娘給戰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動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並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電影年僅13歲的小湖北,跟隨叔叔哥哥落難逃命,卻在偶然交錯間被帶入四行倉庫。他看著對岸的燈光戲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著才是希望。所有人都照顧他,七月給他帶來洋飯店的蛋糕,端午告訴他們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戰爭殘酷,戰火無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視威、七月被窗外飛過子彈一槍斃命、端午在對抗敵方機中掏空五臟六腑,愛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在眼前驟然離世。後來,他放棄活的機會,用小小臂膀端著槍,眼神堅定地盯緊前方,恨不得一槍斃了日本兵!

直到最後,戰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拼命掩護著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著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域,群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了瘋似的想把戰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沒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沒有真正的英雄,畢竟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只是凡胎肉體,是父母細心呵護養育長大的。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讓自己更強大,少年強則過強,吾輩應當自強自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