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電影觀後感(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4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佰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佰電影觀後感(2篇)

八佰電影觀後感1

我去過上海不少次,或學習或旅行,但四行倉庫從來沒有列入過議程。準確地說,如果沒有《八佰》這個電影,我對它的瞭解僅僅侷限在這四個字的倉庫名上。

對這場電影還是有些忐忑的期待,戰爭總是與政治有關,而圍繞此題材的影視作品也無法脫離國家民族、意識形態。在不突破原則與底線的情況下來刻畫在歷史長河中小人物,以及他們被戰爭裹挾下的卑微與大義,也許是應該透過這樣一場戰役所應看到的點滴人性。

從客觀的史料上看,這或許不能稱之為戰役,因為這只是我們所熟知的鬆滬會戰失敗的尾聲,而這真實的四百人,也不過是一群被用來拖延時間以犧牲博取外國人同情的防守者。真正參與並向四行倉庫進攻的日軍,在人數也幾乎與四行倉庫的守軍不相上下,唯一不同的是日軍有坦克和平射炮。雙方在四天四夜的鏖戰中互有傷亡,並最終以部隊撤退到租界一方、國際會議幾乎無果而結束。

電影便是根據這一事件而改編,不少人認為雙方的戰況並沒有銀幕上那般激烈,但我倒認為,從商業化影視的角度出發,用相對藝術和誇張的手法演繹歷史,其意義遠不是讓人們只瞭解死傷了多少人,而是讓那些遺忘在歷史角落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段記憶,從幾十年前的時空碎片中重新聚合而來,不再支離破碎,這就夠了。

不得不說,電影給人的視覺衝擊是入心的。蘇州河兩岸,南面是燈紅酒綠、吳聲儂語、太平人世,北面則是殘垣斷壁、槍炮隆隆、毫無人息,這種鮮明的對比無處不在,在軍隊與百姓之間,在中產與難民之間的,在外國人與同胞之間,在家庭、在賭場、在街道、在商店,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關切點。有人認為戰爭在生死一瞬間,有人認為戰爭離自己很遙遠。對比不僅是橫向的,還有很多角色本身的縱向對比。打麻將的太太從只關心自己的房子到丈夫拿起槍來向外射擊而未阻攔;街頭叫賣的望遠鏡的小販被賣報小童的高聲吆喝三個小時沒有攻下四行所替代;賭場的小弟從在毒氣氾濫時決絕關上大門到最後抱著電話線死在四行倉庫門前。南岸民眾從麻木、冷漠的看熱鬧到似乎一瞬間的覺醒,雖然看上去有點過程的缺失,但能讓我們記住的,仍是最後每個人伸出手來的覺醒。

如果南岸百姓的覺醒顯得有些倉促,那北岸這些戰士犧牲帶來的感染力,卻是實打實的。這種情緒的縈繞,讓坐在電影院的我,不時感到壓抑,似乎只有憋著一口氣才可以抵擋接下來的慘烈。

電影的色調在北岸這裡整體來說像是黑白的,只有血流出來的那一刻彷彿才看到黑紅的彩色。以至於完全弱化了明星那張熟悉的臉,塑造了一眾似雕刻般的群像。他們情感真實而豐富。

當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對著一個十三歲的少年認真地說:等我死了,你替我;

當一個好色的男人向一個未觸控過女人的男人繪聲繪色地描述那種無可名狀的感受時;

當一個個戰士用力地在身上綁滿手榴彈,一邊喊著娘,孩兒不孝,一邊縱身躍下時;

當一封寫給玉芝吾妻愛鑑的信內寫著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時

那些在電影中閃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情節,都像一顆小小的種子,在黑暗中透露著一點點的希望。

那飄逸著長髮的白馬在彈片橫飛的戰場上飛奔,蹄聲蹬蹬,敲痛人心;

那伴隨著鼓點在戲臺上大戰千軍的趙子龍,一身戎袍,殺他個七進七出;

那用青春的軀體緊裹著旗幟的少女,穿過槍林彈雨後脫下外衣後白皙的後背;

那個穿梭在敵我之間,拍下歷史鏡頭的記者、匍匐在橋面取回別人保留的別人的血書

真實的四百人中,有沒有貪生怕死的人,有沒有膽怯懦弱的人,有沒有人偷跑泅渡的人,我想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有的,因為誰都不願意輕易赴死,但是戰爭將他們推上了殺身成仁的祭壇,無論他們最終如何選擇,都無疑應該是一把淬過火的鋒利的刀。

網上說電影還是有刪減,將更為對立的情節做了處理,但說實話,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看得心緊緊的,我並不建議帶小朋友去看,被鮮血浸泡的歷史,在影院中被具體、被放大,槍聲與炮火會讓人的靈魂於幽深中無處安放。

影片最終停留在他們衝過蘇州河上垃圾橋的一刻。雪花落下,漫天飛舞,輕輕地、悄悄地,像是掩蓋了四行倉庫,又像是湮沒了未停的槍聲。

全片最後是四行倉庫的全景與現在的上海外灘遠景,真實的人物圖片一頁頁掀過,他們仍是民族的英雄。

八佰電影觀後感2

“淞滬大戰”日本不敢對租界轟炸,鬼子與西方列強達成了協議,保護十里洋場他們的利益,就有了背靠繁華的租界,在一幢六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高大堅固四行倉庫裡,彈丸之地上,第五二四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所部第一營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為鼓舞士氣,擴大聲勢,故號稱800戰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完成使命後,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的歷史事件。

電影戰爭場面巨集大,立體感強,如臨其境。炮火下殘垣斷壁,一開始就是打逃兵,戰爭是缺少兵種的,可依然在稀缺裡自動減少人員,殘酷性就是這樣在血腥中展開,活命生存是原始人性,而戰爭是最反人性的。掉隊與逃兵有時是混攪說不清的,而逃兵是要掉腦殼的,影片一開始就給小老百姓普及了一點部隊知識。為後面的殘酷性埋下伏筆。

外圍有幾十萬日軍,以寡敵眾,可不是要抱必死之心嗎?影片就有部隊初進四行倉庫軍官的訓話,這段我本人覺得不是多餘,而是必要。夜晚,對岸燈火通明,一個婀娜的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把戰士們都吸引住,臉上呈現快樂的笑容,此刻忘了這戰火連連滿目瘡痍的戰場,而樓頂上瞭望臺上團長謝晉元感嘆:一半天堂一半地獄。

士兵裡有13歲的小湖北和長几歲的端午,貪生怕死的老鐵,老算盤,久經沙場的老兵老葫蘆,羊拐。通過不同型別兵種在戰場上的表現,把有血有肉的士兵呈現在觀眾面前。

特別一提的是,四行倉庫圈養的一匹白馬,暗喻三國裡的趙子龍保家衛國英雄典範。駿馬奔騰在江河兩岸,中華民族不屈精神得以傳承,電影近結尾團長謝晉元騎著白馬與日軍將領談判,再次把暗喻引到檯面。真實的歷史確有白馬贈英雄,被導演引用到電影,非常巧妙,值得一讚!

看哭的那一刻,是日本人在裝甲車掩護下要爆破牆的那一幕,戰士們排隊自殺式排除危機,喊著自己名字視死如歸。這一刻我們相信戰爭在軍魂的照耀下沒有那麼可怕了,我們民族有強悍的意志力的`真正的軍人。這一刻,八佰影片高潮到來。再就是對岸送來的國旗,被日本飛機不停徘徊轟炸,依然被中國軍人護著飄揚在天空,這是影片另一高潮,我們敬佩的八佰勇士在對抗中沒有退縮———

13歲的小湖北一直被軍人們關照著,無論死去的老葫蘆喊話長他幾歲的端午,要照顧好小湖北,還是老兵連長齊家銘都對他照顧有加,當他炯炯有神望著白馬,他就演變未來的趙子龍,中國未來的接班人,這又是導演的一個隱喻,伏筆。中國軍人有接班人,歷經戰火成長起來的接班人!

還有趟過河的3個稚嫩學生,老兵說:“看好他們,他們比我們金貴”,這是覺醒的知識分子,熱心青年,中國未來抗日的中堅力量。可惜被流彈擊倒,戰場只有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才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再說說姜武飾演的老鐵,鬍子邋遢膽小如鼠,反差萌非常搞笑,到處找地方躲藏,為自己怕死找各種理由,但看到戰士中彈倒地,臨終掙扎的悲慘狀況,還是忍不住去拉一把,結果臉頰與身上都中了彈,包著腦殼還不忘流連人生的美好:女人嬌嫩的身軀是他大老爺們的念想,最後自動留守掩護戰士撤離,囑咐戰友將來告訴兒子,為了兒子才惜命的,其實他爸爸不怕死。老鐵形象塑造的很好,從惜命到玩命,心裡過程交代的很清楚,侵略者把膽小老實的百姓逼出了勇敢的戰士。

影片有很多亮點,不一一述說。現在說說它的瑕疵,歷史上八佰是掩護大部隊斷後的支隊行為,為造成國際影響與日軍交戰的一次行為,不管兵種來自哪裡,其實開戰前戰士們都報了必死的決心,因為再沒有後續部隊接應,背水一戰。所以有一個姜武演的老鐵就夠了,沒必要演這麼多怕死的人物,反而給人以畫蛇添足感覺,新增這麼多分枝反而拉低分,打個比方,一個作文主題是夏天,你把春天寫的再美也是跑題。八佰是以少勝多,血腥的戰爭,不屈頑強抗擊是主旋律,起碼團長謝晉元的戲份不夠,他是這場仗的中國指揮官,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軍官,能取人數軍力,武器懸殊巨大還能抗擊得4天4夜,與他的指揮密不可分,從後面歷史上日偽圍攻密殺他就知他在日本人眼裡的分量。而他帶領的部下也個個堅貞不屈,寧可做受苦虐死戰俘也不做舒服苟且的偽軍。

八佰意義:此一戰,證明中國軍人不懼來犯倭寇,喚醒國民抗日之勇氣!在與日軍屢戰屢敗的背景下,八佰淞滬會戰最後一役確實起到了振奮國民的效果。作為中華兒女,在這被外敵卡脖子時代,看看歷史片,不忘國恥,也是必須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