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通用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3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通用9篇)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1

一、案例背景

在國家教育部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中,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要實現這些教育要求,就必須正確處理好幼兒學習活動中師幼互動關係,使幼兒的學習更有價值,使幼兒的發展更有意義。

在“保護牙齒”的主題活動前,根據幼兒以往勞動生活經驗,我覺得我班幼兒對如何保護牙齒這一內容十分感興趣,但對於“牙齒怎麼會變黑變壞”,“齲齒是怎樣形成的?”這些與活動相關的知識卻知之甚少。如何在幼兒較為陌生的知識領域中很快的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活動中產生強烈的師生互動是我在活動組織前反覆思考的問題。

在活動在組織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多種型別的師幼互動方式來推動幼兒的發展。

二、師幼互動的型別

師幼互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開啟的師幼互動形式,一般表現在教師的提問,教師直接指導教學活動或遊戲等。另一種是由幼兒

開啟的師幼互動形式,一般表現在幼兒的主動表述、發表見解或在情緒焦慮、緊張及遇到疑惑時尋求教師的關注或辨別等。

三、片段分析

[片段一] 幼兒邊觀看教師自制的課件《愛吃糖的老虎》邊聽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故事內容。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不時的`將幾個問題拋給幼兒“老虎的牙齒為什麼會脫落”,“糖為什麼會使牙齒壞掉”。

卡通動畫是幼兒樂於接受的事物,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幼兒在觀看的過程中,較難從動畫中轉移注意力。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的方式,將動畫製作成無聲動畫,再由教師配合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穿插提問,使幼兒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動畫與教師講述之間。這樣既滿足了幼兒觀看動畫的願望,又使得原本單調的觀看中有了良好的互動效應。在這一互動中,我主要運用的是有指導、提問的方式。

[片段二] 為了使幼兒理解糖份中的酸能腐蝕牙齒上的硬組織,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實驗環節。在活動前幾天將洗淨的雞蛋在一半浸泡在醋裡。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聞、看、摸感知雞蛋殼上的硬組織被醋個的酸分子腐蝕變軟變脆弱,一碰既碎。

當幼兒活動前看到老師將雞蛋放入醋中時,幼兒表現出很大的好奇心,不時的有問題提出,此時我認為這些問題已為我們活動開展時的師幼互動打下了基礎。當活動中

幼兒看到我拿出這枚雞蛋時,都唧唧喳喳的議論起來。許多孩子伸長了脖子要看杯中的雞蛋到底怎麼了。於是,我手拿雞蛋來到幼兒當中,逐個讓幼兒看看,聞聞、摸摸。許多孩子看過、摸過之後,馬上舉起了小手要發表自己的見解。此時的師幼互動達到一個小高潮,幼兒們爭先恐後的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在活動前就已有的一些生活經驗進行表述。這一互動行為我認為是幼兒發表見解、表述情況的行為,是由幼兒開啟的師幼互動的行為。

[片段三] 此時,當幼兒瞭解了齲齒的形成後,都似乎鬆了一口氣。但那之愛吃糖的老虎又請幼兒幫它分析以下哪些食物應該少吃,哪些習慣是不對的。請幼兒將教師提供的材料分類。

這種由教師開啟的師幼互動行為主要是指導幼兒通過某一教學遊戲達到某一教學目標而開展的,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互動方式。

四、師幼互動行為分析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較為關注的師幼互動行為一般是幼兒的舉手率。在我班,有部分幼兒經常舉手,但較多幼兒則不太愛舉手,發言率不高。在“保護牙齒”這一課題活動中,當我嘗試了多種師幼互動後,上課舉手發言率有了明顯改善,同時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本次活動中,兩種師幼互動的行為得到了有效體現。在這些行為中教師對於這些互動行為的表現一般有積極(鼓勵表揚)、消極(批評指責)以及中性反應(沒有鮮明的肯定或否定)。

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幼兒對活動更感興趣,活動的氛圍比以往要融洽很多。

五、活動後反思

1、多媒體架起師幼互動的橋樑。

新《綱要》多處提到幼兒在幼兒園中與教師的師幼互動關係,有讓幼兒形成安全愉快、寬鬆的氛圍。在本次活動中,我多次使用課件,一方面是為了給活動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讓孩子們在最初就能感受到活動的輕鬆感,使他們能很快進入狀況。另一方面,我覺得課件能給予幼兒直觀影象,使幼兒充分、準確的領悟教師的意圖。

2、給予幼兒充分表述的機會。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我給予幼兒充分表述的機會,讓幼兒想說、敢說、會說。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機會,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時的生成一些問題,例如什麼是腐蝕?怎麼會有酸的?這些都能充分體現幼兒認知能力及思維能力的不斷髮展。

3、需要探討之處。

A、在活動中,對於幼兒不太合理的猜疑教師是否要直接否定?

例如:我問幼兒老虎吃了狐狸給的糖後為什麼牙齒全脫落了?這時崔俊傑小朋友說可能狐狸給老虎的糖裡有毒藥。對於幼兒這一天真的想法,教師是馬上干預還是順其自然。

B、當師幼互動達到一高潮時,教師應如何巧妙的轉移幼兒的注意力,成功過渡到下一環節。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2

背景:

幼兒期是一個人的數、量和形的概念最初形成的時期,也是一個人的思維發展產生質的變化的重要時期。傳統的幼兒園數學活動比較枯燥,往往激不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極大地彌補了傳統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教學手段,它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等特點,不僅能為幼兒創造出生動有趣的具體情境,培養幼兒的認知興趣,還能夠創造出嶄新的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景象,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那麼如何有效地整合多媒體技術與幼兒園數學活動,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幼兒學習數學服務呢?

案例:

片段一:

在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圖形”中,我先一個個請出了帶有精彩音效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按順序飛進螢幕當中。

“這是圓形,像個皮球。”

“這是正方形,像個椅子。”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指著大螢幕興奮地說著。

“圓形能變成什麼呢?”我問。

“變成汽車的輪子滾呀滾。”孩子們說。

我一點,圓形真的變成了車輪開在馬路上,孩子們馬上開心地歡呼起來,“對啦,對啦,答對了。”

“三角形能變成什麼呢?”

“變成屋頂蓋在房子上。”

馬上出現了一個吐著菸圈的`屋頂,孩子們更加興奮了。

看到圖形演變成了各種場景裡的東西,孩子們都覺得新鮮好奇,極大地引起了他們的興趣,也為後面的活動打下基礎。

(運用多媒體技術,藉助影象、動態情境,幼兒在短時間內就能理解圖形的概念以及圖形變化。)

片段二:

在大班數學活動“小鬼當家”中,我預設從人民幣的面額,“實際購物”兩個層次進行教學。在認識人民幣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了一副熱鬧的購物場景,由此引出買東西要用到錢。孩子們一下子提起了興趣。

“我想買好多好吃的。”

“我要買花裙子。”

然後,我通過螢幕顯示放大的人民幣,孩子們清楚地知道了錢幣上的數字就是它的面值。

接著進入到購物環節。網上商店裡有好多小朋友喜歡的東西,有吃的(如飲料、糖果)、有玩的(如變形金剛、汽車)、有用的(如鉛筆、橡皮),選中你想買的東西,然後選擇合適的人民幣進行購買,如果錢付對了,東西就是你的了。

買好東西,我們進行了分組比賽,看哪組用10塊錢買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用10元錢買了4樣東西。”

“我們買了8樣呢。”

孩子們熱情地進行著比賽。

(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模擬的各種現實情境遊戲,避免了枯燥無味的教學形式,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分析:

1、生動有趣的音樂、場景,激發了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能讓較為枯燥、死板的數學教學變得和音樂、遊戲一樣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體教育手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所體現的魅力。

2、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孩子們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而無法滿足教學內容的創作及呈現。而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夠創設集圖、文、聲、色及網路,交互於一體,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地模擬和呈現實際生活情景,有利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聯絡,從而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培養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

1、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

教師最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及需要,一切完美的教育手段都得由教師來實現。所以要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活動完美整合,必須要讓教師熟練掌握,充分利用資訊化教育環境,不斷地充實自己。比如要具有資訊收集和處理能力,通過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只有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才將多媒體完整融入,呈現成功的教學活動。

2、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創新。

在教學內容上,讓孩子進一步瞭解了現代科技發展的新動態、新資訊;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各科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勇於探索、獨立動手的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情景教學,將孩子們的學習引到一個熟悉的情境中,讓他們帶著疑問,滿懷著求知的慾望去幹某一件事情,所達到的效果就非同凡響了。

3、教學效果是關鍵。

並不是只要是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或是使用了課件就是在進行整合,在實際整合中,我們要尊重教育和多媒體技術自身的發展規律,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開展整合。不能一味追求技術的奢華和時髦,追求地永遠都應是教學效果。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3

我們班有一個叫明明的男孩,他是這個學期到我們班的。明明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注意力很難集中,是個“坐不住的孩子”,有時他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而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對於教師佈置的任務,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參與同伴的活動,卻因為不適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絕。周圍的小朋友實在驅逐不了他的情況下還會去告狀。教師對於這個經常惹麻煩的孩子也傷腦筋,經常當眾批評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這種教育方法的效果並不好,時間一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個調皮、只知道惹老師生氣的壞孩子。

馬上就要進行集體教學活動了,孩子們陸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師開始講述今天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沒在仔細聽,他正用手撩旁邊可兒的小辮子。可兒皺了皺眉,將自己的小椅子往旁邊挪了挪,明明想將可兒的椅子向自己這邊拉近一點,於是兩個孩子開始拉拉扯扯起來,發出了一些聲音。老師向他們這邊瞟了幾眼,有點不高興但沒有說什麼,這時可兒突然叫了起來:“老師,你看明明。”老師終於大聲地對明明說道:“明明,你給我坐好,再不聽話,就讓你出去!”本來和可兒僵持著的明明被老師的呵斥鎮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體,瞪大眼睛看著老師,臉上流露出內疚的表情。可兒接著又說道:“他剛才使勁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許說了,你們以後聽好了,從今天開始誰都不許惹明明,誰去惹他我就找誰,聽見沒有?”老師厲聲說完這些話後嚴肅地看著全班的孩子。對於老師的命令,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聽到了。”明明使勁地絞著自己的手指,有些難過的樣子,但隨著老師話題的轉移,他又恢復了原貌,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東張西望,不知道在想什麼。

分析:

一、教師教育方式產生的消極後果

首先,舊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又添新的問題。教師想通過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歸正”,不再違反紀律,但是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非但沒有解決原有的問題,反而對明明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為受到同伴的誤解並遭到拒絕之後產生了破壞性的行為

其次,教師在意識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後,想立即改變這種孤立教育方式帶來的不良後果,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於:

其一,年齡越小的孩子向師性越強,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大班孩子的道德認知還處於他律階段,教師作為孩子眼中的權威,她的話尤其是命令性的語言對孩子的話就是判斷事物的標準。教師經常當眾批評明明,甚至動員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並堅決地執行。

其二,明明給同伴的壞印象部分是由於他自己調皮經常受批評造成的,教師孤立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動機和行為也會被其他孩子誤解並拒絕,面對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顯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沒有得到正確引導的情況下,他採取了消極的行為方式予以反擊。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是一種惡性迴圈,即明明的負面行為反應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個搗亂的壞孩子,也會越加排斥他,同時強化他們從教師那裡獲得的對明明的消極態度。

最後,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與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場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師沒有利用集體力量中積極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讓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僅不幫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師的這種做法無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間豎起了一道屏障,而學前期幼兒的同伴交往對幼兒的社會認知、交往技能、個性和道德品質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明明始終被同伴這樣孤立,將會失去更多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這對明明日後的發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際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調節器,會讓人心情舒暢地從事各種活動,明明與同伴這種敵對的狀態不改變的話也會干擾他正常的探索活動,降低他對外界環境的好奇心。

二、解決方式

1.教師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點

從明明的日常表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調皮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對新鮮事物好奇心比較強,自控能力比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卻不知道該怎麼樣被同伴接納。從明明園外背景來看,他是從其他幼兒園轉過來的,並且據筆者的瞭解,明明的父母為孩子轉園的目的是覺得他原先的幼兒園教育環境不太好,孩子過於自由散漫,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現在明明所在幼兒園裡受到的約束比以前要多也要嚴格;另一方面,明明轉園之後很快升入大班,由於大班與國小的緊密銜接,教師會在平時的要求會考慮到孩子對國小環境的適應問題,為孩子順利地入國小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集體教學的時間加長,會提出一些與國小教學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這些對明明來說,都要去適應。

2.幫助明明建立與新環境相適宜的秩序感

(1)教師一方面要多關注明明的舉動,同時對於明明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制止,並明確地告訴他錯在哪裡,應該怎麼做。教師此時不適合說一些反話或是隱語,因為年幼的孩子有時並不清楚教師話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對孩子要說大白話,尤其是對明明來說,他對新環境的熟悉程度還不夠,對新班級一些具體要求還沒有清楚的意識,並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級環境,現在班級的要求要嚴,這樣對他來說適應就更需要有一個過程;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在同伴中給明明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鼓勵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學習,實際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體化。

(2)對於明明時常因為好奇心而違反了紀律.一方面不妨告訴他,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應明明,等老師上完課之後,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須要認真聽講。在這裡筆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給孩子玩的,只是作為純粹的裝飾品就失去它對兒童的意義了。

(3)教師要有耐心,明明的特點使得他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對明明違規要不厭其煩,反覆提醒,不能因為急躁而時常出言不慎。

(4)對於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經產生的消極後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師要有勇氣尋找合適的機會,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承認自己的錯誤,可以向孩子解釋是自己太生氣才會這麼說,這樣說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不理睬明明,應該想辦法幫助他才對。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減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負面影響,同時,讓孩子學會去關心別人。

(5)教師要善於將集體力量用到積極的方面,可以鼓勵孩子們幫助明明取得進步,讓大家一起監督明明,在明明取得進步時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錯誤時指出錯誤之處,並幫助他改正。讓明明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同伴的友愛,逐漸被新集體所同化。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4

案例背景:

在以往的經驗中,歌唱活動一直被認為枯燥無味。許多老師在進行歌唱活動時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幼兒記住歌詞,一句句地按老師的要求學唱,輕重強弱和快慢全聽老師的,只要能完整、連貫、有表情地演唱,教師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要組織公開活動的老師們在選材時常常會捨棄歌唱活動而選其它。然而,音樂活動中最易為幼兒理解和喜愛的表現形式就是唱歌,如何讓歌唱活動真正“活”起來呢?案例中教師進行了大案例描述:

一、案例的設計。

設計意圖:在大家的經驗裡,鬍子都是長在男人的臉上的,而且老爺爺的鬍子最長。可在這首歌曲裡幽默地唱出了爺爺、叔叔、爸爸和媽媽的鬍子,令人捧腹。實際上,真正的幽默是建立在積極理解的基礎上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都特別敏感到蘊含於這些善意的“幽默”中。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著重讓幼兒通過動作來表現歌曲,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歌詞,同時也是一種幽默的感受。

活動目標:

1、能基本準確地唱出歌曲,創編出誇張的動作表情來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2、唱出“拔鬍子”和“畫鬍子”兩處地方的不同。

3、能友好地與同伴合作,並體驗遊戲的愉快。

活動準備:相關的圖片眉筆及與孩子共同做的鬍子CD音樂

活動過程:

1、和聽課老師玩“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遊戲,孩子們分組扮成老爺爺、小姑娘、解放軍叔叔、小魚等形象出場。

2、教師範唱歌曲,用歌聲來講述《鬍子的故事》。

3、幼兒學唱歌曲。

(1)利用圖片講解歌詞,並嘗試創編動作來表現歌詞。

(2)老師唱歌,請幼兒做表情和動作。

(3)遊戲:照鏡子。孩子們兩個兩個一組,一個當鏡子,一個當照鏡子的,在老師的歌聲提示下做動作。

(4)請幼兒齊唱,並做出誇張的表情和動作。

(5)強調“拔鬍子”和“畫鬍子”兩處地方的不同。

4、分組表演唱。一組孩子唱歌,另一組孩子表演。

5、遊戲:我們也來畫鬍子。

6、遊戲:鬍子Party。

二、案例的展開

鏡頭一:執教老師在活動開展之前悄悄地對聽課老師們說:“等一下孩子們會模範幾種人物形象出場,請老師們配合一下,假裝有點難猜的樣子,等孩子們投入地表演後,你們再把答案說出來。”活動開始了,教師調動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孩子們,你們有沒有信心表演好啊?”“有!”“老師們,你們敢來猜嗎?”“敢!”“那好,開始吧!音樂響起來!”第一隊的小解放軍們挺起了胸膛,手在胸前做起了握槍的動作,邁開了“正步”,臉上充滿了喜悅,為自己出色的表現而神氣呢!

鏡頭二:“那就我來當鏡子,你來照吧!”皮皮對小寶說到。小寶想了一下,點了點頭。待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並分好角色後,老師開始唱起了歌曲,孩子們在老師的歌聲提示下,興奮卻又努力控制著情緒地玩起了“照鏡子”的遊戲。扮演照鏡子的孩子要表情誇張的創編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刮鬍子、拔鬍子、畫鬍子的動作,扮演鏡子的孩子則要靈敏地跟著,變化動作和表情。還真是有難度呢!

鏡頭三:教師為幼兒準備了很多造型的鬍子,和紅色、黑色、棕色的眉筆,供孩子們自由選擇裝扮自己。陽陽選了一個黑色卡紙剪的鬍子,他說:“我是解放軍,這個黑色的.鬍子最酷。”嘟嘟拿著一隻紅色的眉筆,想了很久,然後對著鏡子在嘴巴的上面畫上了紅色的鬍鬚。也許,還是覺得紅色更適合女孩子吧!一個藍色的八字鬍在角落裡無人光顧,子健看到了,扔了手上的眉筆,撲了過去:“剛好,我就可以扮演蘭精靈了,呵呵!”

鏡頭四: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了鬍子”後,老師放起了音樂,請長鬍子的孩子們去找喜歡的“鬍子”握手交朋友。孩子們興奮地相互握著手,膽子大的孩子還把幾個聽課老師也拉進了活動中一起遊戲。浩東靠在牆邊,有點畏怯地看著大家遊戲。老師走過去,問“浩東,你怎麼不去遊戲啊?”“因為我沒有畫鬍子。”“為什麼不畫呢?”“我覺得很髒!”哦,原來是這樣。“沒關係,那你就當超人吧,超人沒有鬍子!”浩東這才快步走進孩子中參與遊戲。

案例分析:

教師將整個活動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孩子們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學會了演唱歌曲,又在愉快的遊戲中體驗到同伴之間的互助與友愛。而這次活動能收到這麼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當我們一線教師天天思考如何教的同時,也應該思索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歌唱活動的順利開展更是依賴於幼兒發揮主觀能動性,自發地參與活動,並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的薰陶。本案例中,教師首先就運用分角色進場這樣一個環節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參與的成就感。在眾多老師前面神氣地表演並得到肯定,使幼兒覺得自己才是活動中最重要的成分,自然而然萌發了“主人翁”的意識。

二、用遊戲將活動進行到底。

早期教育家馮德全說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遊戲化,因為兒童本身就處在心理髮展的遊戲世界。”可見讓幼兒置身在遊戲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遊戲完全符合兒童的本性,幼兒雖然喜歡音樂,但對音樂的興趣卻是不持久和易轉移的。案例中教師用遊戲貫穿活動全過程。先運用“照鏡子”的遊戲幫助幼兒記憶歌詞,使幼兒輕輕鬆鬆地掌握了歌曲;再用“我們也來畫鬍子”的遊戲使幼兒體會到參與活動的樂趣,並滑稽地表現出這首歌曲所特有的幽默性;最後,遊戲“鬍子Party”讓孩子真正領略到音樂散發的無限魅力,原來音樂可以這麼好玩。

三、面向全體,注重個性。

我們組織歌唱活動的時候要面向全體幼兒,使每一位幼兒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又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允許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和表現。在玩“我們也來畫鬍子”的遊戲,教師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的不同喜好,準備了很多造型的鬍子,提供了各色眉筆,讓孩子們自由地挑選。當浩東小朋友拒絕畫鬍子時,老師沒有刻意去要求,而是以尊重和建議的口吻與孩子進行交談,使孩子沒有負擔地參與到下一個環節中。

操作與實踐:

在《幼兒園工作綱要》中指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感受和表現”,是音樂教育的宗旨,教師如何把握和實現這一宗旨,如何使音樂教育、歌唱活動開展的有聲色呢?筆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加強自身修養。

要讓幼兒擺脫被動的接受式學習,使之轉變成自主學、主動學、參與學,關鍵問題是要徹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幼兒在前,老師在後”,“幼兒先探索,老師再引導”。同時,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在實踐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去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嘗試出更新的教學方法來。

二、勤於積累,善於遷移;勇於創新,巧編巧用。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的老師。”興趣也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如何才能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幼兒對音樂產生興趣,這需要我們教師做大量的功夫。首先,要勤於積累,善於遷移。在平日裡,教師應有心去搜集和收集各種音樂,如兒歌、童謠,世界名曲,廣東特色潮汕歌曲,奧爾夫經典樂曲等等。然後,面對這些素材的積累,教師要大膽地進行創新,以便在日後的活動中靈活運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教師若能靈活地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寬鬆、愉快的教學環境,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歌唱活動才能真正地“活”起來。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5

案例過程:

鏡頭一:因為一本小人書,豪豪把庚汝推到地上。老師問清了事情的經過,輕聲說:“來,豪豪跟庚汝說聲對不起,大家還是好朋友”。等老師走開後,豪豪叉著腰說:“你還告訴老師,我的書就是不給你看”。

鏡頭二:豆豆在家抓傷了小表妹的臉,老師問豆豆:“你在幼兒園對小朋友都很友好的啊?”豆豆大聲說:“在幼兒園我不打人會得到貼紙,在家又沒有獎,還老讓我讓著妹妹”。

鏡頭三:小杰總是欺負其其,有一次其其再也忍不住了,不管小杰走到哪都緊緊跟著他,不停地重複著一句話:“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小杰“哇”地一聲哭起來了:“老師,他像個無賴一樣跟著我,媽媽罵過別人無賴,她說就是不停纏著別人的人”。老師笑了笑“是你先動手的,你自己想想辦法吧”。找不到援助的小杰嘟著嘴對其其咕嚕了一聲“對不起,行了吧”,從那以後,小杰再也不敢輕易欺負其其了。

案例分析:

我們所提倡的正向的、積極的感受,如克服困難後的成就感、愉悅感不是教會的,而是需要以具體事件為依託,必須幼兒親身經歷方能獲得的。幼兒越能利用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探究越能不斷改進、提高原有的辦法和策略,悟出更為匹配、高效的具體方法。怎樣應對攻擊同樣也是幼兒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一種探究,正如蒙臺梭利那首心聲小詩所說:

一、“我聽到了,但隨後就忘了”。教師對孩子的粗糙說教和輕描淡寫的態度,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原來打人並不是什麼大事情。說教在此時的作用就是行為暫停後將事態擴大,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二、“我看到,也就記得了”。經常受鼓勵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有條件的自我約制上的。,所以懸賞式的獎勵同樣對攻擊性行為的控制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三、“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無賴事件”表明:孩子在遇到困難找不到有力援助的時候反而會從習得的社會經驗裡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孩子有自己處理問題的策略,並不像成人那樣受許多規範、模式的影響和制約。“小無賴”的這種還擊使孩子自己出色地解決了困擾,也在相應程度上讓攻擊者得到了教訓,理解了攻擊別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對攻擊行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解決方案:

一、做滿懷關愛之心的旁觀者,把問題交給孩子。

從平日的'生活場景孩子已經習得很多交往技巧,讓孩子自己動手想辦法解決問題對孩子獨立和成功的與人交往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如“小無賴”的方法就起到了讓幼兒感同身受的作用,只有這種方式才可以讓孩子更直接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逐步抑制攻擊性行為。

二、做充滿理智的指導者,給予孩子及時的疏導。

孩子的自我保護方法有時是對某種社會交往的模擬,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消極作用。例如出手還擊,我們並不是鼓勵孩子們去“以牙還牙”,“以怨報怨”,因為這樣做也會助長幼兒的暴力傾向,使幼兒學會攻擊性行為。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還擊也並不是對付被攻擊的的或者是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有語言警告、請他人幫忙、或如“小無賴”採用自己的方法解決。父母和老師在觀察這種解決方法時必須有一個尺度來衡量孩子的行為,並在孩子需要幫助和認同時給予指導。

當我輕輕和孩子們分享了“小無賴”想出來的好辦法後,我時常聽到孩子們對打擾到他們的同伴說“請你跟我說對不起”。或者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他要是不道歉,我們就不跟他玩了”。調皮的孩子也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免自己逐漸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6

情景描述:鋮在平時特別喜歡老虎與大灰狼,這回馬戲團表演他主動要扮演老虎。馴獸師是宇。他倆商量了一陣之後,表演正式開始。在“觀眾”們的鼓掌聲中,“老虎”迅速“四腳著地”趴在了地上,馴獸師一個手勢,虎向高空竄起,連竄幾下後向遠處撲去……後排觀眾紛紛站起,一片笑聲,接著又是我們的掌聲。太像了!心中不免感嘆,馴獸師的手勢不是很多,配合雖然沒有真實表演來得默契,但虎的威猛展現的活靈活現,這種不加以拘束的表演是孩子真正的表現。

分析: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扮作馴獸師和動物演員進行排練和演出。

1、課前很是擔憂,心中鬱悶得很:

這樣的課怎麼上?怎麼還有這麼的課?馬戲團的演出怎麼演?直到課中從孩子們表現出來的熱情中才發現,原來孩子喜歡,而且非常喜歡。成人的觀點往往與孩子不相融,原來許多東西我們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觀察、考慮。怪不得時間一長,幼兒教師的'各個表現也要向孩子方向倒。

2、活動中的難度是馴獸師和動物演員的配合,這在孩子們的表演中表現得很明顯。

如例中的馴獸師只有一個向上手勢,雖在表演前商量過,但必竟這方面的經驗準備太少,而我在這方面瞭解的也不是很多,想像中的馴獸師只有幾個簡單的動作和撫摸動物。這主要是經驗準備不夠,包括教師本身。

3、馴獸師和動物演員之間最重要的是一種心靈的溝通。

在活動中會發現大班的孩子合作能力很強。在這裡應該給夥伴相互間更多的溝通時間,這們他們的默契會更好。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7

上午學習活動後,我安排孩子喝水、小便,突然暄暄跑過來告狀:“洪洪把水倒在週週身上了。”接著週週走了過來,我一看,她的褲子溼了一大片,我氣沖沖地趕到杯架處,見洪洪正站在旁邊,就大聲地問了一句:“洪洪,是不是你把水倒在週週身上的?”洪洪一聽,馬上耷拉下腦袋,一副灰頭灰腦的樣子。見他這樣,我知道準是他乾的,錯不了,真想對他狂轟亂炸一番。可見到孩子被我嚇得那個樣子,突然感到自己的態度有些過激了,於是強忍住自己的火氣,用平穩的聲音問他:“為什麼把水倒在週週身上?”誰知他只是耷拉著頭不說話。我只好轉而問週週怎麼回事。

沒想到週週倒很客觀地講述了事情了經過。原來週週解完小便要走出來時,洪洪拿著杯子正在和同伴說笑,一隻手興奮地揮舞著,不巧剛好碰到從身後經過的週週,男孩力氣大,一下就把他推進小便池了,幸好人沒什麼事。週週說完事情的經過,還補充了一句:“他沒看見,不是故意的。”我再問洪洪是不是這樣。見到受害者這樣為自己辯解,洪洪抬起頭點了點,說了幾句,還感激地向週週看了一眼。看到這些,我剛才的火氣全沒了,剩下地是自責與羞愧。

孩子們年齡小,往往不會自己去解決他們之間產生的矛盾,所以經常出現“告狀”的現象。洪洪這個孩子做事比較莽撞,所以常成為被告的`物件。聽得多了,不禁使我有些不耐煩了,加上今天這事件的“惡劣性”,所以我一開始就沉不住氣了。但這對於一個老師來說是多麼的不應該,瞧瞧洪洪被我嚇得樣子就知道了。雖然我馬上意識到,進行了糾正,但孩子已經不敢再開口了,我是多麼的失敗。

是週週的寬容給了洪洪解釋的勇氣,他的寬容也給我上了一課。作為老師,無論遇到孩子們告什麼“狀”,都應冷靜下來,多問問為什麼。對孩子說話要講究方式,儘量保持平心靜氣,耐心聽孩子們訴說,給他們一個解釋的機會,才能明辨是非,才能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孩子的一些無心之過。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8

案例提出的背景:

幼兒時期是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重視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現在的早期教育大都傾向於智力教育,往往會忽略道德品質,社會效能力,意識品質,規則養成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久而久之,很多幼兒就表現出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受拘束,不能很好的合作;上課坐不住、愛插嘴;遊戲時隨意扔玩具;午睡時玩鞋子、拉別人的被子等等;有時甚至會無法剋制自己的不良行為,易爭吵,發生攻擊性行為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兒的規則意識淡薄。3——6歲是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時期,因為良好的規則意識會讓幼兒受益終生,所以在幼兒園階段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至關重要。

案例實施的方法及過程:

幼兒階段的幼兒堅持性、自覺性、自制力等都處於發展階段,不可能像我們成人一樣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在培養幼兒規則意識時就需要我們老師的不斷督促與幫助。在幼兒園裡,我們會給幼兒制定一些行為規範的要求與規則,比如日常生活習慣,坐凳子怎樣做,上活動課時要怎麼樣,戶外活動時要遵守什麼規則,放學時要怎麼樣等等都有明確的要求,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幼兒會遵守規則要求,有較好的規則意識,但是,不可避免得有個別幼兒規則意識淡薄,不會遵守規則。張家霖小朋友就是一個規則意識比較差的小朋友,每次我們我們區域活動都結束時,他還在意猶未盡地玩,而且玩具扔得到處都是,需要我們提醒好幾遍才戀戀不捨得回到座位上,也不會收拾。針對這樣情況,我採取了一些小措施。讓他當一個“小小管理員”。在一次區域活動開始時,我對張家霖說:“張家霖,今天你來當美工區的小組長,你要監督其他的小朋友不亂說話,不亂跑,不亂扔玩具,如果他們違反了,就暫時不讓他們玩,表現好了再讓他們玩;而且活動結束時你要把小工具和各種材料收拾好,還要督促慢的小朋友趕快離開美工區,如果你做得好,老師就獎勵你一個小紅點,好不好?”張家霖很高興的答應了,因為受到老師的`“重用”,他是很自豪的。活動期間,我觀察他,發現他很重視他的權利,不再亂扔玩具,活動結束時,他很快的收拾好了玩具,也很快的回到座位上坐好。

收到的效果:

經過幾次這樣的小辦法,我發現我們班不光張家霖小朋友,還有好幾個規則意識較差的小朋友都表現得越來越好,規則意識逐漸增強。這個方法需要我們給幼兒一定的權力,讓幼兒去擔當規則的監督員,並在有人違反規則是做出處罰。這樣一來,一些規則意識淡薄的幼兒就會很自覺地遵守規則,並且監督其他小朋友。

大班案例分析與反思9

一、實錄

這天,在早上角色遊戲時,吳穎掛了個眼科,倪玲小醫生就利用牆上的視力表為吳穎檢查起了眼睛。小醫生邊指著1.0(四顆星)這一行的字元,邊看著病人。只聽到病人說:“看不清。”醫生接著往上指,……終於病人在0.4(沒有星)這一行準確地指對了。於是,倪玲醫生吩咐病人:“你眼睛不好,要去配眼鏡。以後要注意保護眼睛,不然長大了就看不見了。”只見病人相當配合地留出了“錢”準備配眼鏡。

遊戲講評環節,我就病人的視力問題與全班幼兒展開了較為詳細地討論:病人近視的原因、壞視力能變好嗎、除了配眼鏡、滴眼藥水,在生活中怎樣保護眼睛(環境、飲食、用眼衛生等方面),最後落實到醫生如何運用這些知識與病人交流。

二、分析與策略

杜威認為,兒童所聽所想都是直接與他接觸的活生生的事物,即兒童所關心的事物是和他的個人生活和興趣結合在一起的。開學時,我們在醫院裡投放了數字視力表,由於孩子沒有生活經驗,很少有醫生想到給病人測視力。上星期,保健教師都會為全班小朋友普查視力,保健室的視力表引起了幼兒的關注,視力測試引發了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能力強的醫生嘗試著給病人測視力,我也借用這個契機讓幼兒明白幼兒階段的.視力不是永久的,現在視力不好的小朋友通過矯正等手段可以變好,好眼睛不注意用眼衛生也會變壞。幼兒把查視力的遊戲也帶進了小醫院。幼兒在小醫院的遊戲中自發生成了“查視力”的內容,教師挖掘的課程資源也是發生在幼兒身邊的熟悉的人、事、物,幼兒的已有經驗,教師的課程支援都是誘發幼兒遊戲興趣的原因,也符合了他們的遊戲需要。

三、反思

在角色遊戲的開展中,幼兒在與同伴、材料的互動會產生新的興趣和需要,因此,教師應在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敏感而正確的挖掘其中隱含的價值,在迴應幼兒生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關注、解讀他們的遊戲行為,及時發現、判斷幼兒遊戲興趣,幼兒的基本經驗的關係和背後的價值,從而對幼兒的遊戲行為,因此當教師捕捉到幼兒一些有價值的生成遊戲行為時展幼兒遊戲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對遊戲中產生的遊戲問題進行討論,引發主題的調查、探索,讓幼兒在查閱、調查、分析、討論與模仿中,豐富有關的經驗,並將獲得的新經驗來建構自己的遊戲,推動遊戲發展,使得遊戲高潮迭起,異彩紛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