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科普知識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4W

國小生科普知識1

前幾天,我買了一條小金魚,它真可愛。小金魚全身是銀灰色的,鼓鼓的兩隻眼睛像小電燈泡似的,最惹人喜愛的地方就是它還穿著一條喇叭裙。隨著它的遊動,這條“喇叭裙”就像盛開的一朵蓮花,我真喜歡它。

國小生科普知識

每次放學回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小金魚餵食。當我把食物正要撒給它時,它好像知道我要餵它,就一搖一擺的向我游來,我把魚食一點點撒在水面上,小金魚就一口一口地吃起來,等它吃飽喝足後,就在水裡自由的游來游去,這時,我腦袋裡忽然閃出了一個問號,魚為什麼只能生活在水裡呢?

我真想弄懂這個問題,於是我問媽媽,媽媽只告訴我魚靠鰓呼吸。難道魚靠鰓呼吸就能在水裡生活嗎?我決定上網一探究竟。

如今科技真是發達,不一會兒我就找到了答案。原來魚的鰓只適應從水裡吸收氧氣,而對空氣中的氧氣不能吸收,還有就是魚的形狀更適應水中的生活。它的身體表面覆蓋鱗片,保護身體,鱗片表面有一層粘液,游泳時能減少水的阻力,怪不得,每次用手撈起它時,覺得它滑滑的。還有就是它的身體兩側有一行側線,側線和神經相連,主要是測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魚除了藉助胸鰭、背鰭、腹鰭和尾鰭這些游泳“工具”之外,在它的體內還長長有魚鰾,通過調整鰾內的空氣容量,在水裡就能自由自在地上浮下沉了。

我終於弄懂了魚為什麼只能在水裡生活,同時也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從此以後,我更喜歡我的小金魚了!每次看它自由自在地游泳時,我就會陷入無盡的遐想:如果有一天人也長了鰓,體內也有鰾,那樣就能像小魚一樣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了。那該是件多麼神奇的事情呀!

國小生科普知識2

你是不是對雞的鳴叫聲習以為常?其實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裡面的學問可多啦!雞界有十幾種語言,包括接觸、吃食、驚慌的訊號。

比如,母雞經常發出一種接觸訊號,表示:“我在這裡,就在旁邊。”小雞聽到後,會變得很安靜,不怕周圍的異常聲響。

母雞通知小雞吃食時,能發出多種訊號,一種表示“我找到了吃的”,另一種表示“有好吃的”。小雞們聽到聲音後,就會立刻跑來吃食。

公雞受驚時會發出特殊的鳴叫,警告同伴快躲藏起來。母雞聽到叫聲,便立即逃跑,化險為夷。

小雞失群后,會高叫“嘰呀,嘰呀”,表示尋找同伴。等到找到了同伴,就會發出“嘰嘰”的低叫聲,表示:“找到啦,找到啦。”

憑著這些雞語,雞們可以很好地交流、生活。動物的語言真是博大精深,你可不要小瞧了它們!

國小生科普知識3

我一直喜歡看公主系列的書,前幾天阿姨出差回來送了我一套《十萬個為什麼》的書集,於是我開始試著去接觸科普讀物。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科普讀物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神祕和奇妙,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一個個熟視無睹的“為什麼”一下子激起了我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為什麼不能喝反覆煮沸的開水?為什麼防毒面具能防毒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為什麼洗乾淨的雞蛋反而容易壞?我帶著好奇心看了下去,哦!原來,剛生下的雞蛋表面有一層膠狀物質,能夠堵住雞蛋上的這些孔洞,這層膠狀物能溶於水。所以用水洗雞蛋的汙垢時,便一起洗掉了膠狀物。這樣,蛋殼上的微小孔洞就像開啟的窗子一樣,細菌從此進入,所以雞蛋很快就壞了。

原來生活中有那麼多我所不知道的“為什麼”,可我從沒有關心過這些“為什麼”。今天的閱讀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探究的大門。因為世界上還有無窮無盡的“為什麼”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究。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勤思好問,將來也為人類提供一流的科學技術,為大家造福。

我太喜歡這套書了,因為它讓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去領悟更多的新知識!

國小生科普知識4

為豐富我校學生課餘文化生活,進一步拓展國小生的科普知識,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好習慣,經研究,我校決定開展“積累科學知識,爭當科普少年”國小生科普知識競賽活動,現將有關事項安排如下:

一、組織機構主辦:

校少先隊

二、活動主題

積累科學知識,爭當科普少年

三、競賽內容

開展科普知識競賽,競賽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書面閉卷答題的形式進行。

四、參加物件

3-6年級學生

五、名額分配

分中年級組和高年級組進行比賽。各班選送5名選手參賽。

六、階段安排

(一)第一階段: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科普知識競賽的初賽。

20xx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以班級為單位,由各班主任負責組織指導學生開展閱讀科普著作、報刊活動,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寫讀書卡、讀書摘記及讀後感等方式進行閱讀,根據實際採取多種形式開展交流活動。在此基礎上,以校為單位開展科普知識競賽的決賽。

(二)第二階段:以校為單位,開展科普知識競賽決賽。20xx年5月18日,以校為單位,開展科普知識競賽活動的決賽,

七、評獎辦法

分中、高年級組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八、工作要求

各班主任要根據競賽要求認真開展活動,不得用簡單分配名額的方式組織學生參予,確保活動的全員性、層次性、常態性和實效性。

白雲國小20xx年4月16日

國小生科普知識5

英國劍橋大學最近在一項研究中,分析了10多個國家的人的飲食習慣和癌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食用澱粉類食物越多,小腸、結腸和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低。比如,以肉類食物為主食的澳大利亞人,結腸癌發病率是以澱粉類食物為主食的中國人的4倍。

所謂澱粉類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麥等,以及根莖類蔬菜,如土豆、山藥、薯類等,此外,還包括各種豆類和香蕉等含澱粉比較多的水果。

研究人員指出,澱粉類食物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抑制腸癌:一是當澱粉進入腸道後,經一系列反應有助於增加糞便,促使結腸排洩,加速致癌代謝物排出體外。二是澱粉在腸內經發酵酶作用,會產生大量的丁酸鹽。實驗已經證明,丁酸鹽是有效的癌細胞生長抑制劑,它能夠直接抑制大腸細菌繁殖,防止大腸內壁可能致癌的細胞產生。

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選擇含澱粉的食物呢?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超市中粗加工未經去除穀皮的全穀食物,如穀類麵包應是首選。購買穀類麵包時要注意識別:如果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穀類,說明它的穀類含量的確豐富;如果穀類成分排在其他成分或者糖的後面,說明這種食物裡穀類成分不多。還有一個方法是:用手拿著麵包,如果感覺麵包密實緊湊,有明顯的麥粒,就是穀類含量豐富的麵包。

除了穀類麵包以外,用蕎麥做成的麵條、涼粉、烙餅、蒸餃和米飯等主食也是不錯的選擇。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E的五穀雜糧粥,比如臘八粥、八寶蓮子粥、荷葉粥等則更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國小生科普知識6

這個小長假雖然不長只有三天,我看了關於兩本關於科技實驗和科技謎題的兩本書,這兩本書使我懂得了不少知識!

一,儲存泡泡這個實驗很好玩,需要的`材料是肥皂、吸管、盤子、冰箱!先把肥皂放進水裡做一盆肥皂水,把冰箱冷凍室的溫度調到最低度,用吸管對著盤子吹出幾個大泡泡,迅速把盤子放進冰箱的冷凍室,過一會再把盤子從冰箱裡取出來!哇!泡泡被凍成凍泡泡了!現在你的泡泡只要不熔化就可以永遠儲存了!

二,學螃蟹吐泡泡的材料,一瓶可樂、一隻牙膏、一把牙刷,開始實驗了,像我每天早晚刷牙一樣,按照正常的步虛刷牙,刷完牙後,不要漱口,喝一口可樂,你會感覺到嘴裡有很多小泡泡在跳舞,張開嘴像螃蟹一樣把泡泡吐出來,這個實驗可好玩了!

週六,我和爸爸去圖書大廈買學習輔導材料。買完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拉著他去科技圖書區域。對科學知識相當痴迷的我一眼就看到了《地球》,因為它封面圖畫非常精美。我翻看了其中幾篇文章,就趕忙央求爸爸買給我,爸爸也就得不錯,爽快的答應了。

這本書主要是說地球上的自然現象。它有精彩的內容:高山磅礴,湖泊多姿,峽谷幽深……超精彩的主題,近千個知識點,全新揭祕不為人知的地球奧祕。科學的主題式分類講解,源於當今世界最權威的知識體系,並吸取國際最新研究發現成果。這本書還有精美豐富的圖片:珍貴的航拍精品,使用的原理圖片,清晰地場景照片……近千幅精美圖片奉獻一場視覺盛宴。這正是我和爸爸買這本書一起讀的原因。

這本書每篇文章都寫得非常精彩具體。其中的《大陸漂移》讓我更多的瞭解了地球:大陸居然是漂浮著的,不停移動的。首先,它告訴我們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大陸漂移假說的是德國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並清楚、詳細地寫出了魏格納提出的觀點,還解釋了地殼運動、海陸分佈及其演變規律,並在文字旁插了三幅原理圖片。第一幅是2億年前,大陸大部分都連在一起,第二幅大陸稍稍分開一些,那是大約1億8000萬年前的大陸,最後一幅是距今6500萬年的。三幅圖生動體現了地球大陸的漂移、演變。一旁還有用計算機把大陸拼接後的圖片,這有力地支援了所有大陸原來曾是一個整體的觀點。

還有《生命的演化》《氣象奇景》《火山》……等文章,讓我真是大開眼界、驚歎不已。

在讀這本書時,許多篇文章我和爸爸的觀點不一樣,引起了許多的爭論,其中的一次讓我很是得意。

那是我們看到《太陽篇》時,上面有一個問題:一天中,什麼時候是最熱的?沒看下面的文章,我自己思考了一會兒,有了一點想法。突然,靈機一動,不如來考考爸爸,“爸爸,你覺得這題怎麼解釋?”

他低頭思索了一會兒說道:“我覺得是中午12時左右最熱。”

我又問:“為什麼?”

“因為中午太陽光直射地面,光線最強,熱量上升最快,自然是溫度最高的時候。你認為呢,丁陽。”

“我覺得下午2點鐘左右時最熱。因為雖然12點時,溫度上升快,但不能立刻到達最高,下午的陽光雖弱,但加上地面溫度的反射,下午2點左右地面溫度達到最高。”

我看見在我說的時候,爸爸聽得一愣一愣的,似乎不太明白,剛說完,他就說:“什麼亂七八糟的,你說的不對!”

無謂的爭辯沒用,還是書中見分曉吧!哈哈!書上居然和我說的差不多,這下爸爸啞巴了,衝我一通傻笑。

這本書不僅讓我和爸爸知道了許多地球的奧祕,也多了很多共同的話題。與老爸一起讀書,其樂無窮。

國小生科普知識7

做實驗是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我經常會到書店去看一些關於做實驗的書籍,然後回家憑著記憶做實驗。

這天,我又來到書店,突然發現了一個奇異的實驗:火柴跳舞。你會相信嗎,一根光禿禿的火柴會在水裡跳舞?我可不敢相信。我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回到家裡,準備用做實驗的方法來解開心中的疑團。

回到家,與往常一樣,我憑著記憶做起了實驗。

我先端來一盆清水,又拿來一根火柴和一瓶“萬能膠”。我在火柴頭上塗了一層厚厚的“萬能膠”,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會兒,沒見什麼反應。我靜下心來,耐心等待。又過了幾分鐘。“奇蹟”果然出現了!只見火柴直立在水中,一搖一擺地跳起舞來了。可是,沒過半分鐘,火柴又浮在水面上。再過了幾分鐘,火柴又跳起舞來了。如此迴圈了七八次,火柴再也不動了。

是什麼神奇的力量驅使火柴“舞蹈”呢?我腦子裡充滿了疑惑,怎麼琢磨也琢磨不透。最終,還是我那無聲的老師—電腦幫了我。原來,當“萬能膠、與火柴頭上的磷接觸後,就會產生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越聚越多,會使火柴直立起來。這種物質揮發時,火柴便被帶動得“舞蹈”起來。一會兒,火柴頭最外面產生出來的物質揮發完了,火柴也就不動了。再這一段時間,產生出來的這種物質又聚集起來,火柴便再一次“跳舞”,直到萬能膠和磷的反應結束。

此時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啊!火柴棍能跳舞,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國小生科普知識8

同學們:

當你們看著可愛的動畫片,玩著迷人的電腦遊戲,坐上快速的列車,接聽著越洋電話的時候,你可曾意識到科學的力量,科學不僅改變了這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翻開20世紀的壯麗篇章,我們發現人類在這百年中不僅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更創造了無數科學奇蹟。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虛構,當時讓人不可思議,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飛機、遠射程炮等,在20世紀都一一成為現實。在21世紀的今天,高科技更是無處不在。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姿態去適應新世紀,擔起新世紀的重擔呢?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於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參加科技“五小”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資訊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現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願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新生活,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同領域裡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奈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鄧小平爺爺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毛澤東主席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句話,飽含了長輩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那麼,我們就應該以知識、以科學擔起新世紀的重擔。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學習科學,讓我們從小做起。我們要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因為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對各種適合我們國小生看的科普書籍、報刊,最好在課餘多閱讀一些;還應該積極動手搞各種科學小實驗、小製作,寫科學小論文等,培養對科學的興趣。長此下去,我們一定能夠熱愛科學,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無論是美國的挑戰者號爆炸,還是全球計算機病毒的升級,從來都不能阻止人類的科技進步。“知識就是力量”,培根這句膾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渴求知識的人。如今,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擔起新世紀的重任,為我們祖國的明天,譜寫出更加輝煌的詩篇!

生活中暗藏的科普小知識

大家好,我今天科普演講的題目是生活中暗藏的科普小知識

在演講開始前我先提問兩個問題為什麼灌滿水的瓶子不易破?我們吸汽水是吸上來的嗎?

有兩個相同的玻璃瓶,一個空著,一個灌滿了水,同時從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個瓶子容易破?一般說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當瓶子灌滿水後,瓶子裡的水還有另外一個作用,能減少瓶子的形變,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於形變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對瓶子產生一個壓力,瓶子從外向裡形變,終於破裂。瓶子裝滿水,由於水是不可壓縮的,從而減少了形變,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裡裝滿水,再擰緊瓶蓋,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我們用吸管吸汽水,總以為是嘴把汽水吸上來的。其實不是,用嘴吸,只吸走了吸管中的空氣,至於汽水嘛,那是大氣把它壓到嘴裡去的。原來,吸管中的空氣被吸走後,管裡面的汽水受到空氣的壓強變小,而瓶子裡(吸管外)的汽水受到的壓強是大氣壓強,這兩個壓強是不相等的,大氣壓強較大,就會把汽水壓到嘴裡去了。如果汽水瓶口蓋一個塞緊了的軟木塞,木塞中插著一根玻璃管,那末,你從玻璃管裡吸汽水,至多能吸上一兩口,就再也吸不到瓶裡的汽水了。這個道理也簡單,因為瓶外的大氣無法進入汽水瓶,大氣也就無法把汽水壓到嘴裡去了。不拔掉瓶塞,還能喝到汽水嗎?雖然吸不上來,但能不能吹上來?對著玻璃管向瓶子裡吹氣是個辦法。吹氣,增加瓶內的氣體,增加了瓶內氣體的壓強。瓶內的氣體壓強變大以後,就會把汽水從玻璃管裡壓出來,這時,只要嘴不離開玻璃管,就能喝到汽水。往瓶裡吹氣越多,壓強增加得越多,就可以順利地喝到汽水。喝掉一些汽水以後,瓶內的氣體體積變大、壓強降低,就喝不到汽水了。再吹氣,又能繼續喝到汽水。

這就是我演講的話題,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