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好處有哪些 如何高效地讀書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W

讀書可以提高你的層次,提升你的綜合素質,通過閱讀,你不僅可以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方法,也能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一抹書卷文藝的氣息,讓你的氣質更加出眾。本文是本站小編精心收集的讀書的好處有哪些,僅供參考!

讀書的好處有哪些 如何高效地讀書

讀書的好處有哪些

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讀書能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擺脫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通過讀書賦予了自己豐富的知識色彩。

2

讀書能幫你樹立正確的三觀,通過閱讀,你能夠與先賢們博古爍今,你能夠與文人騷客們煮酒論歌,你能夠從無數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訓,增長見識,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導向性的三觀。

3

讀書能幫你開拓視野,你不再侷限與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無拘無束地暢遊古今中外,學識遍佈四海,隨著讀書範圍的擴大,你也會練就出廣博的心胸與遠大的理想和信念。

4

讀書能幫你結識朋友,擴大社交圈子,通過讀書,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們可以在一起談天論地,開懷舒心,那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好處。

5

讀書可以提高你的層次,提升你的綜合素質,通過閱讀,你不僅可以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方法,也能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一抹書卷文藝的氣息,讓你的氣質更加出眾。

如何高效地讀書

1

不要盲目攀比閱讀的數量

我覺得網上很多讀書達人晒一年書單,包括我這本書《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裡推廣宣傳一直強調我一年可以看100~150本書,其實是一種誤導。

我要再次說明一下書裡面也提到的觀點:不要盲目地和別人攀比閱讀的數量。

好多人一看秋葉老師一年這麼忙還能看120本書,我自己一個月才能看2本甚至2本都沒有,馬上就感覺到自己的閱讀好像很失敗一樣。

一年看120本兒童漫畫,和你一年看一套《資本論》,深度能比嗎?

就說我自己吧,在2016年,閱讀量直線下降,到七月份也就看了45本書,而且閱讀質量也直線下降,我幾乎沒有看什麼有深度的書,原因很簡單,我在16年工作太忙了,天天加班都做不完。

那麼我就只好犧牲一下我閱讀的愛好。閱讀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工作和生活有需要,有壓力,沒有讀書,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更何況,

閱讀圖書量≠閱讀圖書的質量

閱讀圖書的質量≠閱讀圖書的效果

盲目攀比閱讀數量本來就說明你不會讀書。

2

讀書好比吃飯,營養搭配要合理

很多人請教我,問我現在讀什麼書,然後自己要買回去讀。

我一直覺得讀書是一種私人體驗,去發現一本不知名的好書,別人不喜歡,但自己特別喜歡的好書,是一件特別愉快的經歷。

但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階段一個人需要讀的書是不同的。

按《越讀者》作者郝明義老師的建議,書應該分四種:第一種叫工具書,第二種叫乾貨書,第三種叫視野書,第四種叫消遣書。

少年人要多讀一點工具書,年輕人要多讀一點乾貨書,中年人要多讀一點視野書、消遣的書,這就好比少年人身體生長迅速,要全面補充營養,多吃一點,人到中年體型發胖,不能吃多,吃出滋味就好。

第一類:查缺補漏的工具書

工具書是人人必備。比如我們要學英語,總要買兩本字典吧,碰到不認識的單詞就查一下,但是這個英語詞典,我們並不需要天天看天天翻,用的時候有一本就可以了。

在職場裡面,有沒有類似的書?比如很多人學PPT,他一定會買一本PPT功能大全型別的書,到了要用某個功能又不知道怎麼用,就把書拿出來翻一下,能解決問題就好了。

這種圖書就叫做工具書,在不同行業、不同專業都會有類似的圖書。

第二類:學習技能的乾貨書

什麼叫乾貨書?

比如我們在剛剛找工作的階段,進入職場,我們很快發現自己的技能跟不上職場的要求,就要自主學習一些能夠快速提升能力的書籍,不管是通用的軟能力,還是專業方面的硬知識,你必須在較短的時間裡通過閱讀進行充電,像我們大家都買過的一些“怎麼做PPT”、“怎麼做演講”,都是乾貨類的書。

我今年又出版一本《和秋葉一起學職場技能》,出版後口碑還不錯,就是定位給職場剛剛入職新人的乾貨圖書。

但是這樣的圖書如果你是職場老人,可能會覺得這些我都知道,沒有乾貨啊。這就不是書沒有乾貨,而是有些道理你都懂了,你需要學習的是更高層次的乾貨。

但是也有很多職場老人買《和秋葉一起學職場技能》,為什麼?因為確實總結得不錯,他可以送自己單位的新人做禮物啊。

所以要說明一點,圖書暢銷是市場行為,圖書是否對胃口是個人行為,很多暢銷書你不喜歡,不一定能說明什麼問題,只能確定書不適合你而已。

一個人大學的階段、剛剛找工作的階段、職場的頭三年,這種乾貨書的閱讀比重會相對其他階段要高得多。因為這個階段你缺乏經驗,要快速地獲得經驗,你就只能通過前人的書籍裡快速積累。

我剛上班時做的是軟體專案經理,所以我把關於專案管理能夠買到的書都買了,我記得當時買了20多本,一本本看完,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惡補了一遍專案管理體系,一下子從對專案管理一無所知到看上去什麼都知道一點。

那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買幾本相對經典的圖書,多看幾遍,而是要買20多本呢?

對於這20多本書,我的方法是先多看幾本經典的,快速把知識框架搭起來,再通過看不同的同一型別的書為這個框架補充一點點新看的心得。另外我不太喜歡把經典的書反覆看,而學習是需要複習的,那麼通過看不同的同類圖書就可以幫助我快速複習已經看過的知識,這是我個人的閱讀習慣。

第三類:開啟格局的視野書

一個人不能只看跟專業有關的書,這個社會每天都在變化,我們得知道很多事情,包括歷史的舊聞,包括今天的潮流,一個人視野打開了,格局才能變大。

你看我們國家現在提倡的口號叫“網際網路+”。不管是在什麼行業,你都得考慮一下什麼叫網際網路,什麼叫網際網路+,什麼叫智慧硬體,什麼叫創客,你得把這些能開啟視野的、不是你原來專業的內容看一下,也許幾個不同領域的思想一膨脹,你反而能碰撞出新火花。

現在流行自媒體,講究品牌要慢慢地迴歸到個人。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是不是關於媒體、關於傳播、關於營銷、關於心理學(特別是大眾心理學)的書,也應該看一看呢?

像我已經40歲了,我反而比較願意看一些在我專業之外的、幫我開啟視野的書。因為這樣的書,往往能夠在我有了一定積累的情況下容易觸類旁通。

比如我現在看一本管理的書,就很容易和自己的工作聯絡起來,讀起來有意思,但是我讀大學時,對這些書毫無興趣,基本上就是讀不懂。

再比如說我小時候也讀過《論語》,除了應付考試,我並不喜歡讀。但是現在我再讀《論語》,突然就會有感覺,覺得孔子真的很偉大。

第四類:放鬆自在的消遣書

可能也有人講,你一天到晚都讀這些實用的、幫你開啟視野、讓你走上人生巔峰的書,你不累嗎?人就不能活得瀟灑一點嗎?

當然,人也要讀一點消遣的書。我這個人,其實可能各位不知道,雖然我是個理工男,但我還是蠻喜歡讀詩歌的,像北島、顧城、海子,包括詩人餘秀華的詩集,我都會閱讀,有時候還讀得津津有味的。比如,餘秀華的詩集,我能一個人讀到流眼淚。今年馮唐翻譯的《飛鳥集》火了,我把他和鄭振鐸的版本都買來對比讀,坦率說,總體質量是馮唐好,但是鄭振鐸一句“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就是馮唐說的文章金線,一句頂一萬句。

讀這類書對我來講就是消遣類的書。

如果大家看我晒的很多書的名目,你會發現,我每年的閱讀量裡很大一部分是看一些比較輕鬆的雜誌、一些比較好玩的小說、一些文學作品,甚至是一些科普書。

為什麼看這些書?因為人活著,不能每天都是高度緊張,得有放鬆,所以要讀一些不動腦筋、看起來很輕鬆的書,這是消遣類閱讀。

消遣閱讀就是我放鬆的方式。

3

不同人生階段,四類圖書互相搭配

那麼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比方你在剛學知識的階段,那就甩不開工具書,離開工具書,作文沒法寫啊。等你讀大學的階段、剛剛上班的階段,你看乾貨書的份額就比較重,而且要多看。到了中年,你就應該多看一些能夠開拓視野的書,以你的閱歷、經驗,通過和歷史上這些優秀的人的觀察印證,可以讓你變得更加成熟。

當然不管是什麼階段,都可以看一些消遣的書,小時候的童話,少年時的漫畫,青春期的文摘,剛剛上班時的雞湯文,人到中年就看歷史隨筆,都是消遣。

等真老了,腦筋轉不動了,多看一些消遣的書沒關係。

在不同階段,要有這些書的搭配。有的階段,乾貨書多一點,有的階段,視野的書多一點。

你們理解了這一點就明白了,如果一個人說他一年讀了很多書,你應該分析一下他讀的是哪一類書,我們把有些書叫硬書,硬書往往就是需要啃的書,是讀不快的,需要反覆看反覆想。

比如你考研時讀《高等數學》,你讀書速度能快嗎?

乾貨,跟你的專業背景積累,工作閱歷積累是有關的,包括一些開啟視野的書,都需要你慢慢讀。

特別是你進入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是需要慢慢閱讀一本到兩本經典圖書的,這個時候你要追求閱讀的質量,而不是閱讀的數量,這樣閱讀的效果才會比較好,讀得快反而是壞事。

實不相瞞,我買了一套馬克思的《資本論》,一直想看,但已經放了三年了,我也就只看了個開頭。馬克思的書不好看,這對你既有時間上的要求又有智力上的考驗的書我就讀不來。

為什麼讀不來?這就是下面我要告訴大家的。

4

不同的書,需要不同的閱讀方式

不同的書,應該採取不同的閱讀方式。

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先看看它整體的框架,把脈絡看清楚後儘量讀快一點,比方說一本兩三百頁的書,我先用半個小時把整個框架翻一下,這叫略讀,也叫速讀。

讀完覺得不錯可以再一章一章往下看,這個時候可以讀慢一點,讀的時候還可以做一些筆記,寫一些心得。

把這些書全部讀完,有可能還要看一些相關的書,來印證、啟發自己。

有的書可以略讀,只要大概知道每本書的要點和價值,我就認為這本書的營養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了。

很多人讀一本比較難的書,他不是先把整體框架讀一遍,而是一上來就一章章地往下讀,其實很多書,看第一節、看第二節、看第三節都看不明白,但是你看到後面,對整個框架有了一個完整的概念,再回頭看第一二節,你會豁然開朗,就進一步理解了作者的邏輯。

對於簡單的書,或者雜誌,一篇篇,一章章直接去看就好。

我經常看一本雜誌叫《特別關注》,這上面的文章基本上關於家庭、友情、愛情的話題,講的都是正能量,屬於成年人的雞湯。我讀這種書的時候,我的心態是很寬鬆的,把它的故事翻一翻,看到一兩句很經典的話,我能夠把它隨手發到微博寫個段子,我覺得我花5塊錢買這本雜誌的投入已經超值了。

比如“時間管理”這個領域,基本上每出一本書,我就買一本,我家裡已經堆了30多本跟時間管理有關的圖書,每年市場上還在冒出這樣的書。拿來一本時間管理的新書後,我發現書的內容在別的書裡講過了,就跳過去,這一頁哪本書裡也講過了,也跳過去,統統不看。或者我就快速地翻一遍我有印象但遺忘的內容,等於複習一遍知識點。

相當於我對原來書的一種複習,複習完了我就只看這個作者在這一本書裡面到底有什麼新的觀點、新的知識點,我就只看這一點點新的知識點就夠了,其他的因為原來已經看過了就跳過去。

有的人問我為什麼你一年能讀那麼多本,真相就是:很多書我原來已經有積累了,我讀的時候,並不是從頭到尾把每個字都認認真真讀一遍。

如果是那樣的話,我讀書的效率會很低,所以對於這種我有經驗、有積累的書,我的閱讀速度是比較快的。

但是如果我拿到一本我原來知識領域裡沒有讀過的,我對它又有興趣的話,我讀起來就會比較慢,就像我原來在大學看高等數學一樣,我得一頁一頁地讀。對於這種比較難的書,讀起來也有一個技巧,就是先不管看不看得懂,從頭到尾先讀一遍。

這種書必須精讀才能看懂,比如我上面提到的《資本論》,得有大段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閱讀。所以讀大學真的是中國大學生最好的閱讀時間,有時間有精力閱讀大部頭,大學階段多啃幾部,一輩子的積累就打下了。

很多人大學沒有好好讀書,培養自己的思維框架,出來工作後倒是愛上讀書,今天讀一本,明天讀一本,但是始終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讀幾本硬書,反覆體會琢磨練習,從而把自己的思考框架建立起來。

光看讀書多還真贏不了願意啃硬書的人,我今天這點讀書底子,都不是工作後讀書多培養的,是我讀研究生時老老實實學了一點粗糙的做學問讀書的方法打下的基礎,所以我一直很感謝我讀研究生的.生涯,讓我學會了讀書,從而讓我在工作階段可以通過有體系快速閱讀快速積累自己的知識體系,並憑藉快速的行動力超越大部分天賦本來在我之上的人。

5

選好書,做記錄,寫書評——不動筆墨不看書。

下面跟大家再聊一個話題,如何把一本書讀得有質量。我一年讀一兩百本書,但是說實話,很多書它本來寫得就不怎麼樣,我因為種種原因把它讀了,單就書的內容我收穫不大。

但不好的書,我也能讀出我的東西來。比如我會用作者的心態,會研究一下它哪裡寫得不好,回頭在我寫作的時候可不可以避免寫出這種質量的書。如果我自己寫書時能把作者的毛病繞過去,已經賺大了。

不過絕大部分人不會出書,時間也都緊張,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讀太多的圖書,那麼拿到一本書,如何儘量讀出乾貨來呢?

我提三點建議。

第一,選擇這個領域內相對經典的好書;

我建議各位自己到豆瓣、一些好的網店上面,比如亞馬遜,耐心地看目錄、摘要、書評,學會自己選擇一本好書。經過比較選出一本合適自己的,在這個領域比較經典的書就行了。

像很多人問我學PPT,讀什麼書好,我說你的水平如何?他說他的基礎很差,那我說你就讀我的《和秋葉一起學PPT》就好。那萬一他說水平很高,一般的技巧都不在話下,那我就會建議他讀一讀PPT演說方面的書,比如《演說之禪》就不錯,這種書能夠提高他的境界、格局,甚至我會建議他,不要讀PPT了,應該讀一些像《金字塔原理》、《麥肯錫方法》等幫助提升邏輯的書。

我給大家第二個建議是:讀到好的章節、好的內容,先做一回國小生,好好地做一下書摘。

你要把別人書裡邊的觀點摘錄下來,你可以找個小本子或者直接在書的空白頁面,看到什麼心得一條條摘錄下來,就好像給這本書重新寫大綱。

通過摘錄的過程,你就可以慢慢地把這本書的框架一點點清晰化。我買的很多書,我經常在沒有字的扉頁上寫我看到的要點,看到一個點寫一個點,順便把頁碼也標在上面,這樣方便我回頭查閱。

第三個建議是對好書或者你看完以後有觸動的書,要寫書評。

說到寫書評,很多人可能很頭疼,頭疼什麼呢?寫個書評千八百字的,累。現在有微博,有微信朋友圈,你完全可以寫個短書評,三五十字,一百個字,拍拍書的照片,談談你對這本書的感受。

特別是國內的一些圖書作者,比如我有微博的,你買了書寫一段評論@我,說不定我還很樂意回覆一下你,這也是一個讀書樂趣。

很多人讀完一本書,就沒有用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寫一篇有質量的評論,那我覺得這本書讀下來,收穫會很少。

只是以為自己看懂了一些道理,古人也告誡過我們“不動筆墨不看書”,這個事情上古人沒有騙我們。

寫書評的方法也很多,有時候我是介紹這本書裡邊的觀點,有時候是從書裡引申到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有時候我就寫我跟這本書的作者之間的故事,還有的時候我就寫一些關於這本書裡面的一些花邊八卦之類的,說不定群眾還特別喜歡看。寫書評也是有很多很多方式的,關鍵是要開始寫,哪怕是從短評開始。

6

不是每個人都學得會的笨方法

我覺得很奇怪,很多人說我書讀得好、讀得又多,諮詢我怎麼讀書的。

其實我經常發書評,發在豆瓣、微信上,寫在微博上的短書評就更多了,只是我很少看到有人像我做而已。

像戰隼老師,他就一直堅持讀書和寫評論的。

會讀書的人其實下的都是笨功夫,不知道大家請教我們,到底要學什麼捷徑,要是有,我也很想要。

所以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這樣的讀書呢?

我的答案是:不是。

絕大部分人都學不會,因為他們只愛“看”書,而不是“讀”書。

很多人是不會讀書的,他們只是愛看書而已,他們覺得看書就好像在學習,好像在進步,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非常墮落的人,用這種假象來安慰自己。

這樣讀書讀到最後,收穫不大,當然至少你也讀了幾本書,也不壞,總比搞一些吃喝玩樂的事情更雅緻一些。

好了,聊了這麼多,是不是該認真讀一本書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