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詩意欣賞

來源:果殼範文吧 6.72K

在古代,元旦並非是我們今天所指的一月一日,而是正月七年級。古代以正月七年級為歲首,這一歲首的名字有元旦、元辰、元正,等等。蓋因“元”之一字,就是開始,就是一年之首。以下是元旦的詩意欣賞,歡迎閱讀

元旦的詩意欣賞

元的甲骨文,就好像側視的人形,並且尤其突出頭部,以表示“頭”。元的本義,就是首位,也就有了開始、開端的意義。“元,始也。”(《說文解字》)

旦的甲骨文,就好像日出的時候、太陽還沒有離開地面的樣子。下面的

,就表示地面。本義是指早晨,日出。“旦,明也。”(《說文解字》)

元,一歲之初,充滿著新生命;旦,太陽初升,處處有光明。元旦一詞,從字面上看,就閃爍著詩意的光芒:新年伊始,一輪初始的太陽從地平線緩緩升起,最初的光明撒向人間,帶著蓬勃的朝氣與無盡的喜悅。

也因此,古人對於元旦這一天,總是充滿著除舊迎新的歡喜。王安石的《元日》,截取了極為代表性的一幕,描繪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p>

周圍響起陣陣爆竹聲,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來到,暖洋洋的春風吹過,日光傾城,家家戶戶齊飲屠蘇、換桃符。

陸游的《己酉元旦》,則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畫面:

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

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斟。

昨晚的雨融化了殘留的積雪,新升的太陽把光明灑向每一個角落,讓人不免新生喜悅。於是詩人把酒一盞,提筆寫桃符。

屠蘇,也就是屠蘇酒。至於此名由來,有人說屠蘇一種草的名字,有人說屠蘇是一種房屋的名字,總之是一種用大黃、白朮、蜀椒、桔梗等藥草調製而成的酒。椒酒,則是用椒浸製的酒。這兩種酒,都是正月七年級元旦之時所飲之酒。在古人看來,這類酒可以辟邪、除瘟疫。更為有趣的是,無論是屠蘇酒還是椒酒,當時習俗都是家人中幼者先飲,長者後飲。因為“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年紀小的人過年又長了一歲,所以大家要祝賀他,而年紀大的人後飲酒,有祝賀長壽的意思。

成彥雄的《元日》,就寫到這一習俗,讀來頗覺有趣。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裡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

詩人說自己還頂著星星就拿起酒杯賀年,不料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兩鬢斑白不由得大吃一驚,想想還是偷偷地笑了,哎,今年的屠蘇酒我大概不能先喝一口嚐嚐了。

劉禹錫和白居易在元旦這天把酒言歡相慶,一個“已喜更加年”(白居易《新歲贈夢得》),一個“喜逢新歲來”(劉禹錫《元日樂天見過因舉酒為賀》),兩人同飲酒,因為年歲相當,誰先飲酒變成了個問題:一個說“與君同甲子,歲酒合誰先?”(白居易)一個說“與君同甲子,壽酒讓先杯。”(劉禹錫)想見此情此景,也是可愛。

而貼桃符,也是人們在這一天的一個傳統“專案”。人們在桃木板上或畫神荼、鬱壘的像,或寫神荼、鬱壘的名字,或者書寫聯語,分別掛在門的左右。(因此桃符也借指春聯。)新的一年來臨,人們就把舊的桃符換下,貼上新的'桃符,以祈福滅禍。

陸游除夕或元旦之日,常常極有興趣地寫桃符,除了上文說的“桃符呵筆寫”,他還多次提及桃符。他在《除夜雪二首》(其一)中說: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一年除夕夜,已經四更天了,北風呼嘯,帶來一場大雪。陸游心中為這瑞雪兆豐年而歡喜,手邊還有半盞屠蘇酒沒來得及舉起,便就著昏黃的燈光草書新年的桃符。

胡仲弓的《元日》,則頗有豪情:

大書春帖當桃符,吟對窗前梅一株。

湖海相逢無老少,莫分先後飲屠蘇。

他將窗前的一株梅花寫進桃符之中,舉杯飲酒也是笑意滿滿地說相逢無老少,咱們也別分先後了。

一元復始,永珍更新。元旦作為一年之始,不僅僅是喝一杯屠蘇酒、貼一副桃符,更充滿著對新一年的歡喜和期待。

陳獻章就描寫了當時人們歡慶佳節的場景,“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元旦試筆》)盧照鄰見元旦這一天美好的風光驚動人們,許願人生能永遠像這天一樣歡樂,“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元日述懷》)孟浩然和農夫一起推測今年的收成,期待新的一年喜獲豐收,“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田家元日》)王邁則是樂呵呵地表示,新的一年自己寫詩也應該更“有料”,“但得新年詩有料,不妨貧似去年時。”(《元旦次日立春》)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迎著新年初升的太陽,面對著盎然生機的新世界,我們歡度著這樣一個朝氣的節日,也期許更好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