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故事國小生演講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5.19K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的故事國小生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的故事國小生演講稿

元宵節的故事國小生演講稿1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假期既是休閒、放鬆的時候,又是學習提高的佳期,善學的學生,總會合理利用假期,給自己充電,為自己的下學期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為了幫助同學們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希望同學們依時完成,同時,也希望家長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節日快樂!

盼著,盼著,我們的元宵節終於來臨了。在這個歡樂的佳節裡,每家每戶都高興地品嚐著湯圓,賞月、觀花燈。我們家也不例外,吃完湯圓後,我和爸爸媽媽到廣場去觀賞花燈。 天氣十分晴朗,月亮高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中,銀光灑滿大地。

馬路上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車水馬龍。人們穿著各式的衣裳,汽車像一條長龍在馬路上飛馳,到處喜氣洋洋。寬闊的馬路兩旁張燈結綵,掛著一排排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宮燈:特別是吊在小商鋪門前那幾盞大紅宮燈,燈罩上寫著“財源廣進”、“吉祥如意”、“元宵佳節”等吉祥詞句,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氣氛。

我們來到人民廣場,這裡燈火輝煌,使夜色下的廣場更加美麗。廣場四周草坪空地上全部掛著五花八門的花燈,令人目不暇接,廣場上東西、南北相對各矗立一座彩門,上面全部掛滿紅紅的大燈籠,各個溜光異彩,挨著草坪邊緣的樹上披了一層彩燈閃閃的新衣裳,它們栩栩如生,讓我讚歎不已。

廣場四周的花燈真是各式各樣、千姿百態,有的是象徵吉祥如意的吉利燈,有的是深受孩子們歡迎的各種動物或卡通人物形象的塑料彩燈,有的是古老的紙宮燈、跑馬燈、龍燈、米老鼠燈、孔雀開屏燈,有花草蟲魚、十二生肖、奧運福娃燈等,各種各樣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象徵著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有的小朋友是和爸爸媽媽陪伴出來,你瞧!他們手裡提著栩栩如生的花燈,臉上綻開了燦爛的笑容,有的還三五成群地在比花燈呢!花燈的形狀可真多,花燈式樣繁多,造型美觀,新穎別緻,玲瓏剔透的宮燈光彩奪目,活靈活現的走馬燈異彩紛呈,栩栩如生的動物燈銀蛇飛舞,富有時代氣息的廣告燈綵燈高掛,吉祥如意的荷花燈燈若繁星,舞姿婆娑的仙女燈絢麗多姿,紅彤彤的霓虹燈五彩斑斕,在這喜慶的正月十五,炮竹聲聲,火樹銀花,到處洋溢著喜氣的氣氛,使我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那各式各樣的花燈,一幕幕地展現在我的眼前,令我想起了祖國一步步走向繁榮的景象。這些一閃一閃的花燈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給這元宵花燈之夜增添了歡樂氣氛,使我留戀往返。

我回想著爸爸說的話,心裡默唸著:我們應該為邊疆經濟繁榮、民族團結豐富的廣場文化而感到自豪,應該為它爭光添彩啊!

元宵節的故事國小生演講稿2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這個始於漢代,盛行於唐宋的節日,一直沿襲至今。歷代有不少詩人為之妙筆傳情。展燈、觀燈是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漢朝張燈一夜,唐朝增至三夜,從十四到十六,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門外燈火通明,男女老少上街觀燈,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詩詞中自然不乏對這一活動的吟詠。唐朝詩人郭利貞在《上元》詩中這樣描繪觀燈的情景:“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宋代朱淑真在《元夜》中寫道:“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聲鬧春風”。清代何景明在《元夕懷都下之遊》中描述:“已見炬如千樹列,更看燈似百花開”。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節裡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不少文人墨客連元宵的味道以及製作的過程都有精描細繪。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詞》不但道出當時的元宵是何種餡、什麼米,甚至連誰家的粉好等都寫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李調元的《元宵》詞與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繪的是南方元宵節的場景:“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古代,由於封建禮教森嚴,平日裡男女不許謀面,元宵燈節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活動、認識彼此的機會。寫元宵情思的詩詞不勝列舉,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可謂獨樹一幟:“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紅紅火火的元宵節,是中華大地土生土長的一個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氣洋洋的春聯,一聲聲響徹年頭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辭優美的詩詞歌賦,構成了饒有雅趣的特色中國年。

元宵節的故事國小生演講稿3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今天即將又是一個花燈如晝的夜晚,而且還能吃到美味的湯圓呢!但最重要的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一起猜燈謎、看龍燈,開開心心地過元宵節。

你想知道元宵節的來歷嗎?那就得從我國漢朝漢武帝的時候說起,在漢武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東方朔的人,他又機智又善良,他想出了許許多多的辦法幫助別人。

一天,他走過皇宮的長廊,發現一個宮女站在長廊邊,呆呆的望著月亮。那個宮女叫元宵,她很想念自己的家人。於是,東方朔想到了一個點子,他穿成神運算元的樣子,到街上到處發寫著“玉皇大帝要放天火燒了長安城”的紙條,街裡的人們看見了都來求漢武帝,漢武帝沒辦法,只能來問東方朔。東方朔早已想到漢武帝會來問自己,於是他說:“陛下,我有一個法子,不知陛下能不能辦到?”“能辦到,能--辦到“漢武帝連忙回答。

東方朔接著說:“第一,我聽說火神君很愛吃湯圓,那天,讓家家戶戶做湯圓,這樣火神君走到哪都能吃到湯圓。第二,正月十五那天讓家家戶戶在門前掛燈籠,這樣玉皇大帝就真的以為長安城被燒了。

第三,那天,為了預防被玉帝發現我們在騙他而懲罰陛下,讓百姓們來看燈,讓陛下、宮女、嬪妃躲在人群裡面,讓玉皇大帝找不到您。”在正月十五那天,元宵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了。她的小妹妹大聲叫著:“元宵姐,元宵姐!”旁邊有兩個人把元宵姐幾個字聽成了元宵節,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原來我們現在過的元宵節竟然有這麼多的奧祕所在呢!

元宵節,早晨我們一家人都會吃湯圓;我和妹妹會一起做燈籠;去廣場猜燈謎;下午還一起去體育館看龍燈呢!元宵節不但年代久遠,而且風俗也不同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