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清明節感受的作文合集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3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感受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清明節感受的作文合集六篇

清明節感受的作文 篇1

我們整一個家族的人都去給我的太太太公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太幫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時,我的鼻子一酸,眼淚也“溜”了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一點暖意。太太的墳墓在小村的盡頭,一到那兒,姥爺就在太太的墳前擺上了蘋果、飯糰等供品,然後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姥爺讓我們一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了,姥爺一邊叫我鞠躬,一邊請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太一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

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西斜了。大家也紛紛往回走了,可能是心情輕鬆了許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了,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抬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裡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一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隻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著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摺了一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一下子成了機靈的小紅軍。

清明節感受的作文 篇2

清明節是個踏青的節日,春天已經完全的來到身邊了,清明節也是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先輩已逝,年華正流。人生能有幾回夢?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我已無力去憧憬。在鱗次櫛比中遨遊,我已無心迷戀。又是一年清明時,燃燭,仰拜,在香燭的淡淡香氣中,我感覺我已悟到了什麼。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感受的作文 篇3

這個月裡的清明節,是個感情色彩很濃郁的節日。我們的一位小記者因遠在他鄉而不能與親人團聚、給故人上墳掃墓,心頭的滋味很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衣衫與眼眶俱溼,觸景傷懷,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在這樣的思緒和感傷之中,小記者對路上行人慾斷魂感同身受,不由得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年爸爸單位有事,我們一家人遠在他鄉,不能在清明佳節給逝去的曾祖母掃墓,仰望天空,看看大地,曾祖母的身影不禁又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把真誠祈禱送給遠在天堂的曾祖母,希望她在那個世界裡能一切安好,沒有疾病,沒有寂寞。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微風吹拂著我的臉龐,一陣憂傷不禁湧上心頭。這已不是什麼苦楚,而是一種心靈的烙印,雲端不時地出現曾祖母蒼老的身影,我不禁淚如雨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千多年前,杜牧曾經以酒澆愁,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句,以此來思念已經逝去的親人。一千多年後,當我們站在墳前,看著刻在墓碑上的飽經風霜的一行行文字,禁不住眼角溼潤。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去親人的墳上除草、培土、獻花,來表達自己的一片情懷。親人固已逝,情意必永存!這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想著曾祖母,也想起了往事。在我的記憶中,和曾祖母一起玩遊戲,往往是充滿歡樂、幸福的,我小時候,我們常常一起玩捉迷藏,那時,笑聲、叫聲遍佈了房間,曾祖母時常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和我一起玩。後來,她因為病魔纏身,死在了鄉下的那間小屋中。她嘴邊帶著一絲微笑,似乎並沒有煩惱。臨終前,當我們聚在床邊時,曾祖母奄奄一息地說:位力呀,我我要到很遙遠的地方去了,你要好好學習,別像我一樣沒文化說著,她望了望我們,眼角流著淚水。那時,幼小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直到現在仍感受到悲傷。

小雨還在下著,那股涼涼的感覺衝到臉上,免不了讓我發出一絲淡淡的嘆息。金魂一縷入雲霄,月來頂峰登意消。清明,是涼的,是酸的,是掏不盡心腸肺腑的思念。也許正因為有了思念,才有了涼雨和微風的伴奏。

清明節感受的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對清明節的一箇舊時的描寫。隨著時代發展,青少年朋友與家人完成祭祖活動後,並不是回家,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青山綠水、鶯飛草長的地方去遊玩,感受春天勃勃的生機。那帶著花香的透明空氣是那樣醉人!這真是一年中難得遊春的好日子。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贈外,不僅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地景象,正是郊遊地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地習慣。清明前後正是踏青地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地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踏青地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地清明男人地年”之說。

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地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地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地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地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地,最初目地是用來訓練武士。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就不多說了。從這些活動就可以看出,人們現在可以因為這個節日而開心的度過一天,所以,現在人們不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了,人們大部分都在清明節時與朋友家人去尋春,去踏青。以前,在清明節,人們都十分傷悲,而現在,清明也變成了快樂的節日,從我們的春遊活動就可以看出,我們對清明節的期待。

清明節感受的作文 篇5

“冤冤相報何時了?”為什麼?為什麼?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悲慘呢?這一次有一次的`戰爭中受傷的,死亡的,中是那些無辜的人們呢?

4月5日那天,我們四到六年級的全體師生進行的掃墓活動。這一天,我們胸前戴著白花,每個人的心情都無比沉重。

當為烈士們敬詞的時候,我心裡有一種酸酸的感覺。但是,我知道我一定要堅強起來,心雖然很痛,但是,有又一種特別幸福的滋味,心裡甜甜的。因為正是有了這些英勇奮戰的烈士們才有了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的今天,因為正是有了這英勇奮戰的烈士們才有了祖國今天的輝煌。如果您們在天有靈能聽到我說的話,能看到我們所做的一切的話。那麼,我想用我那顆真誠的心對你們說:“謝謝了!我最最敬佩的大英雄們!輕輕地,你們走了!在的時候沒有享受過一天榮華富貴,沒有一天吃飽穿暖……但是因為有你們的犧牲,所以,有了我們這一代一代的幸福生活!

烈士們,我們這一代一代對你們的敬仰比天還高,比水還深,比火燃燒的還要烈……總之,對你們的敬仰是永遠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記得鄭板橋曾經說過:“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這句話就正好形容了你們的那種精神。你們用鮮血哺乳了萬物;你們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紅領巾……

在無數的戰役中,你們死傷無數,但是,你們卻沒有因為這樣而背叛我們的祖國,你們為了祖國母親和我們這一代一代做出了一切貢獻,你們的偉大事蹟將永世流傳。

清明節感受的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清明詩詞。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節日,是我國的一筆無形的非物質遺產,是每個中國人紀念先祖、緬懷英烈的體現。 著名作家冰心的《寄小讀者》二三有提及:“清明掃墓,雖不焚化紙錢,也可訓練小孩子一種恭肅靜默的對先人的敬禮。”是的,現代世俗的喧囂讓我們在這社會中為名為利的奮鬥,殊不知我們的心浮躁起來了,忘卻了把握與身邊人相處的機會與時間,也抽不出一丁點時間去懷念過去,清明很好的給了我們這個時間。

追溯清明的歷史由來。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不少人疑惑清明是我國農曆24個節氣的第5個節氣。為什麼又是節日呢?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節”。寒食節是每年冬至後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舊時民間每逢寒食節,家家戶戶不舉火煮飯,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們上墳燒紙,修墓添土,以表示對亡者的懷念。這些風俗是春秋時流傳下來的。晉公子重耳為表達對介子推的無線愧疚和傷感創立了這一節目,也同時註定無法回報介子推成為了重耳一生的遺憾。我想創立這個節日重耳不僅想要後人緬懷已故之人,也是為了告誡後人及時報恩,莫要等待以致追悔莫及。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涵蓋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他們人生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曾有那麼一件事我還印象深刻,在我們那有一青年,小時候母親早亡,父親為了讓處於單親家庭的他不缺乏母愛,父親幾乎擔當了父親與母親的兩個角色,對他十分溺愛,但他不如父意,早早退了學,求職去了,父親也理解他,雖然他後來工作越做越大,但每次打去電話都已工作太忙而被推脫,寄來大筆的錢時父親也只是一聲淡淡的嘆氣。直到最後他父親去世,他來時滿臉的淚花和歉意,儘管每年掃墓的清明他每次都來,但遺憾伴隨著他,至今他還抱有遺憾。生者追求的是健康,死者就讓其安息吧。

清明深刻讓我們感受到國人對生命的珍視,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眷戀,體現人文的關懷。清明也告誡我們有恩早報,珍惜在世之人,緬懷已故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