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清明節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1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通用】清明節隨筆

清明節隨筆1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婆婆,爺爺,二姑一起去廣安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好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炮竹、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爸爸一路找著祖祖的墳,那裡的`墳可真多。

到了祖祖的墳以後,我們先燒香,接著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祖祖,願祖祖在天國裡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託哀思吧!

清明節隨筆2

清明時節,行走在祭奠親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場雨,穿過歲月的風塵,穿過塵世的燈紅酒綠,飄灑在紙灰飛揚的嫋嫋青煙裡,吟唱著淡淡憂傷,溼潤著深深思念,再好不過了。

其時,春暖大地,沉睡的萬物漸次復甦,一切都是那麼嬌嫩、脆弱。百草漸次轉綠,楊柳的新芽,嫩黃如雛鳥的喙。陽光也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沒有一點兒跋扈氣。世界嬌小脆弱得讓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經朝夕相處的`親人,如今在另一個遙遠虛空的地方,再也觸碰不到,壓抑在心頭的潮溼和憂傷,愈來愈重,愈來愈濃,只有藉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緩慢悠長地釋放出來。

清明的雨,細細綿綿,如煙,似霧,與自然界的新綠落紅,塵世眾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離的黑白寫意畫。清明雨,中國的雨,從古下到今。除了千古傳頌的杜牧《清明》一詩,歷代詩詞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韓偓(wò)的《殘花》:“黃昏月下惆悵白,清明雨後寥梢紅。”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南唐馮延巳《蝶戀花》:“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宋代蔡伸《菩薩蠻》:“杏花零落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戲曲家洪昇的《長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鎖南枝》:“你看鶯亂飛,草正芳,恰好應清明雨飄蕩。”

清明,一詞千鈞!它連線生死,牽手陰陽。我們在煙雨濛濛中走向墓地陵園,走近長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而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希望現在的我們,可以笑對生活!我們不哭,但來場清明雨吧,讓鋪天蓋地、連天接地的雨,將我們心底悠長的追思和懷念,傾訴給遠在天堂的親人。

清明,楊柳淡如煙,細雨淡如煙,活著的親人對逝者的追思和懷念,也如煙霧般,綿綿長長地淡遠無邊……

清明節隨筆3

今天是4月5號,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非常喜歡這個節日,第一是可以放假久一點,第二是可以感謝先輩培育我們一代又一代,直到有了我。

本來前幾天的雨下得非常大的,每次都電閃雷鳴,就像是雷神降世一般;而那傾盆大雨就像是為了迎接雷神的降臨而為大地洗澡。老天爺也知道我們要掃墓祭拜先人,今天陽光四射,我們去掃墓的旅途就此開始了。

我們來到祖先的墓地,我幫爸爸把車上的礦泉水搬下來,爸爸和其他大人一起去用鋤頭來剷草,我還幫爸爸搬炮仗,這是掃墓祭拜先人的必備用品。爸爸說:你待會可必須要認真地祭拜喲!我們的祖先可是會看到的哦!我似信非信地點點頭,反正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無論如何也是要誠信祭拜的。

鏟好草,我們開始放貢品,準備正式開始掃墓。貢品有非常多,有最讓我嘴饞的金黃美味的燒豬(這是最吸引人的一個),有種類繁多的小朋友們最愛的糖果,有的是奶糖,有的是水果糖,還有的是軟糖種類及多,我就不一一說明了。

可以開始祭拜了。在祭拜之前,大人為了讓我們這些貪玩的小朋友更認真祭拜,大人都傳:可要認真拜喲,認真拜寫字會更好看的哦!大傳中,中傳小,小傳更小,我想:我也不是三歲小孩,我是不會相信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的,不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如果認真祭拜真的可以寫字非常好看的話,我一定認真拜。(我本來就打算認真祭拜)我發起了白日夢:在我30歲的時候,我因為寫得字實在是太好看了,不管是什麼國家的字我寫得都看,因此,全世界都在練字帖,是我創的哦!讓後我就變成了一個大大的富翁。我美美地想著。我們雙手合十,眼睛輕輕閉上,虔誠拜祭。

此時此刻,我們都在想:感謝先人保佑我們歲歲平安,保佑親戚朋友身體健康,大家都在祈求今年心想事成什麼的,都是一些美好的希望。我的清明節就是這樣過去的,你過得清明節和我一樣嗎?

今年的清明節來的真快啊!正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前我總是以為清明節很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麼想要清明節快一點到,終於清明節到了,可是那個時候一開始還玩的.很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個不停,還得我們上學都成了一個麻煩,從家裡到學校就已經溼了全身的一半,雨一下就是2個星期半了,還記得一次去上學的時候也是清明節後的最後一天下的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颳風,我最不喜歡的下大雨時鞋子進水,一進水就很難受了。但下那麼大的雨也有好處跟壞處。

雨的好處。現在中國有很多的國家都是缺水的,像我老家那樣,那裡的跟都已經快乾枯了。那一年是過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幾天後就很無聊就到爺爺的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嚇一跳,那裡的那條用來澆菜的河水就只能裝2個水桶那麼多了,不但是這裡還有被的地方也是這樣。一次我又跟爺爺奶奶去他們種的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經乾渴,就只有小小的水了。水都還是黑的。

我在老家也有半個月了,也應該回廣州了,在我沒回之前就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經裝滿水了。加上現在又是清明節下了這麼多天的雨,老家那裡的河水也夠種田地的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的壞處。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學生們上學就出問題,雨就不停的下著,人也只好撐著雨傘去上學,儘管帶了雨傘照樣也會被雨淋溼。而且雨下了這麼多天隨時隨地都會引起洪災,雨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對面有條河,裡面養著很多魚,但河水都早被汙染了,清明下雨那時,河水就漲起來了,那些魚也游上來了,那水越長越高,幸好人們及時處理了,才退出了危險。

清明雨上,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清明節隨筆4

時間的腳步太快了,當你想拉住它慢點走時,你會強烈地感覺它在拽著你奔跑。

清明節又到了。

去年的清明節好像昨天才過,一切都那麼清晰,記憶猶新。晨曦中的山塬一片翠綠,萬物勃勃生機,那無邊的青苗在春風中搖曳著,歡唱著,嫵媚著,隨著風的旋律律動著,整齊劃一。遠處深巷裡時不時傳來幾聲雞鳴狗吠。村道早早就醒了。黃牛伸著脖子伸著懶腰,幾隻小羊咩咩地叫著食物。賣肉的老漢推著整片才殺的豬肉,扯著嗓子吆喝著,滄桑中帶著自信和力量……

按照慣例,今天又要去給父母掃墓了。我早飯匆匆扒了幾口,趕忙來到村口。讓我吃驚的是,那裡已經聚集了很多看熱鬧的人。幾張大床板拼作一排,上面擺滿了今年的祭祀用品,花樣繁多,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老闆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一見有顧客馬上笑著迎了過來,還沒問我買什麼就說相聲般地介紹起來:“好姨,您來得正是時候,剛上的新貨,都是今年最時興的。您就請上一整套吧,衣食住行樣樣不缺。看您這樣兒,是給老人送的。老人可是辛苦了一輩子,沒吃上喝上,如今生活都好了,你就給老人整套別墅,再把這進口的小臥車整上一輛,這可是寶馬,坐著舒坦,還有電視看呢。您放心,老人丟外國都不怕,這豪車全球定位,一下子就尋著了!”周圍的村民有人喊道:“鄉黨,這光買車沒司機可不行,叫小夥一塊開去得了。”小夥急了:“甭胡說,差點給老人把票子都忘了。”這陰票按陽間的也是一百張一沓,從一元兩元到千元萬元各般式樣,不同的是這千元萬元一張的大面票活人都沒用上呢。說話間小夥已裝了滿滿一袋。我笑著問:“這些一共多少錢?”他大聲告訴我少說也有一個億。我笑了笑說:“我問該付你多少人民幣?”他也笑了,隨即拿起磚頭大的計算器,先歸零,然後一沓一沓地加起來。那計算機響亮的聲音告訴你每加一筆的數字是何等的準確無誤,公平、誠信。

是啊,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沒吃上喝上。

離開村口,小夥的話讓我陷入痛苦的沉思。

那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三年困難的日子剛剛熬過,飢餓摧殘了父親,他體質很差,做不了重活,於是養活七口之家的重擔就壓在母親一人肩上。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起早貪黑地勞作,不但要照顧好全家人吃喝穿戴,還要去生產隊上工,不然年終分不了紅,還要給生產隊倒找錢。那時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勞力一天記八分工,八分工八分錢。男勞力記十分,十分工一毛一分錢。但母親從不落工。七口之家,每五天就要套一次磨子,摞面櫃是靠人力手搖的那種。一次少說三個多小時。母親為了不耽誤上工,睡前就把糧食操持好。套磨子的牲口要到村外很遠的'生產隊飼養室去拉,天好則罷,碰上雨雪天就慘了。四周一片漆黑,路面稀爛,很滑,燈光微弱暗淡。那時我上國小,弟妹們都還小,每當我睡眼惺忪地起來準備上學時,母親已卸磨了。黃燦燦的包穀面放在案板上。母親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這一切都在周圍人的睡夢中做的,我們全然不知。一個星期天,又趕上母親套磨子,凌晨四點我摸黑爬起,冒著大雨戰戰兢兢跑到磨房。我驚呆了,摞面櫃咣噹咣噹地響著,母親抓著搖桿的雙手依然機械地搖著,卻兩眼緊閉睡著了。蒼白的面頰凌亂著幾縷黑髮,慘淡的油燈照著母親瘦弱的身影,褲腿和鞋子沾滿了泥巴。一旁,老黃牛瘦骨嶙峋,戴著眼罩喘息著轉著圈,一步一步,無休無止,不知道哪是起點哪是終點。腳下的地面踏出了深深地凹槽,飼養員的話時時在牛耳邊響起:“它們吃得好是要去犁地,吃你有啥用!只能拉磨子!”那一刻我被雕塑在門口。我不忍驚醒母親,她太累了。可我的心像刀割一樣,為不能替母親分擔重負而泣不成聲,為母親的苦命而泣不成聲。我也因此恨過父親,儘管我知道這不怪父親。

父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念過縣裡的學堂,是村裡的文化人。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什麼都會做。拉板胡、二胡、小提琴,刻制皮影,修車子,修鐘錶,養蜜蜂,就連鞝鞋這種事他都會做。我們姊妹是村裡最早穿著明鞝的鞋上學的。總之,他把什麼都能鼓搗個樣子來。父親還酷愛養花種蓮,我常說父親是水命,養什麼活什麼。他在後宅院的空地上開了個大池塘,池塘裡種了蓮養了鴨。捉不完的青蛙魚蟹,也給兒時的我們增添了無盡的樂趣。那時候的農村,最大的娛樂就是看戲。只要聽說哪個村唱戲,十里八鄉,男女老少,成群結隊,趕夜路攆著去看。父親在公社劇團呆過幾年,我知道那是父親一生最開心的日子。後來劇團散夥了,父親就把本村的十幾個藝人組了個小戲班子,因為父親有很多秦腔名角朋友,所以戲班子辦得紅紅火火。父親還添制了一大箱皮影,光行頭能唱好幾十出大戲呢。母親常常抱怨:“你爸手裡不能有幾個子兒,還未暖熱就沒了。”還打趣地添上一句“叫化子擱不住隔夜的食”。其實母親知道父親把錢都花在戲班子裡了。

記得有一年三月,一個四川朋友捎話叫父親去玩,父親也想去看看,二話沒說就去了。後來父親見那裡的油菜花滿山遍野,便向朋友借了些錢買了十幾箱蜜蜂,自己也搭了個小窩棚,風餐露宿在山坡上,這一晃就是一年。第二年春的一天,當父親揹著個破氈卷,身後拉著兩袋化肥,蓬頭垢面回到家時,母親和我都哭了。父親一年的辛苦,幾十箱蜜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摧毀了,什麼都沒剩下。連回家的路費都是朋友給的。常言道禍不單行,就是那兩袋化肥卻給父親帶來了滅頂之災。

鄰居們見父親回來了,都來問長問短,父親沒什麼送他們,便把那僅有的兩袋化肥,除了留給自家的一些外,全都分給大家。鄰居們知道了父親的遭遇,都說父親辛苦了,不能白拿,就多少撂下些錢才肯離去。可沒過兩天,父親就被大隊幹部帶走了。罪名是“搞投機倒把”,先是和村裡那幾個四類分子關在一起,幾天後父親又被轉到縣裡的學習班。說是學習班,其實還是和那些所謂的壞分子關在一起,不許家屬探視,不許回家。母親整天以淚洗面。

一天,母親告訴我父親已經去了整整半月,讓我去縣裡給父親送件衣服。我知道母親的心思,她是想讓我去打聽點父親的訊息。

那是座沿街的二層小閣樓,樓下的大媽悄悄告訴我,所有的壞人都關在小閣樓裡,上廁所都有人看著。我不知哪兒來的勇氣,端直走了上去。就在我被看守擋在門外的那一瞬間,父親看見了我,他蜷縮著身子靠牆蹲著,顫抖的嘴脣微微張開,無助的眼神迷茫且遊移著,最後下意識地示意我趕緊回去。我竟然愣在那裡。看見父親疲憊不堪的掙扎和那遭受不白之冤的無奈,我頓時怒火中燒,鄙視著眼前的一切,鄙視著那間窄小的閣樓,詛咒著,仇恨著那些害人的人。等我清醒過來時,我已經躲在樓下廁所旁邊的牆角里放聲大哭,成長的壓抑終於像宣洩的洪水任憑瘋狂恣肆。要不是父親在裡邊,我會一把火燒了那閣樓。那年我十五歲。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跪在父母墳前,焚燒著一沓沓祭品,熊熊烈火寄託著生者對逝者的哀思,寄託著女兒對父母的牽念,寄託著沒能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多陪陪她們的終生遺憾。一聲聲呼喚,呼喚著父母孤寂的靈魂不再失落,呼喚著忘恩負義不再重演。淚水禁不住潸然而下,生命的意義就這樣傳承著,延續著。從晉文公親駕祭拜介子推,昭告天下開始。

清明節隨筆5

哀傷的氣息一直沿著低矮的土坡向上爬,爬過五彩的河堤,爬過擁擠的羊圈。羊兒們不再咩咩叫,有所察覺地安靜了。空氣中絲絲的潮溼,增添了幾多哀愁,或許在哪個人的臉頰,淚水已不可歇止地流下來。

那片鬆軟的古桐色土地,被雜草掩蓋著,若有若無。

外祖母拉著我的手,努力地往上爬,有時,外祖父會過來拉我們一把,外祖母的滿頭銀絲便拂過我的臉。我拿著一根竹竿,慢慢地撐著,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

那矮矮的三個小土堆,可是我長眠在地下的曾祖先們?清煙嫋嫋,紙絮紛飛,和著人們的'思念和愐懷。我輕輕捧起一把黃土,唯恐驚醒沉睡的他們。往事在外祖父的敘述中,緩緩展開,那是一段充滿硝煙的日子,這裡記載著他們傳奇而又平凡的一生。我靜肅在墓前,哀思如潮,恍惚間,彷彿聽到先人的聲音在耳旁響起。

荒涼的山上又起了悽清的雨,讓活著的人更加懷念那些離去的人。

清明節隨筆6

幼時的我對清明節的印象是模糊的,現在想來是因家庭條件還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無憂無慮的童年隨著父親的去世而定格。清明節變得清晰起來,那時的我明顯的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還沒到清明節,就數著指頭盼,為了吃上兩個平日吃不到的雞蛋。等到了那天,母親便早早的煮上為數不多的雞蛋,我們姊妹四個便不分大小地搶那個大的雞蛋,往往會爭執不休,最後母親只好出面協調,我們這才高高興興地捧著兩顆熱雞蛋跑到小樹林裡盪鞦韆,霎時樹林上空便盪漾起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飯了—”母親那悠長的聲音在村子裡迴盪,我們便隨著這聲音跑回家。午飯過後,母親便領著我們姐弟四人去上墳,路上十歲的我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弟弟妹妹們還小,打打鬧鬧的。到了那裡,幫母親把雜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擺上,倒酒和上香,過一會,燒紙錢,然後母親盤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來,我們幾個也都哇哇地哭,那時候不知道勸說母親,直到喉嚨哭啞了才做吧,收拾好東西一步一回頭地回家。現在想起來都感覺好悽慘,經常淚流不止。

彈指一揮間,我已進入中年,生活逐漸富足,清明節感覺就是為了懷念親人而設,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歡吃雞蛋,煮雞蛋這道程式也省去了,最近兩年,國家對民族的.傳統節日重視起來,放小假幾天,清明節過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聯絡兩個較遠的妹妹,希望清明節那天歡聚孃家。到了清明節,我們姐妹幾個邊聊家常邊包水餃,四個孩子在周圍跑跑跳跳,母親更是高興地合不攏嘴。飯後我們一塊去上墳,一路上,麥苗青青,果樹發芽開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美不勝收。對親人的悼念不再那麼傷心,好希望父親九泉有知,能看到現在的好日子。回來的時候,順便挖些地裡的薺菜、苦菜、菊花芽之類的野菜,成為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們更是像放飛的籠中鳥,歡呼雀躍,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寬廣和美麗

清明節隨筆7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被奇妙的大自然所印證,昨天下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的心像大石頭一樣沉重,因為要給老爺和老奶掃墓,以前,我不懂清明節的'真正意義,直到今天掃完墓後,我才懂得了清明節的真正意義!

清晨七點,我們準備給老爺和老奶掃墓,掃墓對我來說可是件新鮮的事,我們拿上工具,出發了。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老爺和老奶的墓前,一年沒來,墳墓上長滿了荒蕪的草,大家做好分工後,紛紛開始忙碌起來,一切就緒後,我們開始燒紙錢,隨著裊裊炊煙,我彷彿看到了他們的影子,他們告訴我:好好學習,珍惜生命。

是啊,人的一生苦短,每一天都要活得快樂,要不斷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夢想終會實現;超越自我,夢想化為動力;超越自我,創造美麗人生!我認為生命就在不斷的超越自我,超越夢想!在山上,城市的房子盡收眼底,山中開滿了金黃金光的油菜花,深呼一口,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氣,那些花以不可抗的動

清明節隨筆8

清明節這天,我們一家人去窯上水庫旁邊的山上給爺爺掃墓。

走在山路上,可以看見因為天氣乾旱而枯萎的莊稼,土地裂開大嘴,乾硬得好像石頭。曾經蔥蔥蘢蘢,開滿各種各樣色彩繽紛的野花的山上,現在只剩下雜亂的乾草;往日碧波盪漾的水庫,如今好像一個淺淺的水塘。火辣辣的太陽晒得我們睜不開眼睛,而往年的清明卻下著綿綿細雨,還有一絲寒意。

到了墓地,我驚訝極了,怎麼往年墳墓周圍長得又高又壯的杉樹,今年卻乾枯得無精打采了?深深的雜草已沒有了往日的勃勃生機。我們不能好像往年一樣點香燒紙祭奠爺爺,因為由於天氣的乾旱,樹木都乾枯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點火,無疑會造成森林火災。我們剷除了墳頭上的雜草,把周圍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給爺爺獻上了鮮花和果品。

今年因為西南地區出現近明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乾旱,所以這次我們掃墓時沒有看見綠瑩瑩的`草地,沒能欣賞到五顏六色的野花,也沒有感受到鬱鬱蔥蔥的森林氧吧。媽媽說,現在全球的氣候變暖不是好事情,其實是大自然對不愛護環境的人類的報復。

清明節隨筆9

清明節,一個讓我們紀念無法見面只能思念的那群人的節日。有著名的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樣看來清明節應該是一個屬於懷念的、感傷的節日,而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應該圍繞著這個感傷而懷念的主題。

陰沉沉的天,偶爾飄下一絲絲淅淅瀝瀝的春雨,清早起來吃幾個清明糰子,領著孩子或跟著父母或隨著單位一同去某一公墓,紀念某些應當紀念的人。為他們燒去一些紙錢,為他們送去一些鮮花水果,然後再他們的墓碑錢訴說自己的過往,許下自己的心願,最後再他們的墓碑錢放上一些鞭炮。然後大家默默地,沉重的回到家裡,伴隨著陰沉沉的天空,灰濛濛的空氣,體驗著一絲絲叫做傷感的情緒進入清明節晚上的夢鄉。這應該就是我想象中的清明節了。

而如今,這個20xx年的清明節,陽光無比的燦爛,天空無比的晴朗,外婆親手做的清明糰子早在昨天就被我們搶光,吃光了,因此今天早餐吃的是牛肉拉麵。而如今我剛剛結婚,沒有孩子,父母正好半百的年齡對於掃墓不太上心,單位只是放假,因此我沒有任何理由去某一公墓,為某一人掃墓!如果不是手機的待機畫面自動變成了清明節的圖樣我想也許我會不知道今天是清明節!

曾經我跟著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去掃墓過,印象裡就是爬山,摘果子,拔草,然後等待,沒錯,就是等待,等待大人們輪流在墓碑錢說話,甚至哭泣流淚,然後放鞭炮,最後回家吃點心!如今回想起來我不知道那樣的掃墓我紀念了誰?懷念了誰?我又感傷了一些什麼?

曾經我跟著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到劣勢公墓去掃墓,我們戰戰兢兢,輕輕地呼吸,整齊的列隊,肅靜肅靜的.聽著老師宣讀劣勢們的光榮事蹟,然後向烈士們獻花,圍繞劣勢墓碑默哀三分鐘,繞場三週……直到坐上返校的校車後才有人輕輕地交頭接耳,直到下了校車大家在操場上盡情的喊叫,蹦跳以此來宣洩剛才在公墓中的憋悶情緒!我不知道那時候我記住了多少個劣勢們的光榮事蹟,我也不知道那時候烈士們的光榮事蹟在我心裡留下了多少震撼。印象裡只有那一縷盼望早點回家,早點能夠坐下來吃點心的心思!

曾經多少個清明節我撒著嬌,說著自己工作忙,讓父母、祖母、外祖母們不要逼迫自己一同去掃墓,雖然那時候已經不用爬山,全都搬遷到公墓裡了,我依然不願意掃墓,只希望在這假期裡能夠多休息休息,或者多玩鬧玩鬧,掃墓對於我而言是浪費體力、浪費時間的事情!

而如今我想我需要過清明節這一個節日,雖然不去掃墓,不去買鮮花,放鞭炮,但是我願意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紀念那些需要且值得我們紀念的人們。我自己的方式就是在家裡,安靜的思念那些我所需要思念,我所想要思念的人,靜靜地回想那些人的一生事蹟,靜靜地品味那些人人生的酸甜苦辣,靜靜地思考那些人平生的所失、所得。靜靜地送上我最最真摯的敬佩!有時候心情也需要調劑,最好的狀態並不是每天快樂幸福,人生應該是全面的體驗各種情緒。這種藉著清明節讓心情小小的感傷感傷也是一種心情調劑的方式。

人這一生,在學校裡的的努力是為了將來有一份好工作,而工作時候的努力是為了能夠保證家庭的物質生活。而工作之餘的學習,享受都是為了建造我們的精神家園。當溫飽問題不再是我們奮鬥的目標,那麼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成了最最要緊的一件事了。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因此我們的確應當,至少一年當中在清明節這一天認真努力的思考那些需要且值得我們思考的那許多前輩們的人生,以此來總結經驗,對比自我,爭取給自己制定一個更加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隨筆10

又到清明拜山時一年24個節氣,清明節應算得上有點名氣。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為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之所以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難以忘懷,恐怕緣於清明是一個特定的日子。

據說古人常把清明與寒食聯絡起來,而寒食又傳說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嚴禁煙火,以掃墓、踏青、插柳、寒食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們都紛紛上山或遠行,給自己逝去的親友送去一份濃濃的祝禱。

廣州從化人清明期間的祭祀叫拜山,這與內地的掃墓很有些不同,一是這裡的拜山時間長,一般說整個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這裡拜山的規模大,他們往往是一個村、一個家族同時出動,那浩浩蕩蕩的車隊和漫山遍野的人群,讓那些內地人看了真有點不可思議。曾有在從化工作的'內地朋友跟我探討過這種現象,其實當初我對這種現象一時也難以理解,後來,在從化生活久了,對這裡的人們及民風民俗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也就漸漸地品味出了這種活動的意義。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煙在春風的輕拂下,和微微冰涼的雨絲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間久久地飄蕩,它給祭掃的人融成一種思念,化成一種寄託,變成一種期待,生生把一個或雨或晴的日子變成了一個節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節日,是一條連線著人間和陰間兩個不同世界的繫帶,只憑著一柱香火,幾樣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長、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親友墓碑前祝禱已經不再單純是一種追思,更多的是對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嚮往和祈願。不管是默然不語還是泣號連聲,都是一種情感的宣洩,昭示著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時節,山上的杜鵑花都開了,奼紫嫣紅地瀰漫開來,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燒著的火焰,點燃著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邊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綠,而且,都一律很鮮亮地掛著晶瑩的露珠或雨珠,彷彿在一夜之間被誰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變得分外嬌豔,分明讓在城中蜷縮了一冬的人們格外的心驚眼熱。

拜山歸來,信手在漫山的花叢中折上幾枝,很誇張地舉著招搖過市,回到家後插人花瓶裡用水養著,花不香也不名貴,但也算把遲滯在山野裡的春天擷回了幾許,擺進自己的生活裡。

清明是季節裡一座光滑的橋樑,哪怕一年寒風呼號,開春時雷雨交加,無論那雨水多麼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變得不再那麼凜冽,何況再過十幾天,遍地的耕牛就拖著犁耙在田野裡來回地遊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節又來臨了。顧名思義,清明應該有清亮的天空,明淨清新的空氣,但清明的時候往往都是細雨綿綿。有時太陽不經意要從鉛灰色的雲層裡探出半張臉,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間總是裹攜著雨水和陽光。明白了這些,你就明白了從化人拜山的內涵。

清明節隨筆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託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可至少我是為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為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嫋嫋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後的篇章。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好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於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百年後,也許數千年後,他們終究會歸於塵土。而這裡,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後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溫暖的草地。尋找著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裡留下的痕跡;——帶著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著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一個節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後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為何“欲斷魂”?因為,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裡,永不泯滅。

謹以此文,記清明。

清明節隨筆12

清明節是我國的法定節日,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這一天幾乎是固定時間的,如果不是在4月4日,那麼就一定是在4月5日,反正就是在這兩天中的一天。今年——2022年的清明節就是在4月5日這一天。

今年的清明節跟往年看似一樣,但又好像不一樣。

往年的清明節,我們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上山掃墓。我們這邊有一個說法:清明節掃墓可以提前三天、往後拖三天,前三天加上後三天再加上清明節這一天,一共就是七天。所以我們每到清明節這個時候,這七天總是有人陸陸續續地上山掃墓,如果家裡有人在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的,都會在這個時間點回到家裡來,一家人熱熱鬧鬧地買好祭品去掃墓。所以,在我們這裡,清明節這一個節日幾乎是轟動的、是大規模的、是重視的一個節日。

但是今年的清明節,卻不同於往年。由於有一些地方,比如上海、天津。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我們汕頭這邊雖然沒有疫情,但是因為怕人口的流動而受感染,所以我們汕頭這邊今年是不允許現場上山掃墓的,只能在家裡默哀......又是一年清明節,看似跟往年一樣,其實又很不一樣。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做生意的受到了影響,打工的也同樣受到了影響,就連網路生意還有快遞行業也受到了影響......

這都是疫情惹的.禍!我們這邊是安全的,我們這邊是幸福的,我們這邊沒有疫情。相反之,比如上海,疫情的嚴峻,學生只能在網上開學,做生意的、打工的全部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人們常說:平安是福!這一句話一點兒也沒有錯,確實!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每一個人都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清明節隨筆13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著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麼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說:"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裡,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裡。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外婆頂著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抬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著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闢"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裡面裝著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乾乾淨淨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裡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後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別哭!人死了不可能復活。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後,媽媽拉著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隨筆14

清明節放假,許多小朋友都跟父母一起去給去世的祖輩上墳、掃墓。

收假回來後的那天早上,課間自由活動時,謝泰文跟我聊了起來。

謝泰文:“老師,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鄉下看我的老祖祖了。先坐車,又走了好遠的路,還爬了山。”

師:“哦!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你的老祖祖一定很喜歡你了。”

謝泰文:“那,老師,是不是我去看他們,他們就很喜歡我,如果我不去,他們就不想我了。”

師:“當讓不是了,你去不去看他們,他們都一樣想你、喜歡你啊!”

謝泰文:“哦!”

師:“那你想他們嗎?”

謝泰文:“想!”

師:“所以你應該去看看他們啊!他們想你,卻不能來看你,你想他們,你可以去看他們,如果你不去,他們還以為你不想他們,會難過呢。你說是麼?”

謝泰文:“噢!當真的誒,他們來不了,我可以去。今年去了,明年我還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每年我都要去。”

看著他那懂事的樣子,我真喜歡他。同時更加意識到,清明節是中國幾千年一直流傳下來的祭奠祖輩的一個重要節氣。從法定假這個層次來說,就顯出這個節氣是傳統文化的一大重要內容,是對人們進行尊老愛幼傳統美德教育的一大素材,其中的教育精髓更應該滲透到幼兒的情感教育中.

清明節隨筆15

燕子來時春舍,梨花落後清明。

今年的清明,略有寒意。

車,在回鄉的路上;心,卻早已到了家鄉。

“媽媽,這次回去給誰掃墓?”我好奇地問著媽媽。“我的奶奶。”她輕輕地說,彷彿那是一個美麗而又奇幻的夢,而她,便是這個夢的主角。

“媽媽的.奶奶?為什麼以前你不去呢?”“沒有為什麼。”媽媽的回答令我很失望,便過頭去,再也沒有理她。

又是一年清明時,霏霏細雨、點點愁思,幾多離人淚。

回鄉的路途十分遙遠,為了打發時間,我便猜起了媽媽的奶奶的容貌:應該是一個很慈祥很慈祥的老奶奶吧。笑起來應該會有兩個小小的酒窩,雖然老了但風韻猶存吧。我把我的猜想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而不語。

終於,漫長的車途後,我們到家了。安頓好一切後,媽媽便帶我去掃墓。

那是一個怎樣的墓啊,墓碑上的字早已在幾十年風雨的打磨下模糊不堪,墓上雜草叢生。我無言:人死了,都會這樣吧。

媽媽燒起了紙錢。我在墓前鞠躬,默哀。望著墓碑上刻著的幾個模糊不堪的字,心裡泛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悲酸。一陣風吹過把地上的焚燒盡了的灰燼捲起,吹進了我的眼裡,彷彿是在為我掩蓋眼眶中的晶瑩。

站在墓碑前,久久不願意離去。天空灑下了隨著風飛揚的如塵如粉的雨霧。就這麼輕,這麼輕,這麼飄揚。象是蝶舞一樣。清明節,就是一個雨紛飛的季節。

焚紙祭香,青煙寒食,撒清酒一杯,吟離歌數闋,哀思同寄。

一絲絲清涼,拂過臉頰,西方那天邊,也漸漸暗了下來,一切都回歸了開始的寧靜,隨著夜晚的來臨,輪迴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