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祀風尚

來源:果殼範文吧 2W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下面,就隨聘才小編一起看看清明節祭祀風尚。

清明節祭祀風尚

清明節祭祀風尚

清明節前後,大家都以各種形式祭祖掃墓,寄託哀思,追念親恩。我盟各地區各單位也舉辦了拜祭英烈的活動,幹部、官兵、學生等走進烈士陵園,為烈士獻花掃墓,表達緬懷與哀思之情。同時,盟團委開展了“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網路活動,廣大團員青年紛紛在網上向先烈鞠躬獻花,抒寫感言寄語。這些文明祭祀的新風尚都讓清明更“清明”,也在更廣泛地傳播著綠色正能量。

古人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既是一種節氣,也是一個節日。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它可能帶著一點感傷,但也會傳遞著一份溫暖,讓我們學會敬畏生命、珍惜生活。所以,清明節,我們不管以何種方式祭奠都是為了永遠的懷念。

近年來,隨著文明祭掃之風的興起,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傳統的祭奠儀式也在與時俱進。比如,墳旁種一棵樹,以綠蔭表懷念;碑前獻一束花,馨香寄哀思;網上抒寫感言寄語,重溫革命歷史傳統;家人圍坐,翻翻老照片,追憶故去的親人,暢談親情的溫馨,傳承良好家風等等。以類似的方式緬懷先人,既符合綠色文明的祭祀理念,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蔘與。

如果人人都能在追思的日子裡,自覺摒棄燒紙錢、燃鞭炮、點香燭等陋習,用文明、健康方式來孝敬先人、啟發後人,不僅對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還能讓綠色正能量傳播得更持久深遠。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既為寄託哀思、追念親恩,也為敦親睦族、慎終追遠。古人說清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這句話既描摹物候變化,也寄寓文化意涵。可是,在當下祭掃活動中的一些庸俗之風,給清明平添汙濁之氣,需要還清明節一絲“清明”。

事實上,清明節不等於“掃墓節”,千百年來,每年這個時候,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或掃墓祭祖,追思先人,或踏青郊遊,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很顯然,掃墓不過是清明節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可是如今的清明節早已變異,早已淪為單一的“掃墓節”,同時還伴有怪象叢生的清明習俗。

比如說,古時的祭祀用的紙錢和家畜都已經“過時”“落伍”,這些傳統習俗都早已“作古”,被現在的清明節所排斥拋棄。取而代之的是“轎車”、“洋房”、“麻將”潮流冥品,今年出現的紙祭品甚至還包括“護照”、“房產證”和“名牌服裝”。據說最受歡迎的祭品是“私人飛機”,還有紙做的“男管家”等等。有些人體貼地考慮到祖先更為實際的“出行需求”,還焚燒紙做的“地鐵季票”。現代人有的一切物品,都可以冥化,焚化後祭祀先人,應有盡有,豪華無比。

不僅如此,連封建迷信活動也辦得風生水起,巫婆、道士、和尚一窩蜂地吹拉彈唱,攪得烏煙瘴氣。有人說,這樣的習俗早已有之,是不忘本之體現。但筆者認為,所謂“本”乃是孝悌之義,並非這些物化而成的形式,如今時過境遷,追憶先人的方式自然也應順應時代潮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應當有所改善。而燒香燒紙、焚化紙幣、大操大辦,不僅無益於自然環境,也玷汙了精神世界,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應當拋棄。

如今,消費主義文化盛行不衰,我們要警惕清明節本真的文化內涵的流失,防止它成為一個純粹的“焚燒”與“消費”結合的節日,特別要防止種種陳規陋習的花樣翻新與氾濫。清明節本來就無須喧譁和繁冗,只需要在特殊的時間點,去先人墳墓上炷香,鞠個躬,坦露心扉,聊表心意,如若條件允許,還可栽植松柏,既寄託了哀思,還美化了環境,何樂而不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