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節日記模板彙總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3W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日記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清明節日記模板彙總5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4月5日星期二天氣:晴

“清明時節‘煙’紛紛,路上行人“笑哈哈”。今天,是一年一度清明節。

吃過午飯,我與爸爸媽媽去安樂堂,那裡像一座大別墅,祖先墓在三樓,我們來到了三樓,找到祖先墓,先貼上紙花,接著,我們擺放上祭品,然後,點上香菸,拜了四拜,最後,放完鞭炮,我們就要去另一個墓地了。

拜完祖先墓,我們來到永久墓園,那兒人山人海,人可多了!道路兩邊車水馬龍,有些人乾脆“丟盔棄甲”,直接走路進去。因為塞車,我們等了半小時才進去墓園裡。那麼有許多交警在管理交通秩序,還有消防車,因為今天有許多人在燒香,怕引發大火。我們來到墓園時,已有許多人了,有些在貼花,有些人在燒香……我們看了也不甘示弱,動起手來。首先,我們先把墓打掃乾淨,再貼上紙花,這時,我向四周望去,有些人已經大功告成,準備離開;有些人還忙得手忙腳亂。等擺放完祭品,要拜外婆了,我們拜上四拜後,就要燒香了,只見媽媽拿起香與紙錢,扔進火爐裡,火爐裡立刻冒起一縷縷灰色煙。這時,遠處傳來斷斷續續鞭炮聲,這讓我想起了杜甫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是,我感覺行人一點兒也沒有“欲斷魂”,反而說說笑笑,很熱鬧。

今天,真是熱鬧一天。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蹟。原始社會,先民們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菸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後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後來在挖墓坑時還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鑑於民間寒食、清明並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盪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清明節日記 篇3

清明的時候正是要給古人們紀念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應該去古人的墓碑前買上古人愛吃的東西,來看望古人。

每當這個時候人的心情也是非常的沉重的,每個人都很懷念自己失去已久的故人,長輩們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個溝通和看望的時候。

老人們雖然走了,但他們的靈魂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有好多人會感覺到老人的離去是件悲傷的事,都這麼認為的,但是往往回頭一想,老人把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都做完完了。這個時候走了,也真是挺可惜的,可這是命啊。命運讓你走多遠,必定就是這麼遠了。清明這個時候細雨紛紛,好像給我們昇華了這個空間,讓這個思念的心思進一步的給勾搭了起來。這樣的一種場景。來到了爺爺的墓碑前,看到了去世已久的爺爺,心裡真的是很不好受。爺爺是患病死的,爺爺是個大好人,沒有任何的說道。不像其他的到了年齡的老人,天天就是老說說。爺爺是個通情達理的人。爺爺是患有食道癌死的。爺爺我們大家來看您來了,隨著這一聲大家都哭了,想起了爺爺生前的樣子,想起了那衣衫整齊的老頭來,轉眼間已經好多年過去了,可是爺爺的身影依然還記得那麼清楚,清明時節我們來看望我的爺爺懷念一下他,給爺爺送點禮物。

清明時節,一個紀念先人的忌日,值得大家去傳承,值得大家來為先人紀念。

清明節日記 篇4

今天是清明節,各家各戶都回家鄉去掃墓了。因為下了一場雨,因此路很滑,但是我們還是上了山。

走了一陣山路,我們來到“太爺”墳墓前,爸爸和叔叔把墓上的雜草割掉,媽媽把上等美食擺放在墳墓前,奶奶點了幾根香在“太爺'的墓前不知說了什麼話,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默默地在心裡念著:“老太爺啊,您一定要保佑親愛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之後,奶奶燒了一疊金黃金黃的紙,放了一串長長的鞭炮。我們把東西收好,高高興興地下了山,回家了。

儘管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我們大老遠回鄉下掃墓,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清明節日記 篇5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跟我說要去燒紙來緬懷已經去世的親人,我的親姥爺在媽媽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老爺的懷念,每年媽媽都要去後海祠堂燒紙,今年特意帶上我,我們到了那裡以後,先買一些各種各樣的燒紙和冥幣,然後捧著那一大堆東西,媽媽拿來一支筆,在燒紙上寫了一些字。

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在上面寫字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寫上地址,就能寄到那裡了。”當時我偷偷的樂了,來到燒紙用的鼎旁,滾燙的火考著我的臉,我們往裡面放燒紙,都燒完了,我們才回去。我問媽媽親姥爺真的能收到嗎?媽媽只是說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與懷念。

我終於知道怎麼燒紙了,通過這次清明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