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作文合集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8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作文合集4篇
清明節作文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春分已過,清明將至。春雨連綿不斷過後,清明節便到來了。

清明節,又叫踏春節。被春雨困在家中許久人們無不希望能出去一遊,於是清明節前後變成了最好的時間。清明的前不久,人們便開始了掃墓活動。因為需要去拜祭的墳墓太多,我們家在清明到了的前一天便進行掃墓。

強烈的陽光無情地把我從睡夢中拉起,感受著這熱烈的陽光便知道今天是個很熱的日子。不過,無論有多麼熱,我們還是要去掃墓祭祖。

一大早,我們便匆匆吃完早飯。拿好了幾瓶水,戴上帽子,穿了長袖衫,“全副武裝”,便趕往了老家。

當我們回到老家時,已經近乎十點了,爸媽拿上了除草工具,而我兩手空空地跟著他們身後,不一會我們便到達了目的地。當我看到這有我這麼高的草時大吃了一驚,因為我從來沒見過這麼高的草。我向遠處望去,連綿的大山一望無際,像一條條臥龍。清風拂過我的臉頰,在太陽下感受著這夾雜著熱氣的風,我大聲疾呼“啊~”

不知不覺間雜草已經被爸媽清理完了,擺上各種各樣的祭品。香菸繚繞下,我們一一拱手長拜。聽著他們說了許多:希望保佑未來平平安安,生活美滿,希望在那邊可以過著快樂的日子……看著父親眼裡閃爍的淚光,我看到了父親對親人的思念。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儘管祭祖時烈日當空,但是我卻感到興奮快樂,也有莫名的悲傷……

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

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儘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後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為避諱,也因為禁忌,還因為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麼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將自己帶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g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為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和後輩存念懷想,再就是這“一g黃土掩風流”的墳塋,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後人們來祭奠。但是,就是這種總會被淡忘的祭奠,卻以不出三代的親情懷念和環環相扣的連結方式,在血緣親情的懷念與哀思中,讓中華民族子孫的血親世代相傳,併產生了巨大的認祖歸宗的情感凝聚力——這就是中華血統與炎黃子孫的後裔,這就是百家姓賦。

清明節作文 篇3

今年清明節,我跟著大人一起去上墳,祭祖,祭奠的是我的太姥姥。太姥姥埋葬的`地方,也是媽媽的老家:北京市門頭溝區。

我們到了門頭溝區,首先要去太姥姥長眠的那片土地。這是我第一次來,並不熟悉,所以也不知道被一米高的野草劃了多少下,終於來到太姥姥的墳上。我在山下就看到有一個明顯的標誌:高高的電線杆。太姥姥的墳就在電線杆的一顆大樹旁。當地的風俗都不立碑,所以根據這個標誌我們才找到的。這是我第一次目睹祭祖的過程:首先,大人們把白色的紙錢掛在旁邊的樹叢上,然後舅舅和舅媽把假錢放在墳頭上,所說的假錢就是冥幣,上面還寫著“天地通用”,有一百元的,一千元的,一萬元的,十萬元的,最大的就是五十萬元的。除了紙錢,假錢還有存摺,存摺做得和真的一樣,上面印著存款的錢數和支取數目,存摺後面印著:存款自願,取錢自由,天地通用。大人們一邊把這些東西放在墳頭上一邊說:“姥姥,您孫子孫女給您送錢來了,您可別再省著花了,想吃什麼就買點什麼。明年我們再給您把錢送過來。您看,您的重孫子、重孫女都來了,現在大家都過得挺好的,我們每星期都去看我爸我媽,都在您兒子家裡聚……明年我們再來。”接著又把買來的很多點心、水果擺在墳的四周圍,是讓太姥姥“吃”,我想…。。這些吃的應該都是讓山裡的動物給吃了。

聽姥爺說太姥姥年輕時很貧困,直到老了才享了幾年福。我覺得太姥姥很幸福,雖然我並沒有見過她,哥哥、姐姐們也沒有見過她,但我們仍然和父母一起祭奠她。我覺得太姥姥應該為她有這麼孝順的兒女,這麼優秀的孫子感到自豪!

清明節作文 篇4

過去的清明節是值得懷念的,因為清明節有著多重意義。

首先清明節是天氣轉暖的標誌,在過去沒有供暖條件、沒有保暖衣物的情況下,冬天是漫長難熬的。那時候人們脫了棉衣就是單衣,沒有適合春天穿的毛衣絨衣等,所以春天的溫暖是人們最期待的。俗話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過了清明才是真正的春天,人們可以脫掉纏繞了一個冬天的笨厚棉衣,一身輕鬆沐浴陽光。此時春暖花開,燕雀歸來,記得有一句諺語是:一百五,燕子來到青州府,說的就是清明前後。走出家門,楊柳吐綠,春風拂面,那春花柳帽的童年,至今記憶猶新。田野裡麥苗返青,野草野菜陸續長出,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布穀鳥聲聲啼叫,提醒人們勿忘農時,適時播種,於是人們出欄備糞,整好土地,準備播種高粱、穀子、地瓜了。“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坡裡吃”,正是對春播大忙的生動描繪。休閒了一個冬天村民們,脫掉棉衣,開始了新一年的耕耘,美好夢想從此開始。

對孩子們來說,清明節是一個值得期盼的節日,因為過清明節能吃到雞蛋,喝高粱米飯,那時生活困難,吃穿都不能滿足,能吃個雞蛋,喝上高粱米飯是一年中最大的奢望。記得小時候每逢清明節, 母親都會煮上雞蛋,分給我們,但都捨不得吃,裝在口袋裡拿給小夥伴們炫耀一番後才吃掉。“打一千罵一萬,清明吃頓蜀黍飯”,大概的意思是,那時候家家孩子多,生活艱難,孩子不聽話時,難免被父母打罵,但過後又很後悔。清明節熬上一鍋高粱米飯,讓孩子們盡情喝個肚兒圓,也是父母對孩子們的一種補過。記得紅彤彤的高粱米飯盛滿碗時,孩子們的眼睛就會瞪得滴溜圓,於是,喝了一碗又一碗,那種香甜的滋味似乎比今天的大魚大肉還香。

清明節打鞦韆據說是由古代屈原的故演變而來的。那時候家家都會在自家院內打上鞦韆,供孩子們玩耍。生產隊時,村裡會搭上很高的杆鞦韆,讓青年們比賽盪鞦韆,一般是兩人合夥,一男一女。杆鞦韆能有近十米高,蕩得好的,能蕩平上面的橫樑,蕩不好的,也會摔得鼻青臉腫。但青年人都會躍躍欲試。此時全村的人都聚在一起觀看比賽,人們的歡呼聲,孩子們的嬉鬧聲,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變得其樂融融。所以,清明節也是村子裡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

清明節是祭祖的節日,家家會在清明節為先輩添土掃墳,擺上供品,祭拜祖宗,以繼承中華民族感恩尋根,傳遞香火之美德。上學時,每年清明節學校都會組織師生到烈士陵園給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掃墓,臉上留有長長傷疤的老縣長董萬祥,向大家講述著當年為消滅日本侵略者,英勇的壽光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鬼子浴血奮戰慘烈的戰鬥故事。英雄們的愛國壯舉,為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做出了榜樣,奠定了國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的情懷。

清明節還是植樹的最好季節,此時種的樹成活率高,生長茂興。古人對植樹的季節很有講究,比如清明節前種的香椿樹,香芽是紅的,味香撲鼻,而清明節後種的香椿樹,則是綠芽,味道遠不及紅芽。所以清明前後是植樹綠化的大好時機。

記憶中的清明節是多彩的,是值得懷念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