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隨筆[優秀]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8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隨筆[優秀]

清明節隨筆 篇1

老家坐落在一個祥和的小村莊,端詳的古屋,蒼翠的綠樹,嘩嘩的流水。聽父親說,這是20年前他生活的地方!站在昔日的'小屋前,折柳斷枝,乾涸的河床,荒廢的枯井,長滿青苔的臺階,還有不遠處一座矮矮的墳。

還記得小時候,每次放學,都會看見您溫暖的笑臉,每當我被別的孩子欺負的時候,您總會慈祥的安慰我。看見心愛的玩具的時候總是撒嬌的像您索取,每次週末您都會帶我去吃最喜歡的小吃。還依稀記得您牽著我走在田邊的小道上,還記得您帶我走在學校的池塘邊,還記得您帶我去鄉下看喜歡的油菜花,還記得您在我犯了錯誤受到家人責罰時的“護短”,還記得您躺在病床上的微笑,還記得您微微顫抖的側影,還記得您走時最後的那句好好學習!

十幾年了,您的樣子已經有點模糊了,怎麼記都記不住原來記憶中的您了,只有看到漸黃的照片才能找到您那時臉上的慈祥!

清明節隨筆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果然如此。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掛紙。

我們走進農村,漫步綠易盎然的草原上,那裡到處鳥語花香,一路上我邊玩邊觀賞那植物世界,啊、原來植物也很堅強呀、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管是下雨、打雷還是火燒到死不了。讓我很佩服。

我們來到墓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美麗無比。墓前還有幾隻布穀鳥,那布穀鳥的叫聲真是可愛。有趣極了,彷彿我自己也變成了一隻翩翩飛翔的鳥兒。媽媽見我在那發呆就提醒了我燒紙錢。那時我才想起來我是來燒紙錢的呀。

經過那件事以後,我就一放假就叫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原來農村是這麼的美呀!

清明節隨筆 篇3

我們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烈士陵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後按要求站好隊,認真地聆聽主持人的致詞。我抬頭瞻仰墓碑,墓碑上寫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麼我相信那是一種精神——不悔。我們的先烈們就有這樣的不悔,不悔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們理應受到敬仰!我們開始背獻詞!背完後我們沉痛的哀悼!

我們衷心地感謝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身體健康、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情趣高尚的好少年。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是幸福的一代。而我們的幸福是他們賜予的。我們該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這個美好的世界。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遍地的桃花。我們怎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

讓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託在這鮮花中,讓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接著,我們參觀了烈士陵園。還認真的整理和清掃了烈士陵園。

清明節隨筆 篇4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時間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時間,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關鍵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時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隨筆 篇5

清明節回家,藉著掃墓,重走童年的路。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謀生。所以從小我們田裡的活幹的少,但是,山是我們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裡到處留著念想,佈滿回憶。

記得有一次在山上過夜,夜裡醒來,聽到森林裡傳來陣陣呼呼聲,一摸,爸爸不在。我頓時恐懼無比,哇哇大哭。我摸黑邊哭邊跑,最後發現附近有一盞煤油燈亮著,原來勤勞的爸爸看我睡著便起來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還要幫助生產隊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實在沒有空,於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種菜。

爸爸已經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體力行傳給我們兄弟姐妹的一大筆財富——勤勞,所以時值今日,我們不敢懈怠,唯有勤勞對待生活。

此刻,滿眼望去,記憶中的'筍廠早已拆除,松樹沒有了蹤跡,杉木,翠竹,板栗樹等經濟林取而代之。或許那些曾經的採田珠,採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將漸漸老去。

幸好還有媽媽和我們一起嘮叨那些年裡的老故事,還有媽媽陪著我們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後,誰來陪我看熬山?

清明節隨筆 篇6

濃烈的油菜花充斥著我的氣息,花香並不曾迷離我的心智。麥浪一層搞過一層的春風裡,清新從來都不遠離我的心靈。

今天,都有哪些人來過我們的心靈,之後又匆匆離去。我們除了身邊熟悉的,或者與生命體相關連的思念外,時間所有的靈魂,我們是否都該一一寄上哀思?

清明時節正是新茶上市的時節,在淡淡的茶香中,泥土的氣息從哪裡品來?青綠的茶水中無論包含多少顆粒微塵,屬於那新泥的味道。如果我們的心麻木了,還能品出那萬千的味道來嗎?

新墳前的繁華總比舊墳的.淒涼要更覺得溫馨,可是哀思誰更重?那新墳所牽動的疼痛將超過舊墳多少倍哦!這樣來說,時間就該是一劑化解傷痛的良藥。存在過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給沖淡,所謂的存在也就是一種虛無,可虛無不就是實際的存在嗎?

這樣的節日,對於沒有紙張的焚燒,跪拜的儀式,心靈的哀思在用哪種方式表達?對於每個生活在自我意識中的個體?

清明節隨筆 篇7

又是一年清明時,霏霏細雨,點點然思,猶如流不盡的幾行淚。清冷,綿長,寂寥。曾在詩詞中領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悽迷感傷;品嚼“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的懷故憂君;欣賞“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宜人秀色……古往今來,有人認為清明是悲痛無奈時,有人說是抹不去時思念,我要說,清明,是寧靜的憩宿,有無聲的花開花落,陽光雨露,還有你們的堅守與永恆。

揉碎的記憶,情感飽蘸在泥濘裡,垂簾在童年的夢囈中。青磚白瓦,一對老夫妻披著稀薄透亮的陽光,依偎著坐在河邊揀摘菜葉,溝壑縱橫的手浸泡在水中,碧綠碧綠的菜葉幾映得水也綠地同快翡翠一般,好似還有黃金點綴。我就蹲在牆角,看著他們竊竊私語,彷彿慢動作回放,但不知為何,每次老爺爺都貼著伴兒的`耳朵根講,而老奶奶不論聽到什麼都會笑如夏花絢爛,給她親愛的老伴兒一個堅定的點頭。

就這樣,夕陽下的稻田中總會有對一前一後,從未分離的老倆口兒,他們的感情仍如初識般純美,青澀。直到我來到這裡的第三年,再也不見那溫情的背影,連暮鴉飛過的哀鳴,都融化在蒼廬的深處。

之後也只見老爺爺的自個兒了,才知道,老奶奶到天堂洗菜葉去了,他沒有混混沌沌地過日子,每天都拎著小木盆來到河邊,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他目不轉睛地凝視著水面,好像是在用眼神與天堂上的老奶奶交流,他的手輕輕摩挲這,蹭得菜葉青得發亮,不知不覺中,他的嘴角微微舒張,上揚。

又是一年清明時,碧綠的湖水風過無痕,唯有噼啪作響的雨點在譜寫永恆的樂章,一片寂靜的人間與天堂,散發著亙古不變的芳香,我彷彿看到兩個老人互相挽扶,步履蹣跚地走著,你們的愛不是短暫而虛假的,愛是長久和彼此的信任的真摯默契。

朦朧煙雨,情深深雨朦朦。

  #713980

清明節隨筆 篇8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因此,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根據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

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所以,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隨筆 篇9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裡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就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裡,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裡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是凝住了。整個世界就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著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著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隨筆 篇10

清明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包括周邊的親戚都去奧林匹克吃飯,結果忘記了要不要上管樂叫上了妹妹,我們準備出發了。

來到奧林匹克,妹妹踏著她的小腿走上了舞臺,在那裡蹦蹦跳跳,看到我們一個個追著她跑,玩的更是不亦樂乎,最後,她還是服服帖帖的跟著我們吃飯了,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鬧了,想爬上飯桌玩,在我們的合力阻止下,她,終於停下了鬧騰,安安靜靜的吃飯。

我們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有說有笑,吃著美味的飯,開開心心的,連別人都羨慕的看著我們。

吃飯的時候,我使勁往碗裡挑吃的.,顧不上吃,碗裡的東西已經滿滿的,我才開始吃。

身旁的奶奶見我有些吃的夾不了,起身幫我一個一個夾,就這樣,我的碗又滿了,歐耶!

直到吃飽,自己碗裡還有半碗飯,看著這半碗飯,感覺實在吃不下了,就直接拋棄了,就跟妹妹開始玩。

妹妹一會兒往臺中心跑,一會兒往邊上走,看的我都心慌慌的,害怕妹妹隨時隨地會摔下來,所以,我做了個明智的做法,拉上大妹一起看著!不過,大妹來幫忙,我基本上沒啥作用了,就在那默默的看著她們兩個在那裡嗨皮,自己又回到坐位上。

回家時,妹妹還是不肯走了,直接賴在那裡了,我想想也是醉了,抱她哭!不抱又回不了家!大家都對妹妹軟聲軟氣的說:君君,回家了,不然我走了。妹妹跟沒聽到似的(雖然她可能聽不懂),自顧自在那裡玩。我二話不說抱起她走人!結果她以為我在和她玩,使勁推我,臉上掛滿了花晚上,約了妹妹去打籃球,結果打了一會便沒興趣了。

清明節隨筆 篇11

今天,我們去了墓場,為我去世多年的奶奶掃墓。

上午七點,我們全家早早就準備好了拜祭的祭品,坐著叔叔的小車向奶奶的墓場走去,大約半個小時左右,我們就來到了興寧刁坊洋窩裡。下了車便朝著奶奶的墓地方向,翻過一座高山,走過一片森林,終於到了奶奶的墓前,只見墓前長滿了高高的野草。爸爸拿起鋤頭鋤草,雖然很累,但爸爸仍堅持著。可見爸爸是多麼牽掛著去世的奶奶啊!鋤完草後,我們就插蠟燭、擺盤果、燒紙錢、放鞭炮……

當我還未從鞭炮聲中回過神來,爸爸的手搭在我的肩上說;“__,快過來跟奶奶說說自己的心願吧。”我走到墓前,雙腿跪下,兩手併合,眼裡閃著淚光說;“奶奶,雖然您去世多年,但我們依然牽掛著你,回憶我們在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您就像與山同高,與水同流,與天同大。奶奶,您在天之靈,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幸福快樂!您安息吧!”我用紙巾檫去眼淚,然後把一束鮮花插在奶奶的墳墓上,依依不捨的'離開了……

望這鬱鬱蔥蔥的樹木,自由自在的小鳥,各式各樣的白雲,綠茵茵的草叢中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野花,我輕輕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裡。

我將永遠記住這個清明節!

清明節隨筆 篇12

清明節那天,是個真正天清地明的好天氣。

這是國家法定節假日製度實施以來的第一個清明節,單位按照規定放假3天(含週六、週日),有新鮮感;在清明節這天為故人掃墓,於我來說也是首次,有喜悅感;帶著二子趁此節日同老家的人一起為故人掃墓,有團聚感。

走去掃墓的路上,兩旁是翠綠的麥苗,如氈、如毯;遠處有一兩畦油菜花,黃花鮮豔的耀眼,放眼望去,宛如金線鏽在浮動的綠氈上。和煦的春風送來陣陣果樹的花香和新鮮的.泥土氣息,讓你真正體會並欣賞“沁人心脾”一詞的妙處。真正讓我興奮不已的是,路兩旁的溝渠新來的春水,綠波盪漾,賞心悅目,不僅為春景增添了生命,尤其是油然喚起了兒時的記憶。小時候,每塊田邊都有不深的溝渠,作用有兩個,一是夏天排澇,二是春天送來灌田的春水。一到清明前後,渠渠溝溝來滿了水,就是這春水給農民、我和我的夥伴們帶來了難忘的快樂。每逢此時,大人們便要忙著把春水灌到田裡,看著綠油油的麥苗“呵呵”的笑個不停;我們小孩子或疊了紙船放到水裡比速度,或揀起土片打水漂,或去水邊挖起泥土作泥人、摔“泥碗響”,常常因此弄溼了手做的布鞋和少鈕釦的小褂前襟,得到大人們的訓斥,但夥伴那輕快的身影和我們無忌的笑聲,猶在眼前,似在耳邊。此後更有趣的是這一溝溝春水被大人們用汗水灌到田裡後,溝裡剩下淺淺的水底,這其中必定有魚,大多是白鰱、泥鰍之類的小魚,如果趕上好運氣也有紅脊背的鯉魚和大肚子的鯽魚,每到此時,逮魚就是我們雷打不動的活動,倘若能逮到一條鯉魚,便會得到同伴們的欣賞和讚歎,並有可能博到大人們的誇獎。但不知從何時起,這水就不來了,田邊的溝渠條條素面朝天,恰如老農民臉上滄桑的皺紋。春水來不了,農民只能用機井水澆麥田,廢柴油、費力氣,不停的抱怨:“唉!咋不來水哩?”孩子們也就少了這方快樂的天地。

“中央政策真是管用,多少年沒用上的春水,今年來了;種田還有補貼…”弟弟見我看著春水微笑,打斷了我的思路。

“種地不交稅,國家還給錢,國家真是富了!嘖嘖!”

“聽說農民貸款利錢也少了哩!嘖嘖!”

“農民以後日子好過了…”

“來水了得省多少力氣,怪喜人的水…”

在水邊交談幾位老大爺言裡話外透著喜悅。

掃墓歸來,幼時熟悉的路竟然陌生起來:村頭一座二層的小樓挺出如煙的柳枝間,四五座新蓋的“北京式”似乎是從地下冒出來的,連村的小柏油路像是又剛剛鋪過,平坦二順直。

是啊!溫總理說:“農民富、國家安”。近幾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農民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實惠。老百姓能不稱讚嗎?農村能不發展嗎?國家能不安定嗎?

好美的清明節!

清明節隨筆 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託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

可至少我是為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為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嫋嫋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後的篇章。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於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百年後,也許數千年後,他們終究會歸於塵土。而這裡,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後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溫暖的草地。尋找著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裡留下的痕跡;——帶著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著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

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個節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後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為何“欲斷魂”?因為,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裡,永不泯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