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日記範文錦集八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7W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日記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清明節日記範文錦集八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一起去為已到天堂的爺爺去祭奠。

我和爸爸在今天一起去為爺爺燒紙錢。當咱們到爺爺的墓碑前的時候,我想起了爺爺活著的時候的樣子。而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爺爺平時揹著柴腿一搖一晃的身影,在爸爸上學的時候,爺爺為了養家餬口,每天都放牛,當時大冬天的爺爺只穿這一個布鞋,還是一個露腳趾的破布鞋,爺爺想買一雙好鞋都買不到,因為這個爺爺的腿都落下毛病了!

爺爺我想對你說:現在生活好了,爺爺你的一生都沒想到福。在天堂不要捨不得花錢,咱們給你燒了好多紙錢呢!你該花的花,別擔心咱們,咱們很好,在天堂好好過日子,別掛念咱們。

爺爺,我愛你!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裡人們都要上墳祭祖,家家戶戶還做起清明果來。清明的前一天,媽媽準備好了作料,做起了清明果。站在一旁的我也學著做了起來。我先拿來一小團作料,放在手心裡小心翼翼地揉成圓形,接著用大拇指往中間一頂,再五指聯用往一個方向捏著轉,捏那,轉那,原來的小團團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酒杯”。然後往“酒杯”裡裝菜餡或甜的餡,最後四周往中間捏,蓋好餡兒,一個清明果就做好了。

爸爸把做好的清明果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蒸籠裡。大約蒸了二十分鐘,香噴噴的清明果就出鍋了。我津津有味地吃著清明果,不住地點頭,說“真香!”

清明節日記 篇3

清明時節到了,你們知道都有哪些習俗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自古以來,清明時節這一天要去掃墓、踏青、放風箏、盪鞦韆、拔河、植樹等等,活動豐富多彩。

有一首詩寫的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很好地表達了清明時節即沉痛哀悼死者,又迎接春天到來的達觀與喜悅心情。

首先介紹下掃墓。這是清明時節的重要習俗之一。這一天要帶著美麗素雅的鮮花、醇香甘冽的美酒、各種新鮮的水果,去給故去的親人掃墓。但有一點不能帶,那就是火。因為掃墓都是在山上,山上有許多的.花草樹木,一但燃燒了,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考慮周到)

掃完了墓,就要出去踏青,同時參加各種體育和娛樂活動。比如,可以在草地上放風箏,這時天上已經有好多的風箏了,有燕子的、有蝴蝶的、有蜜蜂的… …真是式樣繁多,花色齊全,好像天上開了個迎接春天的動物聯歡會!

同時,還可以在清澈見底的小河邊上種那挺拔的小樹,這個時候,你會看到可愛的小鳥在白雲間快樂地歌唱,小河裡的魚兒,在活潑潑地相互嬉戲,真是可愛極了!你還會看到美麗的桃花盛開了,開出了粉紅色的花瓣,像風妹妹鑽進了桃花裡伸了個懶腰。

清明時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極了!

清明節日記 篇4

已是清明。草長鶯飛、鳥語花香,是鄉間少不了的景觀,紛紛細雨,讓清明時節的鄉間,多了一分哀思。

但於我,快樂的音符佔據了我的整個清明假期。

由於在我的村子,就有個不成文的習俗,清明時節要燒野米飯,而且這野米飯年年要在同一個地方、以同樣的菜餚出現。

清明節前,村裡家家戶戶就開始合計著野米飯的事情:你家燒一鍋,我家煮一桶;你家準備湯,我家搞些菜。到了清明那一天,家家煙火,處處人堆。孩子們總是跟在大人後面找空地,摞磚搭灶,不一會兒,大家就都準備停當了。接下來,孩子們在大人的指揮下,去各處撿柴火,去年過冬留下的桑樹枝和路上晒乾的枯草,都是上好的材料,揀來就能燒。等到萬事俱備時,大人小孩齊上陣,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搶著幹這個幹那個。

搗鼓了半天,野米飯總算齊備了,這個時候電話也開始熱鬧起來了。不一會,各路人馬從不同的方向湊了過來,村子開始沸騰。年長的老漢一聲招呼,野米飯盛宴正式開始了。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是誰家的親戚,更不管年長的還是年幼的,大家都會“搶”只碗來盛飯夾菜,沒有搶到座位的,就四個一群五個一夥地散落在村子的各個角落,甚至連田壟上也會成為他們的樂園;圍坐在桌邊的老人,紅光滿地呷一口酒,三五兩句地聊起了過去,激動之處還會哼兩句過去的情懷。

漸漸地,夜幕降臨,人們帶著無盡的回味一一散去,村子裡一盞盞的燈漸漸滅了,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是,我相信,怡然自得的鄉間情懷卻美美地留在了每個人們的心間。

清明節日記 篇5

今天是星期五,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在家長的指導下登入“未成年人——中國文明網”,在網上進行祭拜英烈,撰寫感言體會,表達對英烈的感恩和敬仰,並且寫下自己的感悟。

我一回家,便告訴爸爸媽媽今天的作業,讓他們在旁邊指導幫助我寫下感悟。我在下面的發言框裡看到,別的哥哥姐姐們寫的感言體會真的是太棒了。我也忍不住要在發言框裡寫下我的感言體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之所以要祭拜英烈,一是因為初夏草木茂盛,雜草容易長在先祖的墳墓上,人們覺得這樣是對先祖的不敬。二是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

一。於是人們紛紛在清明這天祭拜先祖。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植樹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七年級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清明節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關於清明詩詞眾多,如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清明》 (唐)杜牧 等,說明古時候的清明頗有名氣。

又是一個清明節,我們一起祭拜英烈們,是你們用你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將來回報祖國,讓你們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激勵著我們!您們人雖然犧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們心中,我向您們致敬。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為建設祖國出一份力。

清明節日記 篇6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終於到來了。今天,我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我們來到了墓地,爺爺先把食物供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我與姐姐、妹妹幫爺爺的墓上貼上漿糊,再把紙花與紙錢貼上去,遠看,像大地穿上了一件五光十色的新衣,近看,像一朵朵美麗的傘。爸爸用鋤頭把雜草除去,再拿幾根菸插上去。我們一起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日記 篇7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作為一個節氣,在久遠的周朝就確定了,它變成祭祀節日的原因還要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避害,在國外到處流浪十幾年。有一天,他們一行走到一個很荒涼的地方,重耳累餓交加,疲憊不堪地想吃肉,坐下來休息時,發現隨從介子推不見了。

一會兒,只見介子推捧著一碗肉湯,一瘸一拐地獻給重耳食用。一問才知,是介子推自割了大腿的肉煲湯。重耳深為感動,含淚對隨從們說:“有朝一日我即位,定要重賞大家,不忘今日之情。”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幫助下,回到晉國當上國君,稱晉文公。可是他即位後,介子推卻不辭而別了。於是,他急忙派人四下找尋,卻不見蹤影,後聽人說介子推攜老母隱入綿山,晉文公便親自到綿山去請。山高林密,遍尋不著介子推的藏身之處。這時有人出主意說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如果放火焚山,他怕母親燒死,肯定會揹著老母逃出來。晉文公認為言之有理,就差人放火燒山。熊熊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不見其母子逃出來。火熄後,人們在一棵大柳樹下發現介子推母子相抱而死。晉文公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念昔日之情,將其母子厚葬綿山。同時下令改棉山為介山,把介子推燒死的那天定為“清明節”。

晉國百姓懷念介子推母子,每年從清明的前一兩天就不忍舉火,寧願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其後就是清明,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插柳枝,有的還帶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祭奠、掃墓。當時,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這一風俗很快傳到其他各國,從此清明變成節日。當然,在今天的“清明節”禁火寒食的人已不多見,但利用清明節悼亡祭祖,緬懷先烈,植樹造林,踏青旅遊,為清明節融入新的內涵,已成為與時俱進的新習俗。

清明節日記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清明節這天,老天並沒有如詩中所寫,而是陽光燦爛,晴空萬里。

一大早,大家全家人帶著祭品,開上車去郊外上墳。野草沐浴著春風變綠了,樹梢發芽了,柳色青青,春意盎然。到了郊外的墓地,大人們準備祭祖,先把美食獻上,再圍在墳頭焚燒紙錢,最後大家恭恭敬敬給先人磕頭,送去大家的思念。之後,大家又玩了一會兒,到了中午就回家了。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大家要牢記先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認真做好應該做的每一件事,不辜負大家對大家的期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