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週記集合八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2W

一週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一週的時間,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技巧,這時候,最關鍵的週記怎麼能落下!一起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週記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週記集合八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五味草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與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與姐姐一起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梔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老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老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與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老媽與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老媽與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與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群眾為了不讓水裡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裡。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為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裡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週記 篇2

每到端午時,母親最大的樂趣就是做粽子。母親做粽子的時候,年少的我總會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著,不僅是因為想早點吃到那美味可口的粽子,更因為,我始終認為,看母親做粽子是一種樂趣。

母親開始並不會包粽子。外婆專程到我家幫著包了兩次後,母親便把手藝全部學到手了。

後來,每年的端午節前,母親就開始自己忙活了,街坊鄰居需要幫忙包粽子,母親有求必應,給這家包10斤,給那家包20斤,端午節前要忙活一個多星期。幫別人忙完了,再忙自己家的,每次,我們家大約都要包上七八斤。

外婆說,裝鍋和煮粽子也是有“技術”的,因為用竹葉包的粽子是四角形的,裝鍋的時候要密密實實地插好,一個壓一個,這樣粽子才煮不破。擺完粽子後上面還要放上些雞蛋,因為粽子鍋裡煮出的雞蛋有特別的清香。

裝好後就開始煮粽子了。用大火燒開鍋後,改為慢火慢慢地煮。這時如果火太急,就可能把粽子煮破了,只能等著喝“稀飯”了。大約用慢火煮上兩三個小時後,再改用微火,讓鍋裡的水似開非開,一直持續到下半夜。

第二天早晨,揭開鍋蓋,滿屋清香瀰漫,我和妹妹歡呼雀躍著,爭先恐後地解開粽子的“衣服”,大口地享受著,而幾乎是一夜未眠的母親,又忙著讓我們給沒有包粽子的鄰居這家送10個、那家送8個,分享端午的喜悅。

端午節週記 篇3

“粽子香,香廚房。

艾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裡,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著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裡,投到了江裡……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著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著籠罩著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週記 篇4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端午節,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端午節見聞,我覺得此次端午節見聞是我有史以來最特別的,因為我看到了傳統包粽子的過程。

當爸爸下班回到家我急忙地對父母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去朱家角逛一圈吧!那裡一定非常熱鬧!”爸爸母親說:“好啊!”

隨後我們去了朱家角,朱家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古鎮那裡的房子和一般的房子不同那裡的房子都非常地古老和漂亮……

端午節夜晚的朱家角,真熱鬧啊!走在朱家角的街上簡直連氣也喘不過來非常擁擠街上人流如潮、燈火通明。老祖母們坐在自己的商鋪邊包著美味的粽子粽子有好多種口味: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豆沙粽……

老祖母的左邊放著一疊綠油油的粽葉右邊放著一盆肉老祖母拿起一片大粽葉熟練的把粽葉折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放進了用醬油半成的糯米然後放進了幾條肉最後迅速地包了起來繫上了繩索;我們買了三個粽子我一邊走一邊迫不及待地扯開了粽葉香氣直往我鼻子裡鑽我狠狠地咬了一口粽子那味道肥而不膩……真是太美味了!

我抬頭往天上一看還有花團錦簇的火苗紅的賽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非常美。天上還有無數顆小星星在閃爍著就像一雙雙小眼睛在一眨一眨還有那發著光的月亮猶如一張夜景畫……

端午節的夜晚真美啊!以上,便是我的端午節見聞。

端午節週記 篇5

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侯,我懷念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每到農曆5月七年級,天才矇矇亮,母親便叫醒我說:“快起來,割艾草、菖蒲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端午節又到了。我便歡天喜地的來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裡,割了一捆回來,幾乎是每一個大門及房門口都掛上一副。一大清早,整個村子裡,散發著濃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早飯吃過後,不用母親吩咐,便邀好幾個夥計上山去摘箬竹葉扎粽子了。

其時的家山,新竹成林,蟬鳴嘶嘶。還有滿山的芒花,開得紅豔似火,“或一簇簇,或一片片,乍看似少女的笑靨,彷彿又如天邊的彩霞。”

箬竹葉一般長在地勢較陰的山坳裡。其竿細細,其葉碩大。山風吹來,葉葉相撞,沙沙作響。摘箬竹葉,要揀新葉,用拇指和食指夾住葉片,中指一頂葉柄,“啪”的一聲脫落。

我們這些孩子們,在故鄉的懷抱裡,這山望著那山高地跑著,跳著,留下一路歡笑。我們比著,誰摘得箬葉多,誰摘的箬葉大。

箬竹葉摘回家後,母親拿到鍋裡淖過,再拿到清亮的溪水裡,一張張洗刷乾淨,就開始包紮粽子了。母親把箬竹葉捲成圓錐型,然後用飯勺,填進糯米,用筷子插實,包好,將嫩竹篾一捆,一隻只稜角分明的粽子便紮成了。

糯米需淘洗乾淨,晾乾,用少量的鹼和之。有時還在粽子中包上一些紅豆、紅棗、花生米及臘肉,味道就更好。

粽子紮好便是晚上了。晚飯過後,父親把粽子放在鍋裡,用準備好了的乾柴煮上三四個小時,再讓它燜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餘溫尚存,還帶著濃郁的箬竹葉的清香。

粽子從八年級一直吃到初五。到初五那天,母親還要做包子,煮鹽水蛋,煨大蒜子。對了,母親還在蛋殼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我的脖子上。這種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蛋當然是越大越好,如果能在脖子上掛上一個大鵝蛋那就雄壯了。玩膩了,就用蛋打架,誰的蛋碰破了,就吃掉。最後留下的就勝利者了。

到了傍晚,母親把艾草、菖蒲收起來,蘸雄黃酒,撒到屋的每一個角落,消毒避蟲。還在我們的額頭上,手背上,腳背上塗一些雄黃。

故鄉的端午節,浸透著一種濃濃的鄉親、親情。

端午節週記 篇6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節包粽子跟划龍舟成了必不可少的專案。

記得那一年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包粽子,我看了羨慕不已,連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進一個大盆子裡,加上紅棗桂圓跟肉,再攪拌一下,餡就調好了。我把粽葉捲成三角形,邊放餡邊用筷子捅,但是不可太用力。最後用繩子綁結實,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粽子後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魚嘴巴,魚就吃不了屈原的屍體了。這也是為了祈願一年裡風調雨順。划龍舟也很好玩。幾個人坐入江中的船裡,幾條船比賽誰先到達終點。這既強健了身體,又培養了團隊精神。不過,你可得謹慎點,灌水的滋味兒可不好受。

除了吃粽子跟划龍舟以外,還有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活動:放河燈。一盞盞蓮花燈,映著清波盪漾的小河,在那兒飄蕩,真好看!我連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燈,還欣賞著河裡的燈,真美好呀!

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將會不斷地傳承下去。它帶給了人們無限歡樂。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你們也來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吧!

端午節週記 篇7

大家知道端午節要幹什麼嗎?知道要包粽子,賽龍舟,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在家包粽子的情景吧!

這天是端午節,我們準備好了糯米,粽葉,豬肉,蜜棗。我們說完:“一二三”立刻把自己要的食材拿走了。我拿走的有豬肉:豬肉,大米,粽葉。開做了,我先用3個粽葉包成像花束的樣子,再把大米舀一半進去,然後把適當多的肉放在米上,再將剩餘的糯米放滿,一個粽子就這樣誕生了。當然,根據口味,我們可以將豬肉放入料酒,醬油裡醃製一段時間。

等所有粽子包好了,就可以放入鍋中蒸了,不一會兒,米香就瀰漫了整間房間,香味撲鼻,我都迫不及待想要嚐嚐鮮了。這就是我的包粽子的過程,有趣而又富有意義。

端午節週記 篇8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