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週記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7W

時間過得真快,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時間,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技巧,是時候在週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週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週記15篇

端午節週記1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美食大節。每逢端午,街頭就會出現很多叫賣粽子、香囊、艾草的小販,今年也不例外。媽媽給我買了好多粽子,也給我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

戰國末期,有一個楚國人叫屈原,他很有治國才能。楚國在他的輔助下,國力強盛,和秦國爭霸天下。後來,屈原受人排擠,遭到流放。自此,楚國國力不濟,先後被秦國搶佔城池,攻破都城。屈原萬念俱灰、仰天長嘆,在悲憤中投江自盡。百姓聽說後,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投棕子。此後,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的一些習俗就形成了,成為我們民族中唯一具有真實歷史背景的傳統節日。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人士,寧死不當亡國奴;是一位很有才氣的詩人,現已成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精神和才氣影響了中華兒女幾千年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一部分。現在,端午節的文化意味越來越濃,影響著我們新一代的炎皇子孫。

但是,如果我是屈原,我決不會投江自盡。因為自盡只是逃避,放棄了國家、拋棄了人民。我會想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做。比如,教學生、訓練兵、教國王,以自己最大努力,一點一點地去服務我們的社會。每個人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興盛起來,人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端午節週記2

老師說,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開心的事了。我也喜歡吃粽子,回味著粽子的美味,我都快流口水了。下午放學後,我就求媽媽給我買粽子。媽媽笑著說:“買點粽葉自己包,我糯米都泡好了。”我高興極了,真想知道那麼好看的粽子是怎麼變出來的。

媽媽的手真巧啊!只見她的雙手左折右疊,粽葉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飛,一會兒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說:“媽媽,我也想學包粽子。”“好啊。”說著,媽媽放慢了速度,她邊包邊說:“把粽葉對摺成漏斗狀,然後把手指插進去,慢慢地繞著手卷緊,然後呢,把米放進去,再放棗,向上折,包住米之後把多出來的粽葉往下翻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尖角。

再用線綁緊就可以了,這樣一個棕子就出來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但是棕葉一點兒不聽我指揮,不是撒了米,就是露出了餡,弄得我手忙腳亂。媽媽笑著說:“不要緊,慢慢來,下次你一定能包好的。”是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又包了好幾次,終於有一點點像樣了。

晚上,吃著自己包的扁扁的粽子,雖然並不好看,但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端午節週記3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裡。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裡。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裡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候,有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因此人們將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因此我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代代相傳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大家都知道是端午節要來了。

剛來天鵝湖(就是我們當地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這裡很多人。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幸好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裡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後,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之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6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後來,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今天一大早,我一醒來就聞到了一股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起床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粽子。今年的粽子品種可真多:有紅豆粽、紅棗粽、花生粽、還有姥姥包的肉粽……

我看見這麼多粽子口水都流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個粽子,三下五除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著香氣的粽葉之後,裡面躺著的粽子就好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之後回味無窮。我們一家一邊吃著香甜的粽子,一邊聽爸爸講著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粽子,而且學到了許多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7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粽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裡,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後,趕緊圍著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粽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接著,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為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為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為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為什麼要將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為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以後,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後,媽媽又將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端午節週記8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到了,我最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食餅筒了。今天,媽媽答應我和我一起包食餅筒,我和媽媽先到菜市場買我最喜歡吃的土豆、雞蛋、還有蝦仁,再去買面和蔬菜。我們回到了家以後,我看見了姑姑、叔叔和表姐他們都來我家了,我媽媽把菜都炒好了。我先拿一張皮來包,再夾一些炒麵、土豆、雞蛋放在皮的上面,媽媽又買了洋蔥和胡蘿蔔。

等了好久好久媽媽才把那兩樣菜燒好,然後把它們加進去,最後捲成筒狀,兩手一上一下握緊就可以吃了。我伸手拿了一個,咬上一口,食餅筒裡的捲心菜、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別是放到油鍋裡炸一炸,就更好吃了,甚至會吃三四個。食餅筒不僅豐富、吃起來也很方便,它長長的外形代表著一家人和睦相處、團團圓圓。可是,裡面的油都會流出來的,媽媽把食餅筒的皮上弄得都是油膩膩的茄子湯,太噁心了,弄得我都不想吃了。我的叔叔包得食物餅筒非常地大,差不多比我們的食餅筒都大呢。

端午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食餅筒,欣賞著各自包的形狀,其樂融融!真幸福啊!

端午節週記9

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每一年家裡都要包粽子。看著大人們忙前忙後,我心裡真著急。今天我決心要學學包粽子。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照著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一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

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彷彿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包住了這邊那邊漏出來了。弄得我手忙腳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重新把粽葉包好。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媽媽。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很不容易

端午節週記10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記念古代詩人屈原流傳下來的節日。

節日期間我和爸爸、媽媽去南陽陪姥姥、姥爺一起過端午節。一路上看見成片的麥浪,金燦燦的;農民伯伯正在用收割機收割小麥,我遠遠地望過去,彷彿看見他們那豐收的喜悅表情,也似乎看見了晶瑩的汗珠流淌下來,撒到了田野中,是不是算對大地的感謝呢?

到了南陽,只聞粽子飄香,忍不住嚥下口水。姥姥馬上給我們端了一大碗剛煮熟的粽子,我一口氣吃掉兩個,分別是紅豆花生和大棗餡,真好吃。爸爸說不能多吃,以防不好消化,不然我還想吃一個。

下午去南陽夥伴家竄門,整個樓梯間全是艾草的特有芬香,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門口掛艾草可以驅蚊蟲,這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慣。

我喜歡端午的粽子,更珍惜這美好的生活……

  端午節週記11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夠將眼睛洗得又明又亮。瞭解了這一祕密,我馬上學著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還聽說,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是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裡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裡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將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

以後,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好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週記1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的時候,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的時候,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13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曆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涼粽,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裡,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說,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涼粽的'習俗,是因為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眾划著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粽餵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拚搏的呼喊跟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為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澳門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著涼粽,一邊欣賞著精彩的龍船比賽,緬懷著古代的仁人志士愛國傳統,立志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學生。

端午節週記14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有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在我國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是來紀念屈原的。在當時,國家患難,屈原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立刻去告訴了皇上,皇上不但不聽他的方法,而且還將他逐出了皇宮,他每天都在江邊上嘆氣,不久後,跳進汩羅江而死。人們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將棕子投入江河。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棕子、雄黃酒。不過,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有的地方還要賽龍舟。傳說,是要把水裡的魚蝦給嚇走了。我們這兒還有個習俗,就是大家都要在門上插著有淡淡清得的艾葉。在幾天前,人們就會把各種各樣口味的棕子包好,到端午節的時候拿出來吃。

我愛端午節,我更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週記15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與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麵………都會被裹在麥餅裡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裡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著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說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