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情感散文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02K

1端午

端午節情感散文7篇

今年的六月六日是端午節,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外婆家度過了開心的一天。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外婆和媽媽包好了紅豆棕子,燒熟後裹著白糖給我吃,每次吃到這紅豆棕子,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啊嗚啊嗚”地吃下去,邊吃還邊在心裡盤算著,什麼時候自己也包一回棕子。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了今年端午節,我可以自己包棕子啦!吃完午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包棕子,於是,外婆拿出了一袋糯米和棕葉。

我和外婆先一起把糯和棕葉洗乾淨,然後,外婆把糯米放到一個大盆裡,往糯米里灑了一小勺鹽。我不明白為什麼要灑鹽,就問:“外婆,為什麼要灑鹽呀?”“灑了鹽糯米就不粘牙了啦!”“那不會很鹹嗎?”“就一點點,沒關係的啦!”“哦!”雖然我這樣回答了,可我還是一知半解。

準備工作做好後,就要開始了。外婆拿起一片棕葉,卷好,再往卷好的葉裡放入糯米,再把棕葉折起來,包出棕子的形狀,最後用繩子把棕子捆好,一個棕子就包好了。一卷,一放,一折,一捆,一個棕子只需四步就完成了。

只見外婆雙手靈巧地包出一個個小棕子,包好的棕子小巧靈瓏,看著外婆包棕子挺簡單的,我就忍不住想要來試一試。我剛包出一個棕子的形狀,還沒捆好呢,米就漏出來了,只好重新包過。有時候,稍一用力,棕葉就破了,也只能重新換張葉子重新包過。看著外婆和媽媽包了一個又一個棕子,可我手頭沒有一個棕子“誕生”,甭提有多著急,只好請媽媽幫忙,總算包好了幾個。最後,我自己單獨包的棕子僅僅只有一個,哈哈,我是多麼“強悍”呀!

鍋裡放好水,外婆把棕子倒進去,看著這小棕子“撲通撲通”跳下水,我的口水便不由自主地落下來,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吃完粽子,我們便來到華東理工大學觀看龍舟比賽。

華東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大河上,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著,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著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裡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裡有著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

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2端午情緣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遼闊江天萬里霜。”眨眼間又到了肉香飄粽的時節了。此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縈繞於我心頭。

放學後,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推著自行車,看著車如流水人海如潮的街道,不經意間瞟了幾眼街道兩旁各大商店裡張貼的林林總總的傳單。偶一抬頭看見了湛藍天空中飛機劃過的弧線,長長的、彎彎的,還帶著悠悠的白雲。鼻尖不時地沁入幾陣幽幽的粽香。聞著粽香,看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穿梭的人們,那掛滿微笑的臉、那陣陣爽朗的笑聲,思緒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從前——在那有山有水的小村莊裡,人們喜慶端午的情景。

記得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我總會和姐姐們一起,背個小竹簍,到山上去摘箬葉。新鮮的箬葉一片片的洗淨,然後放在籃子裡等待著包香粽。家家戶戶的門前還會插上從田間地頭割來的艾草和菖蒲。清晨,在陣陣煙霧的籠罩下,村子裡處處散發著艾草和菖蒲的馨香。待到粽在鍋裡燜熟了之後,灶前臺後便瀰漫了箬竹葉和著大米的陣陣清香。每每這時,母親總會從百年老壇裡掏出用紅泥和黑灰包裹著的鹹鴨蛋來。等到母親用刷子刷的乾乾淨淨的時候便可以放到清水裡煮,煮熟了,母親還會挑出一些染上鮮紅的色。我特愛這種紅蛋,我一直認為這種紅色是可以帶來好運的。因而我總是把它放到一個網裡拿著,靜靜地看著,嚥著口水,捨不得吃,偶爾還要和同村的小孩比比賽賽,看看誰的蛋大,誰的好吃。贏了就會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然後,一起嬉戲玩笑著吃掉手中的蛋。那場景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時幼稚的表現,那時純真的年華,那時的端午節,如珍珠一樣,熠熠奪目

曾經也無數次的幻想,如果我離開了這個村子,離開了朝夕相處的親人,那會是怎樣一番感傷啊,我會有多麼的不捨與留戀啊!尤其是在這個時候“同是天涯淪落人”那些在外漂泊的遊子們,在外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端午節,不知苦守了多少度閒愁,不知錯過了多少珍貴的年華。我想不管他們離開了多久,不管他們走咧多遠,在所有遊子的心中,那份最淳樸的鄉情是無法忘懷的。或許,此時,在世間的某個角落,正有一個人在聆聽著“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的細語吧。此時的我心裡有些許說不出是孤獨還是落寞的滋味,淡淡的,有點憂傷。我想著八千多日子這樣無聲地滴在時間的流裡,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一樣無影無蹤。想到這,我不由得加快腳步,此刻我要用文字來表達我內心的思念,執筆與紙,寫下濃濃的端午情願。

端午情願,心繫中國結,願天下人美滿幸福,願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

3話說端午

端一盤粽子,呈一枝艾葉,與你一起過——端午。

自多了端午節假日,端午的“節”氣立時濃了起來。這也讓現時代的人們,體味到了舊時中國的傳統意味。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在中國,流傳至今的節日“四大名旦”,當屬春節、中秋、清明和端午。而這四者中,端午名氣相對最小,但它又是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個。自然,它的“中國味”也是最濃的。端午的習俗來源,最廣的說法當屬屈原投江忌日。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這一日,划龍舟,包粽子……而從歷史淵源上講,正是紀念屈原這一點,讓端午變得豐富和更有價值。

農曆五月五,本不是一個“好日子”。在國人的傳統上,5月及5日,屬“惡”月與“惡”日。因此,5月5日之端午,辟邪驅惡,成為端午的重要內容。

為什麼選擇5月5日作為“端午”?在時間上,5月初,正是“五毒”從冬日復?,開始活躍,容易對人造成傷害的時節;而5月,則是氣候多變,各種瘟疫最為流行的季節。這也是認為5月是“惡”月的一個原因吧。

是日,家家門前掛上菖蒲、艾草;孩子的額上,用雄黃畫一個“王”字或一個點;或在孩子的手上,圈一個五色線。這都是在辟邪驅惡呢。

大約在50年前,如此習俗,無論是窮人還是富家,都會這樣做。後來,明顯少了許多。近些年,雖然傳統越來越有迴歸的意思。但人們,大概很少想起要靠這些方式驅毒。它只是一個象徵,是人們寄託美好的願望的方式。

端午,最是憶江南。採一把蘆葉,以長江的江草作線,嚴嚴地裹實粽米;深夜了,母親升一臺灶,火融融的;第二天清晨,孩兒醒來,整個屋充盈著蘆葉的清香;鏡前的自己已是一隻虎——額上有一隻大“王”;門前掛著長長的菖蒲、艾草,手腕繞一串五色彩線。而這個時節,正是啖黃魚的好時機,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一條兩斤左右的大黃魚。可惜,這樣的大黃魚,在市面上,已經有20年不可見了……

畢竟,那一代人還有端午之“憶”。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的許多傳統,包括傳統節日與習俗,不能丟。那是滲入中國人骨髓的根。

就讓我們以這樣的心境,度我們的端午。而這枝艾葉,算是百度人寄予各位的小小心願:甲型H1N1流感來了,艾葉會給所有華人辟邪消災。祝大家安康……

4今天是端午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上一起床,就看見鄰家門前插著艾草,自然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的早點是粽子。在吃粽子時,我想起這麼一個故事: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時楚國被別的國家所滅,屈原不願投降,為了表達他的愛國精神,他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湖南的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為了不讓魚把屈原的屍體,就包了許多許多的粽子,扔進汨羅江餵魚。表示了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都包粽子紀念他。

到了10:00,我外婆就忙個不停,做這道菜,做那道菜,能幫忙的地方,我儘量幫忙。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一桌豐盛的午餐便作好了。

端午節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感人淚下的傳說。據說白蛇精白娘子迷戀上了凡人許仙,白娘子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不做任何壞事。他和許仙結為夫婦,一直過著美好的生活,不久便生兒育女。可是有一天,有個叫法海的壞和尚一心想拆散他們一家,就把許仙騙上了山,對他說,他的娘子是一條白蛇,在端午節的時候,給她喝雄黃酒,他就現出原形來。正如法海所說,許仙給白娘子喝下雄黃酒後,立刻變成一條巨大的白蛇,扭動著身子。這可把許仙嚇得竟然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去盜仙草,一路上崎嶇艱難。爬到山頂時,山神來和她決鬥,遍體鱗傷的白娘子,歷經千心萬苦,終於拿到了仙草,救活許仙。狠毒的法海見還沒拆散他們,又把許仙騙來,給他一個圈子,讓他在白娘子梳頭時,戴在她頭上,會保平安的。毫無警備之心的許仙真的照辦,他剛把圈戴在白娘子頭上時,白娘子就被收了進去,關在雷峰塔內……

端午節,我吃著粽子,想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不畏艱辛執著追求的白娘子,心裡不禁感慨萬千。

吃完粽子,我們一家人開車去賽龍舟的江邊。本想早來找個好位子,不料卻早已人山人海了,各河道上也正有許多龍船向這兒靠近。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運動員們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第一輪上場的是紅、黃、黑、白四艘龍船,我看中白船,我要為它鼓勁。這時一聲槍響,突然龍鼓齊鳴,號聲連天,四艘龍船像箭一般射出,岸邊的觀眾都熱血沸騰了——有的拿著鼓掌拍加油;有的吹著口哨打氣;我也為白船開始鼓勁:“加油!加油!白船加油。”家人們也分別為自己看中的隊伍加油鼓勁。溫度僅有26°,也吹著微微的北風,可是我急得滿頭是汗——差一點!差一點就超過了紅船!加油啊!比賽結束了,雖然我看中的白船隻得了第二名,心裡有點遺憾,但我還是為他們能在落後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的精神所感動。

哈哈,今年的.端午真是快樂啊。

5端午濃濃情

端午節到了,人們插艾草,包粽子,賽龍舟,真讓我目不接暇。

這次端午我在爺爺奶奶那裡過。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忙著包粽子,爺爺在門口插艾草,忙得不可開交,我上前向爺爺奶奶問好:“爺爺奶奶好。”奶奶一見我就把手中的事放下了,過來看我。“乖孫女,你長高了不少呢,去年這時候才到奶奶脖子,今年就到奶奶的鼻子啦。”“是嗎?”“怎麼不是呢?”奶奶笑呵呵地說,“明年說不定到我額頭啦。”……聊著聊著,到了中午。

“吃粽子啦!”奶奶大聲的喊著。我們都到齊了,開飯。我吃著奶奶包的粽子,彷彿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佳餚,是用金錢買不到的,裡邊包含著奶奶對我濃濃的愛,奶奶的艱辛,奶奶愛我的情意……我忍不住說:奶奶,我愛你!”“奶奶也愛你!”這一幕,我深深地感動了,熱淚盈眶。“不要哭,哭了可不好看。”至今,奶奶還忘不了我以前愛臭美。我愛臭美,人家老是笑我,每在這時候,奶奶總是挺身而出,斥責他們:“有什麼好笑,你們沒有過嗎?如果現在是你們被人笑話,還會這樣嗎?要尊敬別人,尊敬別人,別人才會尊敬你。”被奶奶斥責過後的他們,各個全都臉紅起來,以後再也沒笑話過我。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我體會到奶奶的愛,頓時眼淚從兩邊滾落了下來。在我被人打的時候,不管颳風下雨奶奶總是出現在我的面前,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無比幸福。奶奶的愛已超出我的想象,在這世界上我感到我是最幸福的人,再也沒人比我要幸福了。

“呆什麼?”一句話讓我從回憶中退了出來。

原來是奶奶叫我去看龍舟,還說今年的龍舟有比賽。我連忙讓奶奶帶我去。

到了海邊的橋上,站在最高的一層樓梯看下去,像要栽倒下去,不怕,我有那和藹可親的奶奶。

“今年的龍舟比以前有趣多了!”一個個龍舟爭的“你死我活”必要比出個高下。其中紅色的龍舟游到了第一,其他的龍舟上的人用上了吃奶的力氣蕩起雙槳,擴散出了一道道水紋,真美。不一會兒其他的龍舟都趕上了紅色的龍舟,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必能成功。時間如梭,轉眼間到了傍晚,我在奶奶家吃完晚飯就要回家了,在回家前,我對爺爺奶奶說:“下一個節日,我一定會和爸爸媽媽回來看你們,爺爺奶奶,我愛你們,是你們幫助我走出陰影,讓我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成長,謝謝你們,讓我的生命充滿光彩,謝謝你們!”這時,全家人都感動了,眼淚隨著眼眶兩邊留了下來,“再見。”我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端午節,雖然平凡,但有著家人那濃濃的愛。

我愛我的家人,希望我的爺爺奶奶能活到百歲,祝爺爺奶奶天天開心!

6耐人尋味的端午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湧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湧,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起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麼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著這耐人尋味的端午節,為的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7端午節的起源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裝置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