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的成語故事

來源:果殼範文吧 5.37K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端午的成語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端午的成語故事

  關於端午的成語故事

屈志從俗

屈志從俗的意思是曲意遷就,隨從世俗。確切地說,它不算端午成語,但它的'確跟端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首先,它出自《楚辭·九章·思美人》的“欲變節以從俗兮,??易初而屈志”。而《九章》的作者正是端午節祭奠的主角之一屈原。其次,有一則謎語說端午節吃粽子,打一成語。謎底正是屈志從俗,因為從字面來看,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真是嚴絲合縫。

頭懸國門

頭懸國門是一個典故,典故的主人公是端午節祭奠的另一楚國人——-伍子胥。伍子胥本是楚國大臣,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隻身逃往吳國,發誓報仇。他做到了,他和兵聖孫武率領吳軍攻破郢都,把死去的楚平王鞭屍三百,得報大仇。後來他輔佐吳王夫差,窺破越王勾踐疲吳的計謀,多次進諫。夫差聽信讒言,疑伍子胥謀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時,對身邊人說:“扶吾眼懸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滅吳也。”夫差聞言大怒,命人把子胥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後來吳國果然被越國滅掉。

絕妙好辭

端午起源源流頗多,其中有一個跟東漢孝女曹娥有關。曹娥父溺死江中,她號哭十七日,於端午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從此,她所住之鎮更名曹娥鎮,殉父之江為曹娥江。東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會稽上虞令度尚欲為曹娥立碑,命其弟子邯鄲淳作碑文。東漢書法家蔡邕去訪碑,時值暮夜,蔡邕手摸碑文而讀,閱後書“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於碑陰,隱“絕妙好辭”四字。曹操和楊修曾猜過此謎,《世說新語》和《三國演義》都記載過這個故事。

以毒攻毒

端午節起源有一個惡日說。古代自先秦起,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那古人怎麼辦呢?他們採取了以毒攻毒的招數,紛紛在端午這天舉行除瘟、驅邪、求吉祥等活動,這才形成了今天卓有特色的端午文化。古人為了避諱,甚至把端五改做了端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