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端午節作文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71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集】端午節作文8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與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作文 篇2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近,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可以看龍舟、吃粽子。媽媽帶著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著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麼煩惱都忘掉了,伴著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回到家,我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鬆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嚐嚐。粽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端午節能吃上的粽子,又能看的龍舟比賽,真是無窮!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從中國農曆節氣上說,是太陽將要到正頂了(最北的北迴歸線)。

端午節的習俗,相傳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其他地方的端午習俗我不清楚,廣東省英德市青塘鎮的習俗是傳承正宗客家(中原人由於戰亂,遷移到其他地方的,俗稱客家人。)習俗的,流傳著一首順口溜:"四日夜五日朝,六日粽子打交,七日閒掉掉!"就是說:不同的村子,節日的主餐時間有所不同,有的以五月初四夜為正餐時間,有的'以初五早上為正餐時間!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致的習俗…

1.門上插桃條枝、苦艾、蘇茅

初五的大清早,家家戶戶都要起的早,婦女們到野外折了桃條枝(桃樹的)、蘇茅草(白茅草)、苦艾草拿回家。紮成一小束一小束,分插到本家房子的每一間的門楣上或門框上邊,說是辟邪的用的,將晦氣全部避在門外,祈求平安!(聽說這是唐朝黃巢之亂時,黃巢到處抓人或殺人,為躲避戰亂的中原地區的人們人遷徙到福建,又從福建向廣東遷移。在廣東的南嶺時,遇到了黃巢,看到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小孩在逃命,黃巢就告訴她:在自家門前插上桃條枝、蘇茅草和苦艾草就沒事!可是這婦女將這些東西插在村子的巷口,整條巷都沒有被殺,當時村子的姓氏很雜,因此後來的廣東韶關南雄珠璣巷百家姓祠就這樣出現了。)

2小孩佩戴紅蛋

五月初五這天,最特別的恐怕就是染紅蛋了!一年當中,就這一天才准許染紅蛋:早上起來,婦女們幹完了插桃條等事之外,就要做第二件事----染紅蛋!先將雞蛋或鴨蛋煮熟,再趁熱放到有紅色染料(是雄黃和一些植物粉末的混合物,著色牢固,我們客家人叫"飲品紅",濃的時候變成紫紅色)的碗裡,滾幾下,看整個蛋都著了色,再撈起來晾乾,就成了紅蛋!農村的大人們,都會拿個"春絡袋"(客家人叫蛋為"春".),裝上一兩個紅蛋,拴在小孩胸前的鈕釦上,紅蛋就垂掛在胸前了,小孩隨時可以碰爛後去殼吃蛋了!據說是紀念屈原的,因為當時,死人要埋葬,都要裝在紅色的棺材裡的,要遊棺,人們就用胸前掛紅蛋的方式來表示對死者的孝道和尊重,這習俗就傳了下來,小孩也挺喜歡胸前掛紅蛋的。這蛋在當時做什麼用,就不太清楚了,反正是可作半餐(小口)充飢又不易變壞。這些紅蛋,每年的端午節前後一兩天,在街上都可以買到!不信你到青塘鎮來看看…

3.包粽子

一般在初五的早飯後(約10點半鐘吃飯)就包粽子。有糯米粽和粳米粽兩種,米料裡一般都放點硼砂,包殼是竹葉或正式的粽葉,包帶是席草(一種水生三角形的,可以編織睡席的草。)餡料有花生、紅綠豆(不用綠色的)、糜豆(我們叫白飯豆)等豆類,就是不用黃豆!肉粽有:豬肉、鵝肉、雞肉、鴨肉,就是不用牛肉、狗肉!煮粽子的湯水要用灰水:平時打柴時,割些黃藤灌木回來,(也有用黃豆莢的)晒乾後燒成灰,到了要用時,燒好開水,用布袋(過濾用)或布帕攤上那灰,趁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淋過去,得到的水就叫灰水,這樣悶煲出來的粽子顏色就變得有點黃色,口感也很有筋性,不黏,又爽滑,吃起來也比較爽口,別有一番風味。也許超市裡的就沒有這味道和口感了!粽子在我們這裡一年四季在街上都可以買到熟的…

歡迎你來青塘嘗一嘗青塘粽子、青塘艾餈、青塘雞爪粉、青塘米粉……挺有特色的哦!

端午節作文 篇4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著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著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粽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5

有人喜歡熱鬧的春節,有人喜歡團圓的中秋節,而我卻喜歡的是祈禱國泰民安的端午節。

端午節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當他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時,悲憤交加,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汨羅江。村民們知道後,紛紛往江裡投放米糰子,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又在竹筏上按上龍頭驅趕魚蝦,而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為了紀念屈原,便形成了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會包粽子,所以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會有許多粽子吃,媽媽說包粽子用蘆葦葉包的最香,先用兩片葉子正著放,再用一片葉子反著放,然後做成一個圓錐形,把糯米,花生,紅棗等餡料放進去,再把多餘的葉子包在一起用線紮好,一個粽子就包好啦。包好的粽子放在蒸籠蒸大概一個小時就好了,蒸熟後得粽子香氣撲鼻,鬆軟可口,真是好吃極了。

端午節還要戴五色線,佩戴香包。一大早,奶奶便給我帶了一個五色線。邊戴邊說這個五色線,五月初五帶上,七月七摘下來扔到河裡,這樣一年的'疾病就帶走了。接著又給我帶了一個香包,裡面有香料,艾草,雄黃,奶奶說香包有驅蚊辟邪的功能。奶奶給我帶好香包,媽媽也把粽子端了上來,我們一家人一起吃粽子,開啟電視,看著划龍舟的場面。看著他們精彩激烈的划船,我也忍不住為他們歡呼喝彩。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我更愛我們的祖國的傳統文化,也期待先祖的英靈流芳百世。

端午節作文 篇6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誕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前幾天,我們一家人忙著去街上辦置節日的特殊用品:買粽子、雄黃、香包等,有的人家會自己做粽子,大家都盼著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早上,等我們開啟門就會發現有好心的鄰居已給我們送來了新鮮的艾蒿,有時竟有兩三家給送,是他們自己起早去山上割的,爸爸忙把艾蒿插在門窗上,有的鄰居搬走了,爸爸也會在他們老房子門窗上插上艾蒿,這就是別人把愛傳遞給我們,我們又傳遞給他人,這種關係一直維繫著。這一天,媽媽給我們煮大蒜、雞蛋、粽子吃,記得小時候媽媽強行用蒜頭蘸雄黃酒抹鼻子、耳朵、脖子,現在長大了很自覺的.抹,媽媽說今天抹了一夏天蟲子不會鑽進鼻子和耳朵,我就當是真的吧。

急急火火的吃完中午飯,就纏著爸爸媽媽帶我們去看龍舟賽,龍舟上的小夥子們配合有序,充分體現出了團隊精神,聽從統一指揮,競相爭先,每年龍舟賽集鎮居民賽不過大河南農民,他們很客觀的找原因,是農民的勤勞練就了一副好身體,值得他們學習。在看完賽龍舟後,人們把沒吃完的粽子和大蒜丟到河裡,據說是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

這就是我們蜀河古鎮純樸又熱鬧的端午節。傳統的節日裡顯現出了古鎮的傳統美德和和諧氛圍,會一直傳承下去的。

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這個是老舍先生的《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當時端午節本是驅除瘟疫的。但是後屈原是在端午節投江的,所以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前一天,大家都忙著包粽子,我們小孩子當然是幫不上忙了,所以我們結伴去玩。我們先是去玩過家家,再騎著車子圍繞村子轉兩圈。最後我們要去佩香囊,傳說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中午回家後,粽子差不多都包好了,粽子是用葦葉來綁的。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兩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吃過簡單的午飯後,我就幫媽媽懸艾葉菖蒲。在端午節,我們這裡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買來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的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把他們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

第二天起床後,我們小孩子都非常開心。係數穿戴好後,就等著媽媽把煮好的棗棕拿到飯桌上,因為聽說早上吃了沾了糖的棗棕,會早中狀元!

吃過早飯,我們孩子又聚到了一起,有時還有家長,我們這是要去看賽龍舟的節奏。你瞧!那一條條龍正在起跑線上左右搖擺,都有著必勝的信心,龍上的人也一個個蓄勢待發。一聲口令剛下,龍便向前衝去,有紅龍、黃龍還有藍龍。後面有人敲鑼鼓助威,那場面真令人驚歎。我們小孩兒打賭哪條龍會贏。當然少不了賭物了,我們的賭物基本上粽子。我打賭是黃龍贏。因為它也是金色,象徵著吉祥、神通廣大的寓意,當然他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果然不出我所料,黃龍贏了!我便跟著夥伴兒們去家裡拿粽子。

晚上,大家再大吃一頓,就早早的睡了。

過後兩天,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了。學校裡會傳來小孩子們炫耀自己端午節趣事的聲音,時不時還有一聲聲讚歎。

端午節作文 篇8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我家鄉有吃粽子。割艾草。小孩子要佩戴香囊和五色絲線的風俗。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今年的端午剛剛過去。我是在奶奶家過的端午,那天早上天剛剛亮,奶奶就起床了說是趁著太陽沒露頭去割艾草,這時候割的艾草能治病,驅邪。我也立刻爬了起來和奶奶一起去我們拿著鐮刀走在路上,快到地方的時候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奶奶說這就是艾草發出的味道,把個下的艾草放在房子裡可以驅蚊,驅蟲,我想艾草的作用可真多呀!

回到家裡,媽媽把準備好的香草和五色線分別系在我和弟弟的脖子和手上,說是可以驅邪和保平安。

吃粽子是端午的特色,今年奶奶沒包粽子,我們就買了許多,有蜜棗的、葡萄乾的、有牛肉的`等多種味道。我喜歡吃蜜棗的,撥開薄薄的葉子,粘著白糖咬上一口軟軟的、甜甜的真好吃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