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教案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35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端午節教案4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及古琴樂曲,瞭解端午節與屈原的關聯,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與不屈的性格。

2、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製作,讓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時無窮的。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製作。

教具準備:

1.有關屈原的故事或圖片資料。

2.龍舟的圖片資料。

3.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學具準備:

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織紀律,檢查學具。

2、聽一聽:

師: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同時也加深對端午節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業要求:

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製作。

5、老師示範製作一個大龍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樂,學生製作大龍船部件,老師巡迴指導。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教師小結:展示學生完成的大龍船作品。

1、靜息。

2、聽一聽:

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學生認真聽老師佈置作業要求。

5、跟老師學習折大龍船部件。

6、學生製作大龍船部件。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展示作品。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一)用兒歌匯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裡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二、基本部分(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裡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1、幼兒做完粽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裡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端午節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通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視訊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粽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粽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

鹹鴨蛋,噴噴香,龍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師為幼兒設定區角遊戲環節:通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教師配合圖片和動畫給幼兒講解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

(1)掛艾葉: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2)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粽子源於春秋戰國,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4)佩香包:節日習俗,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5)五彩繩:花繩既是五彩絲,又俗稱五色絲。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後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為可以抵防惡氣。

3、教師出示端午節吃的粽子,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分發粽子、幼兒吃粽子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1)教師出示端午節粽子實物讓幼兒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2)教師撥開粽子讓幼兒瞭解粽子的組成並讓幼兒認識粽葉。

(3)教師將粽子分給幼兒品嚐,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在幼兒園的端午活動內容。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活動使學生知道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及日期。瞭解端午節的

各地風俗習慣。

2.通過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瞭解一些

傳統節日常識,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中華民族,

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動重點:

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及具體日期,瞭解人們慶祝節日的傳統習俗。 活動準備:

收集端午節圖片及相關資料 排練舞蹈、手工,收集古詩等。 活動過程:

一、導語

我國曆史源遠流長,在長期的歷史程序中,各個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

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習俗和文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的一些節日也逐步進入我們的日常生

活,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對於許多學生來說,他們對中國的傳統的

節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膚淺的含義上,對它反應冷淡,

而對外國節日卻很熱衷。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應全面瞭解中國

的傳統節日,學習中國的傳統知識,傳承民族文化,從而提高全民人文素養。 這次主要圍繞端午節展開一次實踐活動。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很多。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二、過程:

1.課件出示端午節圖片,讓學生感受節日氣氛。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課後收集關於端午節資料。

(1)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

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2)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3.課件出示各地端午節風俗習慣。

(1)讓學生了解各地端午節風俗,比較有什麼不同。

(2)讓學生了解本地端午節風俗,並結合自己每年過情景。討論交流。

4.小組比賽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及諺語。

端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西北)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山東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寶山)

三、動手活動

1演話劇屈原

2.學生小組比賽動手包粽子。感受節日氛圍。

四、說一說這次活動的收穫。

五、總結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