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1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實用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我坐著時光機想要到每個時代玩一玩,戰國時代是不是大家都很好鬥,天天都在打仗呢?我做了一點準備功課,原來這個時代出了一個最有名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跟他的關係密不可分,不如親自去看看,說不定有機會可以和他本人聊聊天呢!

不一會兒,我就來到了戰國時代了,身上的衣著也變成古裝,我發現自己剛剛好就來到了汨羅江,有個人正在把石頭綁在自己的'身上,正準備跳河自殺,我馬上大聲制止他:“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啊!有話好說啊!”

意志堅決的屈原,力氣大的驚人,不但把我的手甩開,還用力的把我推倒,還我摔到泥巴堆裡,半天都爬不起來。

一群當地的居民衝過來想救屈原,卻已經來不及,他們馬上跳上船,用力的敲打河水,不準魚蝦靠近屈原,還回家包了食物扔進江裡,希望魚蝦吃飽飽,就不會咬屈原的屍體了。

一旁的我看了都想哭,屈原是這麼受敬重的人,就這樣被小人給害死了,不過,自殺真的很愚蠢,只可惜我沒機會好好勸導他。

但若是真的被我勸得不想死了,那是不是就沒有端午節了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看著窗外的傾盆大雨,不禁讓我想起老舍的七律詩《端午》“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相傳端午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著名愛國詩人屈原。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習俗

早晨,我和媽媽一起從菜場上買了粽葉、糯米、豬肉、酸菜和紅豆。把碧綠的粽葉一張張洗淨,用熱水浸泡;炒好香噴噴的酸菜;再把泡好的糯米拌上紅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迫不及待地洗好小手,看著媽媽地樣子學著包起來了,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倒三角形,隨後在一個捲成的小鬥裡,倒入少許糯米,表面夾些酸菜,在“小嘴”裡塞進豬肉,再蓋上一層糯米,壓緊、按平、摺疊起另一半粽葉,最後用棕披紮好,就OK了!

經過我不懈的努力,一個個似像非像,奇形怪狀的粽子在我的手中誕生了。我忙著把我的得意之作交給高壓鍋“先生”,半個多小時後,‘高壓鍋先生’交上了它的‘答卷’(Oh!No,my粽子):有的大如小肥豬;有的小如枕頭;有的露出了白白的小‘腦袋’;更有的索性不受束縛,來了一個集體大‘爆炸’。

儘管這樣,我還是抵擋不住那沁透心脾的清香誘惑,饞得我直流口水,三下五除二,抓起一個就兒狼吞虎嚥起來。嗯!雖然賣相不是很好,但味道還是挺棒的。能吃上自己親手包的.端午粽,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外面的雨依舊下的很大,可我的心卻沉浸在這濃濃的節日氣氛中。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這鬥蟋大會的開幕戰,自然是由東道主聽風樓的劉海開打,迎來的對手是暖春巷回雁閣的金牌蟲師胡黑。劉海一臉不屑地看著擂臺另一頭的胡黑,心中滿是譏諷。這胡黑和他是老冤家了,因為同在富貴坊,聽風樓和回雁閣自然有著不小的競爭與仇怨。胡黑和劉海約鬥過多場,卻從未勝過。

鳴鑼三響之後,一位鬚髮花白的老人走到二人中間。這老人是本場的評判,他雙手接過劉海的鬥蟋盒,仔細觀賞了一番才對臺下眾人唱道:“聽風樓劉海,所持鬥蟋‘西府霸王’,至今連勝九十一場!”

唱罷,臺下響起一陣歡呼之聲。老人捻著鬍鬚點著頭,懶洋洋地接過胡黑的鬥蟋盒,同時唱道:“回雁閣胡黑,所持鬥蟋……天啊,這是……青頭寡!”

劉海心中一震,忙把視線落在鬥盆之中,待看清胡黑的鬥蟋之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胡黑這隻鬥蟋長得極其古怪,個頭要比尋常鬥蟋大上一倍,通體烏黑鋥亮,而頭部和牙齒卻是一片青綠,兩眼通紅,那蟲兒一入鬥盆,就發出尖利的鳴叫,聲如半夜鬼哭。

“果然是青頭寡。”劉海眼角微顫,腦海中浮現出祖傳古書中對於這種凶蟲的描述——青頭寡,性凶而力大,生於百年古墓之中,長年吸收屍氣鬼氣,雙瞳泛血,齒含屍毒,非異蟲不能鬥之。

好傢伙,這黑蠻子哪裡得來這種品級的異蟲?劉海心中感嘆,抬頭看向胡黑,而後者一臉得意,指了指鬥盆中的蟲兒譏笑道:“怎樣,劉大師對我這隻青頭寡還看得上眼吧?看樣子你這‘西府霸王’今天要成無頭王八了。”

過了初時的震驚之後,作為評判的老人已經壓住了激動心情,抽出了鬥盆中隔著兩隻蟲兒的柵欄,宣佈比賽開始。

柵欄剛一抽開,兩隻極品異蟲終於第一次見面,或許都知道對方是難纏的對手,這最開始的對峙鳴叫,便一浪高過一浪,誰也不讓誰,誓要第一時間壓過對手的氣焰。

劉海側耳傾聽鬥盆中蟲兒的鳴叫,越聽心中越喜,看來“西府霸王”的鬥志被青頭寡完全激發出來了,氣勢一路飆升,這是個好現象。

劉海負手而立,整個人完全沉浸在一種氣定神凝的狀態之中,倒有幾分沙場秋點兵的意味。而實際上,他是在感受著蟲兒身上的戰意,他在等,只等戰意攀升到最高時,便是他出手的`時刻。

“來了!”當蟲兒的氣勢達到頂峰的時候,劉海兩眼一睜,眼中閃出亮光,手捻簧草飛快地在蟲兒的觸角上來回撥動起來。而這時,胡黑才作勢出手,卻慢上了半拍,“西府霸王”已經迅速地朝還未準備完全的青頭寡衝了過去,兩隻蟲兒當下就咬在了一起。

“黑蠻子,你的蟲雖好,但你本人的技巧比我卻輸了不止一籌啊。”劉海頭也不抬地譏笑著,他心裡明白,這場比鬥將會異常艱苦,必須把握住每一個細節。而他說這句話的目的,便是在心理上先給胡黑一記猛擊。

果然,話音剛落,他就瞟到胡黑的右手輕微地一抖,劉海嘴角一揚,簧草在“西府霸王”的背脊上連點兩下,得到主人號令,這蟲兒兩隻後腿一蹬,上半身微微揚起,向左側一傾,就要把青頭寡摔出去。

這奮力一擊如果成功的話,便能極大地打消青頭寡的氣焰,後面的比鬥就好辦了。可惜的是,極品就是極品,青頭寡的身體也往左側一橫,堪堪抵擋住了這一波攻勢。

劉海心中嘆息,這當頭一棒不能敲掉青頭寡的氣焰,後面的比鬥就艱難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為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喝雄黃酒。端午節又稱: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今天的端午節,更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粽子的樣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兩千多年前,因為楚國名存實亡,屈原跳河自殺。為了紀念他,大家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端午節有不少習俗:吃粽子、賽龍舟、煮雞蛋、掛香包等。

這些風俗中我最喜歡賽龍舟。

每到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跑到江邊去看龍舟比賽,為隊員們加油助威!隨著“咚咚咚”的聲響,龍舟比賽開始了。遠遠望去,整個江面上佈滿了龍舟,這些龍舟宛如是一條條真龍,你看:它們瞪著圓嘟嘟的眼睛,好似兩顆超大的珍珠;硬得連牆都撞不碎的鱗片,就像記憶合金一樣待在火旁邊……來看看船員們怎麼比賽吧!他們在比賽前摩拳擦掌地做準備,一個個蓄勢待發,想要爭奪群龍之首。看看賽場上他們的樣子吧。只見他們賣力地、快速地划著船槳,每劃一下,一大片水花就湧了出來,就像一朵朵白色的煙花綻放開來。隨著“一二,一二,一二……”的號子,整齊的船槳露出水面,好像裝上發動機的雁群,整齊地揮舞著翅膀。這會兒,有的人咬牙切齒,緊皺眉頭;有的人因為用力過猛手臂上爆出了一條條青筋;還有的人埋頭猛劃,臉上已經佈滿了金豆子般的`汗水,但他卻不叫一聲苦。最後,比賽結束了,贏的人手舞足蹈,開心地抱成一團;輸的人,嘆氣道:“唉,太過大意了!”但他們又重新振奮氣勢,開始期待來年的比賽。

這精彩絕倫的龍舟比賽我每年都不會錯過!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媽媽說,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著糯米,投到汨羅看江裡,我們家鄉端午節的主要風俗就是包粽子和插艾葉。

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到了端午節,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粽葉,把粽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媽媽包的粽子可好看了,有各種形狀的。粽子包好後,放進鍋裡煮,一鍋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我和爸爸忙著把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這樣可以辟邪。艾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可以治療面板病。

我喜歡我媽媽包的粽子,我喜歡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每家每戶門前要掛艾葉,吃粽子,賽龍舟……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大早,奶奶就給我包粽子,有紅棗的、有赤豆的、還有肉的……我看見奶奶先拿出兩條浸泡很久的`蘆葦葉,把蘆葦葉捲成漏斗狀,盛幾勺浸泡過的糯米倒在裡面,之後再放肉、或赤豆或紅棗,再放些米在上面,把蘆葦葉摺疊,封起上面的喇叭口,最後用細線把粽子五花大綁的捆起來,結結實實。

沒過多久,水池上一個大盆裡放著一個個東倒西斜的大粽子,放在鍋裡煮,不一會廚房裡飄出了陣陣的清香,我的口水漸漸流了下來,就不由自主的大聲說道:“爺爺,快給我吃個粽子!”爺爺遞給我一個熱粽子,我咬了一口,黏黏的、滋潤滑口,是紅棗的,感覺太好吃了,我希望自己也會做,我真是快樂極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溼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裡,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裡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裡刨回來晒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裡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裡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產生了眾多節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等習俗,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直到現在,端午節仍是中華民族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呢!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麼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字有關聯。而且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都很多,說也說不完。其中有一個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後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柳州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瞭解端午節了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