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的作文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42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9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端午,即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城,眼看自己的祖國就要滅亡,屈原深感絕望,投身汨羅江而死。據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非常悲傷,為了不讓魚蝦們來咬屈原的身體,便往江裡扔粽子餵食它們,也有人將雄黃酒倒進江裡,為了藥暈那些水獸們。後來,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紛紛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屈原。

在我們這邊兒,最普通的.習俗是包粽子、拴五色絲線、掛艾葉和守門猴等。還沒到端午節呢,街上就開始賣五色絲線、守門猴,各式各樣,好看極了!

在端午節的早上,父母會趁天沒亮,把事先買好的五色絲線戴在孩子的手上、腳上、腰上等,這樣可以起到驅妖辟邪的作用。然後,把艾葉、桃枝連同守門猴一起用絲線掛到門旁,意寓一年都平平安安。

接下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包粽子了!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和粽葉。餡料有很多種:鮮肉、火腿、鹹蛋黃、豆沙、大棗、花生等。把提前浸泡好的糯米、餡料用粽葉包成菱角狀、牛角狀,再用馬蓮葉細細紮好。然後,和雞蛋、鴨蛋一起放到鍋裡蒸煮。漸漸地,香氣就瀰漫開來……等到出鍋,稍稍放涼一些,剝開一個粽子,如白玉般晶瑩透亮!用筷子夾下一塊蘸上點白糖,放入口中,那甜味、粽香味立刻充盈在口腔中,細細的品味,軟軟糯糯,即使嚥到肚子裡了,也仍然口齒留香……頂雞蛋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幾個小朋友各拿一個雞蛋握住一端,用另一端互相碰撞,看誰的蛋殼能堅持到最後不碎。獲勝的這個雞蛋那是絕對不能吃的,這是勝利者的標誌。

等到端午節後下第一場雨,就要把五色絲線扔進雨裡,這年的端午節也就徹底過完了,但守門猴仍然會堅守它的使命,直到第二年再和新的守門猴換崗。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

比賽的隊伍有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和鼓聲中划著龍舟前進。這項活動是由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尋找屈原演化而來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了兩千多年。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著肉。花生。蛋黃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葉包裹而成,而粽子的傳統則是來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將屈原的屍體吃掉。因為端午節流行於漢。

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翠綠的葦葉包著晶瑩剔透的糯米,再加上潔白的砂糖,這就是端午節一道獨特的風景——粽子。

賽龍舟、五彩繩、桃樹枝、插艾蒿,這都是端午節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年輕人都不喜歡做了,但是隻要一提到端午節,人們第一個還是想到粽子,吃粽子是解不開的一個情結。

蘆葦的清香,蔗糖的甘甜,糯粘的口感,這些都是粽子獨有的魅力。我呢,歷來對這些古老的傳統食品就是“來者不拒”,我是很喜歡吃粽子的。

粽子,人們俗稱“掙子”,諧音“掙”,寓意著掙大錢,寄託了美好的願望。所以開業的時候,每一個門店都要買兩個大粽子掛上,喜慶吉祥,期盼著開門大吉掙得多掙大錢。

我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力主聯齊抗秦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當國家滅亡的時候他就投汨羅江自殺了。人們為了不讓魚吃他的屍體,就包了粽子給魚吃。從此,就演變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的`粽子讓我懂得了愛國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對富裕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很喜歡端午節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快到了。

提起端午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呢!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為人正直,憂國憂民,屢屢遭到小人的讒言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能,不辨忠奸,忠君愛國的屈原被放逐,悲憤絕望之際,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人們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屍體,並將粽子投入汨羅江餵魚。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於是端午節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說起粽子,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要說包粽子,我就不得不佩服奶奶的手藝了。奶奶先把長長的粽葉洗淨,浸在水中泡軟。再準備好糯米,還有赤豆、棗子、鮮肉等做餡料。一切準備就緒,只見奶奶三下兩下將長長的粽葉摺疊成一個窩,將糯米填進去,接著把準備好的餡兒放進去,再繼續填糯米,填滿整個窩兒。最後把整個粽子做成一個圓錐形,用線繩繞起來紮緊,一個玲瓏有致的粽子就呈現在眼前。

要想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還得再耐心等上一個時辰。奶奶將包好的粽子一個個放入鍋中煮。只聽見鍋中又像嘆氣又像是嘟囔的'聲音,那股粽香味兒便慢慢地飄散出來,惹得我一次又一次地瞟向那鍋,忍不住猜想:此刻鍋裡的粽子該膨脹得很大了吧,赤豆餡兒一定很香很糯,棗子應該很甜,鮮肉一定美味至極想著想著,情不自禁地嚥了下口水。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奶奶說粽子可以出鍋了。我興奮極了,忍不住舔了舔嘴巴。

奶奶告訴我:“以前只有白米粽,用筷子一叉,蘸上白糖,那時候已經覺得好吃得很。看看你們現在多幸福啊,各種餡兒的粽子要什麼有什麼。”

是啊,時代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現在粽子的品種可多啦,什麼栗子肉粽、蛋黃肉粽,甚至還有水晶粽、冰激凌粽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

聽了我的介紹,你有沒有饞到流口水呢?作為“吃貨”的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故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故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故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正因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溼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裡,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裡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裡刨回來晒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裡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裡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故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在設定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在端午節那一天我們要吃粽子,賽龍舟。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會把泡好的.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包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也要包粽子你可不可以教我?媽媽說可以。於是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把粽子葉疊起來,折成漏斗狀。卷的時候要儘量卷緊。否則煮的時候會露米。我跟著媽媽做,剛開始很困難,但經過我的努力,終於成功了。媽媽說:如果喜歡吃吃棗可以在裡面放上幾顆小紅棗。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上,粽子變成了三角形,最後用繩子綁緊,這一步很關鍵,但也很難,在我綁的時候總會露出一部分的米,在媽媽的指導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成功了。雖然形狀不太美觀,但我幾經努力了。過了一會,媽媽把粽子放在鍋裡煮,我已經在盼望著香噴噴的粽子出鍋了。

端午節那一天,吃著我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可高興了。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偉大的人物。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就盼著能吃上端午的粽子了。

早上,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我們來到了一個賣粽子的阿姨跟前停了下來,我們買上了粽子就回家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開啟包裝就開始吃,我剝開竹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其中包裹著糯米和紅棗,這棗可是主角啊,如果沒有棗,那可是隻有大米飯的`味道了。可是一添上棗,味道可就大變樣了。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真是讓我大飽口福啊!

爸爸說:“你只知道吃粽子,但是你瞭解粽子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爸爸接著說:“粽子也叫‘角黍’。傳說,屈原跳江自殺,人們紛紛搜救,想把屈原的屍體打撈上來,當時,人們包起飯糰,投進江中,以免魚蝦、蛟龍損壞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把包粽子的事情延續下來了。”我點了點頭,知道了粽子的來歷。

我喜歡端午節,喜歡一個個甜甜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端午節那天,大家都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兩千多年以前,有個叫屈原人,因為不想看著自己國家滅亡,就抱著石頭跳江自殺了。人們就划著船往江裡扔粽子,是不想讓魚蝦吃了屈原屍體。後來人們就把吃粽子延續今天,以此來表達後人對屈原這位偉大愛國志士懷念。

我喜歡端午節吃粽子。它形狀好似三角形,外面包著竹葉,裡面有糯米,但是僅有糯米那就沒有什麼味道,所以裡面放上了大紅棗,吃起來黏而不膩,又香又甜,非常爽口好吃!

端午節這天,我不光吃粽子,還吃了肯德基、雞腿……

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端午節的習俗很多:賽龍舟、撒雄黃、避五毒、吃粽子、沐蘭湯和鬥百草……這些都是端午節的習俗。其中我最喜歡吃粽子這項習俗了。因為我喜歡吃粽子。說到吃粽子,我就來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吧!

那時候,秦兵攻破楚國。眼看著國家滅亡,愛國大詩人屈原無法忍受滅國的事實,便跳江自殺殉國。許多人悲痛欲絕,便搖著小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這就是“賽龍舟”的由來。後來,有人把飯糰丟進江裡,想讓魚龍蝦蟹吃飽以後,不去吃屈原的屍體。這就是“吃粽子”的由來。後來又怕飯糰被蛟龍吃掉,便用竹葉把粽子包起來,慢慢地就變成了現在的粽子。又有一個老醫生把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這樣能驅走魚龍蝦蟹。這就是“撒雄黃”的.由來了。

我還聽說有的地方會在小朋友的頭上用雄黃點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以趨避毒蟲。我也希望下一次大人能給我頭上也點一個“王”字,那樣多帥啊!

看了這個動人的傳說,我不禁拿起手中包粽子的材料,包起粽子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