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冬至的作文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冬至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冬至的作文6篇
有關冬至的作文1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到冬至,這句童謠就回蕩在各個臨海人的腦海中,呼喚著在外奔波的臨海人回家過冬至。

冬至,這個節日對其他一些地方的人們來說無足輕重,但對於淳樸的臨海人無異於如過年,甚至比過年還要熱鬧幾分。

清早,天才剛剛破曉,集市上已是人山人海,每個人手上都提著一袋又一袋的蔬菜、肉、海鮮。滿載而歸後,就要開始準備一大桌菜餚了。這時家裡全體成員都該忙活起來,遵從主婦安排,洗菜的洗菜,燒火的燒火,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十分的熱鬧。大概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才能燒好滿滿一桌子菜。琳琅滿目的豐盛佳餚惹得我們的口水就像打開了水龍頭一般,不停地流淌。我們幾番想伸出手偷點吃,都被爺爺機警地逮住,眼睛一瞪或打下手給縮回來了。忙到月剛過樹梢,菜終於齊全了,有紅燒肉、糖醋魚、龍井蝦仁、整雞、整鴨等等,簡直是滿漢全席。

好不容易捱到菜全做好了,我們終於可以動筷子了吧?才不是,哎,美食擺在面前卻不能享用,真是對我們這群小饞貓最大的折磨。這時,爺爺恭敬地請出一個金燦燦的香爐,在上面插上兩根點燃的蠟燭,手裡拿著五炷香去大門外把曾曾曾公太太太婆們請進門,入座,布筷子,斟酒,請老祖宗們喝酒吃菜。我們做小輩的一個個排著隊跪拜祖宗,奶奶在邊上請老祖宗們保佑我們平平安安、順風順水、身體健康、聰明伶俐、學業進步等等。酒過三巡,香也燃得差不多了,爺爺請老太公們放筷子,把恭敬地送出門去,還要燒些冥錢給他們,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生活過得富足。這個請老太公儀式儘管不是十分隆重,但在臨海是不可以不舉行的。儀式過後,就是我們想說美食的時候了。

吃完盛宴第二天,依然是忙碌的一天。大家準備好一份豐厚的禮物,送給辛苦了一年培育國家棟梁之材的老師。這在東漢崔定“四民月令”中也有說到: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可見拜年來歷之久,東漢時期就有了。

臨海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徵,那又怎會沒有極具特色的美食呢?擂圓,是冬至必食的食物,也是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跟平日吃的湯圓不同。擂圓不僅食材豐富,還意味深長,寄託著臨海人對團圓的期望,希望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開始做擂圓有兩個步驟,一搗糯米,二磨豆黃粉,搗糯米是要很多人蔘加的,一個巨大的石臼,裡面放著蒸熟的糯米,大家喊著號子,輪流上來使力,把錘子高高舉過頭頂,有節奏地搗著。我們小孩也會要求試上一試,看大人那樣輕鬆,自己親身體驗才知沒實力是絕對不行的,我們努力舉起石錘,但顯得是那麼的弱不禁風,打在糯米上一點印記都沒有,純粹是湊熱鬧,走米,開始推磨黃豆,在老街中,此時只有磨盤碾動的聲音。擂圓是糯米做的,先將溫水和搗好的糯米粉攪和在一塊,放水也是見功底的事,不可放多,也不可放少。將和好的麵糰摘成一個個醋碟大小的圓子,放進煮鍋裡煮熟,再放到早已磨好的豆黃粉中滾,使它均勻地粘上豆黃粉,因為這個過程叫“擂”,所以圓子叫擂圓。因為是糯米做的,極其下肚,吃三四個就飽了。

古代,家長極其重視孩子的毛筆字,所以也會讓我們填寫lt;九九消寒圖gt;。傳說始於清朝道光初年,道光皇帝親書“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空心字,每個字都是九筆。從交九開始,每日一筆,寫完需要九九八十一天,填完九字,正好是九盡春來。可我們小孩總急不可耐早早寫完這九個字。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童謠又響在我心中。

有關冬至的作文2

冬至日霧連天

漫漫白雪接遠山

春不遠夜漸短

靜候楊柳拂堤岸

我獨自在角落裡碼著字,只聽著鍵盤聲滴滴噠噠在響動,還有的就是樓道里隔一會兒電梯上來時悶悶的聲音,還有就是小狗的喘氣聲,很均勻,很幸福。

冬至日,早上霧霾籠罩視野,是陰沉沉的,還是霧靄靄的,有些辨不清。不是我辨不清,專家也有些說不明白了,這到底是霧還是霾。廣播在不斷的說著哪裡的空氣質量指數為多少,呈黃色預警,哪裡的國小停課,哪裡的能見度低到高速公路被封了……我聽著真想把廣播關了,說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主要說治理哇,不治理,說多少那都是寡說。

我照舊出去鍛鍊了,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怪味兒,我不知道是什麼味道,很刺鼻子,有些不想呼吸的感覺。但是,還是很慶幸自己不在重度汙染城市。網上不是傳著他們上班還得戴防毒面具,最起碼,目前,我們還是不需要那些可怕的道具。

老天爺還是懂得人間疾苦,廣播裡還再三再四的說,要是來一場大風,或者下一場大雪,這場霧霾就會有所緩解。還真的降雪了。

上午那會兒,我在單位坐著,拿出會議記錄本,準備寫下今天開會的內容。陰沉沉的天空,突然間,開閘了,雪霎時間飄灑下來,很瀟灑的樣子。我的心不在做記錄上,我怕我的車子在雪天裡開不回家去。我在焦灼不安中,合上了會議記錄本,下樓開車就回。路上的雪已經鋪了一拇指厚,不是太滑,我小心翼翼地駕駛著車子。高速路已經被封上,只能選著另一條路走了。

車子在雪中行進,雪落於車窗上,打個滾兒,變成了水滴,滑了下來。天氣還是不冷,可憐的雪花,像個精靈飄落下來,為的不是化成一滴水吧。我想,這是一個鬧劇,她下到人間,也想讓自己的美永存來著。但是,碰到了我暖風吹著的玻璃上了,心頓時碎成了水滴。

進了市區,雪小了許多,路面積雪已經融化,車子行駛起來自如多了。但是,等到回家了,天空一下子像發洩情緒,大片大片的雪花,肆無忌憚地傾瀉下來。霎時間,天地萬物白茫茫一片。感謝老天爺照顧我啊,這回,你就盡情釋放這一冬的能量吧!我自言自語道。

是的,北方的冬天就應該這樣,冷冷的,下著厚厚的積雪,這才具有冬天的況味。這場雪,拉開了數九的序幕。

“冬至不吃肉,凍了腳趾頭。”可見天氣在冬至這天,就是要真正地冷起來了。開啟微信,晒餃子的人好多。也難怪,冬至就是個吃餃子的日子。回家的時候,遇上了琴,問她:“幹啥去,笑得美滋滋的。”她說:“去姐姐家取餃子呀!”這傢伙會享福,餃子還得姐姐給包上,就等著下鍋一煮。想著餃子就香,拉來冰箱,吃一個娘給包的餃子,冷的,但也是香的很。孃的味道,冬至的味道。啊哈,反正我的腳趾頭可以保住了。

想起小時候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事情,很是開心的.。沒到這天,我就開始盼望著,盼望著。到了這天,母親割點肉,不多,但足以讓我們解饞。她剁肉餡的時候,我們幾個孩子都在炕上等著。母親剁好肉餡,要切好多蔥放在裡面,還要放入剁碎的白菜。我們其實不想讓母親放白菜和大蔥,就想吃一吃純肉餡的餃子。可是,在我記憶的那個年代,母親總是說:“純肉餡的餃子不香,只有放一些菜才好吃呢。”我其實一直不信媽媽的話,可就是一直沒吃過純肉餡的餃子。

長大後,吃上純肉餡餃子了,曾經的那種饞勁兒卻沒有了。現在,正是吃純肉餡餃子真的不香了,不如加一些大蔥或白菜或茴香。

原來,期盼也有保鮮期,也會過時的。不過,回憶很暇意,像極了小時候暗夜裡的油燈捻子,不亮了,挑一挑,又亮了。恰逢冬至日,挑一挑那記憶裡的油燈捻子,突然間,還蹦出了不少火花。

冬至已至,晝長夜漸短,落雪飛舞的日子,最是思念。看光禿禿的樹枝上掛的滿是積雪,豐滿了許多。想啊,明天如果晴了,冬日暖陽便是光影綿延!冬日走近,春日不遠。

有關冬至的作文3

寒風一陣陣捲過,猶如發狂的殺手,在大地上搜索著獵物,似乎隨時都可能刺入人的骨頭。北方的冬天更是寂靜得很,沒有人願意出門,大風發怒了似的在黑暗的街上呼嘯著。唯有郊區的那所礦工大學燈火通明。肖昕坐在教室專心地研究問題。教室的溫暖、安靜使他漸漸有了睏意,忽然,他的手機振動了,肖昕輕輕地走出教室。

電話是父親打來的,他就在校門衛室。昏暗的燈光映出了父親熟悉的身影,肖昕小跑幾步,趕到父親面前。父親見兒子來了,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父親手中端著一個盆子,蓋著蓋。父親把兒子拉到校門外:“娃,今天是冬至,爸給你燉了點狗肉,快趁熱吃。”說著把蓋開啟,盆內散發著熱氣和香氣。肖昕愣了一下,記起今天是冬至,和父親一起蹲坐在校門外的花壇邊。

肖昕拿起小勺欲吃,剛送到嘴邊又停下了,抬頭望著父親,小聲問道:“你吃了沒?”父親直了直身子:“吃了,吃了,我吃的比你這一盆子還多,現在還有點撐呢。”肖昕邊吃邊問起家中情況來:“媽怎麼樣了,還好吧?南方雖然沒這麼冷,但叫她注意身體。對了,她還在花炮廠工作吧?叫她不要再幹了,她不是對那個什麼——過敏嗎?”“乳膠。”“對,乳膠。”肖昕喝了口湯,稍停了停,望著父親,他比上個月更瘦了,眼袋也更明顯了,嘴脣被風颳裂了,身上穿著母親去年為他織的毛衣,已經破了幾個洞,頭上的白髮又多了不少,耳朵內還殘留著沒洗淨的煤末。對了,煤,肖昕想起來了:“爸,天氣這麼冷,今天又是冬至,你咋還去挖煤?”肖昕說著一陣心酸,若不是自己,父親也不會隨他到這來挖煤。“冬天工錢高,而且比夏天安全。況且你明年的學費……對了,你媽寄生活費來了,噥,她上個月的工資,還有我的。”父親說著從口袋裡掏出十幾張100元、50元的鈔票。“我媽怎麼還寄過來呢?她對乳膠過敏,全身發癢,這錢得給她治病,我不要,我這還有。”肖昕放下盆子,把錢塞給父親,“寄回去給我媽治病。”父親嘴拙,說不過兒子,從中抽出200元。“那我給她寄過去。”肖昕這才端起盆子,重新吃了起來,說道:“爸,你還是換工作吧,挖煤很危險。”父親哈了口氣,說:“這怎麼能行,換工作,我到哪裡去找工作?沒文化只能幹這個,我有經驗就不危險。”“不危險!你以為我不知道,前天就有地方發生了礦難。”

“我們礦安全工作抓得緊,沒事的,那一次塌方,我不是逃出來了嗎?放心,我命大,要真知道危險,就好好讀書,讀出來就不用幹這個了。”父親搓了搓手。兒子盆裡的狗肉也沒多少了。

父親打量了一下兒子。“娃,冬天冷,花錢買幾件衣服,別凍著,身體要緊。別擔心錢,我會掙回來的。”提到買衣服,兒子彷彿突然覺悟到了什麼,試探著問:“爸,這狗肉是你做的?”“對,我做的,在農貿市場買的,你問這個幹啥。”“買了多少?”“我不是和你說了嗎,有兩個這麼多。”父親用手指了指盆子,“我吃著口味還不錯,你覺得怎麼樣?”“不,鹽放多了,太鹹了。”“鹹!不會,我放鹽的量從不會錯,讓我嚐嚐。”“爸……”肖昕聲音嘶啞,“你為什麼要騙我,這些我吃不下了,你拿回去吧……”肖昕說不下去了,淚水落到肉湯裡。“傻兒子,你吃吧,大男兒哭什麼,別人看見了會笑話,別哭了,我真吃了。”父親摸著兒子的臉頰,自己臉上已流出了兩行淚。

肖昕哭著吃完餘下的狗肉,放下盆子向校內走去,又回過頭擦著淚水說:“爸,我去讀書了,你自己要小心。”望著兒子離去的身影,父親站起身來,叮囑道:“兒子,好好讀書,保重身體。”

寒冬的夜晚,一個身影緩緩移去,路上一片寂靜,寒風似乎發現了一個“獵物”,從背後一次次偷襲。父親並沒有感覺到刺痛,直了直身子繼續前行。寒風吹歪路邊的樹,為這個平凡的父親,深深地鞠上一躬……

有關冬至的作文4

隨著一場場秋雨的次第降落,馬路兩邊的梧桐樹葉,已經準備伴著最後的秋風一併回老家了。可是,深深的依戀,攪得它們心緒不寧,去留皆關情。所以,它們抓住這最後的大好秋光,要好好的再樂一樂。和生養它們的大地、樹幹和樹根做最後的歡聚與告別。

而今天的這場秋雨,應該就算是秋天告別的禮儀和腳印了。這最後的一場秋雨,就是為了迎接冬天的來臨而降落的。它纏纏綿綿、飄飄灑灑、恣意飛揚,把整個天地間都濡溼了,就連空氣也似乎可以擰出很多水份來了。寒冷的冬天,就會尾隨著這場秋雨的結束粉墨登場、開始了它嚴酷的統治了。而我們也會再度欣賞冬日無盡的風光了,那留存記憶裡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無比壯觀的冬景,就會讓我們暫時忘記冬天的寒冷和可怕。冬天也會用它無比溫柔的一面,來撫慰我們失落的情懷,解除心靈上的恐懼和擔憂。不管怎麼說,季節的轉換和更替,總是會讓我們有些不自然和留戀。其實,適應了,也就沒有任何區別了的,春夏秋冬也就都一樣的美麗可愛了的。

或許因為,下一輪的輪迴誰也不知自己將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了呢?儘管,心裡還是希望做今天的自己,那幽冪中主宰萬物命運的神靈,豈敢洩露天機呢?既然,做不了主,那就只有聽天由命好了。只要在這天地間生存著,哪怕只是一片不起眼的落葉,也就有了機會報答所有的恩情;只要心裡有這份念想,不管是以一種什麼樣的生命形式存在,都足以感天動地的了。世俗外在的形式,沒有必要非要循規蹈矩的去踐行的。好好珍惜今天才是上策,明天如何?到時自會有分曉的,就像這秋盡冬來一樣自然交接的,一場普通的秋雨就把一切都搞定了的。

也許,這場雨,就是最後的一場秋雨了。為了禮貌,為了迎接冬天的到來,這是必須有的一場秋雨。既是握別,也是歡送。這繁文縟節,竟然連季節也嫻熟了。看來,萬物之間還是相通的呀!只是彼此不知,沒有交流,沒有溝通罷了。

這場雨,自是不同一般。先是溫溫柔柔的,一絲絲的飄著。然後,一點一滴的下著。再然後,淅淅瀝瀝,噼噼啪啪,狂轟亂炸。窗前的芭蕉,就有了韻律,像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彈著一曲不知名的樂曲。是那樣的悅耳,是那樣的清脆,是那樣的蕩人心魄、引人遐思。

喝著氤氳的茶水,看著窗外的雨景,聽那雨打芭蕉的樂聲。感覺是那樣的曼妙,這樣的人生,雖普通,但給人的感覺踏實。有絲竹之亂耳,有自然的韻律,有無邊無際的風景供我賞析。這樣安穩、與世無爭、恬淡的生活,不比老陶幻想中的場景更怡人嗎?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有這樣安穩、寧靜、恬淡的生活能不滿足嗎!這樣的時代,這樣的社會,作為一個單純的人來說,還會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社會前進,人也不落後。就如人對四季的態度一樣,每一個季節都有它的可取處,也都有它的侷限處,唯有將四季融合在一起,才會完美。其實,我們都知即使將四季融合在一起,也無法滿足我們心底的渴求。人的慾望,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是人無法戰勝的對手。沒有心底無窮無盡的慾望,就不可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世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就看如何去開發和引導、疏流了。

我知道,這場雨是秋完美的落幕,也是冬即將來臨的序幕。我們的人生有這樣嚴謹的作風嗎?

從窗縫裡吹入的風,已經有些涼意了,還帶著哨子聲呢!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已經距我們不遠了。

朋友啊!乍寒還暖的時候,不要忘了保護自己哦!這個時候,最是容易傷風感冒的呢!不要像我一樣,永遠也長不大,總是讓親人操心、擔憂、嘮叨......

這場秋雨伴冬至,不要輕視哦!請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吧!

有關冬至的作文5

今天冬至,是個喜慶的日子。是因為有一大群的博友可以相聚一堂,是因為可以名正言順的開心一下,很早就帶著孩子出門了。飯店門口一片喜慶,看到新人臉上的愉悅自己的心也跟著一起開了花。寒暄過後,熟識的朋友們相繼落坐。

不知道是自己衣服穿得少,或者是房間裡的溫度太低,只覺得好冷。紅酒,淡而無味,水般的流進自己的身體,不想喝,因為涼。滿滿的一杯酒,白色液體真的就那樣誘惑著我,一飲而盡得給我前所未有的溫暖,強烈的刺激著我的胃,那樣的慰籍著我的心。看著自己滿臉的紅暈,我跟自己說不冷,身體散發巨大的能量讓我可以抵禦風雨。

手機的資訊無聲的傳來,我才知道自己為何這樣冷,原來今天是冬至。難怪自己會冷,難怪這樣熱烈的氣氛無法將我融化,原來冬天來了,你走了,把我自己留在了原地。我把自己沉浸在瘋狂的音樂裡,我把自己放逐在無邊的空曠裡,以為天很藍,雲很淡,以為可以開心的笑,灑脫地走,卻原來如果曲終人散後,剩下的只有我的寂寞。我一個人坐在屋角,伸出手擁抱的卻只能是自己。冰冷的黑暗中,有一束瑩亮的清輝,從我的臉龐劃過,那是我的淚嗎?

月夜,絲絲縷縷的月光穿透窗櫺,電腦桌前半杯清茶,還嫋嫋婷婷地冒著熱氣。普洱茶昨天早已喝盡,隨手放入杯中的綠茶,淡綠的茶葉,在水面輕輕飄逸,慢慢舒展,緩緩地沉入杯底。有一絲暗香輕淡的,從杯底溜出水面,在杯中盤旋著飄散在屋裡。一時間茶香四溢,不太明亮的房間裡散發出幽淡如芷蘭的清香。喝茶的時候,我把燈光調得很暗,想讓燈光與月光混為一體,讓自己在一種淺暖的色調中享受清逸,讓心境自由和漫無邊際地暢遊。

茶與水,原本就是兩種不同物質,是誰最先開始把他們放入杯中漫漫的浸泡,等到相互融入後開始茗品。茶和水開始了融合,互相包容,互相謙讓,互相激勵,然後各自把心獻出來,讓人們去體會一種味道。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也許只有品茶的人可以感受,那是一種心境,一種心情,一種涵養,一種人生,一種無法言喻的滋味,來自心靈的最裡面,發自靈魂的最深處。那是一種付出的付出的煎熬和錘鍊,是一種而融合在一起,所煥發出的人生至真至誠的美。

今天冬至,我跟自己說不冷,不冷,不怕,不怕,因為我懷中抱著一個巨大的茶杯,熱氣騰騰的霧氣瀰漫著我的臉。我凝視自己的面前的茶杯,他安靜的看著我,無言無語,它就是那樣的等待著我把茶葉與開水投入其中。那樣一個平凡的物體,一個普通的玻璃茶杯,也許屬於他的運命之能是與某一日被我失手,從某一高度跌落,從此粉身碎骨結束它的使命。

茶,緩緩地喝下。此刻我的眼中在流淚,我知道我是個懦弱的女子,如今我更加的懦弱,懦弱的幾乎要放掉我自己。我想要放棄的有很多,其實我最想放棄的始終是自己,黑暗的夜色裡,我卸下虛偽的外衣,我脫去繁華的影子,赤裸裸的聽著靈魂的泣訴。我想要堅強,為此我做了很多,可是我知道一切都是佯裝的,我知道自己真正的樣子。這種偽裝很多時候讓自己感到異常的疲憊,但是我必須如此,因為我要讓別人看到的是我的笑臉。我流淚的時候總是很小心,流過淚後我也總是很小心的用熱的毛巾反覆的敷著眼,我不可以讓別人看到我紅腫的眼。

茶,全部喝盡。我離開桌前,為自己注入新的開水,讓茶香帶給我溫暖,潤溼我潮溼的心,滋潤我乾枯的靈魂。就這樣沉醉於自己的溫清裡,讓我自己在屬於自己的天空下,遙遠迷傷。無論多末的洶湧澎湃的感情終於都會落幕,成就如今悄無聲息的綻放,綻放出的是夢中的冷暖花開。惟有淡淡的茶香,這樣深深的陪伴,我的冬天不再寒冷,冬夜不再難捱!

有關冬至的作文6

古代對冬至十分重視。有“冬至大似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從漢代以來都舉行慶賀儀式,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長至或大冬。冬至後一天叫作至後。節日三天,百官朝賀,君不聽政,民間三日歇市。北方地區又稱冬至為亞歲、小年,同春節差不多,只是沒有拜年這一條。據說孟子死於冬至日,鄉人非常悲痛。於是,廢除慶賀冬至的儀式。

至於冬至祭祖之俗,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說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記載,至宋代多起來。《東京夢華錄》講京師最重冬至節,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武林舊事》說以餛飩享先。

明清時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陰縣誌》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於中堂,設拜奠,其儀並依元旦。”在宗族制度興盛的南方地區,祭祖往往在祠堂進行,嘉靖江西《南康縣誌》:“冬至祀先於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風俗,如萬曆《建陽縣誌》說:“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禮。”福建祀祖用專門製作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於家,祭於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樣,在家廟祭祀祖先。

冬至作為節候甚或歲首,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祭祖所表達的正在於此。

在我們小時候,冬至是個和過年(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一起並重的節日,並有諺語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說燒紙錢祭祖,清明節那天時辰要早點,冬至這天要時辰要晚點,而農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這幾個節日,家家戶戶都要燒四大碗祭祖,當中魚和豆腐不可少,魚即“餘”,希望過上富足有餘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講究,首先不能有葷氣的東西,比如蔥,蒜,韭菜。其次,魚最好是鯽魚,不能是鰱魚,因為鰱魚無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魚,肉,豆腐,第四種有時是蛋皮,過年則是肉圓子。

祭祖的場合在家裡堂屋,要焚香禱告,氛圍很是莊重,所以各種細節總是絲毫不敢馬虎。祭祖的飯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數量一至三雙不等。小時候,我好奇地問家人為什麼這樣?家人只是說給死去的家族長輩吃的飯就該這樣,至於每碗飯上的筷子數量不等,更是解釋不清,是上代人傳下來的規矩。祭完祖先的飯菜要在灶上回過熱氣後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紋路要東西走向(平常使用時候則是南北走向)。南面燒紙、拜祭。燒紙錢時,大人要求我們不能說話,不要亂跑,說這時亡人只在吃飯,不能打攪他們。還有一些小的細節,比如這一天不能打壞飯碗等。當然,更重要的一點,祭祖必須由男子進行(我想,這也許就是農村重男輕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沒有男孩的家庭,必須得招贅女婿,行駛兒子祭祖的義務。

我們家祭祖,父親健在時,由父親主辦,父親去世後就由哥哥們操辦,上飯、插筷子、點蠟燭(小時候沒有蠟燭,就點煤油罩子燈)、依次磕頭、燒紙錢、回鍋飯,一家人再吃飯。回來,我在城裡安了家,清明節、過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墳、敬亡人,過大冬就沒有回去過,生活在樓上也沒有敬過亡人。這樣一個場景:焚香燒紙的煙火繚繞中,一個孩童平神靜氣,滿臉肅穆,對著桌子三叩其首,這對於孩子是有教育意義的,教育後人不能忘根。

我們住進了城裡,我及將來孩子可能會不知道房子哪裡是正南正北,也不會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從簡,想辦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會知道,在某個鋼鐵森林的小盒子裡,有他們的子孫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沒有給他們遙寄過紙錢,只會在清明節、年前,帶著妻女把紙錢送到墳堆上燒。對我的孩子來說,我更不知道他們以後連我們這些精簡了的動作還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將這些祖祖輩輩都有的烙印繼續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這是否是種迷信,或者是種自私?如果不是,這又是否會讓她從此失去了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