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冬至的含義是什麼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9W

冬至的含義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冬至的含義是什麼

冬至的到來代表寒冷即將來臨。冬至節氣是全年中晝夜最長的一天,到了冬至節氣後天氣也會逐漸變寒,進入到全年溫度最低的數九寒天,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迴圈開始了,有“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的說法。

冬至的起源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雖然冬至不是年節,但人們習慣把冬至看成‘節氣年’的.分界點”(《載敬堂集·風物記》)。陳志歲《湯圓》詩就反映了冬至節湯圓製作和人們度節意覺。詩曰:“顆顆圓圓想龍眼,耋齠愛吃要功夫。拌雲慢舀銀缸水,摶雪輕摩玉掌膚。推入湯鍋驅白鴨,撈來糖碗滾黃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歲潛添曉得無?””(摘自《江南靖士詩稿·節日詩》)。

《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就因曆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曆曆法,認為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後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麼受重視,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曆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的錯誤觀念應該矯正,把正確的歷法傳承才對。

冬至節氣的特點

北方地區

冬至節氣時,北方地區的溫度已經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區還有雪凍災難。

西北地區

冬至節氣時,西北地區的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天氣寒冷。

南方地區

冬至節氣時,南方地區的平均氣溫只有6℃至8℃左右。

西南地區

在西南某些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