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春節》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春節》作文

《春節》作文 篇1

春節過了,乾冷的空氣帶有幾絲暖意,地上凌亂的鞭炮屑被堆在路的一旁,闔家團圓的洋洋喜氣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緊張繁忙的工作氣息。而空中還飄蕩著些許鞭炮的氣味。

“叮叮……”,門鈴響了,開啟門,原來是快遞。我先是感到奇怪,在確認收貨地址無誤後,我小心地打開了鼓實的紙皮箱子。箱子包裹地十分結實,難以輕易地拆開,而我在用力一扯後,一片大紅便從箱中湧現出來。

裡面是爺爺奶奶的年貨,都有喜慶的紅色包裝包裹。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旁用紅色綢巾緞帶繫著的光亮的銀手鐲。手鐲十分鋥亮,色澤飽滿而均勻,把玩在手中很有分量。握在手中似乎還可以感受到爺爺奶奶的溫度,手鐲上那條輕捷迅猛的龍,插有雙翅的虎,異常靈動的小猴子,雲上的馬……想必這手鐲是二老們費了極大心力購置的。隨之我便回想起春節時的情景。

春節到了,我們一家三口決定回老家探望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在電話中聽到這個訊息後,好像幼小的孩童,二人爭先恐後地說著家常以及寒暄的話語。

“兒子,過來一下。”媽媽坐在床上,手中提著挎包。我坐在床上,母親便湊過臉來對我說“:這次回老家其實就是為了探望一下爺爺奶奶,那他們要是給你什麼紅包,你象徵性地收一點就好了,畢竟他們也不算寬裕。”“哦”我隨聲應答道。

回到老家,年為真確濃郁了許多,滿街都充滿喜慶的紅色,街邊路燈掛滿了燈籠,擁擠的廟會,熱鬧的.花市,以及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都讓人十分開心,彷彿全城人從家中出來,在街邊歡樂狂歡,令人熱血沸騰。

剛進家門,跨過高高的門檻,爺爺奶奶便早已在門邊等候,將笑臉擁抱迎上來,他們家中光騰騰的,各式的年貨,播著中央一臺的電視,以及家中盛開的花種,橘子樹無不充斥著年味。只見爺爺習慣性地從兜裡取出兩封鼓鼓的鮮豔的紅包,眯著眼往我手裡塞,我看見他用那佈滿血管幹癟的雙手將紅色遞過,我尷尬地緩緩推回爺爺的手,再看爺爺時,他的雙眼黯淡了。“她不要就別給她吧,她又不缺幾個紅包。都是一家人,給不給紅包都無所謂了。”我爸提著買來的年貨在一旁打圓場。聽罷,爺爺收回了。

時間驚人地流逝著,很快新年告一段落了,我們將要離開老家了。還記得那天爺爺奶奶一直忙裡忙外,又是摘菜又是殺雞,把家鄉特產極力塞入車中。但他們今天的話卻少了,臉上一直擠著笑容。送到門口,他們叮囑著,互相又道了別,揮揮手,散了。

看著這手鐲又看了看那沉重的箱子,裡面是送去又送回的年貨,扛著這樣重的箱子,憑著微薄的退休金,擠出的積蓄又獻給家人。而自己肚中只殘留著一碗或半碗粥,又下地幹活去了,這樣的難題是不能所瞭解的,這層深深的牆壁和屏障後是兩個老人依舊想憑藉自己的雙肩撐起後代天空的執著。

《春節》作文 篇2

期待已久的春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大掃除、貼春聯、準備糖果等,迎接春節的到來。街道旁的樹上、商店門前都張燈結綵,製造過年的氣氛。

與其他人相同,到了年三十,我們一家人去了逛花街。因為是最後一天,所以,花街里人山人海。首先,我們到了琳琅滿目的暉春街,滿眼燈籠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巧奪天工,令人目不暇接。手工剪紙等造型各異,色彩多樣,新奇有趣。我們穿過暉春街來到小食區,街兩旁的飲食攤點香氣陣陣撲鼻,吆喝聲不絕。我實在忍不住,就買了三串魚蛋。我們邊走邊吃,不知不覺的,我們來到了鮮花區,鮮花區裡的鮮花真多啊!還有很多我以前從來沒看過的新品種,五顏六色,美麗極了。逛完花市,我們買了幾盒煙花,準備到了晚上放煙花,迎接春節的`到來,這是我最難忘的一次過年了。

春節還有許多難忘開心的事,可以去拜年、遊廟會、鬧元宵。

《春節》作文 篇3

眾所周知,今年的春節是在陰曆2月2日,農曆1月1日。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我們又長大一歲啦!要說春節的習俗還真不少呢!

瞧!我們一家穿著新衣服,都忙得不亦樂乎呢!我和媽媽在大掃除,爸爸在準備大年夜的.鞭炮。爺爺奶奶笑嘻嘻地買菜、買瓜果零食。

過春節我可是最高興的啦!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姐姐各種親戚恭恭敬敬地拜上一個年,長輩們就會很高興,撫摸著你的頭,然後送上一份紅包。紅包可是好東西,裡面會塞一些大小面值不同的人民幣,可能給的錢不多,但都表達著長輩們對我們的一份心意呀!

家家戶戶都把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默默無聞的零食罐裡塞滿了美味。一家人並坐在一起看電視,聊天,這樣的感覺是不是很好呢?

到了春節的第一秒,噼裡啪啦的爆竹聲讓節日氣氛更加濃烈。守歲的大軍開始搏鬥,用毅力來迎接新的一年!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可要做好準備啊!

《春節》作文 篇4

春節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宋代的吳自牧在《夢樑錄》中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說文解字》中對“旦”字的解釋為“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為它分別表示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正月的第一個早晨,所以稱“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稱謂外,春節還稱“開年”、“開歲”、“芳歲”、“華歲”等,在諸多稱謂中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春節”這一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有不同的特指。漢朝時,人們把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立春稱“春節”。南北朝時,人們把整個春季叫“春節”。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但一般人稱公曆元月一日為“陽曆年”,仍把農曆正月一日七年級稱“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即陽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為新年;因為農曆正月七年級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