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春節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W
家鄉的春節1

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飄飄迎新春。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每個地區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習俗,我的家鄉安徽是怎麼過春節的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家鄉的春節15篇

在春節前的一個星期,父母開始購置年貨:鞭炮、煙花、食材、新衣……那麼多需要買的年貨,萬一現金沒帶夠怎麼辦?今天可流行二維碼付款了,掃一掃碼就可以直接付錢,也不需要擔心錢包丟失。媽媽每次付錢都會感嘆:“真是太方便了!”買完年貨,大大小小的年貨全堆在客廳,看上去好不熱鬧,也就有了一點年味了。

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打掃房間,這一天被稱作“掃塵日”,也叫“迎春日”。媽媽說,掃塵有驅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的作用,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寓意。打掃完房間,大家會貼幾個倒掛的“福”字,還會貼春聯,意味著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這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來準備忙碌又喜慶的一天。剛起床,耳邊就傳來此起彼伏的鞭炮與煙花聲,熱鬧極了。大家穿上新衣服,吃完飯,就準備去拜年了。所謂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給親戚朋友送祝福。長輩們在拜年前都會包好紅包,遞給小孩子們,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能與我們分享這份喜悅,怎麼辦呢?開啟手機,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家新年快樂!”嘿!科技可真方便啊,讓遠在他鄉的小叔也能送來祝福。在大家互相祝福的聲音中,拜年不知不覺地結束了。

晚上,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的桌子上最不能少的菜有魚和餃子。魚象徵著年年有餘(魚),而餃子作為中華傳統食物,有著更歲交子,團圓福祿的寓意。一家人圍在桌子旁,談笑風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愛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著爸爸就讓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爸爸笑著說:“要讓老人先動筷哦!”爺爺說:“沒關係的,讓他先吃吧!”弟弟聽了以後,認真地把一個肉丸子放進了爺爺的碗裡,說:“爺爺,這個好吃!”“爺爺咬不動這個哇!”大家都笑了。

吃完飯,一家人開始看春晚,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奶奶感慨:“我們那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電視啊!真好!”老人們彷彿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了從前的生活……

你們家鄉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嗎?來分享一下吧!

家鄉的春節2

我的家鄉——重慶市銅梁縣,位於祖國的西南部,是一個美麗的城市,街道寬大而整潔,綠樹成蔭,今年還被評為全國衛生縣城呢!

我家鄉的春節可熱鬧了,學生都放寒假了,遠方的親人也不遠萬里趕回家和家人團聚,

春節是每個小朋友最快樂、最盼望的節日,正月七年級的前幾天,一家人要在一起吃一頓飯,稱之為團年。正月七年級的前一天晚上,叫除夕,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長輩還要告訴晚輩第二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捱打,不然,一年都要捱打。所以,正月七年級父母一般不打小孩。正月七年級的早上,家家都要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將團團圓圓。正月七年級不能掃地,不然,會把“財”掃出家門。正月七年級的晚上,還會玩龍。銅梁是龍的故鄉,玩龍自然是銅梁的特色,可有名了,銅梁龍還參加了祖國六十週年大慶,我覺得太驕傲了。

過年,我也可以不受限制地打遊戲,可以買玩具,可以吃零食,好耍好玩的事可多了,我最喜歡的事是放鞭炮,去年春節,姐姐的大伯喝醉了,給我們買了很多鞭炮,把我、姐姐和哥哥的手都放軟了。鞭炮的聲音真嚇人。放鞭炮真要一定的膽量,姐姐經常被嚇得尖叫。

我家鄉的春節很少下雪,如果能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該多好啊!我真期待啊。

春節真好啊!一年一個春節太少了。

家鄉的春節3

春節在全國人的心中佔有崇高的地位。金都人也不例外,金都又有什麼過年的習俗呢?

臘八,既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大雪經常來搗蛋,但人們的心是熾熱的總會感覺不到臘八的冷。一年中的農業展覽會也是在這個天寒地凍的臘八里。展覽會上各形各色,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臘八粥,臘八蒜都是傳統人物了。臘八粥是用八種食材糊糊塗塗煮在鍋中的,臘八這天幾乎沒有一家不喝粥。臘八蒜也是必須要泡的,讓蒜瓣在有糖的醋中遨遊幾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冷天,到年底,它們會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中出生。它們不再單薄,脫下白色的外衣,換上翠綠的新襖,並且能讓“骨扎”更具有濃濃的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其實就有一筆濃厚的年味了。當太陽步入西山下,炮杖早已響的忘情了、沒命了。小孩子的嘴在這一天就會收許許多多的美味的糖果,因為今天的習俗本來就要吃糖的。年糕也必不可少。那片金黃燦爛,又軟又糯,入口Q彈,香氣撲鼻的年糕,代表著年年升“糕”。這位傳統人物可以媲美臘八粥和臘八蒜了。

大年三十,街上的車輛少了,但空寂的街道絲毫解讀不出冷清的氣息,大紅燈籠映照得是一片一片的熱鬧,這便是大年三十該有這樣的味兒。晚上就更不必說了,如果你從天上看,你還會看到一片形形色色得紅,好似在寂靜的原野裡燃起了點點紅彤彤得篝火,金都就這樣被包裹在一片火紅中,熱烈的火紅。過年的日子,燈火晝夜不斷,炮杖點燃了了舊日的悲傷,悲傷像煙一樣蒸融了,歡樂在煙中越來越清晰,一點點沉澱下來。

守歲是跨年夜的重要的儀式,在午夜十二點前是不準睡覺的,我很喜歡守歲,因為那時可以吃第二頓飯,而且也可以看春晚,春晚上有很多好看的節目,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啊!有一些地方在晚上穿新襖去拜年。

正月十五,春節的第二個高潮接踵而至,人們的心又歡喜了起來。元宵是一個很好的食物。秧歌也必須要看,偶爾雪也會來湊湊熱鬧,大雪紛飛,四周白茫茫一片,但大雪早被人們熱切的心融化了,有一些人的手都凍紅了,也不當回事,一直在津津有味的看著秧歌。看秧歌隊中的爺爺奶奶們一扭,一折,一回,一躍,一轉,古稀老者,鬚髮皆白,也在這秧歌中煥發了青春的活力。那一輛輛花車是多麼的巨大那隆隆聲時遠時近使人難以分辨出車的遠近。

春節在大笑中走來,又在大笑中走去。當你喜歡上它時,有些人或許正在抓走它讓世人再也見不到它。也許,在春節的最後一天晚上,它陪伴著時光一起悄無聲息的溜走了,溜走的不止時光,還有那份春節的快樂。月光流,時光流,快樂流,春節也在流。

家鄉的春節4

年前,我們校的牛老師帶領我們班同學和四五年級的同學一起,上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課——《春節風俗民情》的調查研究。從那時起,我知道了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也對家鄉的春節有了一些瞭解。

在我們這,春節是從每年的陰曆臘月初八開始的,俗稱“臘八”。直至來年的正月十五結束。在這段時間裡,臘八、臘月十五、臘月二十四、臘月三十、年七年級、初五、十五都是比較特別的日子,因為在那一天裡,人們會做許多不一樣的事。

我們小組研究的是年三十。在這一天裡,家家戶戶從吃過早飯就開始忙碌。最先做的事是女人包餃子,男人打掃院子。餃子要包成圓形,象徵團團圓圓發大財。有時為了測試一下來年誰最有福氣,還會在餃子裡放上一個硬幣,誰吃到就說明誰最有福氣。打掃院子是為了乾乾淨淨迎新年。

其次是貼春聯。貼春聯有講究,若是家裡有錢,不欠債,早貼晚貼都一樣,只要在晚飯前貼上就行。若欠債的就早貼,別人看見你家貼上春聯,就不會去要債了,如果還去,你給人家的錢就變成了壓歲錢。

貼完春聯,還要貼“老灶爺”,“老灶爺”就是一張帶有灶神的畫,是為了供奉感謝鍋一年的辛勞。

待快吃午飯時,要先上香敬神,表示對神靈的尊敬,祈求神靈的保佑,然後再開始吃飯。這頓飯會特別豐盛,名叫“團圓飯”。全家團圓,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既表示來年平安,又是為了犒勞自己一年的辛勞。

晚飯後還要上香、點蠟燭、在門外燒紙錢。桌子上放上三個餃子三個饃,一家老小在對著叩三個頭,說是接神仙回家過年。

忙完後,長輩就開始給晚輩掏壓歲錢了。晚輩先給長輩拜年,磕頭,表示尊敬,長輩給晚輩掏壓歲錢,祈求晚輩平安。

接下來就開始“熬棉襖”了,又叫“守歲”。全家人都圍坐在燃著的火柴堆旁烤火,烤到出汗為止。這樣可以防止來年生病,因為驅走一年的寒氣。

上床睡覺時,還得記著不能把鞋子放在地上,老人們說這是為了免遭蟲子咬。

此外,通過大家的交流,我還知道了臘八那天,我們孩子拉剪子和葫蘆的原因。每年這天,奶奶都會在葫蘆和剪子上栓根繩,我們兄妹每人一個,拉著滿屋跑,嘴裡還要唱著:“臘八拉剪子,老鼠娶個瞎眼子;臘八拉葫蘆,老鼠娶個瞎媳婦。”原來是在詛咒老鼠。

我還知道臘月十五會殺許願豬和許願羊,臘月二十四要殺雞,出嫁後的閨女不能在孃家;年七年級要吃餃子、吃麵條、喝甜茶;年八年級到年初十要把親戚走個遍;年初五要“補窟窿”;正月十五要“扛布袋”等等。

家鄉的春節可真有趣,歡迎大家有機會到我的家鄉來感受一下。

家鄉的春節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我的家鄉安慶,春節時,人們即使再忙也必須回家吃團圓飯。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和弟弟就起了床,一蹦一跳拿起工具去貼春聯了。指揮弟弟把春聯攤開擺在桌子上,我拿起透明膠小心翼翼地把春聯粘住,貼在門上。

“姐姐,姐姐,貼歪了!”弟弟看這我貼的春聯笑道,“你這帖的也沒誰了!”

我看著歪歪斜斜的春聯不禁扶額,一會兒我又重新打起幹勁。貼了又撕,撕了又貼,來來回回幾十遍也貼不正。弟弟看不下去了,把我從椅子上拉下來,“我來貼吧。”

“好吧,你來貼吧,小心點啊。”

“你以為我像你啊。”弟弟翻了個白眼,開始貼春聯。不一會兒,春聯就貼好了。

我們倆又去禍害廚房,媽媽正在包餃子,我就和弟弟去幫忙。我拿起一個麵皮,把肉餡包在裡面,餃子包好了,我就把餃子扔進鍋裡。媽媽笑嘻嘻地說:“我們包一個幸運餃子好不好?”

“萬一硬幣卡進喉嚨怎麼辦?”我問。

“姐姐,我們小心點吃不就行了?”弟弟恨鐵不成鋼地說。

“也是哦。”

說幹就幹,媽媽把硬幣消毒,包在餃子裡,然後扔進鍋裡,“誰吃到餃子,一會兒發紅包我就多給他四百塊錢,怎麼樣?”

“好,說話算數。”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說。

“我騙你們嗎?”媽媽拍了拍我們倆的頭。

吃飯前,我們要燒紙祭祖,許下來年的心願。磕完頭,我和弟弟迫不及待跑到飯桌前,拿起筷子開始吃餃子。我們可沒有忘記媽媽說的話。

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弟弟也不輸我,緊跟了上來。

“慢點吃,慢點吃,別噎著嘍!”奶奶忙把果汁遞到我們面前,生怕我們噎著……

“我吃到嘍!”爸爸舉起手中的硬幣道。我和弟弟馬上就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趴在桌子上一動也不動。

“發紅包啦!”媽媽拿著紅包走過來。“為了獎勵你們倆,今天幫忙做了很多事,每人多給四百塊錢。”

我們美滋滋地接下紅包,臉上盪漾著笑容。

家鄉的春節6

我的家鄉座落在一個美麗的、山清水秀的、具有各色美食的地方——金華,古稱“婺州”,這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濃厚的小城,經過2200多年的沉澱,各色節日都形成了自已獨特的傳統習俗。這次讓我來介紹下“春節”吧。

隨著一聲聲“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鍋碗瓢盆的撞擊聲,人們互相打招呼的問候聲中,迎來了中國人民最期盼的春節。每當除夕來臨,我家都會永珍更新:爺爺奶奶忙著拆舊福貼新“福”,預祝來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爸爸媽媽小姨則在廚房洗菜,切菜,燒火,個個忙得不亦樂乎。這也是我們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刻,大人們都忙著準備各色美食,無暇關注我們。我們撒了歡的放鞭炮,吃零食,看電視………這是我和表妹的天堂!到了傍晚五六點,媽媽把各色美味端上餐桌,全家人圍坐一起,其樂融融。桌面上新鮮出爐的剁椒魚頭,熱氣騰騰的雞、鴨,清馨可口的野菜,色香味俱全的大腸,白白糯糯、咬一口就滿口流香的湯圓,勁道十足的千頁豆腐………讓我看著都口水四溢。還沒等家人全部坐下,我就先吃上了。過了一會,人都入座,我和媽媽一起給大家倒上酒和飲料,邊喝邊聊天。說說哪有好玩的;嘖嘖贊贊哪有好吃的;討論討論哪有年貨好吃;全家一起憧憬明年的美好。年夜飯就在這種幸福、祥和、其樂融融的氣氛中歡快的過去。

吃完年夜飯,我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小孩子在一邊玩玩具,大人們邊看春晚邊聊天。也有湊一桌打打牌的。我們就在春晚的歌聲,孩子的吵吵鬧鬧聲中,等待著新年的到來。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我們全家一起開門、放炮、迎新年;這時村中此起彼伏的響起爆竹聲,夜空中各式的煙火像巨大的花朵在天空中綻放,又像耀眼的明珠在空中閃耀。人們以此來企盼來年順順利利、紅紅火火。

隨後的年期,我們拿著禮品,去親朋好友家拜大年,道祝福!長年不在一起的人們,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感情。

轉眼到了元宵,這一天我們全家一起做燈籠,吃湯圓,逛廟會,賞花燈。各色精巧的大紅燈籠,動物造型,植物陪襯,個個惟妙惟肖,令人難忘。

令人回味無窮的春節過去了,在殘燈末廟中結束了。我也在美食快樂中,迎來了新的學期。

家鄉的春節7

今年春節,我有幸回到了相別8年的家鄉──湖北,與爺爺奶奶一起度過了盼望已久的新年,這一次的團聚我似乎更瞭解了家鄉的民風民俗,同時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紹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為三節,以過年最為隆重,從臘月初八起,一直準備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東西為最多,如晒“凍米兒”。燙豆糕兒、打“糯米粑”等等,豐富極了!特以凍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準備過年食物,女性負主要責任,男的以清理債務為重點。應收的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財納福,過一個快樂新年。可貧窮人家是:“三十的躲貓兒,七年級的大擺手”。意思是:過年怕債主逼債,到處躲藏,到正月七年級就好了,因為從三十夜到元宵節。債主決不能向債務人討錢,可以放心大膽了。年夜飯這個名詞,在湖北稱“年飯”或“團年飯”,時間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這一天說的話要吉祥如意,為了防止兒童口不擇言,特在廳堂上張貼“不禁童言”或“百無禁忌”的紅紙條兒。飯畢,長輩發紅包、晚輩收壓歲錢,晚間禁例大開,閤家同樂。燈火齊明,通宵達旦、謂之守歲;東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開大門,迎接大年七年級。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節,家裡來了許多親戚,在團圓飯時,大家都忙於敬酒,說些祝賀的話語,坐在旁邊的我,總覺得很不自在,吃過年夜飯,他們都忙於應付著發來的手機簡訊,直到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又坐在沙發上享受著晚會的節目,時不時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後時間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覺了,想到這裡,我頭腦裡突然冒出一個從來沒思考過的問題:除夕夜我們能做的最溫暖的事情是什麼?是啊,傳統的年俗的確非常吸引我們,但是現在看來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樂彷彿都被現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頓團圓飯,發發紅包,看晚會,每年春節都是同樣的程式,每次我都等著盼著新年的到來,但是等它過去了,卻又覺得平淡無奇,沒有多少值得回味。雖然這也很溫馨,但我總覺得少了些更樸實的東西。

春節的基本意義,就是,在一年中只有這個時段很多人才有機會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團聚,所以我希望春節能夠在中國逐漸變化的情況下,保持原有樸實,美好,溫暖的樣子。

家鄉的春節8

除夕給一年劃上完美的句號,而我總愛在家鄉迎接新年的到來,那濃濃的鄉情,令我魂牽夢繞。

每當除夕之日,家家戶戶都忙裡忙外、張燈結綵、貼上春聯、殺豬宰羊,準備佳餚。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都忙忙碌碌、喜氣洋洋。

除夕晚餐,不管工作多忙,離家有多遠,跋山涉水,不辭千里,也要趕回家鄉與家人團聚共享晚餐!

吃完晚餐,把電視調至央視春晚,嗑嗑瓜子,談談心、聊聊天,親情瞬時間瀰漫了整間屋子!趁著大人們不注意的時候,我們這些調皮蛋溜出去與小夥伴聚會,順手拿了幾根“落地開花炸彈”與“熒光焰火棒”。我?羽羽、丁丁與榮榮一起躲在祕密基地——村口的一條長廊裡,悄悄地玩了起來。夜幕籠罩著鄉村,星星調皮地眨巴著眼睛。我抽出一根“炸彈”,走到他們面前,手握著鞭炮,嘴裡嘀咕著“三,二,一……”我用力一扔,我和小夥伴們邊捂著耳朵邊往後退,只聽“噼啪”一聲——鞭炮響了……真是既好玩又刺激。我最喜歡的還是熒光焰火棒:我先用石子在棒子上一劃,接著,棒子“滋滋——”的響起,只見金子般的火花不停地在棒子上燃燒著,真有趣!他們羨慕極了,兩眼閃著金光,爭著說;“給我根!給我根!”我給了他們幾根,我們幾乎同時用石子劃了一下,只聽“滋滋——”的一聲,棒子上的焰火在夜空的襯托下,金光閃爍,真是“風光無限好。”……突然,耳邊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絢麗多彩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哦,原來,不知不覺中已經玩到了零點時分,家家戶戶都在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呀!家鄉人民都在第一時刻迎接新年,都在第一時刻許下自己最美好的祝福與心願……

作為孩童的我最喜歡的春節“節目”無疑是收紅包。大年七年級清晨,一覺醒來,揉揉惺忪的睡眼,第一件事則是翻開枕頭,找爸爸媽媽給我的紅包,找到之時,我總會宛如捧著個寶似的,小心翼翼地開啟紅包,興奮地清點著紅包裡的錢。時而歡呼雀躍,時而唉聲嘆氣。

大年七年級的早餐是很簡單,但很有寓意:清炒菜頭,此道菜有今年能有大彩頭;蒸糕,此點心有好年頭,運道高的含義!

吃完早餐,便跟隨著大人去鄰居家、親戚家拜年問候。每到一家,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都會拿出他們家最好吃的糖果,我偶爾會假裝客氣一下,搖頭不要,而熱情的家鄉人民則會拉著我,塞到我的衣袋裡面!大人們則相互寒暄,問問收成、聊聊家常!

我愛家鄉的春節,愛這溫馨而又和諧的氛圍,愛這團圓而又熱鬧的場面,更愛這濃濃郁鬱的鄉情……

家鄉的春節9

每個時節在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風俗。我覺得,我奶奶家過年的風俗比較“暖人”。

中國傳統過年就是再除夕那天的晚上和家人吃一餐年夜飯,寓意闔家團圓。

而在奶奶家可就不同了。他們的年夜飯不一定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而是在南方的小年後到大年夜的任何一天任何一餐都行。有的在臘月二十五,有的在臘月二十八,時間可以自定。而且,一起吃年夜飯的人可就不止自家幾口了。每家每戶都會邀請鄰居或者族人到自己家來吃年夜飯。所以,許多人家剛坐下來準備吃飯,接著就有一大堆電話打來,邀請他們到另一家去吃。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剛收鄰居的邀請,剛到他家去,寒暄了幾句,才拿起筷子準備吃,便又來了一個電話,是另外一個親戚打來的。於是他只吃了幾口飯就來到了另外一戶鄰居家。到那邊又是跟原來的一樣,吃了幾口飯又來一個電話,就這樣,接二連三的電話打來,他被邀請到各個鄰居家去,大家都這樣你邀請我,我邀請你,好不熱鬧;每次都只吃了一兩口飯,而當到達那個鄰居家時,他們家的菜也涼了。雖然菜涼了,但是人們的熱情可沒有涼。他們還是會拿出一些好吃的好喝的來招待他們。這在我們那兒是常常出現的事兒,不足為奇。

過年,我們到他人家吃飯的時候,會發現他們餐桌上總會有一道我們那兒家家都有的菜:豆腐條或豆腐丸。聽奶奶說這兩樣食物是他們祖宗一直傳承下來的,沒有間斷過。製作過程如下:首先要把豆腐用手捏成泥,不能有大塊的。然後再把事先做好的肉泥混進豆腐泥裡,攪拌均勻。最後用手抓一小坨混好的豆腐泥,放在手心裡揉成團。最後下鍋炸炸至金黃,便可放進任何一道菜裡,使那道菜變得更加美味。脆脆的,飽滿的,非常符合人們的胃口。

一餐年夜飯,可能會有二十多個人圍坐在一張圓桌邊,一邊吃飯一邊大聲聊天。我們小孩子聊天幾乎聽不清楚對方在講什麼,只能看著他的口型來判斷他所說的話語。但是即便是這樣我們也非常高興。一年中只有這幾天,我們能相聚在一起。從大人們爽朗的笑容或者表情中,我可以猜測,他們是在談論這一年的收成,或者兒女們在學業上的進步。還有可能是在自己的家庭裡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無論在哪裡,無論各地的風俗有什麼不同,這些傳統能一直傳承下去一定有它的意義。

家鄉的春節10

“一方水土一方人”,老家是爸爸媽媽心中的牽掛,也是我“美味”的天堂。今年過年回老家,又聞到了那心繫已久的帶著泥土味花生的清香。

吃過年夜飯我們守候在電視機旁,等待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突然從廚房飄來一股奇異的香味。真香呀,真香!我不禁重重的吸了吸鼻子,“這是——花生”我大聲喊了起來,記憶中的美食直竄腦門,我激動地一把衝到廚房。

大年夜炒花生這是我們村子傳統的習俗,炒法有一定的講究,要用大泥灶,中間放一口大鍋,灶膛要特別大,一次可以放進很多木柴。燒火時要不間斷的加柴火,把火燒得旺旺的。然後在鍋裡放一種閃著油光的黑色細沙,用一把大鍋鏟不停地翻動,直到黑沙滾燙滾燙,才把帶殼的花生倒入,和著黑沙不停的翻炒。

這不,奶奶正在燒火呢,爸爸站在灶旁不停地攪著。伴著一陣“沙沙”聲,爸爸把一盆花生倒進了鍋裡,花生像一個個小娃娃似的在鍋裡“哎呦,哎呦”直喊熱,可奶奶並沒有絲毫“仁慈”,反而把火燒得更旺了。火苗一閃一閃的跳躍著,像一個個頑皮的小精靈在灶膛裡上蹦下跳。花生在鍋中滾來過去,發出一陣陣“啪啪”爆殼的聲音。不過這聲音傳入我的耳裡卻是那麼的動聽,因為它代表著花生馬上就要起鍋了。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花生的香味也發生了奇妙的變化,清新的泥土氣息越來越淡,花生脆香脆香的味兒越來越濃,饞得我直流口水。還沒等花生起鍋,我早已迫不及待地伸手去鍋裡抓了一顆花生。

啊,這花生真香呀,我忍不住放在鼻子下方多吸了幾口,輕輕的把花生扒開一條縫,香味更濃了。我拿出一顆花生粒,這顆花生粒又大又飽滿,正向我“齜牙裂齒”地挑釁著,不過還是難逃我的“虎口”。我用牙齒用力一咬,花生在我嘴裡裂開了,滿嘴的清香……雖然它並不是什麼名貴的材料,但吃在嘴裡,享受在心裡。

我又走到灶旁,伸手抓了一把花生,“哎呦呦,燙死了,燙死了!”我一邊叫一邊不停地交換著雙手,把幾顆發燙的花生像玩雜耍似的'在兩隻手掌間拋來拋去。

奶奶看著我貪吃的樣子忍不住又笑又罵:“皮猴子,快放下,要等涼了才又香又脆呢。”我扮了個鬼臉,放肆地大叫起來:“快來呀!吃花生過年啦!”可是我又不明白那麼多好吃的,為什麼選擇花生呢?於是請教了我那百事通奶奶,奶奶微帶神祕地說:“吃花生是希望這個家族多子多孫啊。”

是啊,新的一年,誰不圖個吉利呢,老一輩人他們哪個不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呢?傳統的習俗傳遞著人們美好的願望,我們後一輩人繼承著……

家鄉的春節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題記

按照荊門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臘月到了冬至就開始醃菜:將魚肉蔬菜撒上鹽和各種調味品靜置幾天然後放在太陽下暴晒就醃好了,就算是一件過冬的必需品。也給春節的到來拉開了序幕。

二十四過小年,要給孩子買些鞭炮等花哨的小玩意兒。於是,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著辦置年貨,年味便濃了起來。

二十五到臘月三十,人們開始吃團圓飯。吃團圓飯前家裡要進行大掃除代表辭舊迎新,家家戶戶貼春聯,準備各種特色美食,祭祀祖先,然後才能坐在一起吃團圓飯。

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大家開始吃年夜飯,上菜時都有些講究,即使是再窮的人家至少都不能少了一盤魚和一盤豆腐,因為魚代表年年有餘(魚),不至於虧空,年年都還過得去。而豆腐寓意著一清二白,家裡清靜太平。

吃完年夜飯,就要迎灶神,然後開啟電視看春晚,這就是地地道道的老黃曆了。在七年級的黎明到來之時,一般都不睡覺,除了年紀特小的孩子,這就是守歲,今天如果小孩要睡覺就要在他們的枕頭下放個紅包,裡面還裝有壓歲錢,據說可以讓他們不受年的怪物的侵襲。

第二天便是大年七年級,早上要放鞭炮,意味著辭舊迎新,然後大清早開始家家戶戶拜年。客人來拜訪主人,客套、問候之後,主人會端茶送水上點心,結果是客人剛小坐片刻就有新客人蒞臨。於是舊客告辭,新客落座,可馬上又有客人來訪,主人,只好又鞍前馬後地伺候,這樣一天下來,真讓主人累得腰痠背痛腿抽筋。

又過了十幾天就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吃元宵,就是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安康。

元宵節過後,店鋪就新開張了,學生就又上課了,大人們也上班了。於是,我們荊門熱鬧的春節就在一片歡笑聲中來,在一片忙碌中過去了。

家鄉的春節12

我們春節最熱鬧的日子是除夕,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開始打掃衛生。男人擦玻璃貼對聯;女人捏餃子,煮肉;孩子們打零工。晚上全家人一起看聯歡晚會,吃年貨,聽外面的鞭炮聲,到處都是過年的味道。除夕半夜才睡覺,俗稱守歲。古代守歲的目的是趕走新年動物,祈求平安。如今,養老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代表著辭舊迎新,暗示著不幸福。

在老家,第一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門口放鞭炮。新年第一天一開門,就要為鞭炮開門,開始新的一年的順利開始。俗話說:年中鞭炮聲遠去,又回到空中,充滿了寰區。接下來我們要吃餃子,餃子一個個看起來像元寶,有發財的意思。

農民的諺語裡第一天有餃子,第二天有面條。昨天吃完餃子,今天該吃麵條了。吃麵條一定要順口,也就是說新年順利。第二天也是探親的好日子。婆家過年的媳婦今天回孃家,一家人一起吃頓好的。這一天的餐桌禮儀尤為突出。桌上世代數最多的人不動筷子,其餘的不能動;倒水倒酒。將根據他的資歷從大到小;吃魚的時候,先喝一圈酒,再放一套鞭炮,千萬不要吃魚眼。

第一天和第二天走完親戚朋友,第三天就休息了。第三天,走親訪友不合適,容易和人吵架。我們有三年級燒門童紙的習俗,這意味著新年假期結束了,我們要創業了。還有一個三年級老鼠結婚的傳說。人們經常在角落裡放一些米飯和花生,讓老鼠把它們帶走。

第五天俗稱“破五”。從第一天到第五天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也不能打掃。但是到了第五天,這個禁忌就可以打破了,所以俗稱“破五”。這一天,我們會在家裡從裡到外放鞭炮,把所有的黴運都吹滅。一大早就可以看到人們在路口放鞭炮祭拜五道神(五道神是財神的一種)。第五天,人們經常在路口等候,以便比別人更早見到五道神。五天為財源,一年為賞賜。謹防在別處早會神,連夜搶道。

總有人說過年越來越沒味道了。馮驥才說:新年濃濃的味道其實是為了瞭解自己的文化,關注自己的節日,不再忽視精神需求,讓新年的味道隨著對過去的回憶慢慢淡去。

家鄉的春節13

一年有許多個節日,而我最喜歡的是家鄉桂林的春節和三月三歌節。

每當過年時,家家戶戶都飄著年味,處處張燈結綵。桂林過年時的習慣與其他地方雖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讓我感到格外新鮮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養一條鯉魚,寓意“年年有餘”。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廟會,在桂林有一個叫做庵堂廟的寺廟。但這廟會是徹徹底底的逛廟,不論是廟宇裡還是廟宇外,都沒有小販擺攤賣東西。庵堂廟平日每月七年級和十五才開張,廟宇裡還有齋飯,可以求籤拜佛。每逢廟宇開張,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湧進廟裡,求籤的求籤,問卦的問卦,好不熱鬧!

對於我來說,吸引力最大的還是桂林過年時的食品。

每到春節時期,家家戶戶都會擺上水餈粑,鬆糕和湯圓。我最喜歡的是湯圓。桂林湯圓與眾不同, 其個體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漿, 壓幹成粉, 再和成團做皮, 以桂林特產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餡製成。煮湯圓可用黃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雞蛋。這樣, 湯圓滑爽、營養豐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歡吃湯圓不僅是因為它用料精細,做工仔細,還因為它象徵著一家“團團圓圓”的寓意。

除了春節特有的食品,風景,我還愛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每年的這一天,廣西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桂林當然也不例外,在桂林還有一個以劉三姐命名的歌舞團呢。這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節期間,除傳統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拋繡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臺賽詩、放映電影、表演武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培養情趣,還可以鍛鍊智力,當地人都愛參加這個活動。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於耳的嘹亮歌聲,寄託著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我愛我的家鄉,也愛家鄉的節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別的節日習俗點綴了我在家鄉的日子,我也不會有如此快樂的回憶!

家鄉的春節14

春節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在外工作的人們回家鄉團圓的心情越來越迫切、腳步越來越匆忙。

“二十四,掃房子”,這一天,春節的序幕慢慢開啟,而掃房子寓意著把一年中不高興的事情都“掃”掉,只留下快樂和幸福。這一天,我們全家出動,開始大掃除,爸爸負責掃地和拖地,媽媽負責吸塵,我則負責擦窗戶。分工好後,大家二話不說,拿起工具開始勞動,一片忙碌景象。不久,大掃除完成了,整個房子也乾淨了,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我有著滿滿的成就感。

轉眼就到了臘月三十,我們把去年老舊的沾滿灰塵的春聯撕下,換上前一天剛買的嶄新的春聯,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詩“總把新桃換舊符”。紅彤彤的春聯,給我們家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這天,我們還有守歲的習俗,老人守歲是表達對時間的珍惜,年輕人守歲是希望自己的父母長命百歲。看著精彩的春晚,我們全家人等候著新年鐘聲的敲響,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一年中最後的時光。

正月七年級,我們沒有出門,早上媽媽端來了素餃子,還告訴我們,其中一個裡面包了硬幣,誰要是吃到了,一年都會吉祥健康。我帶著盼望的心情慢慢吃著,突然,感覺到嘴裡有一個硬東西,一看,正是那枚硬幣,我十分開心,爸爸媽媽也投來歡喜的目光。

正月八年級,我們穿上新衣服,去給姥姥拜年。“新年好!”剛到姥姥家,我們就大聲喊道。“新年好!你們來啦!”廚房裡的姥姥對我們說道。剛進門,陣陣香氣就撲鼻而來,原來是姥姥提前把所有食材都準備好了。魚、肉、蝦,各種好吃的應有盡有,琳琅滿目,看得我直流口水。我樂呵呵地跑前跑後,幫姥姥端菜、燒鍋,忙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午飯就做好了,“新年快樂!”大家共同舉杯,迎接春天的到來。

家鄉的春節,給我們帶來祥和、團圓,也讓我們感到開心和快樂!

家鄉的春節1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眼裡,家鄉的春節可是別有一番風味。

“春節到,春節到,大街小巷真熱鬧。”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到臘月初旬,家家戶戶就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買臘肉,買新衣服,買糖……

除夕的前一天,大人們都要大掃除一次,忙東忙西的,我們這些小孩子也都只會給大人們幫一些倒忙,使得他們手忙腳亂,每個人心中都喜氣洋洋的,心中泛著一股甜。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他們必須準備過年回老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據說大人最討厭過年,因為過年花費太大,但我不這麼覺得,看著大人臉上的笑容,就知道是假的說法。

除夕到了,到處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我們也踏上回老家的路程。村的街道里更是熱鬧,家家戶戶的小孩都在街上愉快的玩耍,渲染著歡樂的氣氛。根本不會擔心小孩會走丟。門外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有的家門外還貼年畫。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鞭炮聲一夜不絕。屋裡熱氣騰騰,大家開開心心的吃著年夜飯,碰著杯,笑聲連綿不斷。吃完飯,小孩子就跑去外面玩,大人們圍著火爐旁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小孩子幾乎要玩到十一、十二點才會回來,這一點都不誇張。所有人都要坐在沙發上守歲,據說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我們也跟著守歲,圖好玩,根本沒有寓義。

大年七年級早上,人們便開始四處拜年,走親訪友,我最喜歡這個環節。我們也穿起了新衣,滿心歡喜的收到了來自長輩的紅包,裡面裝的是滿滿的“心意”,是長輩祝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平安。錢多少並不重要,都代表著祝福。雖然我已經長大,但在過年我還是個小屁孩!

“紅紅火火過春節”,這可一點都不誇張。看!紅色的春聯,紅色的鞭炮,還有紅包。紅色寓示著吉祥!新的一年裡要平安健康!

“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們收穫的是滿滿的祝福與希望!祝大家牛年吉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