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重陽節的作文集合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6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重陽節的作文集合4篇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記憶中,爺爺是我們家最長的長者,每年一度的重陽節,我們家只為爺爺一個人而過。從我記事起,每逢重陽節這一天,家裡只有爺爺什麼事都可以不做,而是把我們攬在身邊,和我們自由嬉戲,如若父母要我們做事,爺爺總會說:“你們在做,還要孩子做什麼?”所以,我們彷彿就是爺爺帶在身邊的樂子,誰也別想從他的身邊奪去。

那時,爺爺已經很老了,我們作為孫子輩兒的人也一個個長大,但只有在重陽節時,爺爺總會想著辦法將我們邀來喚去。我們發現,這時的爺爺就特別慈祥和藹,他彷彿在過自己的生日一樣,等著我們親切地為他祝福。

但好久以來,我們並不知曉重陽節真正的意味是什麼,既不是中秋,可以吃到香甜的月餅,又不是春節,收到可喜的壓歲錢,也不是爺爺的生日那樣,子孫滿堂地為他祝壽。重陽節在我們的心目中,只不過是農曆九月初九的日子,更不見滿城黃金般的菊花。而後,我們從唐代詩人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中得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但我們一直守在爺爺身邊的呀,依然無從領略到那種獨在異鄉的感觸和情感。

在我離開家鄉小城,來到另外的城市落下腳跟後,爺爺越發地老了,對爺爺的思念每日愈甚,尤其想起爺爺在重陽時的那種音容笑貌,令我備感心動。哦,原來爺爺除了中秋渴望月圓團聚,春節喜慶全家幸福,還有自己的生日接受祝壽之外,仍有一個也是爺爺非常看重的更加重要的日子——重陽節,因為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也才是自己真正的日子啊!

如今,爺爺已八十有二。時逢重陽佳節之際,身在異鄉的我,依然不能回到他老人家身邊,遙祝他健康長壽,永葆童心。也祝全天下的老人們節日快樂,幸福永遠!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九九重陽節,又叫老年節。我們班家委會組織部分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去三聖鄉的一座敬老院看望老人們。迎著朝霞,我們一路歡歌笑語,朝著美麗的花鄉進發。

敬老院坐落在風景優美、充滿鳥語花香的紅砂村,一進門,我們便望見許多老爺爺、老奶奶笑咪咪地看著我們。領隊跟院長商量了活動安排。 小演出開始了,首先文婧代表大家祝老人們節日快樂,我們手捧重陽節詩歌聲情並茂地朗誦起來,誦畢,熱烈的掌聲久久迴響;接著,殷嘉偉拉起了小提琴,樂曲優美動聽,大家都稱讚不已。

領隊王孫懿鈴的媽媽說我們男女生能不能來個集體節目,於是,女生們率先奉上《A little love》,我們男生則深情款款地演唱了另一首歌《We will rock you》。

最後,男女生合唱《感恩的心》,有的老人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大家互相鼓掌,整個敬老院成為了歡樂的海洋。我們捧上事先準備的禮物送到老人們手裡,他們一個勁地說:“謝謝!”

院長為我們介紹一位100歲的慈祥老人,滿頭銀髮,大夥兒都爭先恐後地跟她握手、合影留戀,她也不停地對我們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到了該離開的時間了,我們依依不捨地跟老人們一一道別。

這次活動,給老人們帶去了溫暖和快樂,讓我感覺特別的幸福和滿足,我也深刻地認識到,對老人的關愛決不僅限於每年的這一天,它充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所以,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對身邊的老人多一些理解、關愛和陪伴,讓老人們不再孤單,讓他(她)們都能夠安享幸福的晚年。

重陽節的一件事作文篇一重陽節的一件事作文篇二重陽節的一件事作文篇三重陽節的一件事作文篇四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人們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小時候,爸爸媽媽辛辛苦苦的上班,掙錢,想著能夠給你一個美好的家庭,每當想起媽媽那燦爛的笑容;每當想起媽媽那嚴厲的教導;每當想起爸爸媽媽送給我的禮物。我就忍不住流下熱淚。如今,我們長大了,爸爸媽媽都長出了白頭髮,眼角多出了一絲絲皺紋,我還會想到:當我們長成大人了,又要像爸爸媽媽那樣拼命的工作,到那個時候,我們將離開爸爸媽媽,離開這美好的家庭。那時的父母是多麼孤單啊!所以,我想設定一個敬老節。

常回家看看,看看那些白頭蒼老的父親,看看那些親人們。讓父母回到他們的童年時代看一看。這就是愛

他們默默的支援著我們,祝福著我們,安愛著我們,教育著我們,表揚著我們,他們把快樂到帶給了我們,把悲傷留給了自己。這就是愛。

讓我們吧12月26日命名為敬老節,回家看望一下父母,看望一下親人,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輕鬆一回,快樂一回,再一次歡笑,再一次開心。這就是愛。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民間又說“久久長壽”,重陽節便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和助老的節日。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迎來重陽節,別有一番感受。

說到老人,不禁想起明代馮夢龍的趣說:諸物都是先白後黑,唯有髭鬚卻是先黑後白。其實,古人不乏頌揚“皓首”的吟詠,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老人的寫照。

“鬢衰頭似雪,行步急如風;不怕騎生馬,猶能挽硬弓”,這是張籍對白頭老人的.歌頌。第二軍醫大學吳孟超院士從醫近70年,現已90歲高齡,但仍披甲執刀,工作在醫學科學領域。袁隆平院士去年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畝產達926.6公斤,他豪言10年內衝擊1000公斤。80多歲的他不認為自己年老,常說:“我的心態永遠年輕!”老有所為,不僅是事業需要,更是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

“自到青冥裡,休看白髮生”,這是杜甫對白頭老人的慰勉。楊善洲從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下來後,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人們讚揚他是永不退休的共產黨員。他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去世前無償交給國家。對黨員幹部來說,不管黑髮白髮、在任退休,為人民服務永遠都是現在進行時。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是王勃對白頭老人的讚美。白芳禮老人74歲時召集家庭會議,宣佈把5000元積蓄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還要回天津蹬三輪掙錢,讓更多的窮孩子上學。自此他支教18年,將掙來的35萬元錢全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公益事業。在我們身邊,像白芳禮這樣熱心公益、默默奉獻的老人不乏其人,他們的行為看似平凡,卻不斷帶來社會前行的正能量。

古詩之美在文辭,當代老人之美在行動。按60歲退休,距人生終點還有大把時光,退休時非但不必嗟嘆“感吾生之行休”,還能翻開人生的新篇章。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到“滿目青山夕照明”的豪邁,散發的正是時代的熱力。

另一方面,老人奮鬥和勞累一生,年齡到“坎”回家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和社會回報,不僅天經地義,更是全社會的應盡責任。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面對“未富先老”、家庭空巢化等挑戰,“老有所養”問題也日益凸顯。日前,央視《新聞聯播》為桂林四兄弟刊播尋母啟事,引起強烈社會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觸動了失能老人缺少照顧、失憶老人走失等社會痛點。

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需要敬老愛老的文明風尚,讓每個老人都能享受幸福晚年。如果說“老有所為”是老年人老當益壯的精神追求,那麼“老有所養”則是社會回饋給他們的人性溫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