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寫重陽節的作文集合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重陽節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寫重陽節的作文集合8篇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1

十月份的前奏已經響起,重陽節也跟上了節拍。住在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畢竟行動不方便,在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誰去探望他們呢?哈!這個光榮的使命,當然有我們這群爾儀博愛小志願者完成啦!

今天我和其他小志願者一起來到了蓴湖敬老院。推開大門走進院子,呈現在眼前的景象和我腦海中想的畫面截然不同。我以為敬老院是破舊的、髒兮兮的,老人們是嚴肅的、沉默不語的。然而,這裡爺爺奶奶給了我完全不同的感覺,他們很幽默,很親切,還很喜歡玩呢!我看到他們很會自娛自樂,有認真看書、讀報,有些聚精會神地看電視,還有些老人正在唱我們國家的國粹——京劇呢!

當我也想參與到其樂融融的老人們當中時,老師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員讓我們去廚房幫忙。我們不假思索地跟著老師們到了廚房,做什麼呢?我還沒有想到,老師就招呼我們到一張大桌子前,上面放著一大疊餃子皮和一大盆餃子餡,原來是包餃子給老人吃啊!

起先我們認為這麼多的餃子皮和餃子餡,我們能做的完嗎?可是隨著我們越來越熟練的手藝,很快就把一大盆的餃子餡給包完了。包餃子很累,但看著那麼多白白胖胖的餃子在鍋裡翻滾時,我覺得很溫暖。因為這次來到敬老院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能讓那麼多的爺爺奶奶吃上一頓溫暖幸福的餃子宴。看著爺爺奶奶們吃得那麼香,我覺得這一刻真美!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2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麵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層。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後輕(軒輊,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軒,比喻高低優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在《清嘉錄》中記蘇州賞菊活動說:“畦菊乍放,虎阜花農,已幹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擔入城市。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臺,梗中置熟鐵絲,偃仰能如人意。或於廣庭大廈堆壘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至今,重陽節期間,各大公園也仍組織大型菊展,並將菊縛紮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觀。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3

九九重陽節,敬老愛老情。每年農曆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既是人們賞菊、登高的傳統節日,更是尊老敬老的節日。做為一名國小生,我當然要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星期六晚上,我來到奶奶家想為奶奶獻孝心。正巧,奶奶準備打水洗腳呢。於是,我連忙走過去,親熱地對奶奶說:“奶奶,讓我來給您洗腳吧!”奶奶被我這突如其來的話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笑著說:“今天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我連忙解釋說:“您每天這麼辛苦,孫女幫您洗洗腳,也是天經地義的嘛!”經我再三請求,奶奶終於答應了。

於是,我先從客廳端來一把椅子,讓奶奶坐下,然後又跑到衛生間拿了一個洗腳盆,倒上水。當然,我也沒忘了試試盆裡的水溫。確定是溫水之後,我把盆端到奶奶身前放下。

一切準備就緒了,我開始幫奶奶脫鞋襪。剛把襪子脫掉,我就驚訝地發現奶奶的腳是那樣蒼老,腳上的皺紋多得像用抽水機抽過似的,一個個老繭好像一個個腫起來的包,看著讓人心疼。我定了定神,先讓奶奶把腳放在熱水裡泡一會兒,然後用手給奶奶搓起腳來。摸著奶奶長滿老繭的腳,我不禁思緒萬千:奶奶作為一個家庭婦女,幹了一輩子的髒活累活,洗衣,買菜,打掃房間,這一切都歸功於這雙蒼老的腳:她的雙腳不知走了多少路,但她從不叫苦,從不喊累。而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摸到了奶奶長滿老繭的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奶奶的辛苦。想到這裡,我有點兒抑制不住自己,為了掩飾要流出來的眼淚,我邊搓邊問奶奶:“我小時候,您給我洗過腳嗎?”“洗過啊,你小時侯洗腳可不聽話了,小腳丫一放進水裡就撲騰,常常會濺我一身水。這時我會假裝生氣,朝你的小腳板上拍一下,你就會‘呵呵’笑個不停。”奶奶興奮地說著我小時候的事,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直到腳洗完了,我幫奶奶擦乾時,她才回過神來,問我:“咦,你怎麼突然想起給我洗腳?”我故作神祕地回答:“這個嘛,保密!”

看著奶奶乾淨的雙腳和興奮不已的神情,我的心裡感到陣陣內疚:如果老師不佈置這樣一項作業,我會想起給奶奶洗腳嗎?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從今以後,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老人們獻上一份孝心。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4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看到爺爺奶奶高興的樣子,我也感到很幸福。

從很小時候起,爺爺、奶奶就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在那個時候,沒米、沒面,連饅頭也吃不上,她們小的時候吃的是玉米苞、樹皮,沒有電,點的是煤油燈,穿的是十分破爛的衣服,補了又補。現在條件好了,我們吃的是雞鴨魚肉,還能夠看電視、玩電腦。穿的是名牌衣服,顏色鮮豔款式也多,老爺爺、老奶奶們以前的日子真是苦呀!

現在生活好了,而大人們卻把老人們送進了養老院,不管他們了,每次和爸爸、媽媽出去時,在大街上看到拾破爛的老人們,我就想給他們點錢,但是我又沒有錢,真是慚愧,難道這些老人不值得我們尊敬,不值得我們關心照顧嗎?老人們把自己的孩子撫養成人,吃盡苦頭,甚至有些人還打罵老人,不孝順,把老人趕出家門,他們怎麼能忍心。

想想以前老人們所受的苦,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撫養兒女們長大成人,我們應該多關心老人,愛護老人。可以給爺爺、奶奶捶捶背,洗洗腳,還可以去養老院給老人們表演節目,逗他們開心。雖然你只做了一件很小的事,但是你卻溫暖了老人們的心。

我們應該尊敬老人,關心老人,讓他們度過一個快樂、安詳的晚年。

九九重陽節,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節日。我覺得孝敬老人不僅僅在重陽節這一天,在平時、在每一天、在每時每刻。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5

在此次調查中,5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重陽節已經過去了,但與此有關的一條新聞卻仍發人深省。重陽當日,解放日報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被訪的年輕人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有的知道重陽節,但不曉得重陽節與尊長敬老之間的關係。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迴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於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於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於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國小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瞭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並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樑之才。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閒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祝壽,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與慶祝禮儀,還送給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著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與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嚐美味的菜餚,邊談著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說說笑笑,有多麼的親熱又是那麼的與諧啊!接著我們舉起酒杯,為奶奶慶祝生日。

大家酒足飯飽後,一起在大廳看起有關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與哥哥可閒不住了,為了能使爺爺奶奶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負責給他們捶捶背。過了一會兒,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著前,猜猜我們要幹什麼呢?吃蛋糕呀!我把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後由二伯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著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都被嚇了一跳,但緊接著美妙的生日歌音樂響起來了,家人個個笑逐顏開的.隨著音樂唱了起來,奶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二伯母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濃的蛋糕,真誘人啊!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快,還變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裡去。最後母親給奶奶與爺爺各做了一碗長壽麵,我搶先祝福一聲:“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山,壽比南山”。他們笑了,笑的那麼滿足,那麼慈祥,那麼快樂。

這是一個我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7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又稱“重九”,是中國八大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常在這時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

重陽節快要到了,我該送奶奶什麼禮物呢?奶奶平時很辛苦,每天都給我做好多好吃的菜,我靈機一動,想起了從外婆家帶了奶奶愛吃的毛豆,準備親自做一道毛豆炒雞蛋給奶奶嚐嚐,我拿著毛豆,剝了起來,可能是蟲子提前開吃了,壞掉了的有一半,奶奶說,這是外婆家沒有打農藥的原因。毛豆剝完了,覺得大拇指有點痛,低頭看了一下,發現指頭邊緣磨的紅紅的,這時覺得奶奶平時是多麼的辛苦,有空的時候我一定要幫奶奶多做點事情。

我直了一下腰,看著剝好的新鮮毛豆,笑了,奶奶剛要接過去,我一把搶了過來,跑去水池邊開始清洗,把毛豆來回衝了幾下,準備開始炒菜,奶奶幫我取來了雞蛋、生薑與青椒,我還搭配了一些紅椒,媽媽說這樣看起來顏色鮮豔,更有食慾。

我將它們洗淨切好,點上了火,倒上了油,當把生薑放入鍋裡的那一刻,鍋裡的油瞬間濺了出來,還好我反應快,立馬調小了火,然後把雞蛋敲碎打均勻倒入鍋中,翻了幾個面後再倒出來放在一邊待用。接下來開始炒毛豆,炒了大約兩三分鐘,再把雞蛋一起倒進去,放上一些鹽,最後把青椒和紅椒放進去,等幹了就放點水,要起鍋時放上一點味精和糖,讓毛豆更有味道,就這樣炒上一會兒,一道雞蛋炒毛豆就這麼完成了,整個過程雖然時間不長,卻讓我感受到了做出一道美味菜餚的艱辛。

剛好爸爸媽媽都回來了,我把菜和飯都端到了桌子上,拉著奶奶來品嚐我的手藝,奶奶直誇我燒的不錯,看到奶奶的笑臉我心裡甜滋滋的,爸爸媽媽也誇我做的好,說我長大了,這個時候我覺得好有成就感哦,心裡想著以後一定得幫家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8

重陽時節,人們在登高的同時,還伴有放風箏的活動。此時的街頭和曠野上,隨處可見放飛的風箏:天上白雲飄飄,風箏點點;地上笑語陣陣,菊花盞盞。好個重陽九月天!

按照當地民間的傳統習俗,一年有兩次集中放飛風箏。上半年在清明,下半年在重陽。清明時節地氣上揚,是放風箏的好時機;而重陽時節金風送爽,天高雲淡,視野開闊。人們紛紛借登高之機放風箏。此時,不少老者也加入到登高、放風箏之列,以健康的體格證明自己能夠活到九十九。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紙張,因此只能用竹木製成。漢代,人們已經能夠用牛皮製作風箏了。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人們便開始用紙製作風箏,出現了“紙鳶”和“紙鷹”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是在五代時期。唐以後,風箏在民間盛行,形狀已經不侷限於鵲、鳶等鳥類,還有仙女、龍、鳳、蜜蜂、蝴蝶、蟲、魚等等,花樣繁多,應有盡有。

放風箏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帶有濃厚的地域民俗色彩,並與各地農時相關。在我的故鄉,清明時節放的風箏各式各樣,但以龍的造型和圖案為主,傳說自清明之後,龍的活動就越來越頻繁;重陽時節,天空高遠晴朗,經常可以看到翱翔的雄鷹,所以此時風箏的形狀圖案就以雄鷹為主。飛向高空的風箏,與登高的人群相呼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嚮往。

重陽節的前兩天,我們這些半大孩子就開始自己動手扎風箏了。扎風箏的原料都是自己尋找的。骨架有的用劈開的竹條,有的用柳條。當然,柳條的效果不如竹條理想。紮好骨架後,用糊窗戶的毛頭紙將其糊上,再用毛筆蘸上染粗布用的顏料,在上面畫上喜歡的圖案,一架風箏就大功告成了。至於雄鷹風箏,我們是扎不了的。且不說製作難度大,單是所用材料,我們根本找不到。因此,我們都盼著村裡會扎走馬燈的貓爺來製作雄鷹風箏。他的雄鷹風箏,帶著竹哨,放起來的時候,會發出好聽的哨音。每年重陽節,他都會在鄉親們登高的土丘旁把雄鷹風箏放起來,引來鄉親們的稱讚和喝彩。正是:重陽到來放風箏,互比高低戲秋風。眼界最是今日寬,菊花香中傳笑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