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重陽節日記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97K
重陽節日記 篇1  重陽節日記1

今天,老師告訴我們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我們要為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精選重陽節日記6篇

我放學回家吃完晚飯,我幫媽媽洗碗,看到媽媽上課那麼辛苦我給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媽媽高興的說:“謝謝。”我還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打電話,向他們問好祝願他們節日快樂。

  重陽節日記2

在重陽節那天,人們通常會表達對老人的尊敬和關愛。平時都是奶奶無微不至地照顧我,那在重陽節裡,我又怎樣表達對奶奶的祝福呢?

做張心意賀卡吧!於是,我便拿出一張紅色的賀卡紙,先畫了一個愛心,接著在愛心上再描出一隻美麗的小鳥、小草和梅花。因為,我希望奶奶像小鳥一樣快樂;像小草一樣健康;像梅花一樣頑強。濃濃的愛心上面,寫下了我對奶奶的祝福:“祝奶奶快樂每一天!”我把做好的賀卡悄悄地放在奶奶的枕邊。

  重陽節日記3

還過幾天就到了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街日到了重陽節我該為我的爺爺奶奶做些什麼呢?

我想我既然從媽媽那兒知道了農曆9月初九是重陽節的來歷,以及媽媽講的要在那天陪爺爺奶奶登高爬山,吃重陽糕來年長命百壽,我有功夫一定做到陪他們玩,我還要去敬老院去慰問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祝福他們晚年安慷!福如東海!

  重陽節日記4

昨天,是重陽節。一大清早,我、外婆和媽媽迎者晨風,邁著輕快的步子向白雲山出發。

哇!白雲山真美呀!人山人海,有唱歌的、有跳舞的,還有年輕人拉著老人登山。在登山的過程中,老人不甘心落後,你追我趕。小孩拿著風車,高高興興、跑來跑去。真是一片熱鬧的景象。

不知不覺,我們上到了山頂。哇!整個廣州就在我的眼前,藍天、白雲、綠樹成陰,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祖國的河山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廣州,我愛你!

  重陽節日記5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要到明明家做客。

一大早,家裡明明家就熱鬧起來了。爸爸在拖地,他把地拖得乾乾淨淨,每個角落都不放過。媽媽在擦玻璃,她把玻璃擦得亮晶晶的,像冰一樣透明。明明在做賀卡,準備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每人一張。大家把打掃的非常乾淨,希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明天能在他們家度過一個快樂的重陽節。

  重陽節日記6

重陽節到了,爸爸和媽媽在家裡打掃衛生,我也在幫忙。看著他們忙碌的樣子,我主動提出幫媽媽晾衣服。我先把晾衣架放下來,再把衣服一件件的掛上起來。就這樣,所有的衣服都掛好後。像一面面七彩的小旗子,整齊的排列著。

晾完衣服後爸爸和媽媽一起表揚了我,我很開心,回為我能為家裡做事情了。特別是在重陽節這天,我覺得我自己真的長大了。

  重陽節日記7

媽媽說,今天是重陽節,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我們家的老年人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媽媽說,尊重長輩是一種美德,我一開始不懂什麼叫美德。

媽媽說跟我說,沒有爺爺奶奶就沒有爸爸,沒有外公外婆就沒有媽媽,所以尊重長輩是一件做人最最重要的事情,比我們吃飯睡覺還要重要。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更愛我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節日快樂!我愛你們!

重陽節日記 篇2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在古代民間,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至於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詩人王維更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這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時至今日,許多傳統已經被商業化,失去了文化底蘊。往年的重陽,都沒有放假,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漸漸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這個節日去登高應節,去緬懷故人。所以,漸漸地,重陽節演變成了老人節。我們七八十年代這一輩,除了生活的無奈,還剩下些什麼?今年的`重陽,同樣由於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陽,又將會怎麼樣呢?

重陽節日記 篇3

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我準備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奶奶幫我洗腳的。我記得每一次都是奶奶把腳盆拿到我面前,輕輕地揉著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

剛剛吃過晚飯,我就把洗腳盆和毛巾都準備好了,想給奶奶一個驚喜。這時奶奶走過來了,我立刻把洗腳盆和毛巾端到了奶奶面前,說:“奶奶,以前您幫我洗腳的,今天我想為您洗個腳。”聽了這句話,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孫女!”

我先讓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滿滿一盆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差不多了。然後我蹲下來輕輕地把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了放在一邊。“奶奶把腳放進來吧!我會好好伺候您的!”我開心地朝奶奶一笑、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不禁心裡一顫,原來奶奶的腳是那麼的粗糙。是啊,奶奶辛辛苦苦勞累了一輩子,還要天天給我洗腳,我心裡真是慚愧啊!

我慢慢地把奶奶的腳洗了一遍,然後輕輕地按摩了一遍。我很認真的對奶奶說:“奶奶,我長大了以後,會天天給您洗腳的。”等我再次抬起頭看著奶奶時,發現奶奶的眼睛裡噙滿了淚水......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重陽節。

重陽節日記 篇4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元肇始,人們認為重陽節是吉祥的日子。現在,重陽節又有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的意義。

據記載,古人在九月秋收之時有祭天帝,祭祖的活動。重陽節始於遠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節日。重陽、中元、清明、除夕被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壽之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節有許多別稱:登高節、晒秋節、敬老節、重九節、九九重陽等。

重陽節象徵著天長地久、長久長壽,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裡,人們可以吃重陽糕、菊花酒,用唱歌跳舞來表示自己愉快的心情。人們會在家裡懷念先人,再去慰問老人,飲宴祈壽,親人們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這個節日從遠古就形成了,鼎盛於唐代之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意義,但唯一不變的,是那懷念先人祭天祭祖的重陽節。

重陽節日記 篇5

今天上午,我與奶奶吃了早飯,就去市場買了菜回家。回家的路上我幫奶奶提了一些菜,回到家裡我燒了熱水,幫奶奶洗腳了。奶奶非常高興,說我上了一年級以後,懂事很多,是一個好孩子,讓我繼續努力。我忙著說:“奶奶,今天是您們老人的節日,這是我應該做的。”奶奶說:“那我們祝天下所有老人都過的高興、開心,身體健康。”

重陽節日記 篇6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九重陽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被後人廣泛流傳,現在在中國幾乎是全部人家都會慶祝重陽節,登高、探親、賞菊,是一種民俗的享受。

希望這種傳統的節日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