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重陽節作文彙編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9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重陽節作文彙編9篇

重陽節作文 篇1

今天,是十月五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每年的重陽節,我覺得很無聊,但是也很興奮,因為我聽爸爸說:“在那兒呆一個小時喲?”“哎!也沒辦法了。”我和爸爸首先去到了大伯家,再一起去祭祖。在開車的路上,凹凹凸凸的石頭亂動呢。

終於到了目的地,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走到那裡的時候,我竟然看到了一個同學,這也難怪嗎!姐姐也看到了一個國中的同學了,甚至連幼兒園的老師也看到了。忽然,一串串鞭炮噼哩啪啦地響,好像一串串煙花從我身邊響起,那聲音真可怕。這時,我看到了嬸嬸,堂哥他們開始了,首先,我看見許多將要被燒的銀寶擺在一堆,然後再擺一些祭品,爸爸找來幾根長長的樹枝,點火,然後,爸爸拿著樹枝將銀寶下面沒燒著的翻過來,然後放鞭炮了,我和姐姐捂住耳朵跑得遠遠的,炮噼哩啪得響起來,鞭炮被炸的個稀巴爛,讓死去的祖先吃個痛快。

過了幾分鐘,我們再去吃飯,我將東西吃了精光,我挺著肚子走回家去,走啊走,終於走回了家裡。

重陽節作文 篇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是一個永久的話題;老人,則是話題中不曾褪色的字眼。人生的問卷答到了這裡,我們是否可以以耐心和愛心來續補這空缺的橫線,在老人的闡述中重踏他們曾走過的路,從敬老的氛圍中感受熾熱的回憶……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敬老愛老並非一個傳說,你必須用真誠去充實它。

為了老人更好的生活,我們六(1)與六(3)週五聯合舉行了“愛心義賣,情繫孤老”的主題活動。義賣那天人山人海,活動在喧鬧聲中結束了。我們班一共籌得善款三千多元,我們用這些錢給老人買了一些水杯、香蕉、脆餅……

今天,我和其他的幾位代表來到了敬老院,我們進了餐廳,只見餐廳收拾得乾乾淨淨,天花板上掛滿了綵帶,桌子、椅子擺放的整整齊齊。這時,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他的雙眼看不見任何的東西,他被一位阿姨攙扶著,顫顫抖抖的從我身邊經過。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似的。

一切準備就緒,這時,到我表演節目了,我慢慢地走向舞臺,拉起了二胡——《河南小曲》,悠揚的樂聲飄蕩在餐廳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像平靜的湖面落下去一顆顆的石子,泛起陣陣漣漪。一曲終,我敬了個禮,回到了我的座位上。這時,一位老人站起來鼓掌,我笑了笑。

對於老人,他們害怕的就是孤獨,所以,我們應該和他們多交流,走進老人,你會發現老人們對我們是喜愛的,甚至可以說是疼愛的,那麼我們更應該去竭盡全力的幫助他們,其實,幫助他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我相信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重陽節作文 篇3

我們家鄉的重陽節和其它地區的重陽節是一樣的,但是我最喜歡在姥姥家過這個節日。

每次聽到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我馬上能說出一個節日--重陽節。姥姥特別喜歡這個節日。每年的重陽節,姥姥家都會準備豐盛的飯菜,全家都在一起慶祝。小的時候我只知道是舅舅的生日。後來我漸漸懂事了才知道是舅舅的生日。從那天開始這個節日在我心裡成了不尋常的日子。

我聽說重陽節也叫“登高節”,在這一天有很多喜歡運動的人都去登山呢!今年的九月九重陽節那天,我已經和舅舅約好了去登山。多麼期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啊!

重陽節作文 篇4

一個值得愛的人,肯定是一個懂得愛的人;一個懂得愛的人,才會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重陽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因為《易經》中把數字“九”定為陽數,而九月九旺逢兩個陽數相疊,所以成為“重陽。”重陽節染著菊花的香氣,披著輕含的霜露,浸著烈的美酒,載著殘陽中回味不盡的厚重心事。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作文 篇5

重陽節的傳說農曆9月初9的重陽節快到了,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重陽的傳說吧:農曆9月初9,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老人們在這一日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重陽這一日,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9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九重陽寫的《9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被後人廣泛流傳,現在在中國幾乎是全部人家都會慶祝重陽節,登高、探親、賞菊,是一種民俗的享受。

希望這種傳統的節日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

重陽節作文 篇6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樑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遊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係臂,並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淨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後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臺、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並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陽於北海東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並架藍布圍障,防止閒人偷看。在玉淵潭等處,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宮御花園裡也有登高之山。

重陽節作文 篇7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詩《與楊府山塗村眾老人宴會代祝詞》:“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鋪敘了老人節宴會、飲菊花酒、祝健等活動場景。

其二: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重陽節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

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作文 篇8

農曆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是為重陽。因“九九”諧音“久久”,俗嘉其名,常於今日祭祖與敬老,取其長久之意。

長長久久的日子,子女心念父母健康長壽,父母唯望子女環繞膝邊。無奈人生易老,事業親情難兼顧,天南地北兩遙遙。龍應臺的《目送》,細緻地描述了這種感受:“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百度首頁上兩位老人的背影,伴著夕陽下並行的影子,緩緩走向大雁南飛的深秋。畫面如此安詳,就像你我每次的目送。終有一天,擁抱之時,開始為父母滿頭的白髮而心痛,“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說與朋友,還有一種慷慨與灑脫,說與父母,真是一種悲愴。面對終將到來的別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度,最好的方式應該是珍惜當下吧,盡好為人子女之孝。

自古烏鴉反哺,人盡孝道,天經地義。孝道應有三,即孝心、孝力和孝順。

沒有孝心的人,即便萬貫家財,也於孝無補。當然,有孝心無孝力,想盡孝道也是枉然:整日自顧不暇,拿什麼去孝敬父母?沒錢買肉,割下自己的臀肉給母親解饞;買不起活鯉,寒冬臘月用肚皮焐冰求魚——這種自殘式的封建愚孝,不過是得不到兒女孝敬的古人的可憐夢想。在市場經濟時代,想盡孝,還得盡力去掙錢,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創造美好生活。

老人的需求不僅有物質的,更多還是精神上的。要讓父母精神上充實愉悅,光孝不行,還得順,“老小孩,小小孩”嘛,多多寵愛他們,取悅他們,即使不在身邊,記得常打電話給他們,並且告訴他們,有他們的陪伴何等幸福。

羅素說:“一個人如果對自己身外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從事適當的運動,那麼他的晚年生活就可能過得很好。”這話不假。以興趣為基礎的情趣,可使老年人的生活品味高雅,才情煥發,退而不休,樂而忘老。

這就不得不推薦20xx年4月百度專門為老年人推出的全球首個老年搜尋引擎——百度“老年搜尋它將老年人熱衷的如醫療、天氣、曲藝、花鳥、養生等網站在同一頁面列出,不用打字,直接點選便可查詢所需內容。通過這個便捷的視窗,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有了海量優質資訊的支援,從此日子不再單調,也不會寂寞,身心越來越歡快。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百度祝願天下老人精神矍鑠,樂而忘老!

重陽節作文 篇9

桓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親。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丟擲,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