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市道路運輸發展的一些思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9W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五”、“十五”期間,宜都市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為加快道路運輸發展提供了契機和基礎。現代道路運輸作為一種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尤其現代物流作為道路運輸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其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在發達地區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宜都市尚處於蹣跚學步階段。宜都市的道路運輸業正處於前所未遇的發展關鍵時期,前景光明,形勢嚴峻,機遇與挑戰同在,稍有不慎,將丟失一次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亟需來一個快速的質變。本文就宜都市的道路運輸發展問題談幾點看法,以期引起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共同關心宜都市道路運輸事業的發展。

關於市道路運輸發展的一些思考

一、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為道路運輸發展創造了條件

改革開放後,宜都市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迅速發展,路網服務水平和服務範圍大幅度提高,為道路運輸發展創造了條件。截至2004年年底,宜都市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里程已達到254.86公里,20年間增加了12倍多,其中一級公路從無到有,現已達到16.22公里,(境內318國道)以雅裡、雅來、紅東二級公路為主體的省道主幹線系統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形成了連線一些周邊縣市及重要地區的公路通道。宜都市幹線公路網的技術等級結構明顯改善,以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為主組成的幹線公路網已經將全市10個鄉鎮的交通、、工農業生產基地和主要客貨運集散地連線起來,為市內中短距離客貨運輸創造了條件。2004年,宜都市公路網總里程已達到736公里,思想彙報專題其中:高階路面佔通車裡程的35.3,次高階路面鋪裝率已達63.8。全市鄉(鎮)、行政村通公路比例也由1984年的88.8和61.3上升到100和98.6,宜都市農村公路網技術等級和通達深度進一步提高,截止目前,全市127個行政村的村級硬化路面已實現400餘公里,服務範圍已基本覆蓋全市每個角落,為廣大農村的客貨運輸以及城鄉間中短距離集疏創造了條件。

二、宜都市道路運輸的發展狀況及存在問題

隨著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宜都市道路運輸也取得了較快發展。改革開放26年間道路客貨運輸量分別增長了5倍和3.3倍,佔綜合運輸比重分別增加了21和18個百分點;道路客貨運輸週轉量分別增長了8倍和12倍,佔綜合運輸比重分別增加了18和7個百分點,除個別行政村,道路運輸緊張狀況已基本得到解決。道路運輸業已具有較大規模,2004年全市民用車輛達近萬輛,其中營業性貨車近1700輛,客車380輛,營運車輛比1978年增長了20倍以上。同時,客貨運輸站場建設也取得顯著成效,全市現有客運等級站3個,其中二級站1個(中心客運站),準二級站1個(枝城樞紐站),五級客運站1個(松木坪客運站),客運停車場1個;貨運站1個(即清江物流),貨運交易市場2個(陸城、枝城各1個),不僅為提高運輸生產的組織化程式和運輸效率創造了條件,而且對建立競爭有序的客貨運輸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道路運輸市場主體已呈多元化,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從業者並存的競爭局面,市場機制的作用得到了很大體現。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宜都市道路運輸的發展,基本上還是一種粗放式的低層次的發展,主要是靠運輸企業和車輛數量的規模增長來實現的。特別是運輸市場開放近24年來,依然沒有改變傳統的運輸組織方式和管理方法,尤其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的狀況,不僅同發達地區有很大差距,而且越來越不適應市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市的道路運輸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從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看:

道路客貨站場建設滯後,功能不適應發展需要。原有的站場功能單一,設施簡陋,全市10個鄉鎮有8個鄉鎮還沒有等級站場。新建的貨運站場,雖主體工程已完成,但資訊系統不配套,執行機制還處於芻型狀態,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致使站場施工利用效率不高,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2、從道路運輸裝備看:

營運車輛效能差、結構不合理、老舊嚴重。一是貨運車輛以中型普通敞篷貨車為主,高效低耗的重型貨車、拖掛車和各類特種專用汽車所佔比重低。二是高檔客車數量少,客運車輛大多技術性能較為落後,經濟性、舒適性較差。三是老舊車輛多,範文寫作約佔總車輛的20,車輛役齡老化。四是低效率運輸還大量存在,還有數百輛拖拉機和農用機動車在參與營業性運輸。

3、從道路運輸組織看:

一是運輸組織方式和手段落後,組織化、集約化程度低,分散經營,尤其是貨運還基本處於單車單幹的原始狀態,運輸資訊不暢,車輛空駛和車輛超載現象並存且相當嚴重,運輸效率低下。二是市場經營主體數量過多,市內49條客運線路,由8家民營公司經營,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且經營不規範,缺少區域性名牌企業或集團,不正當競爭的現象比較普遍。三是專業化運輸分工不細,高質量運輸服務不能滿足需要。集裝箱、危險品、冷藏保鮮以及大件物品等特種運輸發展不夠,普遍的快件貨運、散裝貨物運輸、現代物流等服務也發展緩慢;道路客運、汽車維修、搬運裝卸和運輸服務等服務質量普遍不高,服務質量投訴案件時有發生。

4、從道路運輸管理看: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頒佈實施一年多來,使宜都市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得到一定淨化,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經營者法律意識十分淡薄,給運政執法帶來一定難度。目前,貨車超重、改型,客車超載現象嚴重,無經營許可擅自營運屢見不鮮,違規駕駛、疲勞駕駛普遍存在,致使交通事故頻發。二是管理體制不適應運輸發展需要。政府部門之間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管理效率低下,如市內“麻木”經營管理或取締問題,使區域市場壁壘還沒有徹底打破。三是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落後。雖然客運管理略好於貨運,2個客運站雖已實現了計算機聯網售票範文TOP100,但遠未形成售票、檢票、排程、結算以及計算機輔助管理等綜合性資訊管理系統。貨物運輸則長期處於閉塞、管理手段落後的狀態,沒有建立起適應貨物運輸需求的`貨物運輸資訊釋出平臺和交易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道路貨運效率的發揮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5、從思想觀念來看:

一是政府職能轉變工作推進緩慢,對運輸市場的管理更多的是行使行政手段,而忽視了市場的調節功能;二是運輸企業過多地依賴政府扶持,對市場主動研究、適應不夠,缺乏競爭意識;三是行業管理多為促進服務的意識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道路運輸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宜都市道路運輸發展現狀已很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加快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快道路運輸發展。

三、加快宜都市道路運輸發展的幾點建議

道路運輸業作為傳統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道路運輸結構調整,不僅是道路運輸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關係到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域性。

目前宜都市經濟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集中表現為經濟增長方式開始向集約型轉變。經濟發展的這種階段性變化,最全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必然帶來運輸需求模式的變化,旅客和貨主對運輸模式的選擇觀念及行為開始發生重大變化,方便、快捷、舒適、安全、自主等價值取向明顯趨強。人們不僅要求“運得了”,更要求“運得好”。批次多、批量小、價值高、隨機性強、分散度高的貨運需求大大增加;中短途運輸需求的增長明顯加快,並逐步成為運輸需求的主體;區域間主要通道的交通壓力日益增大;休閒性出行比例提高,客運需求繼續快速增長。為適應新的交通需求模式,必須對現有的道路運輸結構進行調整,以加速道路運輸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另外,現代物流代表了21世紀交通運輸現代化的發展趨勢。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跨行業、跨地區競爭的不斷加劇,運輸業也在不斷擴充套件其運輸功能和服務範圍,最終將滲透到生產和商貿領域,形成現代物流體系。要適應這種變化的要求,傳統的道路運輸企業必然要在組織結構、經營手段和服務方式等作出全方位的調整。據此,筆者就如何加快宜都市道路運輸發展提出如下意見,權作參考。

1、進一步開放道路運輸市場

(1)大力推進道路運輸市場對內對外開放,修訂和廢止設定行政壁壘、排斥外地運輸經營者等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制度和規定,打破地區封鎖和地方保護。依法設立的道路運輸企業,不分國有、集體、私有,都應一視同仁,享受同等待遇。

允許道路運輸企業依法在市內設立運輸分支機構。取消客運班線招投標的地域限制和客運班線的“對等對開”規定,鼓勵客運企業異地參加客運班線投標。

2、鼓勵、支援非公有制經濟投資道路運輸業

(2)鼓勵各種經濟成分投資道路運輸業,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規定,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投資經營道路客運、道路普通貨物運輸、道路運輸站(場)、機動車維修和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以及其他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允許非公有制企業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投資經營道路危險化學貨物運輸和國際道路運輸。鼓勵運輸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3)進一步推進華運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和合理流動。鼓勵企業間以資產為紐帶跨地區、跨行業進行重組、兼併,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鼓勵運輸企業公車公營,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網路化經營。開展道路運輸企業等級評定,引導道路運輸企業做大做強。禁止各種形式的以包代管、只包不管的經營方式。

(4)堅持“五個統籌”,採取積極措施,推進宜都市城鄉交通一體化。在堅持依法管理、公平競爭的基礎上,鼓勵公交客車向農村地區延伸客運線路,鼓勵農村班車實行公交化運營,實現“長途班車進城”、“專線客運汽車下鄉”,做到長途汽車與專線客車的無縫銜接,促進班車客運、公共客運、出租客運的協調發展,方便旅客換乘和廣大人民群眾出行。積極理順城鄉客運管理體制,統籌合理規劃城鄉客運線路、站點,構建城鄉客運一體化網路。目前,儘管在宜都市推行城鄉一體化尚存在一定難度,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不要因暫時的區域性穩定,如:砍掉三輪麻木久拖不決等,而延緩整體道路運輸發展速度。

3、引導建立道路運輸行業誠信體系

(5)積極建立道路運輸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制度,建立道路運輸經營者誠信檔案,加大資訊交換,強化道路運輸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形成企業誠信與市場資源分配掛鉤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推動道路運輸實現優勝劣汰,全面推進行業誠信建設。對誠信好的道路運輸經營者,在客運線路招投標和新增車輛等方面,可給予優先權。積極實施企業品牌戰略,鼓勵企業誠信經營,優質服務,公平競爭。

4、大力發展農村客運

(6)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加大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促進農村客運“路運站”一體化協調發展,;鼓勵客運企業“車頭向下”從事農村客運經營;簡化農村客運班線的行政許可程式,鼓勵採取“冷、熱”線捆綁招標的形式發展農村客運班線;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制訂出臺稅費減免政策,減輕經營者的負擔;鼓勵農村客運經營者根據農民出行特點,採取多種運營方式,擴大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禁止拖拉機、貨車等非客車從事農村客運。

5、引導和鼓勵道路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

(7)鼓勵道路貨運企業構建企業經營網路。鼓勵道路貨運企業間建立業務合作關係,形成鬆散型經營協作網路。鼓勵發展貨運資訊系統,降低車輛空駛率。鼓勵貨運企業發展結點運輸、甩掛運輸、集裝箱運輸、小件快運、多式聯運等高效運輸組織形式,提高運輸效率。鼓勵道路貨運企業擴大經營範圍和延伸服務領域,向產品製造和商貿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逐步從傳統貨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化。鼓勵貨運企業和物流企業發展城市物流配送業務,為社會提供“門到門”運輸服務。

6、鼓勵發展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的客運車型

(8)繼續推進道路運輸客車等級評定工作,鼓勵發展高檔客車;在客源充足的陸城、枝城、紅花、松木坪線路,鼓勵發展高、中檔中型客車,提高運輸能力,降低單位運輸成本,提高競爭力。

7、加大道路運輸站(場)建設力度

(9)道路運輸站(場)是公眾出行和貨物集散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建立佈局協調、銜接順暢、優勢互補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節點。“十一五”期內,要完善陸城中心客運站、枝城樞紐站的服務功能,加快清江物流建設步伐,規範現有2個貨運交易市場,在鄉鎮設立20個客運招呼站,積極爭取政策,儘快將興建姚家店、紅花、松木坪三級客運站納入建設規劃範疇。

(10)交通主管部門要加大對道路運輸站(場)的投資力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民間資本投資站場建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對現有的公用型站場設施的經營權進行轉讓,並運用籌集的轉讓金作為新建站場專案的資本金,實行滾動發展。

(11)社會資本投入道路運輸站場設施,應推行投資人招標制度。鼓勵建立道路運輸站場特許經營制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並在確定經營期限的基礎上,簽定經營合同,明確各自責任。對於面向社會服務的公用型道路運輸站場,實施獨立管理、獨立經營。

8、全面提升機動車維修保障能力

(12)引導建立能力充分、佈局合理、規範有序、服務優質、清潔環保的機動車維修服務保障體系。鼓勵機動車維修企業實行專業化經營、品牌經營和連鎖經營,大力推廣安全、節能、環保的先進維修技術;建立機動車維修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制度,引導機動車維修企業注重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建設;規劃建設全市機動車維修救援網路,全面提高維修服務能力;實行機動車維修質量保證期制度,切實保護車主利益;完善機動車維修市場監管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9、規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市場

(13)鼓勵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專業化經營,引導培訓機構的規模化;推行“計時制”培訓和駕駛模擬教學;規範收費,提高質量,注重服務;倡導駕駛員素質教育理念,注重學員安全行車知識的掌握和安全意識、規範操作、文明行車理念的培養;推行教練員職業資格管理制度,鼓勵培訓機構加強教練員素質建設,完善教練員誠信考評制度,全面提高教練員隊伍整體素質。

10、進一步落實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職責

(14)圍繞“三關一監督”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積極推進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的源頭管理;強化運輸企業安全生產主體地位,積極引導運輸企業建立科學、有效的安全生產規範化管理體系,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鼓勵運輸企業建立安全生產獎懲機制,完善長效管理制度;鼓勵運輸企業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安全生產動態監控,提高安全管理科學水平;大力倡導運輸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能力;督促運輸企業加強從業人員定期輪訓和安全考核。

(15)鼓勵發展專業化、規模化的危險貨物運輸企業,根據危險貨物種類及性質實施分類管理;嚴禁不符合標準的車輛和與運輸業務不適應的車輛從事危險貨物運輸,嚴禁無上崗資格的人員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督促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對駕駛人員、裝卸管理人員和押運員進行定期輪訓和安全考核。

11、加快道路運輸行業科技進步,努力建立節約型環保型行業

(16)加大資金投入,開展科技創新,推動行業科技進步。鼓勵道路運輸企業採用先進技術,提高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勵利用行業內外的資金和力量,加快道路運輸資訊化程序,建立道路運輸資訊平臺,構建運輸資訊網路。鼓勵推廣使用網際網路、GPS、GIS、ITS以及條形碼等技術,提高道路運輸管理效率和駕馭市場的能力。

(17)鼓勵和引導道路運輸企業選用自重輕承載量大、能耗低、汙染小的環保型、節約型運輸車輛,淘汰落後的運輸車輛。鼓勵道路運輸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汙染,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推廣標準化運輸、甩掛運輸、封閉運輸等先進的運輸組織方式,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技術和裝備等,提高運輸組織化程度,提高車輛實載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