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下冊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下冊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下冊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3篇

國小下冊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 篇1

“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國小生抓起。”為了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我針對我校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和綜合實踐能力,制定本學期資訊科技教學計劃如下:

教師自身的要求

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我要潛心鑽研教材,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確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懂得資訊科技,能夠熟練操作使用計算機。開學前把機房的所有微機檢修一遍,儘量讓所有微機都能正常使用。開學後做好機房的維護工作,微機出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資訊科技教學順利進行。活動內容以編輯板報和幻燈片為主,並講述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

對學生的要求

本學科雖然沒有統一的測查,但我覺得不應該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要讓他們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資訊科技知識,掌握更多的資訊科技操作技能,從而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年級主要教授電腦的基礎知識,主要內容包括認識計算機、學會開關機、學習輸入字母數字、學習畫圖工具的使用。課時安排如下:

第一週:,傳授微機室規則,瞭解什麼是資訊。

第二週:認識計算機的主要部分

第三週:學習開關機

第四周:知道啟動寫字板,學習輸入數字。

第五週:啟動寫字板,知道輸入熟悉的字母

第六週:學習輸入簡單漢字,比如學校名稱、姓名

第七週:簡單修飾字體的顏色和樣式

第八週:刪除鍵,回車鍵、空格鍵的使用

第九周:學習啟動畫圖工具,知道畫直線、圓

第十週:學會給線條變粗細,顏色

第十一週:學會怎樣填充顏色

第十二週:橡皮、放大工具的使用

第十三週:怎樣輸入數字、字母

第十四周:畫簡單圖形

第十五週:畫小樹、花草

第十六週:畫房屋

第十七週:創作作品展示

第十八週:資訊科技小測驗

四年級主要是製作電子報,金山打字通以及微軟附帶遊戲的學習,教授時間內容如下:

歡迎使用

歡迎使用

第一週:複習啟動寫字板工具,輸入數字、字母。

第二週:大小寫字母轉換鍵、空格、回車鍵的學習。

第三週:刪除鍵和退格鍵的使用。

第四周:怎樣變字型的大小、顏色、

第五週:加粗、變斜、以及形狀改變的學習

第六週:學習選擇輸入法,輸入簡單漢字

第七週:簡單漢字的輸入,翻頁選擇工具

第八週:稍微難的漢字的學習

第九周:稍微難的漢字的學習

第十週:詞語、句子的輸入

第十一週:字型美化的複習

第十二—三週:練習打字

第十四周:金山打字通的學習

第十五週:金山打字通遊戲

第十六週:桌上彈球

第十七週:紙牌的學習

第十八週:資訊科技小測驗

五年級和六年級的教學主要是結合教材,儘量落實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五年級寫字板是主要模組,其中的許多技能在四年級的電子報製作中都有所教學和體現,本學期進一步練習文件的編輯和修改。但是基於六年級flash製作動畫軟體沒有裝在機器上,所以幻燈片的教學為本學期教學的重點。

總之,在本學期的資訊科技學科教學中,我力爭按照本學科教學的要求,努力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技能。

國小下冊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 篇2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處於計算機學習、應用的最初階段,如果引導不正確的話,許多學生容易痴迷遊戲,必須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培養出計算機資訊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把培養興趣作為目標,學好基礎資訊科技。  教材分析

選用的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國小資訊科技》四年級下教材。此冊教材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遨遊網路”,第二單元“網海拾貝”,第三單元“網路應用”。

有以下特點:

1、讓學生掌握網路操作技能,掌握IE的前進、後退、收藏夾等的基礎知識。

2、利用網路查詢資料,包括音樂、圖片、文字。

3、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的廣泛用途,並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方法處理資訊的意識。

4、從小培養良好的用機習慣,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5、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進行創新實踐。

6、建立正確的網路觀念,自己抵制不良網路資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要求掌握的具體知識點如下:1.通過對生活中網路的探討,瞭解網路的概念及作用。2、瞭解目錄分類概念,能使用目錄分類法查詢網站資源。3、能夠線上欣賞音樂。下載儲存音樂檔案。4、通過圖片的共享,學會同學之間的作品交流與共享。5、複習掌握word文件的新建與重新命名。複習並掌握word中文字框的使用,達到使用文字框合理佈局版面。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討論,瞭解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及接入網路的方式,體會計算機網路給生活帶來的便利。2、通過分類查詢學習資源,進一步熟悉瀏覽器的操作。通過比一比的形式,促使學生利用目錄分類的方法查詢資源。3、嘗試通過音樂盒、播放器、手機等播放音樂,體會不同方式欣賞音樂。能在相應音樂網站上學會下載儲存音樂檔案。4、通過實踐,掌握利用文字框、自選圖形以及插入圖片等製作文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課內翻轉模式的學習、討論,體驗自主學習。2、通過利用網路查詢資料進行學習,讓學生體會網路學習資源的豐富性。3、欣賞合適的音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4、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分享圖片的興趣。5、1、通過製作傳統節日介紹的文件,加深對傳統節日的瞭解,增強節日文化傳承意識。

教學措施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跳出學科本位,從教育的高處來看資訊科技的教學,教學變為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活動 因此,我覺得可以應用以下教學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指的是教師通過“實物”、“圖片”、“視訊”等特殊媒體把知識資訊傳遞給學生的教學方法。在班級組織形式下的教學,對於基本操作的教學顯然不能用“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只能採用廣播方式,把操作步驟、過程展示給學生,學生依此為模仿的物件,進行初步操作的模仿,從而達到基本操作的入門。

2、“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法。從學習者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學習方法,適用於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從教師的角度說,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任務驅動教學由以下幾個過程構成:任務設計、任務佈置、學生自主探求任務的完成、任務完成評估。

3、活動教學法:

即是在活動教學法的基礎上,從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整體來設計主題,以主題為線,以活動為形式,貼近學生生活,把學生日常接觸的生活場境、平常喜歡進行的活動同資訊科技的應用作一個交融點,以學生為本,關注人文,從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角度在課堂上培養資訊素養。

教學準備

機房衛生,電線安全,桌椅齊全

學困生幫扶計劃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年的資訊科技學習經驗,他們基本有了學習資訊科技 “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經驗,學困生有的表現在資訊科技基礎較差,動手能力弱,經常嘗試著學業上的失敗,導致對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學習,得過且過,消極應付,缺乏學習主動性。有的長期受同學幫助,甚至同學的包辦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種依賴思想:滿足固有的思維模式,缺乏獨立動手動腦思考的意識。根據以上的學困生分析本人制定了以下幾點幫扶措施:

1、每節課注意觀察先完成任務的幫助操作能力差的`孩子,讓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本著自願的原則,由他們作為教師的小助手,即學困生的“小老師”。

2、讓“學困生”樂於學且學得會。注重學生的小組學習形式,合理安排優差生的結對互助,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群體勢,以強帶弱,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幫助“學困生”前進。

評價方法

一、作品評價法

電子作品評價法是指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作品創作,比如學習了《用電腦畫圖》後,學生運用綜合知識創作一幅美麗的圖畫,教師再根據學生的作品對學生的認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完成並上交作品後,教師和學生根據制定的標準對作品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要以學生為評價的核心主體,可以是自評、小組之間互評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符合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評價要求。用“★”作為標準,

3顆星以上為“優秀”,

2顆星為“良好”,

1顆星為“還要加倍努力”。

二、自評、互評法

我們每一位教師在評價方面,要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互評和自評,講究評價的方式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由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進行。事前,先就學生評價的意義、方法、需要注意的問題向學生做出說明,提出明確要求。

(二)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是在自評的基礎上進行,學生以4-5人為一組,採取任務驅動法,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並對完成作業的小組用一級指標的三個維度進行登記,作為學期總評的依據之一,學生為每一個同學在三個維度確定一個分數。最後由教師計算出平均得分,作為學生互評的最終得分。學生通過自評及互評,瞭解了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不足之處,提出改進的建議,及時改進。

三、網上互評。

通過學科平臺網路,將優秀的作品放到網上展示,以提倡全校學生間進行學生自評、互評,肯定學生的成績,鼓勵他們繼續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國小下冊資訊科技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學習計算機有了一定的基礎,掌握了影象處理、電子表格和Flash動畫的製作,但大部分學生對於影象處理製作基本操作還不夠熟練或者不規範,少部分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還沒形成,考慮到六年級學生本學期的上課特點,所以,本學期將繼續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外,著重學習資訊科技綜合應用單元,提高學生資訊科技綜合素養,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為下階段的計算機學習打下較紮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編寫及內容選擇,遵循學科教學規律和兒童身心特點,本著學有用的科學、學身邊的科學,學有用的技術、學身邊的技術的原則。以“合作學習,綜合應用”為主要特點和目標。內容的選擇上兼顧地區差異和技術發展方向,分別編寫了“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和“資訊科技綜合應用”兩個單元。其中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第一課時為必修內容,其餘課時為選修內容(也可拓展後作為興趣小組活動教材)。資訊科技綜合應用單元以“大足石刻保護”為活動主題,通過綜合應用,複習鞏固國小資訊科技知識、技能、方法,提高學生資訊科技綜合素養。教學中也可以熟悉教材知識體系的前提下,根據地區、學校、教師及學生的情況,編寫校本教材,確定相應的活動主題開展教學(例如三峽庫區生態考察、橋都重慶、火鍋的起源與發展、大巴山的動物……)。但小組合作學習和綜合應用的特點和培養目標不能偏離,複習鞏固提高的目標必須達成。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常識,激發學生對機器人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

2、讓學生初步瞭解和體驗人工智慧的特性及應用,理解虛擬機器器人的工作原理,初步學會一點程式設計方法,完成一些機器人控制程式設計任務,培養正確的思維方法,提高程式設計能力,激發探究興趣。同時體驗和嘗試網路學習、人機對話學習,積累經驗。

3、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群策群力,多角度設計方案,體驗合作、創造、成功的快樂與喜悅。

4、5-8課以大足石刻保護為活動主題,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通過對國小資訊科技知識、技能、方法的複習鞏固,綜合應用,實現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

5、第9課為綜合課,完成以“我的國小,我的班”為主題的畢業作業。檢驗本單元“合作學習、綜合應用”目標的達成情況,也為國小階段的資訊科技學習畫上完美的句號。

四、教學措施

(1)備好課: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盡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

(2)上好課:按照“情境引入-合作探究-展示評價-總結拓展”的教學流程,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3)輔導學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啟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參加電腦製作比賽,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4)操作考核: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檢測,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五、教學內容及時間安排

注意事項 第一週

第1課 有趣的機器人 第二週

第2課 虛擬的機器人 第三、四周

第3課 聽話的機器人 第五、六週

第4課 聰明的機器人 第七、八週

第5課 大足石刻受損調查(一) 第九周

第6課 大足石刻受損調查(二) 第十、十一週

第7課 文物專家來大足 第十二、十三週

第8課 國之瑰寶 亟待保護 第十四周

第9課 我的國小 我的班 第十五、十六週

複習 第十七、十八週

檢測 第十九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