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5篇(集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4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訊科技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5篇(集合)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

平時,我要求學生認真識記某個知識要點,往往聽到我覺得不可思議令人痛心地回答:“老師,我們不用那麼辛苦,到考試時百度一下,就可以解決了”。每聽到此話,我總有種“怒其不爭”的痠痛的感覺,便不加以分析地說他們超級懶,不可救藥。而現在,聽了崔教授的精彩講課之後,我光然大悟,學生的這些話何嘗不是在給我暗示:神奇的資訊科技可以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嚐到“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的甜頭。顯然,資訊科技也能促進我們教師專業發展,崔教授的課最能體現這一觀點,我感受頗深。

通過《資訊科技支援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我明白資訊科技與現代教育密不可分,專題的主要內容仍記憶猶新:

一、崔教授以國內外典型的教學事例和直觀生動形象的圖片,使我們充分了解到當今是資訊化時代,資訊科技高速發展,我們應改變落後的教育教學方式,應積極思考如何將資訊科技充分運用到現代教育中來。

二、崔教授在課中說得到傳統教學、傳統學校已日趨沒落,新型的教學方式不斷湧現,作為教育一線的我們有目共睹,我們應與時俱進做一個新型的教師,崔教授倡導我們做一個將孔子和蘇格拉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與資訊科技完美融合的新型教師。他的話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使我們意識到現代教育需要資訊科技,我們應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推動教育的'發展,當然我們教師要熟悉資訊科技,否則被時代拋棄。

三、崔教授重點談到了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五種學習方式:檢索式學習;非正式學習;協作學習;反思學習;自主學習。崔教授針對這些方式用具體事例做了詳細地介紹,讓我們知道資訊科技隨時都在我們身邊,也使我們明白瞭如何運用先進的資訊科技來學習,拓寬視野,豐富頭腦,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提升我們綜合素質。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要記住崔教授那句話——“牢記你就是學習的主人,不斷激發學習的內驅力,做自己命運的主宰”,別忘了借用強大的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課程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資訊科技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優化了幼兒園美術活動,下面我以美術活動為例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多媒體教學方式完全使美術教學從“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教學模式,轉換成“幼兒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大大優化了幼兒園美術活動。多媒體教學方式有利於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園教學教有直觀性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藉助多媒體的直觀性直接把內容傳遞給幼兒。可加強幼兒的直接感受,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如美術活動《熱帶魚》,教師在活動前結合教學內容,在網上收集形態奇異,色澤鮮豔,體態活波,各種不同種類漂亮的'熱帶魚在熒屏中展現,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會集中起來。

在活動中通過聲音、圖形、等多媒體的結合,這一精美的畫面和靈活的方法不但吸引了幼兒的學習美術的興趣,同時還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了幼兒的色感,滿足了幼兒的欣賞需要,因此,多媒體教學活動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3

8月21到8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市教育局在“武威職業學院”舉辦的為期六天的“全國中國小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學習,這次培訓有名師為我們傳授教學和進行技術指點。這次培訓的教師講解認真、不厭其煩的解惑,並開展部落格論談、進行網路互評,使我學習到來自各校同仁們不同的教學經驗,在激情四射的討論交流過程中,使我有醍醐灌頂之感,收穫頗豐。雖然六天的學習很緊張,但過得很充實,下面就談談我對本次資訊教育技術培訓的點滴體會。

一、教學觀念和手段的變革

(一)教學理念與資源的創新

本次培訓強調過程性評價,每天的培訓都要通過網上部落格進行交流,通過甘肅資訊科技培訓平臺進行互動學習。通過部落格記錄教學過程、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經驗,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知識。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以及使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現代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的根本區別就是把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讓學生利用各種收集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對所收集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達到學習的目的,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習水平。

(二)教學手段與直觀教學的變革

直觀教學即通過視訊等來傳播知識也是資訊化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直觀教學使抽象知識的理解和一些實物的認識更加方便。說到直觀視覺教育,就聯想到音訊聽覺教學。現在,隨著資訊的日新月異,除了視覺教育之外,音訊教育也越來越普及。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在資訊科技下的教學手段更加豐富,通過文字、音訊、視訊、流媒體與傳統課堂進行整合下的直觀教學會更加能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除了這些之外,我感覺收穫很多的地方還在於,通過學習這門課,我們掌握了更多的收集資訊和交流思想的途徑,如各種網站,BBs等。

二、資訊科技知識及理論有所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強

(一)資訊科技的概念劃分更加明確。

這六天我們所學習到的理論方面的知識,使我較好地理解了教育技術的概念和內涵以及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使我學會了授導型教學和探究型學習的設計方法,激起我在今後教學實踐中嘗試應用這些教學理念和的慾望。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等概念。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加以區分,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

(二)教學方式與目標定位進一步明確。

“老師引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學習形式,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是一個以符合教學、學生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同時明白了以課程為本位的資訊科技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⑴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三)課程整合的認識進一步加強。

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資訊科技,而應該是課程同化資訊科技,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

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資訊科技教和學的內容;

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科技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

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網路技術的優勢認識明確。

資訊科技能力的培訓,讓我們明白了網路教學的優勢所在:

⑴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

⑵可以預設和提供學習支援功能;

⑶或以支援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

⑷具有動態資訊釋出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資訊成為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互動支援功能可以延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六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4

我有幸參加了湖南省電教館舉辦的資訊科技培訓。在整個培訓課程學習過程中,懷著飽滿的學習熱情認真學習,對各個基礎領域的要領有了較多的收穫和理解。收益最多的是市教科中心鄒徵兵老師的關於多媒體課件的優化探討;鄒淑萍老師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教學設計;陳莉老師的促進資訊科技應用與教學創新等。再次感謝上級領導給我們教師的每一次學習機會。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懂得了許多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知識,如:鄒淑萍老師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教學設計;

針對學生的整合目標:

1、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如: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靈活運用,促進學生解決問題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

2、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如:培養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對資訊內容的理解與批判能力以及處理並以及運用資訊的能力。

3、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如:指導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中,利用數字化資源和學習工具,進行探究學習;利用網路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與學習;利用資訊加工工具和創作平臺,進行實踐和創造性學習。

針對教師的整合目標:

1、革新課程內容。如:根據社會發展、學生需要以及資訊科技的'發展現狀,革新課程內容。

2、擴充課程資源。如:在教材和參考資料等紙質資源的基礎上,引入網路以及音像製品等資訊科技手段;還可以通過資訊科技的通訊功能與專家、學者等交流,擴大課程資源的範圍。

3、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如:利用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創造新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研究性學習等方式。

4、改進教學評價手段。如:利用資訊科技幫助設計、實施教學測評,處理測評結果以及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測評等。

5、發展教師的資訊素養。如:利用資訊科技進行資訊的收集、處理、評價與應用,提高備課、學習以及科研等活動的效果與效率。

還有鄒徵兵老師的關於多媒體課件的優化探討關於多媒體課件的優化;謬容教授的多媒體課件大獎賽的評獎要求等。

首先,這次培訓使我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校本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學校每一位教師繼續教育的主陣地。第三,廣大教師的終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已經初步形成,教師們深刻地認識到,接受終身教育不僅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發展、自身生存的需要。

我希望以後的資訊科技培訓多一點,讓我們所有的教師能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當然培訓是次要的,不斷自我的提高才是首要的,因此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發展。利用學校提供的學習平臺不斷的完善各項工作,持續做好各項工作,為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加速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5

21.21日兩日,參加了中國小資訊科技學科的校本研修培訓,由於學校網路中心被雷擊,網路中心維修更換裝置工作要在開學工作前完成,對於學科的教學的反思一時還未能定下心來思考,但在這兩天的除錯交換機的工作中到些感觸,隨感寫寫:

由於中心交換機更換,而保修的交換機過來後需要換原來的要求進行配置,得益於去年暑假教育局裝備站舉辦的校園網管員培訓,聽過崔北亮教授的幾天課也算小有收穫,對路由器與交換機的配置原理了解一二,但由於日常從不波及此項工作,加上當時講的思科品牌的配置命令,而我們單位用的是華為交換機,所以剛進入超級終端後也是一頭霧水,不過在網路支援與華為技術支援下還是馬馬虎虎完成了基礎的配置,部分網段也能成功上網,但南北樓的光纖交換去始終無法通暢,為此對硬體,線路進行了多方的排查,但仍一籌莫展,華為技術支援也無力支援。

從下午一直到晚上,直到很晚時我再讀華為基礎配置命令時突然發現我對光纖口開主幹的命令少寫了一條加入允許通過VLAN號的命令,因為當時學的思科命令只要加入主幹的命令就預設加入所以VLAN號而華為的命令需要手工加入,當我鍵入命令PING通北樓交換機的那課,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那種考試中解決思考題的那種快感油然而生。

現在我們的資訊科技教學中,我們似乎太多注重於應用,而對技術這一塊忽視得比較嚴重,資訊科技最早是一門技術課程,而現在向工具性課程轉變時,我們技術這塊的缺失日趨嚴重。我們是不是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技術成功的快感體驗呢?記得培訓時海中的倪詩律老師曾講到我們的資訊科技教學有過到底是重技術還是重應用的爭論。我想技術與應用並用才是計算機教學的出路,可能也是我們計算機界的出路。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3

資訊科技課程由計算機課程發展而來,但發生了質的飛躍,已經由單純的技能訓練上升為全面的資訊素養的培養。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資訊科技教師。反思我本學期資訊科技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1、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

資訊科技教師不能以任務繁重為由,忽略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這個學科的老師更應時刻注意自我提升,應該通過參加培訓或者學習優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實施和評價,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師生角色轉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另外,參加一些科研活動,也會培養教師們嚴謹、科學的作風和優秀的科學素養

2、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後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侷限於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國小的武健老師"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觀點就傳達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理解,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昇華",要進一步加工資訊科技教材。

3、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創新的資訊科技學習氛圍

良好的資訊科技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4、分層次教學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製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佈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5、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相容幷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資訊科技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物件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絡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絡,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築健康的資訊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所以,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6

通過英語教學利用資訊科技手段研修培訓,從網上的專家學者那裡學到了很多,也從身邊的優秀教師那裡學到了很多。學習的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通過網路培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觀念在更新,能力在提升,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現將我個人網路研修的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課堂上不但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與想象能力,因此,學生是否對英語感興趣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英語學習。而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樣的一個難題,資訊科技中所包含的聲音、圖畫、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感受。這是以往的教學手段很難達到的,因此,資訊科技手段的出現讓英語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極大提升了英語課堂的效率。

二.利用資訊科技,為英語課堂營造真實情境新課程改革主張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語境的理解、體驗和接觸真實語言,並明確指出教師必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學生創造學習語言的真實語境,國小教材知識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資訊科技中的多媒體功能可以讓我們創設語境更加容易,例如教學對話時我們可以找到對話的動態演示,這樣學生就不是機械地對照書本上毫無生機的文字和圖片,而是能直觀地感受說話者的心情和以及所學內容所產生的語境,讓學生對所學對話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輕鬆。同時,我們還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在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讓他們能瞭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

三.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拓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英語知識能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素養及拓展他們的思維水平,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掌握英語的基本語言知識,並且能發展英語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可以初步用英語與人交流。如國小英語課本中經常出現名詞複數形式和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國小生不能像高年級學生那樣去理解老師所講的語法知識,因此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去親身體驗感知,從而讓英語知識在利用的同時得到昇華,在英語學習的實踐中去感悟,進而提升他們的英語語言表達水平。

四.利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在英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瞭解國外的文化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通過學習英語知識讓學生視野更加開闊,增多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跨文化學習,不斷髮展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而形成不錯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要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國外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我們可以從網路上尋找相關的文字介紹以及視訊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和對比,從而達到所要求的'學習目的。

總而言之,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更加精彩,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也更加的主動和有信心。可以說資訊科技的出現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內容,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有信心讓英語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有信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渴望和期待。

資訊科技研修心得體會或許很多人都認為現在是資訊科技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與資訊科技息息相關,甚至是不能離開資訊科技而生活。

在參加這次的xxxx國培農村教師語文資訊科技培訓後,收穫頗豐,也有些許感觸。農村國小,在很多的硬體軟體上比城市裡的國小差很多。雖然國家現在非常重視農村學校的教育建設,教學裝置也逐漸的健全。但,我們老師的思想觀念是否跟得上?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教學的能力是否可以跟得上?農村家長的思想是否與時俱進,各個環境是否能配合?這些應該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農村的教育也會跟上時代的發展。因為,很多農村學校都配備多媒體教室,每個班都配置白板教學。為了能得心應手的應用這些裝置,大家都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多多少少學會一些技能技術。

在這次的培訓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微課製作”和“思維導圖”,通過周老師的詳細講解和示範操作,讓“微課製作”和“思維導圖”這兩個原本神奇又遙遠的概念轉換成我們可以利用自如的技能,是多麼的不可思議。這就是我們培訓學習的目標也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感謝國培!感謝各位培訓老師!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7

資訊科技與學科之間的融合,是構建資訊新型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為貫徹落實上級檔案有關要求,進一步推動教師主動適應資訊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湛江市第十四國小英語科組的老師們於20xx年3月10日下午齊聚電子網路前進行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技術培訓。

本次教研培訓由劉寧巨集主任負責主持。她指出:新的`時代對教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要迎難而上,努力提升自身資訊科技的運用能力。

接著,王蕊組長根據資訊2.0中的多技術融合應用模式,從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五個維度,再到G1多技術環境下線上教育開展、A1技術支援的測驗與練習、A3微課程設計與製作、A9技術支援的發現與解決問題、A11技術支援的展示交流等應用能力點進行解讀。

老師們認真聆聽,勤做筆記,學習氛圍濃厚。

最後,對於講解後老師們提出的疑問,陳xx主任一一耐心解答,鼓舞大家認真學習資訊科技2.0專案網路課程,取其精華之處細細琢磨,做到線上線下都學有所得。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人生在勤,不索何獲,讓我們一起砥礪前行,成為教育資訊化2.0時代合格的老師!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8

通過一段時間的資訊科技培訓學習,我對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上新的臺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微課”是以視訊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路時代,隨著資訊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端學習、線上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須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八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9

在資訊科技教學方面,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方法,現在把我在實際教學中採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做個交流。

高效課堂的推行不但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還要有豐富的相關知識和良好的組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掌握知識,還要注重提高“有效性”。“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那麼,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來談談如何提高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一、把握教材,精心備課,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

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資訊科技是不斷髮展的,其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經常出現教材跟不上時代的現象,所以資訊科技教師在備課時,不能照本宣科,要適當調整、拓展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例如在上《熊貓的夢》——繪製圖像與逐幀動動畫,在練習逐幀動畫,可以用橡皮擦工具,製作逐漸被吃掉的蘋果,形象生動,並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但學生在練習時可以用一兩句點點,你們可以製作類似的逐幀動畫,這樣一點,學生就會在課堂上展示多樣的作品,如吃米飯越來越少,小孩們踢足球,足球飛的跑了,這樣的教學學生們有了成就感,並有了興趣。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往往書上講什麼,就讓學生做什麼,發現教到最後,學生已不感興趣。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一般地說,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循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就有了鮮明的實踐性的特點。它不只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教案中,而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資訊科技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即要求教師不斷

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二、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計算機教學中首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要教好資訊科技課程,關鍵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輕鬆地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

對於操作實踐課,我採用的教學模式是,先展示本節課要學的作品樣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漲。接下來在我給他們操作演示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就比較集中了。佈置下任務後,學生們也都積極的去完成。在學習flash動畫時,在製作《水波盪漾》——“遮罩層”動畫時,以小孔探物遊戲引入,用講明白動畫原理,再講述製作過程,製作步驟。製作中可以引導以利用遮罩技術,製作出“畫卷”效果的動畫,儲存後測試影片。展示動畫,給學生下傳製作畫卷的豐富的影象素材,學生做完並上傳作業。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動起來時,並有著成功的成就感,並積極欣賞他們的作品,這時我對他們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指正,對於完成較好的同學說:“你試著利用咱們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再自己設計製作一個動畫,看能做成嗎?”,以成就感去促使他們對知識的延伸及引用。

又如在《時光如梭》——時間函式和格式的函式時,書上製作的是“春節倒計時”的程式。對於九年級的學生這節課我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可以製作一個會考倒計時,影象框上放上班裡每個學生的照片,執行時,每隔兩秒鐘轉換一個圖片,我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眼球,並對前面學過的內容加以鞏固。右邊顯示距會考還有的天、時、分、秒自動更新。在下方顯示班級的勵志的話句如“不苦不累,九年級無味”、“會考不是一場重來的遊戲”等話語,也可以根據各班的情況每天更換勵志的'話。效果是從左到右滾動,不僅是一種動的效果,也是對前面知識的運用與鞏固,這樣一改,學生對本課的內容非常感興趣的事,也接近生活現實,解決班裡倒計時的一些手工活。說到會考倒計時,對於有些學生感到沉重,我們還可以製作什麼倒計時,聰明的學生會提出現在快放假了,製作放假倒計時。製作完執行,距放假還有22天,一片高興。

三、多鼓勵、多表揚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記得一次上資訊科技課,感到很糾結,課堂上個別學生在資訊科技課上完成的任務參差不齊,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學生根本沒有用心去完成任務。

曾有位學生的這樣說“學生愛表現,他們愛到黑板上來表現”。這句話一直觸動著我。內心深處每位學生都渴望被關注。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援。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讓不經意的允許來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通過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傳遞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學習中自主探究,這樣學生的知識才會融會貫通、觸類旁通,新舊知識聯想暢通,學習中游刃有餘,發揮主觀能力性。從“學會”到“會學”,這種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在學習中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體系。資訊科技學科評價的主要依據應該側重課堂表現和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以及期末考試成績。我的教案前總是有各班學生名單,把每次學生完成情況做以記錄,相當於學生平時評價,並做為期未評價的參考,這樣我對學生及各班之間的差異就有了記錄。這樣長期以來,我雖然帶的班比較多,但對每個班一直以來,表現比較好的學生自己心裡也更加清楚。時間長了,也記住了學生名字,記住了他們名字,時間長了,我與學生之間也有了相應的感情。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親近、喜愛老師,才能對其所道篤信不疑,潛心研習。看來資訊科技教學不僅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資訊素養的發展,更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信任學生、欣賞學生。所以上課時,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如果開發網路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又何樂不為呢?

四、多種手段,鞏固知識,提高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率

1、精講多練。資訊科技課是一門集動手與動腦為一體的的課程。在教學中也發現,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塗,講了一節課不如操作10分鐘。所以本人認為,在許多需要操作的課程中,應注重少講多練,通過精心匯入、合理預設,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然後新授學習內容和方法,最後鞏固練習。

匯入和新授的時間應該壓縮在15分鐘左右,留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上機練習,最後10分鐘進行總結、評價,以達到熟練、提高、鞏固知識的目的。

2、運用多媒體課件,鞏固知識。有些學生老師講完就明白了,自己動手可以做出來。但個別學生不成獨立完成,有點困難,我就把本課的重點操作步驟。利用拷屏視訊錄下來,連同素材發下來,當有不明白的時候自己去看錄製的視訊,也能完成,這也滿足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形成的差異性的學習。

3、充分利用評價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我一般每個知識點都會設計成一個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小的任務一般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完成,大的任務可以分小組協作完成。組內先完成的學生給沒完成的學生講解,達到小組內共同完成。恰當地應用多種形式的評價,不僅能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思,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學生之間相互學習,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也是知識再次體現的過程,同時也鞏固了他們的所掌握的知識。

總之,在教學中多與同行溝通交流,多關注他人的教學方法,多去聽他人的一些優質課。這樣才會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達到教師這個指揮棒的指令正確、準確到位引導下,努力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其人格品質,從而進一步地提高資訊科技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0

通過參加電腦學習,我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得到了提高,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感觸。

一、開卷有益,愛不釋手

然而,在我參加學習的第一晚上,我就發現自己錯了,此次的電腦學習與以前參加過的學習大相徑庭。以前的學習都是應付考試的,實用性不強,而且那時學的東西,在工作中用的不多,時間長了不用也就忘記了。而這次學習的內容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和工具性很強,都是平時工作中經常用到的。參加學習的第一課時,我就專心致志地聽講,把學習內容與以前操作不規範或不熟練的地方進行對比,感覺學習效果很好,受益匪淺。

特別是EXCEL的學習,因為平時用得比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進一步的學習,所以對EXCEL的操作不熟悉。這一次正好幫我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次學習,使我的表格的操作有了新的認識,也掌握了幾種方法。還有幻燈片的製作,原來從沒有製作過,通過這次學習發現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難。簡單的製作我已經基本上掌握。現在想起來這種學習是必要的,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二、由此及彼,學以致用

電腦學習暫告一個段落,閒暇之餘,我開始靜靜地長思。由於學校的信任,我從上學期中段到校辦工作。儘管我全力以赴,不辭辛苦,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我知道自己離“出色”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離學校對我的期望還相去甚遠。固然有能力、水平、經驗、性格等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思想上的對學習不重視,導致了有的工作不能出色的完成。由於辦公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員思維嚴密、靈活應付,要能夠迅速理解領導的意圖,沉著應對複雜的局面,這樣才不致於在完成工作時,總是手忙腳亂、丟三落四。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只有沉下身來,靜下心來認真學習,踏實做事,多用心,多動腦,才能讓工作有好的起色。

三、驀然回首,柳暗花明

正因為學習上有所收穫,思想上也就豁然開朗起來。說實話,近幾年,覺得自己也不再年輕了,還學什麼啊?得過且過吧。雖然對待工作還是盡心盡力地去做,但對於學習的態度則是能應付就應付,不想應付就是偷點懶吧。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在學習上的動力就不足了。

通過這次學習,我覺得要改變這一錯誤的思想,想把各項工作做好,就必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電,也只有不斷的學習、充電,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1

學了龔春美老師《資訊科技課中的學情分析之淺見》,使我懂得了學情分析的重要性、學到了學情分析的方法、方案,從中受益匪淺。

一、學情分析的定義和意義

學情分析即為教學設計中的學生物件分析,它包含對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興趣等方面的分析。學情分析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有狀態,還要關注學生可能發展的空間。通過對現有知識結構的引導、啟用,提升學習品質;明確學習內容的價值,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提升到不同的層次要求等等,為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設計的實施、重難點的設定提供量化的標準。所以只有行進了合理的學情分析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會過高或過低。

二、學情分析要注意:

1、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定問題情景。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喜歡多變、寬鬆的教學環境。靜態的文字和教師的口語滿足不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需求,因此,思想容易開小差,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體計算機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國小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增強了學習興趣。

2、要想更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動態情況,確定學習內容。以學生的已知經驗為基點,建構意義知識框架。課前需認真瞭解學生技能掌握情況、注重不同學生風格、年齡態度等差異,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安排,確定學習的重難點,和預設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答措施,選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課中仔細觀察是否與自己的教學設計相符,找到。與預測目標的差距,和課前分析的情況是否存在不一致現象,便於及時做出調整。觀察學生之間的合作情況、任務設計的難易程度、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技能目標達成度、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否得到提升;課後及時小結。課後及時進行學情總結,對比學生在教學前後之間的差距,分析存在問題,總結教學中的策略,有利於下階段確定教學。

三、學情分析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

1、要從整化零,再從部分到整體去把握教材。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形成知識結構,也可以通過學生填寫的思維導圖捕捉學生系統知識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學情,任務和學習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2、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方法,不同難易程度的達到教學目標,要想更詳細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立體化呈現學生水平和能力,不同難易程度的達到教學目標,要想更詳細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立體化呈現學生水平和能力,不能侷限於單—的形式,可通過問卷調查、談話、作業、測試等多樣方式靈活選用。

3、利用我們學到的極簡小程式、採用不同的形式瞭解比如問卷星等從中獲知班級整體對所學知識點的認知水平,為有效把握學習內容、任務設定、小組成員搭配和組間競爭方式選取提供了有力的輔助作用。

4、因材施教,個別談話針對性的瞭解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5、通過日常分析,課上的學習狀態,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時統計整理反思,作為學情分析的重要依據。

總之,學情分析是教師心中的一杆稱。只有充分的有效的學情分析,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創設出以人為本、適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和情景,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2

在我市進修學校的組織下,邀請數位專家對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工程為我們進行了線上培訓。通過此次培訓,讓我進一步對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工程這一專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可以說收穫頗豐,感受頗深,在這裡我將自己的收穫梳理如下: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2.0有五個關鍵詞“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注重“校長資訊化領導能力”“培訓團隊資訊化指導能力”“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三種能力的培養。

通過培訓,我明白瞭如果說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是被動的、個體的、技術培訓,那麼,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2.0是自主的、整體的、教育理念的提升。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此工程涵蓋三十個資訊科技應用環境,可供大家從中篩選3項。其中應用環境包括三類,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共包含了30個應用環境。我個人認為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如果上級課配備硬體設施的話,是我們作為創新嘗試最好途徑和選擇。如果硬體設施無法實現,多媒體教學環境還是最適合我校開展的專案。多媒體教學環境的配置,都是我校現有設定,例如計算機、投影儀、互動式白板等利於我們的教師提升和全面鋪開。而另外兩種環境的配置,對於我校現狀和學生現狀,是很難開展起來的。

通過培訓,我認為在資訊化能力推進的初期,首先,要制定學校資訊化及教師發展專業發展規劃,要在認真客觀分析我們技術現狀的基礎上,初步建立校本教學資源庫,用好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區域教育資源平臺。其次,我們要加強集體備課、磨課等研訓活動,要實現與其他學校的教學資源共享,提高備課質量,強化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不斷改善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然後,我們要完善已有的.校園網建設,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水平,開展“智慧校園”建設,使管理資訊化。提高學校網路頻寬,完善已有的班級資訊化教學設施。最後,我們要將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工作與“習”課堂教學研究緊密結合,並嘗試開展跨學科教學,將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工作與STEM教育新課程緊密結合,整體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嘗試開展智慧教學,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

培訓不僅是一個開端,更吹響了我們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專案的號角。當我們將自己發展和整校推進根植於教育事業的豐田沃土之時,我們的信念便指引了努力的方向。不管今後的工作過程多苦多累,堅信通過我們紮紮實實的不斷努力與奮鬥,每天進步一點點,能讓我們的教學質量有所提高,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3

20xx年5月25-26日,我們參加了廣東省教研院組織的教研員線上研修活動。

這次研修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專家的理論指導,又有富有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分享。諸如胡中鋒教授、黃麗燕教授、金檀教授、楊雅碧老師、王錦霞老師、廖明生老師先後就高中英語教學及大學聯考問題進行了經驗介紹,他們的經驗包括素材的改編、試題的精選、試題的檢測與評估、學業質量的測評、教師的專業成長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針對性強,對加強高中英語教學、大學聯考備考工作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在這次研討活動中,廣州市第二中學楊雅碧老師的講座《循序漸進,厚積薄發——新大學聯考背景下高三英語教學經驗分享》很接地氣,楊老師精心研讀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與《中國大學聯考評價體系》,緊緊抓住下列幾個主要問題:一是培養什麼人;二是為什麼考;三是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與基礎;四是考什麼。楊老師對這些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非常可貴的是,楊老師在找準突破口後,詳細地介紹高中英語的'話題教學,對話題教學下的語法填空、寫作、讀後續寫、等方面進行了認真梳理歸納,作了精準的分析和精彩的分享,對高中英語教學和大學聯考備考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高中英語教研員或高中英語教師,我們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站在學科的前沿,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學教研的能力。同時,我們要腳踏實地,用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指導實踐,積極開展教學教研工作,進行科學備考,這樣才能提高實效,才能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4

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面對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學習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非常有幸,我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沙坡頭區)專案的培訓,通過一個星期的培訓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這次培訓中,我們認識到能力提升工程2.0的任務是艱鉅的。整校推進教師應用能力培訓,服務教育教學改革。縮小城鄉教師應用能力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打造資訊化教學創新團隊,引領未來教育方向。全方位升級支援服務體系,保障融合創新發展。

除了個人學習的任務,更加艱鉅的是提升校長校領導資訊化領導力、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和培訓團隊資訊化應用指導能力,全面促進資訊科技與教學能力融合創新發展。

在這次培訓中,我們不僅跟隨宋海英教授學習了《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也在賈巍教授的帶領下,對《自治區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和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的解讀和學習,在張樂博士的引領下對學校資訊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的做了深入學習和實踐,在青銅峽市教研室教研員任菊蓮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並嘗試設計了本校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遠道而來的侯玉丹老師為我們分享了南關區“整校推進”行動策略,用大量的優秀案例為我們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組織下,我們還參觀了興慶區回民二小和第十八國小,通過實地觀摩,讓我們對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專案有了更加直觀認識。

1、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和資訊科技的簡單學習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將資訊化應用在教學中。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裡學習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路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加強校長牽頭的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建設,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制訂資訊化發展規劃和教師研修計劃,立足應用、靶向學習,整校推進、全員參與,建立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就能激發教師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內生動力,更加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打造資訊化教學創新團隊,引領未來教育方向。

打造學校資訊化教學創新團隊,支援學校以現有條件主動應用網際網路、大資料等現代資訊科技,探索本校跨學科教學、智慧化教育等教育教學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成果助推教師教育,提升教師面向未來教育發展進行教育教學創新的能力。

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學校選拔一線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幹教師,建強培訓者隊伍,打造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團隊。推動培訓團隊開展應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基於“網際網路+”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資訊化教學的能力,以及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等的能力。

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認識到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制訂本校資訊化發展目標和規劃,並圍繞目標、規劃切實開展資訊化教學校本研修,支援教師參加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落實全員資訊化培訓學分要求,提高資訊化教育教學水平。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5

通過學習深深地認識到,資訊科技的發展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世界,也深刻地影響了各學科教學世界,也深深地影響著各學科學科的教與學。

資訊科技平臺可以使各學科變得更加現實,使各學科模型思想發展到了空前的水平。在現代資訊科技平臺的支援下,很多的原來只能在抽象世界裡的課程實驗變成現實;可對抽象的各學科的概念、過程進行了模擬;再難的計算、再複雜的過程,只要給出演算法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得到了解決;複雜多變的教學系,利用計算機可以實現化靜為動地揭示學科圖形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在各學科的教學中,藉助現代資訊科技平臺,可使得各學科知識的發現過程更容易呈現;蘊含在各學科知識裡的教學思想更容易表達;教學方法更容易實現;各學科與現實的聯絡更加密切。

利用資訊科技平臺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各學科學習環境,操作、觀察、試驗、猜想、發現等過程變得具體而清晰,嘗試錯誤的成分減少,教學思維指向性的.增強,教學推理邏輯基礎更加穩固,教學思考更有程式性,這就能極大地增加了學生通過自主的積極的學習思維而成功建構教學概念及其體系,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並使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現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