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8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

隨著計算機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迅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日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而且我也清楚地認識和感受到了,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我相信,再過不了幾年不會使用計算機,就會象不識字一樣使人舉步維艱。通過這次選修《資訊科技前沿專題講座》課,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和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計算機資訊科技在高科技飛速發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任何人不能只停在原有傳統知識的認識上,只有不斷學習計算機資訊科技,通過計算機資訊科技不斷完善自己,通過計算機資訊科技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當今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隨著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無時無刻在伴隨著我們,也給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增添了許多樂趣。通過這個學期的《資訊科技前沿專題講座》課,我瞭解到了計算機的發展史和其最基本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工作原理。我們要想操作計算機,就先得要了解它的發展史、特點、功能、構造、工作原理等等關於計算機的知識。

計算機發展史,即計算機發展的歷史。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可分為1854年至1890年、1890年至20世紀早期、20世紀中期、20世紀後期至現在,共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在這裡要說一下的是,1945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

但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50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

1956年,電晶體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

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積體電路計算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

到1976年,由大規模積體電路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計算機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慧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向“智慧”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計算機,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訊等工作。

進入21世紀,計算機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充套件了人的智慧。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ENIAC機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的4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發展異常迅速ピ諶死囁萍際飛匣姑揮幸恢盅Э瓶梢雜氳繾蛹撲慊的發展速度相提並論。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組成。硬體又由輸入裝置、輸出裝置、儲存器、運算器、控制器組成。軟體又由系統軟體(使用和管理計算機的軟體),和應用軟體(專為某一應用編制的軟體)兩大系統組成,在這裡就不做詳細介紹了。計算機的能夠進行科學計算而且用於量大、能夠完成複雜的計算、計算速度快精度高,能夠進行資料處理,如影象處理、聲音處理、企業管理等;

能夠進行實時控制,如控制無人機、生產線、遠端導彈等;

計算機還能輔助工程CAD、CAM、CAI、辦公自動化等等。

計算機的特點有:

1、運算速度快。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複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預報的計算等;

過去人工計算需要幾年、幾十年,而現在用計算機只需幾天甚至幾分鐘就可完成。?

2、計算精確度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準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位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3、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隨著計算機儲存容量的不斷增大,可儲存記憶的資訊越來越多。計算機不僅能進行計算,而且能把參加運算的資料、程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儲存起來,以供使用者隨時呼叫,還可以對各種資訊,如語言、文字、圖形、影象、音樂等;

通過編碼技術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甚至進行推理和證明。

4、有自動控制能力。計算機內部操作,是根據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式自動控制進行的。使用者根據解題需要,事先設計好執行步驟與程式,計算機十分嚴格地按程式規定的步驟操作,整個過程不需人工干預。

下面我來舉例說一下,計算機在某些領域中的廣泛應用。電腦科學與技術的各門學科相結合,改進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進了各門學科的發展。過去,人們主要通過實驗和理論兩種途徑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現在,計算和模擬已成為研究工作的第三條途徑。計算機與有關的實驗觀測儀器相結合,可對實驗資料進行現場記錄、整理、加工、分析和繪製圖表,顯著地提高實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計算機輔助設計,已成為工程設計優質化、自動化的重要手段。在理論研究方面,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延伸,可代替人腦的若干功能並加以強化。古老的數學靠紙和筆運算,現在計算機成了新的工具,數學定理證明之類的繁力勞動,已可能由計算機來完成或部分完成。

計算和模擬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手段,常使一些學科衍生出新的分支學科。例如:空氣動力學、氣象學、彈性結構力學和應用分析等,所面臨的“計算障礙”,在有了高速計算機和有關的計算方法之後開始有所突破,並衍生出計算空氣動力學、氣象數值預報等邊緣分支學科。利用計算機進行定量研究,不僅在自然科學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人口普查、社會調查和自然語言研究方面,計算機就是一種很得力的工具。

計算機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常常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引起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營管理和服務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在產業結構中已出觀了計算機制造業和計算機服務業,以及知識產業等新的行業。計算機還是人們的學習工具和生活工具。藉助家用計算機、個人計算機、計算機網、資料庫系統和各種終端裝置,人們可以學習各種課程,獲取各種情報和知識,處理各種生活事務(如訂票、購物、存取款等),甚至可以居家辦公。越來越多的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將與計算機發生直接的或間接的聯絡。總之,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已不僅是一種科學的技術現象,而且是一種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現象。

計算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發展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政治、經濟、軍事、航空航天等領域。21世紀是資訊時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知識,懂得利用計算機做一些工作獲取資訊。作為一個青年,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覺悟,計算機是為人類服務的,它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玩具。我們不能沉迷於網路遊戲而不能自拔,耽誤了學習又傷害了父母,那就失去了計算機的意義了。計算機的發展越來越快,相信未來計算機將成為解決許多問題的控制樞紐,計算機的發展前景很大,這就需要我們90後有興趣的致力於計算機的研究,為計算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通過這次學習我真正體會到了計算機知識的更新是很快的,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轉變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來充實我們的專業技能,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才能在以後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也渴望能夠多學關於計算機方面的知識。

最後,我淺談一下由計算機網路對人類和社會產生的影響。雖然計算機網路可以為我們社會發展帶來有利的方面,但如果我們對網路不加以正確的利用,同樣會給我們社會的發展帶來許多危害。

首先,由於目前網路技術還沒有發展到一個比較完善的階段,網路還存在著很大的虛擬性和不真實性,導致在網路上的思想和政治領域的鬥爭有了發展的條件。由於目前網路的管理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規範性,網路正成為目前許多組織和個人宣傳自身理論和思想的地方,甚至成為政治團體和個人用來抨擊對手的工具。

其次,網路會導致世界各國的發展更不平衡。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計算機時代,資訊的傳遞速度不斷加快,各國各地區的資訊的掌握的能力將會對,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深度產生極大的影響。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建立網路資訊高速公路,原先的經濟低迷狀況馬上得以好轉,社會經濟開始了的新一輪發展,可見網路資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再次,網路的普及可能會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漸衰落。網路可以是我們足不出戶就對世界範圍內的資訊有了瞭解,但是正是由於網路在世界範圍內的日益普及,將會導致許多地區的語言、文化受到衝擊。因為,在網路在世界範圍內普及之後,世界上必定會出現一個統一的通訊和作業系統,必然要在世界範圍內,使用統一的網路語言。按現在語言的普及程度來看,英語將會成為以後世界範圍內的網路語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為了在網路上獲取資訊學習和掌握網路語言將會十分重要。而發展到最後,這種語言將會成為所有國家的共同語言各民族原先的文化和習俗將被衝擊的七零八落,全球化的網路文化和語言會隨著資訊網路的延伸而擴大,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人們原有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養也將逐漸被網路文化和思想所代替。因而,目前我們必須努力研究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加以保護髮揚。

最後,網路可以給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在這越來越便利的背後將會是可怕的人類社會的危機。網路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上距離,可以讓每一個人不出門就與世界各地聯絡在一起,這樣導致的後果是會導致人們的集體意識變的越來越淡薄,人的社會意識也會隨之慢慢降低。

總而言之,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是一把雙刃劍,計算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作用有利有弊,但如果正確運用計算機,計算機技術對人類社會是利遠遠大於弊的,反之亦然。所以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正確運用計算機技術,使其發揮有利於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不能讓人類社會成也“計算機”,敗也“計算機”。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2

資訊科技教學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資訊科技課列為中學必修課,通過開設資訊科技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資訊意識,培養學習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代資訊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這是"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適應新世紀人才和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事實上,資訊科技課最終教學目標是什麼?是要求學生掌握純計算機理論知識嗎?不!應該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資訊科技始終是一種工具,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如果明確了這一點,資訊科技課就不該是簡單教會學生幾個簡單的基本操作,而是讓學生在資訊科技技術下掌握如何學習的方法;在學習中遇到技術困難,再去了解並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

一、資訊科技課要立足普及學生電腦知識,樹立資訊意識

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由於已有的知識和社會經驗較為不足,對計算機的理論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測,我們的教學如果重理論而輕應用,結果只能是學生害怕電腦。因此,我們的教學目標應是立足於普及電腦知識,樹立他們的資訊意識。

以"從網上獲取資訊"這一單元課為例,來說明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按常規教學,是先講一節因特網基礎知識課,向學生灌輸什麼是瀏覽器?什麼是IP地址和域名?什麼是……?幾個名詞解釋下來,學生早就厭煩了。而對沒有上網基礎的同學,也嚇得不敢上網了。如果接下來再講搜尋、下載等操作,已經上過網的同學不用老師講他也早已會操作了,而沒有上過網的同學,看著那麼多的內容,怎麼也掌握不了。學生對這種課當然感到反感。

如果以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興趣去做,例如:瞭解一下西藏的風土人情,通過網路搜尋點選便可得知,觀察地址,再輸入IP地址來觀察。學生們就輕鬆的理解域名與IP的區別。

二、注重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資訊科技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很強,一定不能用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和動手,要大膽讓學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知識,熟練基本操作技能和培養創新意識,提高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對於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是老師教學過程中較為難處理的一個方面。採用上述教學方法後,平時上課輔導的重點,我會放在操作基礎較差的同學那兒,對他們的作品製作要求也相對低一些。事實上,電腦基本操作也就只有建立一個資料夾、複製與貼上、儲存一個檔案等。通過一對一的指導,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也能很快地掌握這些基本操作。而對於上網、搜尋、下載及Word製作上的操作,即使這些同學當時未掌握,但當他要用到的時候自然會去問周圍的同學,因此這些同學如果在主題內容的策劃上下點功夫,單元成績不一定比操作熟練的同學低。

學生們在圍繞自己學習主題的製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當學生掌握了這種資訊科技的學習方法後,那麼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其它學科學習時,還會有什麼困難呢?

三、要建立靈活的成績評價體系

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習中的交流與合作、動手實踐和操作能力。

怎樣讓學生去迎接學習上的挑戰?怎樣培養他們勇敢地去面對和熟悉一個複雜、令人迷惑不解、始終變幻的世界?思考著這些問題的同時,我深信: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他們健康成長,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當學生個性得到發展、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健康成長以後,他們的創造力無疑會得到最充分的開發。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3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化的社會,人們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資訊互動的狀態,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因而,對於教師而言,資訊科技手段的掌握和應用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這次以“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的網路研修,使我感到很榮幸,故而倍加珍惜這次研修學習的機會。

雖然這次培訓的時間很短,但我們的指導老師都很有耐心,對於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總是一遍遍地講解,在與同行的相互學習、交流中,我收穫頗豐。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通過這次短期培訓,我深深體會到:

資訊科技對教師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開展教學。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裡學習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路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是最活躍的因素。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些,但我通過學習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創新資訊科技教學手段,提高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4

資訊科技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定會使學生學無所獲,教師難以繼續教學。那麼我們的資訊科技課堂到底該有怎樣的教學模式呢?通過看學校給我訂閱的《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書刊讓我瞬間恍然大悟!

我認為在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應適應教師發展學生需求來進行,漂亮的課堂是一片綠中的那點紅,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不可能像傳統語數英課堂那樣秩序井然,它是喧鬧的,是標新立異的。是需要使孩子們長期保持興趣的,那如何保持資訊科技課的“新鮮感”,不會隨著時間推移使之陷入無味、無趣的泥潭呢?

1、 人人都是師者、打造自由課堂

資訊科技的時代性決定著課堂上的每個人都是師者,特別是越到高年級,我對這樣的感觸越深。現在大部分孩子見識廣,好奇心強,特別是一些軟體的技術,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愛好來不斷往裡“鑽”,強化自己的知識連結。我們教師僅僅只是組織者、引導者,教材也只是個例子。我們要將課堂設為民主對話的地方,質疑自由表達的場所,昇華課堂教學,使之鮮活遼闊。

2. 注意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課教師應注意打消學生這種對計算機的莫名的恐懼心理,消除計算機在學生心中的神祕感,讓計算機成為學生生活、學習中的朋友和夥伴。要使學生敢於動手、敢於猜測、敢於嘗試、敢於失敗。要讓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當然,要讓學生養成愛護機器裝置的好習慣,但這種愛護應近似於人際交往中朋友間的愛護,而不是傳統觀念中下對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學生減少學生接觸機器的機會為代價來換取對機器的保護。

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從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的簡單有趣的例項入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而後要注重學生興趣的保持,適當變換問題的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後要注意學生潛力的挖掘,激發他們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教學中還可適當安排學生間的競賽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 新增新元素、構建新知

“先學後教””學案導學“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為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針對每個知識點突出一系列問題,精華”任務驅動“中的任務,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新增新元素”微課“來解決教學重、難點,通過大腦中沉澱已有知識基礎,加上”微課“,重新構建這節課的新知識。

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無數科學家的成功之路無不顯示出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學生是國家的主人,祖國的將來都寄託在他們的身上,他們的自學能力的強弱、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未來。自學能力對於計算機學習尤為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發展奇快,掌握了自學方法,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應付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呢?

(1)指導學生使用幫助

學習方法是進行自學的關鍵,好的學習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計算機中的幫助資訊的使用對學生的自學很有益。為能讓他們習慣使用“幫助”功能,在他們學習“紙牌”遊戲時,教師可以教他們如何使用幫助,然後並不教他們紙牌如何玩,而只告訴他們“幫助”資訊中有紙牌遊戲的規則,學生因為想玩就迫使他們不得不去使用“幫助”,使學生掌握了計算機“幫助”的使用。計算機中的許多軟體都有“幫助”功能,學生只有學會閱讀“幫助”,使用“幫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學習計算機的基本方法。

(2)強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在Windows中,許多軟體的視窗的結構類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檔案的複製和移動與Word中的字元的複製與移動相類似,Word中的檔案存檔與退出與其它軟體的檔案存檔與退出操作一樣,學生在學習一個新軟體操作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與以前學習過的操作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並加以總結,這樣即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又有利於舊知識的鞏固,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鼓勵討論

討論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討論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同學之間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長補短的功效。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討論是有所不同的,後者學生是少說多聽,而前者卻是多想多說。在小組爭論問題時,每個學生都會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當意見發生衝突時,他們會求助老師或書本,甚至動手實際驗證自己的正確性。老師有意識地製造一個問題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最後把結果告訴老師,而幾乎每一次他們都會發生意見衝突,進而學生自己查詢資料,遇到看不懂的會來問,最後又通過實踐證明後將結果告訴老師,通過學習、爭論,再學習,從而解決了問題,掌握了知識。

(4)注重網路資訊學習

網路時代的到來,使傳統的師生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權威正在逐步喪失。網路時代大眾媒體的多樣化,知識、資訊傳播的途徑越來越多,如何引導學生非常方便地獲得各種知識和資訊,是現今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

面對當今社會,教師的任務是要幫助學生適應、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教會他們如何在網路中查詢資料、整合資料,網路使知識的傳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資訊變成內在的知識,這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師的指導,教會學生以批判、創新的態度去對待知識,教會學生用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種資訊。使用計算機網路獲取資訊、處理資訊、交流資訊的能力十分重要,這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本能力,從某種意義上看,“網路就是計算機”,學生通過網路可以學到書本之外的很多知識。

5、教學質量的考核與質量評估

評價展示環節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成果的體現,一些學有餘力學生呈現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時也鼓勵其他學生們各顯神通。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5

我是一名國小教師,很慶幸區教育部門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得到名師傳授的教學經驗和技術指點。從教以來,我接觸教育技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教學中總存在許多困惑,利用這次培訓正好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雖然學習很緊張只有六天的時間,但過得很充實,受益非淺,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這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大的不同之處。

“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對我們的教學思路進行了梳理,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老師的有效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

這一堂堂授課雖然還略顯生澀,但也雛形頗具,使我深受啟發,並理清了自己的收穫:

1、接受了教育技術這個新的專業術語。以前每每談到教育技術能力就想到資訊科技,其實教育是一半科學一半藝術,現代教育技術首先致力於以科學觀來考察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設計教學策略,力求發揮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通過優化教學過程來獲得儘可能理想的教學效益。

2、深入領會了解了教

育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前我們的教學更多的是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技術、輕思想等。通過這次培訓,使我體會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課,課前的思考、準備及課後評價、反思與課堂上的組織、教學等環節同等重要。

3、學習領會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在這裡,我是作為一個學生的角色在課堂裡感受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比自己的學生如插秧苗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邊的教育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致的思考。

4、矯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學校教師每當喊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時,都會以條件有限為藉口。現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術除了利用資訊科技外,只要合理、科學地使用教育技術,同樣通過傳統的媒體也能上出一堂高質量的課。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我將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

我堅信,短暫的培訓將使我終身受益,併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拓寬道路,我一定會好好珍藏且不斷充實!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6

提到江南,總想起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雲樹繞堤沙,令人神往。看到江南大學的校園,更讓我領略到江大“生態校園,曲水流觴”的設計理念,不愧於“輕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譽。從學校隱性課程的角度來說,每天在這樣的校園裡學習,景物和人文的浸潤影響,效果並不亞於本次國培所開出來的專家講座。

25號,我們迎來了第一位學科專家張劍平,他作的專題報告是《用ict支援有意義的學習》。ict是基於國際視野的一個提法,國內通常是指it,但it並不能完全包含的我們當前的課程內涵。張教授的講座,就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全部的的生活都是問題解決,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ict支援下的問題解決過程。這個問題是真實的,學生通過有意圖的,主動的,合作的問題解決過程,最終構建自己的知識圖景。

張教授認為技術可以並且應該成為有意義學習的工具,應該變革“從技術中學習”為“用技術學習”。技術對學習的重要作用表現在以下5點:

1.作為支撐知識建構的工具

2.作為探索工具支撐學習者在建構中學習

3.作為背景支撐做中學

4.作為社會中介支撐在對話中學習

5.作為智慧夥伴支撐在反思中學習

接下來,張教授用一些學術前沿的應用例項來解釋了這5點作用,其中第1點的工具例項提到了思維導圖。我今年參與了柳州市“思維導圖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這個課題的研究,因此對這一點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是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興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實踐研究中,主要做了以下兩個方面:

1、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策略。例如在講計算機的組成這一章,在進行這一章的教學時,我在課前安排預習,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後嘗試用紙和筆畫出計算機組成的思維導圖。上課時,通過設定任務,由教師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完成對本節知識點的理性認識和能力的提升。完成課堂教學後,我讓學生再次用電腦軟體novamind繪製出本章的思維導圖。學生在第二次製作思維導圖時進行了修改和補充,整個知識體系更為清晰完整,並且用軟體可以方便地新增圖形和顏色,更有利於學生記憶。學生在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識別組成知識的基本概念,努力發現並理解節點與節點關鍵詞之間的多種聯絡。再次製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有充分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結構,這個過程其實就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不僅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學生死記硬背。另外,學生利用軟體製作思維導圖,既能考查他們對概念的理解程度,還能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提高自學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加強計算機操作能力。

2、頭腦風暴。例如,在學習網站結構規劃時,我使用視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中關於柳州螺螄粉的片段。然後各小組分組進行討論。討論時,每個小組推選一個同學作記錄員,專門記錄組內同學的觀點。記錄員用novamind軟體記錄,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觀點,大家都面對同一張圖,知道現在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從而圍繞

它展開討論,並且討論之後及時形成決議。小組討論結束後,再在全班展示交流,理清了思路,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雖然大,但是在教學實踐應用中,還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學生必須學會熟練使用思維導圖。這是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條件。我所在的學校在本學期初就啟動了“思維導圖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這個科研課題的研究,所有的科任老師和班主任都投入了時間和精力來教學生如何使用思維導圖。這是我的教學實驗得以順利進行的原因。

2、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思維導圖,教師要謹慎選擇,精心設計,最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思維導圖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還很多,就目前來看,它在教學中的應用和研究尚處於摸索階段,實踐經驗不足,要想發揮其教學優勢,達到有效促進教學的目的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張劍平教授還有一個觀點是我非常贊同的,就是資訊科技作為合作交流的工具時,應該儘量地使用社會性軟體。我聽了不少公開課,也看過不少教師自已開發的教學軟體。為了搭建一個學生合作交流的平臺,保證它的穩定性和流暢性,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可否認這些軟體也確實做得很好很漂亮,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不能用象qq這樣的軟體呢?它可以即時通訊,qq空間裡可以放學生自己的.作品和文章,群空間和群論壇可以上傳教學資源,發起討論專題和投票,教學軟體要求的大部分功能qq都可以實現。而且最主要的,它的門檻低,我們不需要專門抽時間來教學生怎麼用。

最後,張教授介紹了一種變革的教學模式:微型學習。以實用短小的內容組塊來呈現學習內容並組織學習活動,強調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相對短小的、鬆散連線的、自包含的知識內容或模組。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高中資訊科技新課程強調學生資訊素養的全面提升,但是資訊素養的提升是必須有一定技術基礎的,這些技術基礎在教學中怎麼處理?象以前一樣佔用課堂時間來一步步教學生用軟體是不行的,那是不是可以將一些相對實用的操作技巧象可汗學院那樣錄製下來,提供給有興趣的學生自學呢?實際上在城市的生源中,相當大比例的學生都有手機,如果他們有興趣,完全可以在手機上通過看視訊短片,有針對性地學習。本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有相當比例的操作任務採用螢幕錄製的方式來給予學習支援。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也是一個小小的資訊科技“可汗學院”。這將是我未來工作努力的一個方向。

27號,我認識了浙江xx的特級教師邊楚女,她給我們做了題為“漫談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專題講座。邊楚女老師給我的衝擊力很大,可能因為她是一線教師,她對我們所經歷的和正在經歷的,有深刻了解。看到邊老師時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她整個人散發出象珍珠一般柔和的光芒,沉靜內斂,但你可以感受到她柔弱外表下強大的內心力量。開口講話,更充滿魅力,腹有讀書氣自華,說的應該就是這樣的女子。

邊老師對教師專業化成長有自己獨到的“三格論”,她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來給我們闡述“三格論”:

1、“入格”:能夠用較合適的教學法教給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情感。

2、“出格”:不再拘泥於既成的教學框架,更注重教學的效能,且有自己的見解和創新,在本領域內成為骨幹教師。

3、“風格”: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歷煉中形成較為穩定的教學風格,有自己獨到的教學觀點,在學科領域內有較高知名度,並能引領同行,成為專家型的教師。

對這三格,邊老師不是泛泛而談,每一格應該做到什麼程度,她都給出具體的衡量標準:比如教學設計能做到什麼程度,上什麼級別的公開課,論文獲獎或發表情況等等。入格和出格需要花多長時間也有個估計。聽了講座之後,我的感觸是:要達到風格這個格子需要

悟性和天分。但要入格和出格,是每一個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厚積薄發,一次次經歷累積的力量,是推動多米諾骨牌成功效應的必要條件。這種積累,不是我們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和多媒體裝置管理工作就能夠完成的,需要我們進行除了專業之外的廣泛的閱讀,天文地理、國學、音樂藝術、政治??只有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具備良好的教學智慧、更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而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則是我們專業化成長的助推器,這次參加國培,我接觸到這麼多的專家和同行,在一次次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受到不小的衝擊,對自己的教學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開始更深入地思考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多上公開課,多參加集中培訓,可以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長。

如果說邊楚女老師是江南柔韌的柳條,那麼李冬梅老師就是北方樸實的柏楊。李老師在29號給我們帶來了她30多年教師生涯所積累和形成的9個鮮明的教學觀點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李老師不愧是一線的特級教師,她所作的專題充分地體現了樸實無華,但實實在在的特點。她非常瞭解我們的困惑,就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經常遇到的教學問題如學生不做作業怎麼辦?管理問題如資訊科技老師在學校雜務多怎麼處理?都提供了可行性解決方案。李老師非常重視教學評價,從課堂教學開始,首先讓學生明確任務的評價標準,然後是教師批改作業,給予反饋。在這個過程中,任務設計的開放性、作業批改的及時、反饋交流中教師睿智的點評,整個過程滲透了對學生資訊素養的全面培養。這樣的評價,強調的是發現並解決“能夠應用資訊科技解決”的問題,挑戰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資訊意識,錘鍊的是學生的資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的是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放性的問題中又遭遇資訊道德問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她在批改學生作業上認真負責的嚴謹態度,每天她都要花至少3個小時的時間來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給學生反饋。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地實現過程性評價,並且使評價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11月2日,我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閆寒冰老師。20xx年我在做自己的研究生畢業論文時就接觸到閆寒冰老師的書了,她是我們資訊科技學科的先驅,很多觀點對我影響至深。她的那本《現代資訊科技量規工具》一直到現在還是我的床頭書,給我的實際的課堂教學量規設計提供了有力的支援。這次閆老師帶來的專題是《參與式培訓》,我大概記了一下她上課的流程:

活動1:頭腦風暴,要求各小組討論後寫出“理想中的參與式培訓”的特點。教師總結歸納

活動2:寫出學習者喜歡的課程大綱(講授)

第一步:瀏覽“中國小教科研成功階梯”,看看修改後有什麼變化?小組閱讀後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第二步:閱讀材料,然後進行練習:

將列出來的資訊科技培訓課程名稱進行修改。例如:ppt應用改為:ppt與課程深入整合,ppt製作教學課件,討論案例

練習:理解不同學習理論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學員閱讀材料,分析案例中使用了哪些教學原則)教師提問,學員補充

練習:設計一個ppt培訓課程,培訓本校教師(學員討論,使用建構主義教學原則設計課程)教師提問,學員交流,教師總結歸納

??

從這個課堂簡錄來看,參與式培訓真正實現了建構主義的教學。聽閆老師的課,小組內的老師不象聽一般的專家報告那樣,容易開小差,而是全神灌注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我們通過自己親身參與的討論交流,思考問題,設計培訓方案等一系列的活動,通過這個參與式的培訓,真正瞭解到一堂課改的課該怎麼上。閆老師的課給我的啟發是最大的,因為每次參加培

訓,大概是因為培訓的容量比較大,大部分專家還是使用一言堂式的講授法。用老方法講新課改,我總是沒什麼感覺,但閆老師的課,聽了真正讓我覺得,課改是對的,是可以走進課堂的,而不是僅僅用來賽教和表演。這次的學習使我明白了許多: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自身成長就要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以愛為動力,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最後,以江南大學校訓結束我的培訓感言:篤學尚行,止於至善。作為一名當代教師,我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既要注重科學素養的形成,又要注重人文素質的提高;既強調求真務實、鍥而不捨的學風,又強調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這將是我今後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7

這次的網路遠端研修課程學習,給我們提供一個新式的學習平臺,是對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通過理論學習和與同事們的研討、交流、思維的交換及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平時自己教學中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相對落後,以至於不能從理論的層面來解釋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現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學生,不敢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研修期間,我靜靜的聆聽專家的講座,與同事進行熱烈的討論,認認真真的作業和反思,虛心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瞭解了更多地關於高效課堂和教學設計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此次課程學習中,我體會到了資訊科技選修模組既要注重技術深度和廣度的把握、技術方和技術思想的挖掘,又關注技術文化與資訊文化理念的表達。要將理解、選擇、使用技術作為我們的教學目標,這種技術包括“操作”層面上的技術、“方法”層面上的技術、“思想”層面上的技術,要包括技術工具、技術方法、技術思想以及技術文化(即技術及技術產品影人的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等)諸多方面,要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學技術”與“用技術”融合在一起。

今後我必須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應是學生精彩展示的舞臺,必須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陳舊教育觀念,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獲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昇華;明天我必須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重新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的自覺性上發生改變,以便能開闊自己的思維和認識,提高了自己的知識與教學能力;不斷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對問題的看法有更深的認識,課後經常撰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實效。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8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開展教學;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

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就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而在未來教育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幫助者和品德的示範者等。教師既是學生的長者、引路人,又是朋友、夥伴。由於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學生在學校獲取的知識、技能不可能滿足學生終生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樹立終身教育思想,認識到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只是傳授一些現有的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掌握不斷獲取知識、加工資訊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的眼光不僅限於課堂,更要放眼社會。

資訊科技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通過近一段的學習,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掌握嫻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是一個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業務能力,將資訊科技用於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鬆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因此,我們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本次網路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把資訊科技和語文教學有機整合,可以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設情境,昇華拓展教學;能夠增大教學容量,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等等。

在講授為主的語文教學中,應用電子白板的資源庫,可以創設情境,增加興趣;應用書寫功能,可以自主互動,注重生成;應用探照燈放大鏡功能,可以突出重點,關注難點;應用繪圖功能,可以理清思路,把握文脈;應用記憶回放功能,可以回顧重溫,課堂小結。

通過這次學習,還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微課程的設計與製作,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我們一定會在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

通過課程的學習使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了資訊科技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資訊科技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就是要以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資訊科技作為工具和載體融合、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解決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從教學整體上看,資訊科技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從教學系統上看,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的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行為等的一系列變化。

作為一名國中英語教師,我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在教學中儘可能的使資訊科技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和多媒體化的優勢得以發揮,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網路為資源,以課堂活動為載體,以語言交際為主線,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魅力。

資訊科技下的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情境性、真實性,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教學情境,啟用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高低決定了學習效果的好壞,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被提高,同時他們學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也會被喚起。而資訊科技就是將各種不同的資訊,如文字、影象、動畫、聲音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抽象的圖形、數字,死板的文字、圖片,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從而達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在英語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傳統的英語教學已經無法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學習內容枯燥,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但資訊科技教學能給學生提供聲音、畫面、人物、情景,使學生置身於真實語言學習環境之中,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了合作與展示的平,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營造了真實、輕鬆、愉快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而且也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學生處於真實語境之中,表達的慾望得以激發。這種情景性學習和交流無疑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接觸、體驗、理解、運用語言,體現了語言學習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英語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中要通過資訊科技的應用,使我們的教學方法大大豐富,不再侷限於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枯燥方式。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資訊科技創設真實的英語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去感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提高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9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資訊科技的知識,提高了認識。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作為一名教師更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學習和掌握現代資訊科技,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資訊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資訊科技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侷限性和使用範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後續的工作中,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收穫一些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將自己培養成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0

這次培訓為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經這段時期的學習,我感到了成長的快樂,但也感受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足。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利用網上的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發展。雖然感覺時間有點緊張,但很充實,學到了很多知識,可以說我很認真的完成這次學習任務。對於計算機我可以說既不熟悉又陌生,雖說經常使用,但其中好多東西都還不懂,但我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通過在網上的自主學習,在加上做作業來進行反饋。使我對網路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可以說讓我大飽眼福,大開眼界。學習中,我學會了如何做研究型的課題,還有網頁型的frontpage,還有上網查詢資料的技巧,並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擁有了自己的郵箱。學習是辛苦的,但我認真的去把的所有內容學好,認真完成每一天的學習任務。這次培訓學校從教師的實際培訓出發,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淺入深。這次培訓為本期的所有教師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使我們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斷提高和成長。並能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福音。

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很多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和其他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暢所欲言,互相討論,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讓老師來幫助解決,這樣使得相互之間都得到了學習,鞏固知識的機會,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培訓的時間有限,只能將我們領進教育技術這扇大門裡,至於門的背後究竟隱藏了怎樣的風景,每個人又能看到多少美麗的風景,這就需要靠每一個人各自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去努力探索了。我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將教育技術學以致用,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技術知識,提高自己運用多媒體的能力,成為一名不斷學習不斷髮展的教師。同時也希望今後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培訓,因為計算機知識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我要利用所學到的計算機知識,設計課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的成績。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1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程序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資訊科技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當我學了資訊科技並且能初步運用,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影象、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資訊,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給學生提供介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我任教的學科是語文,在教學當中,從現代化教育手段中,也體會到了現代化的運用之益。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喜歡新鮮事物電教媒體的使用,使他們精神振奮,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2

多媒體網路憑藉其豐富的資訊資源、形象直觀的互動學習環境,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更從觀念、過程和方法等層面賦予教學新的含義,數學課程的改革也如火如荼。而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數學能夠處理資料和資訊,進行計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社會系統的數學模型。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整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資訊科技可以用於模擬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創新能力

譬如,數學教學軟體“幾何畫板”功能強大,能方便地用動態方式表現物件之間的關係,既能創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知識間的聯絡,促進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計算機的動態變化可以將形與數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所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中解脫並樂意學數學。使學生由形象的認識提高為抽象的概括,這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開展協作式學習,培養學生分析資訊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一種輕鬆活潑、和諧協作、積極向上的教育氣氛,與新課標所倡導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相一致。然而,在資訊科技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數學教學,卻含有特別的教育意義。正如前面所提到,由於資訊科技大量滲入,不可避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網路環境中的各種匿名活動,往往使人感覺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致使口頭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容易被弱化,某種意義下這是相當危險的,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已逐步為人們所認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共同探討數學問題、研究各種數學理論,共同進行心得交流和各自觀點的辯論,一方面可共同提高數學知識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克服不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因素,完全符合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助於要求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資訊科技可以實現個別化教學

資訊科技使數學概念、理論及數學問題容易用數字的、圖形的、符號的、語言的等多種方式表達,學生可以在這些表示法之間進行自由轉換,既可以用計算機或計算器的資料處理分析功能、作圖功能、可視性與動態顯示效果,又可以通過圖形的方法或數值的方法來探索數學,使得“多重表示與表示的互相轉換”這一重要的學習理論的實現成為可能。由於多媒體課件的出現,計算機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處理資料的能力,實現內容的切換和選擇,既可以被用來在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設計間切換和選擇,也可以用來在同一數學物件的不同結構側面的切換和選擇,同一數學問題的不同解法思路的切換和選擇。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這種快速切換和靈活選擇的功能,設計出多種授課方式,滿足各類學生的需要。

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發展,是一種國際趨勢。總之,在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下,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會使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發生重要的變化。運用現代教育資訊科技的自主學習,比傳統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獨立學習者,學習的興趣、能力和效率越來越高。因此,應當充分挖掘現代資訊科技的獨特優勢,並努力整合於數學教學之中,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3

一、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每班學生都在五十人左右,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生教生”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在這種分組教學的情況下,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失去,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

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這門學科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要教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4

短期的遠端教育研修學習結束了,我依然沉湎於遠端研修學習的氛圍中,依然陶醉於學習的快樂中。在這短短的一個月裡,我聆聽了諸位專家教授精闢、獨到、實際的闡述,共享了同學們收穫的快樂,領略了專家的睿智博學,見教了同學勤奮好學的精神。培訓的時間是短暫的,可學習的收穫卻是永恆的。

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有著艱辛,但卻充實,倍感喜悅和欣慰:遠端研修學習為我們的成長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每一位學員都認真地陶醉其中,每一位學員都努力克服著學習中遇到的許許多多的困難,我也不例外。

我的遠端研修學習時間大部分是在網路上度過的。加之繁忙的工作使人累得有時真想放棄,但當聆聽到專家們樸實無華、針針見血的講座,得到尊敬的老師們的辛勤輔導,得到同學們的鼓勵,我的堅持著、學習著。

每個專題學習結束後,我都結合教學實際認真完成研修作業。自己的努力也有一定的收穫。每一次的學習、每一次的成功,都傾注了我辛勤的汗水,都令我有重獲新生的感覺。我似乎感悟到了教學的真諦,似乎找到了高職教育的正確道路。遠端研修激發了我繼續學習深造的慾望、信心,也使我更堅定的督促自己努力學習,追求更高的發展目標。

一路走下來,從開始的激動、不知所措到現在教學中的豁然開朗;從被迫學習到現在迫不及待地領略專家教授們授課、指導的風采,這一切讓我的收穫變的燦爛無比。在這期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心聲:“累並收穫著,苦並快樂著”。因為有了這次研修學習,我的業餘生活不再空虛,生活因此而變得分外精彩。

遠端研修無疑是我們開展基礎教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是一場“及時雨”。這次培訓讓我重新燃起了繼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了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當中大膽創新、開拓進取的信念。

遠端培訓即將結束,真真有戀戀不捨的感覺。我順利的完成了每一個學習任務,收穫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現總結如下:雖然培訓是短暫的,但面對永恆的認識,充實的收穫,又不得不讓我感覺欣喜和快樂。尊敬的老師們、親切的同學們讓我為了那些渴求知識的學子們,為我校的教育事業,共同追求、勇敢超越,貢獻出我的青春和熱血。

教師遠端研修培訓將結束了,在遠端研修過程中,我收穫頗多,通過“觀看視訊案例分析和主講教師視訊講課,閱讀主講教師講稿、課件和推薦的相關文章,參與線上研討和交流,完成提交作業,完成並提交學習總結”的過程。使我在知識結構上產生了一個極大的飛躍。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理論上和方法上的突破:

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對於一線專任教師來說,轉變觀念似乎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也就是說,轉變觀念在認識上容易做到,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仍然會重複走老路子。通過觀摩和線上交流,使我深刻感到轉變觀念不能只停留在認識上,更應該落到課堂教學中去取得實效;通過觀摩和線上交流,我還知道應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創設豐富有趣生活化的學習情境,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學媒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使每一位學生學有所獲,得到較好的發展。觀摩學習,使我學到了一些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了專業技能,同時,也增強了自己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能力。

遠端研修平臺的課程資源當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是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這些課程資源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和新方法理念運用上的不足,為我以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

二、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認識。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受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需要新思想、新理念血液的輸入,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扮演的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同時我也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遠端研修讓我轉變了思想,更新了觀念。

三、開闊視野,擴充套件見識。遠端研修平臺上的老師都在努力地學習,積極地發表文章和評論,他們的文章觀點獨特新穎、方法行之有效、行文優雅俊秀。在和這些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淺薄,感到加強學習的重要性。遠端研修的過程中,我一直抱著向其他老師學習的態度參與的,多學習他們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那些經驗和教訓,對我來說真是彌足珍貴。

專家們的課程深入淺出,大量鮮活生動的教學案例讓我感到就在自己身邊。案例背後的思考與解讀,更是讓我深受啟發、大開眼界,引起深層次的反思。專家們高深的理論見解,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各具特色的授課風格,也深深地吸引了我。這種大空間的遠端研修,從傳統的培訓模式中走向網路平臺時,產生了極大新鮮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給我提供了無限廣闊的交流空間。我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有許多問題,困惑、思考、收穫很難有機會傾情表達,在這裡我可以通過研修平臺共同與專家團隊、班長、所有線上的萬千同仁們,一起進行交流、研討。通過遠端網路教學研修的學習,使我比較直觀的領略到了教育專家和一線知名教師的風采。

四、幾點收穫:

1、課堂是活動的課堂。我認識到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閱讀教材、聽教師講課、做練習之外,也可通過講故事、做遊戲、演示、表演等活動;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也可動手設計、製作和做實驗,還可以通過觀察、探索、歸納等。

在新課程中,每個知識點基本貫穿在一個現實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識的實際背景和知識探究過程,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立足社會需求,兼顧個人將來實用。力求學習內容生活化以及學習過程經歷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特別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課堂是討論、合作、交流的課堂。討論、合作是學習小組成員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而交流則促進學生智慧(成果)共享。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合作首先有利於學生培養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許多平時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也會活躍起來,勇於發表個人見解,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其次,有利於創造自由、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思維的伸展,這也是愉快學習的一種形式;最後有利於學生培養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這正是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生存的必備條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

3、課堂是承認差異的課堂。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課堂目標是單一的,要求所有人都達到同一個目標要求,都成為“精英”而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認為“不同的人在語文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已從客觀上肯定人的差異性,認為不同的人在學習上會有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只要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就是巨大的成功。

4、課堂是德育教育的課堂。各門課程的每一處知識、每一個背景材料都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資料。學習語文所體現的意志品質,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慾望,培養語文的審美觀等諸多方面,一起構成一個立體的德育滲透體系。

5、課堂是應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課堂。幻燈片、多媒體制作,使學科知識得以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網際網路則為高職教育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學習資源和舞臺,也提供了一種更為簡潔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工具。資訊科技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對老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五、一點兒感想。在學習的日子裡,每天開啟電腦,開始享受每日的精神大餐線上課程學習。觀看教授的講座,領會其中觀點,感受簡報就這麼忙碌著,眼睛花了,肩膀痛了,可是我的心裡是充實的,甜蜜的。因為我分享著智慧,和大家互動著交流著,得到了大家的鼓勵,和大家一起共同創造著工作帶給我們的幸福,享受成長的喜悅。

而觀看專家講座的視訊: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更加貼近了課堂;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學中該注意什麼,哪些細節需揚棄。學習期間專家們從關於課題學習的教學研討到高校教育模式的詳細闡釋,讓我對教育教學事業從理論和實際上的認識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觀看視訊後是做作業,那是我們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舞臺。在教學中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根據專家的引領,利用業餘時間,無論身心多麼疲憊,都能認真按時完成作業並能積極參與線上討論、交流。

六、一些思考。誠然,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研修學習,但那也只是給我們的日常教學的一個指導作用,具體應該如何實施呢?我作為一名教師,本人會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1、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教學模式的改變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面授的時間少了,但網路資源的利用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不斷完善變“教”為“導”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學手段的掌握利用,這些都要求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這期培訓班辦得非常好,在短期內,我學會了利用網上資源,拓寬了視野,無論從教學上還是從自身的發展來講,這次培訓都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

2、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設計。要重視教學全過程的設計,認真落實好課程的具體學習步驟,梳理出課程的重點與難點,幫助學生確立好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根據自身的需求尋找到好的資源。

3、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學校現代遠端開放教育質量的提高,不僅在於教師“教”的質量提高,而且需要學生“學”的配合。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也要轉變觀念。在資訊化社會中,環境變化之快,需要面對不斷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術。

隨著遠端研修尾聲的到來,滿心都是深深的不捨,一個月以來,我享受著遠端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來可以如此精彩,夢想與智慧的相逢原來可以如此激情澎湃!研修的日子裡我思考著,成長著,收穫著,快樂著!縱然有千般留戀萬般不捨,我們終要分手,只能在心靈一隅,在三尺講臺,在每一寸教育的土地把遠端研修珍藏!雖然再學習使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但更讓我看到我自己的更多不足,這將督促我必須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學生共同成長。

總之,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通過這次網路研修培訓,我學到了許多,我必將更加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5

中級教育技術課程學完了,今天我把近段的學習感受寫下來,與大家共享。

首先非常感謝微軟攜手助學工程給我們提供的這個平臺。讓我們能夠在這裡更好更方便的學習。我是一個很認真的人,不論幹什麼事,我都會認認真真的去做。同樣,對待學習我也是如此。每一次老師上課,我都會按時來,而且認認真真的聽,雖然我計算機基礎不差,但我仍然虛心聽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用心去領會老師的上課策略,授課方法。以及怎麼應對突發疑難問題和事件等。這都是需要我學習的地方,我口才不甚好,但我想我踏踏實實,努力學習一定也會教好學生的。學生也一定會喜歡我這個老師的。

其次,我利用網路平臺,認真的學習每一個模組的內容,閱讀每一個案例,我還很用心的讀了老師推薦的紅寶書和藍寶書上的內容,收穫甚大,讓我懂得了很多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方面的知識。我的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改變,也進一步規範了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學習了很多優秀案例,對我的教育教學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

因為這次學習是採用“文字教材+配套光碟+網路培訓平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的教材建設模式,所以非常方便我們的學習。文字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各種基本知識體系的教學用書。各個主題的培訓活動設計合理,操作性強,具有較強的教學針對性。配套光盤裡包含了各種案例,活動模板,閱讀資料,評價參考量表,參考答案等欄目,利用資料,我進行了自主學習和小組探究。網路平臺非常注重教師過程性學習和反思,我每學完一個活動,都認真按要求回答問題,案例分析,並及時在班級討論裡發了貼子,感覺和大家一起分享收穫很幸福。

通過本次學習,我還做了一個網站,連結了一系列有關網頁,並申請了空間,進行了釋出和上傳。原來我處理教案一般都是用word軟體,但這次老師推薦了一款視覺化工具freemind,可以製作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圖。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以及對分析結果進行表述時,可以藉助一視覺化工具freemind畫思維導圖,這樣比較簡潔、直觀,而且有利於清楚地描述各教學目標之間的關係。

總之,這次學習對我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有所提升,作為教師,非常有必要豐富一下自己各方面的休養和內涵,學習是最好的手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