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心得體會【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6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資訊科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薦】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

本學年我校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各學科的新常規培訓,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教師的素質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是資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資訊科技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通過學習、交流、聽講座等環節,我感到增長了許多見識,教學思路更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一定要力求新穎,講求實效性,不能活動多多而沒有實質內容;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來看學生,充分的尊重學生;再者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學生去解決問題,那樣又成了“滿堂灌”的形式;教師可以設定問題引導學生,但是不能全靠問題來牽引學生,讓學生跟著老師走,這樣便又成了“滿堂問”的形式。

我深深的體會到,在教學中,我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應該使學生在使用資源時能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合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能夠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提高了學生的認識程度,學生可以觸類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識,擴大知識面,使他們增長見識。

與時俱進的資訊資源是學生萌發創新思維、創新精神,走向世界的視窗,我們應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路資訊領域,可利用網路資訊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互動強等特性,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穫是:

1、教育觀念的改變

本次培訓,最大的收穫是使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資訊科技不但可以在我們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興趣,也使我懂得了網路資源多麼的豐富。

2、資訊科技是一門新的學科,所以沒有現成的教學規律可循,而本次培訓就我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通過教師展示,指導,其他學員的探討,使我學會了如何寫資訊科技課的教學設計,學到了許多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方法。而且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總之,我覺得這次學習很有實效,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是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把時間都用到學習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為資訊科技教師的優勢,多利用網路的優勢,不荒廢時光,化榮譽為壓力,為今後教育教學多積累寶貴知識財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輕鬆工作,輕鬆生活。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2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一線教師資訊素養和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使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也更深層次的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為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堅實基礎,也使我受益匪淺。

這次資訊科技應用培訓,使我們認識到要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隨著資訊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必須具備不錯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健全自身的需要。有現代化的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熟練利用資訊工具等新型教學工具。這些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通過線上學習,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作為老師,要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利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資訊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體的基本應用。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紮實做好基本功,學習各種有關資訊科技的專業知識,並將新的資訊科技應用的課堂教育中,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自我的專業技能,爭取做一名新時代的國小教師!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3

經過一個多月的資訊科技培訓學習,我對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後,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製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脫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上新的臺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訊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路時代,隨著資訊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端學習、線上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國小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4

一.認識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

資訊科技是指人類對資料、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和影像等各種資訊進行採集、處理、儲存、傳輸和檢索的經驗、知識、及其手段、工具的總和。它的核心技術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有價值的文化資訊的傳遞為學生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從文化傳遞的角度講,資訊科技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學科課程和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中“整”這個語素,它包含了“調整”、“重整”、“整改”等豐富內涵。“整合”是個新概念,要有新思路。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實現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全方位的現代化,突破傳統教育的模式。“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學科整合既有教育技術的整合,又有學科知識的整合。基於以上的學習與認識,教師大膽嘗試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學科整合初步的成效

1、資訊科技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能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突破書本知識的限制,首先,能不斷優化生成新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環境。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時空觀是機械的、死板的,而在資訊社會和知識經濟社會,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教學過程中的時空觀發生了變化,老師可以在課後通過網路繼續給學生以指導,是課堂的延伸。比如說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北京奧運會、四川汶川地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點選相關的網址,這樣就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也打破了時間的限制,就能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鍊。

其次,能給學生創設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而興趣是一種積極作用的情緒,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和情感相聯絡,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采的世界,從而不再侷限於教師所講,不再拘泥於課堂,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不再“窺豹一斑”、捉襟見肘。課後,同學們說:“以前也知道脾氣不好會影響健康,但今天上網查了有關資料後,我可真知道了壞脾氣的危害”。

2、資訊科技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改要求新課程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先學後教”。教師通過設計真實任務型活動,讓學生在完成真實任務的心理驅動下利用網路技術從不同資源中查詢、評價、收集資訊,研究現實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和方案。由於網路提供了一個拓展的課堂和一個微縮的社會,使學生接觸的不再是單純的文字材料,而是可以觀其形、聞其聲、知其意的“立體空間”。這種資源的優勢使課堂容量一下子不知道擴大了多少倍,突破了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特徵,更多地賦予了學習者學習的自由。讓學生學會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在把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美國學者阿爾福。托夫勒在《未來的衝擊》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所謂“會學習”不僅僅指能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在現代資訊科技營造的教育環境中,各種感知被充分調動起來,思維活躍,更能積極、有效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自主建構。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一種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來營造的思想品德教育環境,服務於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探索與實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終生求知,主動學習的熱情與能力。我們教師應先給學生出示學習目標,學生在教師支援材料的幫助下,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後以簡報形式呈現學習成果,“課件”變成了“學件”,而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上網查詢,翻閱報刊雜誌,小組討論等多種途徑,最後把知識點整合到“學件”中去,達到自主學習的最佳效果,這種獲取知識的手段和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如教學《環保在我家》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環保問題給予充分的重視,瞭解家庭生活中可能產生的汙染以及危害,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數一數、算一算等課前活動的基礎上,上網蒐集有關環保的資料。然後針對農村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把學生從網上收集了各種關於家庭環保的資料和自己補充的資料製成生動直觀、學生易懂的網頁,並上傳到學校的校園網上,給學生課堂的自主學習搭設了平臺。課堂上,學生通過瀏覽網頁、小組討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家庭生活也會產生汙染,如果每個家庭不注意家庭環保,造成的危害極大。而在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下,學生的資訊素養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資訊科技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

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是相對而言的,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變革的同時,教師教學方式也必然發生變化。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傳輸者、權威者轉換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支持者,資訊科技則成為教師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資訊科技有助於教師創設更生動、逼真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生活中處處注意安全》一課時,在第一環節彙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感受到了不注意安全的危害很大,初步掌握了一些生活中注意安全的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自護意識,進行安全自護的行為指導,教師在第二個教學環節中,利用“學易高互動多媒體教學系統”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春遊的遊戲活動”。這一高科技的操作平臺,使媒體技術不再僅僅是教師教學的工具,而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工具。在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老師及時順學而導,導在點子處,導在關鍵處。催化學生的道德認知理解逐步深入,強化道德行為的正確性。這種全新的教學媒體,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處於極度興奮之中,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這一裝置的統計功能又能使教師及時瞭解全班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對某一個情境中所反映的各種行為,全班同學判斷正確的比例,這是以往任何媒體都不能達到的效果。“學易”的充分利用更加有利於因材施教、達到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使面向全體成為可能。

4、資訊科技改變了師生的互動方式

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是師生關係轉變的表現,資訊科技使師生由主動與被動的關係變為平等、和諧的關係。資訊科技的資訊傳遞具有快速、隱蔽、靈活等特點,可以豐富傳統的師生互動方式,使師生之間增加更廣泛、更民主、更有針對性的交流。網路論壇功能可以實現一名教師與多個學生的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還可以實現遠距離師生互動,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跨時空的交流與合作;同事為有效的實現生生之間、學生和家長之間、學生和社會之間、本班學生和外校學生之間的更多緯度的、更多內容的互動提供了可能。這使課堂實現了對外開放,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交流渠道。如教學《環保在我家》一課時,教師利用學校校園網站的環保論談版塊,為學生開通了師生交流、生生對話、異地共研的視窗。課堂上,學生把自己討論的環保辦法在網上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教師藉助網路為學生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師生將共同遇到的不能很好解決的環保問題與網路上其他人交流、研討。網路化的交流使學生學會了與更多人交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熱情,有利於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與內化。

在教師研究的過程中,由於資訊科技的介入,思想品德課確實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實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注意。

三、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注意的問題

1.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學,教師面對的新問題

一個教師面對四、五十個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的現實,也成為教師課程整合實踐的現實。利用資訊科技教學,教師要授課、個別輔導、處理軟硬體故障,有時會忙得不亦樂乎。在課程整合實踐時,還要解答由自主學習帶來的大量個性化的問題,甚至還要受網際網路故障的干擾。因此,正常的教學秩序往往會被意外干擾,從而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與解決。

2.不要擺“花架子”,要追求真實的、可重複的、適合實際情況的課程整合運作方式

一些教師在研究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時,簡單地將教學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等同於整合,花費很多精力將書上的圖畫掃描下來,用計算機呈現給學生。從看課本講課轉變為看課件講課。實際上,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只能算簡單地改變教材呈現的方式,並不能實現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3傳統媒體的資訊資源不可偏廢。

資訊科技以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為代表,但還包括非技術層面的東西。另外,傳統媒體的資訊資源對於當今社會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實踐中,必須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資訊意識,特別是要正確看待傳統媒體的作用,並學習運用傳統媒體資訊資源的方法和技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兩者不可偏廢。

4、師生的計算機素養亟待提高。

資訊科技整合於課堂教學,發揮著前所未有的優勢。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它使很多教師應對不暇,從而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負擔。究其原因,是教師資訊素養的匱乏。因此,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水平和能力需不段提高。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師的學習態度、學習程序決定著資訊科技整合於課堂教學的廣泛性和實效性。

而媒體技術大量運用於課堂,僅有教師能力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資訊素養的適應未來世界發展的全方位的人才,也就是要以學生的資訊素養提高為根本。這就要求各學科教師相互協調,制定出全方位的提高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的課程。

總之,資訊科技與思想品德品德學科教學整合的最終目的是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處理資訊的能力,學會分析資訊,自主建構對道德觀點的意義,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創造條件。因此,深入研究這一課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5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樣匆匆。首先感謝進修學校給我們一線教師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讓我們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跟進新時代的步伐。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越來越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

時間短暫,收穫頗豐。培訓中,鄭旭兵老師“電子調查問卷”為我們今後科研提供了方便;樊繼承老師的幽默讓我們對“微課”有了更深一層次的區分與理解;趙老師的“CS7·1錄播軟體”讓我們不再對錄製心生恐懼……幾位老師資訊科技運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講座,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使我比較全面地學習了有關創新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瞭解和學習了有關“翻轉課堂”、“微視訊”、“可汗學院”“白板教學”等一些世界頂級的教育模式,以及國內對這種教育模式的嘗試應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真的是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進一步對一線的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一、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通過此次培訓,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侷限於一根粉筆、一本書的教育模式,已經遠遠不適用於今天的教學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二、通過培訓,夯實了專業知識基礎。

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現在,我所在學校都普及了班班通,為農村偏遠學校實現資訊化教學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社會已進入資訊化技術變革高速時段,網路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各方面,許多學生都已可以熟練“玩”電腦。

1、電子白板助課堂

當電子白板教學深入課堂後,由於沒有認真、系統地學習,在電子白板的使用上,只能自己按照圖示或者說明上說的基本功能去亂摸索,浪費了許多時間,掌握的功能卻少之又少,只有許多基本功能投入使用。通過此次培訓使我對目前學校班班通裝置中的投影式電子白板及教學點電子白板功能技能上了一個大臺階:(1)利用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可以省去許多傳統的教學工具,如粉筆、刻度尺、三角板,圓規、掛圖、電視(DVD)等。(2)恰當地選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學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並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2、深入掌握“CS7·1”課件製作技巧

通過兩天學習“CS7·1”,使我對“CS7·1”的動畫製作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老師從淺入深,從基本的概念理解開始,以例項入手,給我印象深刻的知識點是音樂的播放與停止、遮罩層的使用、動畫製作等技巧。這些技巧的應用,將大大提高我今後製作課件的水平及效率,學就能用。

3、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一天老師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訊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通過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通過這兩週的學習,我深深感知到了資訊科技知識的貧乏。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在此期間,我不再眼羨別人製作的ppt課件有多美,不再疑惑不同音樂該如何合成,不再覺得視訊擷取是那樣複雜繁瑣……反而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作息技術手段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6

為了落實教師能力素質提升專案專項競賽檔案的要求,佳木斯市結合資訊科技2。0末期考核,與4月12日,14日,15日開展省廳課件製作比賽(多媒體課件、微課、資訊科技融合課件)專項培訓。本次培訓採用線上研培形式,全校參訓領導、教師45人次。對《基於微能力點的資訊科技2。0考核評價與成果提煉》、《互動式課件製作》、《微課製作》的三項培訓內容進行了認真的學習。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全國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前沿引領,不僅讓我們經歷了一次資訊觀念的洗禮,還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注入了源頭活水。不知不覺,資訊科技2。0培訓已接近尾聲。無論是經驗豐富的年長教師,還是青春年少的年輕教師,友誼國小的每一位老師都飽含熱情、積極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完成資訊科技2。0的培訓。

4月12日哈爾濱市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徐世達老師進行了題為《基於微能力點的資訊科技2。0考核評價與成果提煉》的培訓。

4月14日,網龍華漁智慧教育研究院周曉中老師從學習時長統計、作品提交、什麼樣的'PPT才叫好、PPT的設計和製作(追求一下“顏值”、多媒體素材的應用和編輯、把知識結構和邏輯視覺化、促進師生互動、打造快樂課堂)四個方面細緻地為大家講述了互動式課件的設計與製作,同時還同老師們在線上互動答疑解難。

4月15日,周曉中老師為教師們進行了《微課製作基礎——流程、常用工具和小技巧》的培訓。

友誼國小通過本次資訊科技2。0的培訓,使資訊科技將能更好的服務與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利於推動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課堂的深入融合。培訓撞擊著老師們的思維。新思想,新概念,新技能為老師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老師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實現資訊科技技能的提升,不斷促進自我專業發展!培訓承載著成長的希望。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7

當今世紀是資訊科技的時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資訊科技課成為了國小的必修課程,如何上好國小資訊科技課,成為了國小教師的最大挑戰。新課標明確指出: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資訊科技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手段和工具。我從以下幾方面探析怎樣上好一堂國小資訊科技課。

一、深鑽教材,備好每一節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國小資訊科技課,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具體情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的瞭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讓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的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其次,教師還應當不斷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備出適應學生髮展、適應課堂教學需求的好課。

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一、點到為止

學生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學能力永遠出乎教師的意料,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能招致學生極其厭煩的迴應,教師只需要點到為止即可,甚至“心有靈犀不點通”。我相信學生自有一套理解計算機的獨特方式,有一種與計算機溝通的先天的靈性,其高效性與合理性是成年人所不及的,因此我們絕對不可強迫學生去迎合教師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點到為止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為學生的創新預留了廣闊的空間,讓學生體驗到發現的快樂,而灌輸式的教學則只會束縛學生的想象,扼殺學生創新的火花。

二、充分展示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體驗,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充分的鼓勵,即使是一個很簡陋的作品,只要有獨特之處就應該予以肯定,賞識學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學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於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一個目標,是一種鞭策。每一節課都應該安排一個固定的環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並讓學生對這個環節產生期待,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

三、形象教學

國小生對物體的感官認知超過了理性認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實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根據國小資訊科技課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有優勢,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如《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教學開始時,教師應有意識地不說電腦術語,而是讓學生自己接觸電腦。首先告訴學生計算機各部分的名字,然後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將名稱與電腦實物配件相結合,接著引導學生看看每個部件的線通到哪裡,看看那裡有什麼。通過這樣的教學,國小生不僅可以很快地瞭解計算機的各個部位,而且可以瞭解相互之間是如何連線的,更可以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祕感,提高學習興趣。

四、廣泛交流

師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教師每一節課的新授時間應該控制在15分鐘左右,而學生自由探討、交流與操作至少需要20分鐘的時間,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習慣,我們要努力創設一種充滿了研究氛圍的民主的課堂。相互交流是一種能力,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學會傾聽同伴的意見,同時學會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是對學生創新性人格的一種培養。

五。遊戲教學

遊戲教學即採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獲得知識。這種方法經常還用於在國小課堂中,而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更加促進了遊戲法在國小資訊科技課中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遊戲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遊戲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識,敢於參與,勇於表現,慢慢地把“學計算機”變成“玩計算機”。如學習“滑鼠、鍵盤”一課時,教師可先教會學生使用滑鼠,再講一些基本的鍵盤知識,讓他們慢慢地學會控制計算機,同時藉助一些益智遊戲幫助學生熟悉計算機,如:“拼圖”、“成語挑戰屋”等,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控制滑鼠、鍵盤,熟練掌握電腦的開啟和關閉。如此一來,既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電腦基礎知識,又容易讓學生接受,實現“寓教於戲”,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地、快樂地學好這門課程。

總而言之,教師是國小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合作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審視教學的各個環節,積極與學生互動,促進學生共同發展。教師應當轉變自己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還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教育教學技術日新月異,資訊科技教師更應當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上好每一堂資訊科技課。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8

通過一個月的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線上遠端提升工程培訓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現有了新的認識,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著,並且改變著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此次資訊科技的運用的培訓,使我在觀念上有了更全新的更新。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我收穫頗多。

一、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

此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者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是每一天緊張有序的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通過培訓我瞭解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熟練運用資訊工具(手機、網路、電腦等)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和運用。而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二、有效進行互動學習交流

遠端研修教育不再侷限在課堂,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媒體通訊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可以隨時將自己的薄弱環節強化學習,直到完全鞏固.更加便於對每個知識內容的融會貫通,使原來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為現實。通過這個平臺,與教育專家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面對面”聆聽他們的輔導講座、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讓我開闊了視野。專業方面,通過論壇與同仁們的談美術、探迷惑,使我在思想、專業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這種平臺,使我們的.距離變得更近、更方便交流。通過看視訊,視訊答疑讓我們有了一次與專家學者進行近距離探討問題的機會。專家學者們奉獻了他們的經驗和研究成果,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水平,讓我們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讓我們增長了見識。通過觀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啟發,學會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竅門,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遊刃有餘,對今後的教育教學來說受益匪淺!與老師交流,在班級論壇中發帖、回貼,進行論壇研討等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併為以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資訊科技能力有所提升

通過遠端網路聆聽專家教授對“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能力的標準解讀”,“資訊化教學環境的專題報告和案例分析”的學習。讓自己充分認識到教師作為孩子們的領導者,首先要具備最基本的資訊科技的素養、掌握資訊科技的操作的基本能力和應用處理資訊科技的綜合能力。深刻認識到深刻的認識到教育資訊的重要性,明白什麼是教育資訊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麼是辦公軟體強大的功能,平時我只會對辦公軟體進行簡單的應用,沒有更進一步去學習,聽了教授老師的解析與演示操作,深刻的認識到什麼專業知識,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來豐富自我專業知識。

總之,不管是遠端培訓還是線下培訓都會提升我們的資訊科技能力,相信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之中將會時常應用到。這次培訓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終身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是我們七十年代教師還要努力的方向!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9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

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一起去留學。

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後續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於開放式,氣氛輕鬆。

各組員可以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對於我們來說,雖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訓,但受益匪淺。在這裡我們見識了很多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是學習收穫巨大。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資訊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穫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勢。專業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全面實施資訊科技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資訊科技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為資訊科技課程建設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覺得有所感觸,所以又去看了有關的知識現把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願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嚐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資訊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後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麼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於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課,無論怎麼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並且採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並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群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衝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髮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後,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由於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製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0

我是湖南省古丈縣默戎鎮的一名國小教師,很慶幸福建州教育部門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得到名師傳授的教學經驗和技術指點。從教以來,我接觸教育技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教學中總存在許多困惑,利用這次培訓正好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雖然學習很緊張只有五天的時間,但過得很充實,受益匪淺,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技術能力的提升,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對我們的教學思路進行了梳理,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老師的有效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課,雖然略感生澀,卻使我深受啟發,並理清了自己的收穫:

1、接受了教育技術這個新的專業術語。現代教育技術首先致力於以科學觀來考察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設計教學策略,力求發揮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通過優化教學過程來獲得儘可能理想的教學效益。

2、深入領會了解了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前我們的教學更多的是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技術、輕思想等。通過這次培訓,使我體會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課,課前的思考、準備及課後評價、反思與課堂上的`組織、教學等環節同等重要。

3、學習領會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在這裡,我是作為一個學生的角色在課堂裡感受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比自己的學生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邊的教育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致的思考。

4、矯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我們每當喊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時,都會以條件有限為藉口。現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術除了利用資訊科技外,只要合理、科學地使用教育技術,同樣通過傳統的媒體也能上出一堂高質量的課。

總之,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所學到和掌握的資訊科技知識與能力,更好地應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我會不停地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提升應用能力,持之以恆,不懈地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1

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和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覺有了新的熟悉,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進展,轉變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獵取、分析、處理、應用的力量將作為現代人最根本的力量和素養的標誌。同時對我各方面的力量有了很大提高,特殊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力量,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熟悉到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我收穫頗多。

一、樹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資訊科技應用力量提升培訓,雖然只有短短几十天的時間,但是每一天的網上學習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常我都停流在根本應用上,然而通過此培訓,才真正的熟悉到自我在專業方面還有很多的缺乏,在今後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學問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2、隨著資訊化快速進展,作為一名教師,必需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作為一名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把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嫻熟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等)對資訊資源進展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養的養成就要求資訊科技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意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養之一,假如資訊科技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意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養的教師。

二、提升了專業學問

1、通過傾聽專家教授對 “資訊化教學環境”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熟悉到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根本的資訊素養,把握資訊操作的根本力量和獵取資訊的力量,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力量和綜合運用力量。深刻的熟悉到教育資訊的重要性,明白什麼是教育資訊化發的進展狀況,真正理解了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把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體的根本應用。

2、通過傾聽專家們對“資源檢索與獵取”、“多媒體素材的處理”、“辦公軟體綜合應用”、多媒體課件設計與製作、微課設計與製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學問方面太落後與缺乏。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麼是辦公軟體強大的功能,平常我只會對辦公軟體進展簡潔的應用,沒有更進一步去學習,深刻的熟悉到什麼專業學問,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來豐富自我專業學問。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2

資訊科技的運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作用在於構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多維空間,資訊科技的運用與現代教學改革創新有密切的關係,使現代教學理論能夠得以充分地發揮,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啟發學生主體的創新精神,具有現實的意義。基於多媒體專案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獲得專案設計,計劃和製作多媒體作品的教與學的方法,因此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從事國小語文教學,語文是一種思維工具,學習工具,任何思維和學習活動,無論哪個學科都離不開語言。但是國小孩子由於年齡特徵,比較好動好問,不可能在一節課內認真端正的學習課本知識,因此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以其直觀性,綜合性,將課本中枯燥煩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實現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但也不是任何環節都能由多媒體來實現的,也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這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果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識的重、難點。一般來講,多媒體應使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個人認為資訊科技在拓展閱讀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課文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推薦1—2篇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選讀,將課內知識有機的向課外延伸,更使學生學以致用,用自己已有知識

再去吸取更多的未知知識,既溫故又知新,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檢驗學生學習過程,一舉數得。

面對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我在參與的同時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運用才能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實提高課堂35分鐘教學的實效性?不是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輔助教學作用?希望在今後的實踐中能不斷探索,不斷獲取!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學習體會1

資訊科技的運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作用在於構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多維空間,資訊科技的運用與現代教學改革創新有密切的關係,使現代教學理論能夠得以充分地發揮,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啟發學生主體的創新精神,具有現實的意義。基於多媒體專案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獲得專案設計,計劃和製作多媒體作品的教與學的方法,因此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從事國小教學,國小孩子由於年齡特徵,比較好動好問,不可能在一節課內認真端正的學習課本知識,因此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以其直觀性,綜合性,將課本中枯燥煩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實現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但也不是任何環節都能由多媒體來實現的,也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這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果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識的重、難點。一般來講,多媒體應使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

面對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我在參與的同時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運用才能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是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輔助教學作用?希望在今後的實踐中能不斷探索,不斷獲取!

通過學習,我對於“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和”有了一定的認識。所謂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將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資訊科技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間接促進資訊科技的掌握,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科技已成為科技進步的主要標誌。社會生活的資訊化,使得教學與資訊科技有效整合成為必然的趨勢。資訊科技創造了生動、形象、互動的開放式的英語教學環境,它具有大容量、多資訊、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徵,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語言實踐,使教學效率達到最優化,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能力。

本學期,我希望通過對於“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和”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能夠利用資訊科技開一堂實踐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路等教學手段,呈現給學生一個互動化、資訊化的課堂。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3

學習資訊化教學環境之下的教學設計一課,我覺得收穫大大超過了我以前所學的,我對於教學設計有了顛覆性的認識。

姑且拋開資訊化環境這個大背景不看,我們把關注的焦點集中於教學設計,在沒有學習這一課時,教學設計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就是,老師在上課之前的備課,一個老師寫下自己在個課時之下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達到的教學目標,在我腦海中形成了粗略的備課方案(以國小語文課本中的課文《虎門銷煙》為例):首先教學目標,讓學生知識和能力:1、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讀準三個多音字的讀音,會寫田字格里的九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自讀、勾畫、感悟、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字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受到情感的薰陶,學習林則徐堅決抵禦外敵,維護民族尊嚴的崇高品質,在心中埋下堅決不碰毒*的種子。 學習了這一課之後,我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不科學,這樣的備課老師而言,它的實用性是多麼的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上課伊始,通過視訊觀看,便藉助錄象這一直觀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快速帶入學習的情境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本節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課文,讓學生的情感與文字產生共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參與到課文所構建的.“世界”中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語文能力和語文基礎知識有所提高,還能從中受到情感上的薰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文字,與文字對話,自始至終讀書,在一遍一遍的讀書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這一環節就是要將抽象、凝鍊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絡起來,將課文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於視覺的豐富多彩的畫面,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以讀為基本方法,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對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這個過程中,力求引導學生將靜止的文字描繪成鮮活的畫面,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以達到既真正地走入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於文字之外,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是做加法的藝術,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學會把課文讀厚,善於讀出文章背後隱含的東西,善於想象出文章可能牽連著的意蘊。“圍觀的群眾又想到了什麼?”以及“你想說點什麼?”這兩個問題都為學生放飛思維搭建了一個自由的平臺。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將靜止的文字描繪成鮮活的畫面,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從而使學生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於文字之外,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綿綿不絕的情感中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文字,與文字對話,讓學生自始至終讀書,在一遍一遍的讀書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讀,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靈的激盪,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課件能將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此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錄象中,感受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從視覺上直觀地欣賞虎門銷煙的壯舉,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使學生不僅理解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由此將課文的情境繼續延伸,並將課文的學習延伸到課外,重視課後的積累。

所以我們想要成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或者是一位優秀的學習者,是必須瞭解一些重要的理論的。教學設計不是一個簡單的我們想象中的過程,而是由一系列的過程組合起來的,如:學習需要分析,我們在教學之前瞭解學習者的需要就會對安排的內容有取有舍,學習目標的闡明,作為學習的目標應該是具體化的,現在的新老師們往往會犯一些共同的毛病例如:把學習目標寫得過於籠統,用一些大而空的詞如:理解、瞭解、掌握等概括性很強的詞,導致的後果是學生不能清除有效的判斷自己是否學懂了。所以我覺得蔣老師介紹的兩個方法十分有效一個是A,B,C,D編寫法,清楚易懂,一個是內外結合的編寫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在以後的實習或者從教之中必定會帶了巨大的幫助。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4

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資訊科技這門課從誕生起就被人們劃入了“副科”:領導不重視,師資力量弱;老師不當回事,上課憑經驗,沒有任何資料和模式可參考;學生也只把這門課程當休閒,課堂上就是玩玩遊戲、上上網。但從學生的發展來看,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資訊時代的到來,需要我們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那麼如何引起學生對這一科目的重視與興趣呢?

一、巧妙設計課堂內容

資訊科技課不同於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規教學科目,其內容的變化極為頻繁,具有內容跳躍性大、更新快、技術性高、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我們在設計時,除要注意鑽研課程標準、認真分析教材、抓住重點難點、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外,還應注意技術的發展,在備好教材內容的同時,可以把其他學科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把資訊科技課堂學習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

我平時就要求學生在網路中搜索出一些自己喜歡的各種圖片,然後分類儲存在圖片素材資料夾裡面,在講《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這一節課的時候,與生物學科進行簡單結合,按照鮮花,森林,動物,昆蟲的圖片順序插入幻燈片中,同時對相應的圖片內容加入對應的文字介紹,在學習幻燈片的同時,對生物學科也進行了簡單的複習。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資訊課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教材,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慾望不同,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絡,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並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在進行課程綜合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容,提出恰當的計算機綜合設計課題,這些課題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適當難度;二要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四要能儘量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目。

(1)例如我設計的一節課就是以《我的家鄉》為題目,利用百度網站搜尋“八家子”關鍵字,然後讓學生在結果中找出我們所要的自己的家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然後充分展開,學習如何搜尋文字資訊。

(2)搜尋八家子圖片,找出八家子的地標建築林業局大樓,讓學生學會如何搜尋圖片資訊,並指導他們查詢自己感興趣的圖片,鞏固學習成果。

(3)教師利用谷歌地圖,找到八家子,繼續找到上南中學,然後讓學生自己查詢北京等著名城市的著名建築,讓學生感受網路資訊的全面豐富。

在綜合設計中要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

三、任務驅動,培養創新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所以我認為資訊科技課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應以“任務驅動法”為主。“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顯著特點是: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圍繞著一個個目標逐個地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適合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適用於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同時也充分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教學思想。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圍繞著一個個目標逐個地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

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時,還要靈活使用這一教學法。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具體化且任務越具體、明確越好。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意義建構來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以學生為中心,以用帶學、以用促學,達到學以致用

上好課,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可以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後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同學學習,學生中有部分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多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機會和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總體說來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及時反饋矯正,培養綜合能力

及時反饋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練習的效果,它能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在每次單獨練習之後,通過師生反饋讓學生知道自己操作的優缺點,能很好地糾正不正確的操作和鞏固正確的操作。反饋時可指定學生進行自學內容的嘗試演示,其他學生觀察其在演示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並加以思考,然後再讓學生分析、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後再由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及時的反饋、矯正既不僅鞏固了學生正確的操作技能,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總之,只有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不斷的在教學中摸索,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快樂、和諧的、有趣的教學氛圍,才能事半功倍,讓自己的課堂閃爍著學生們積極渴求知識的眼神,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和孩子們共同成長!

資訊科技心得體會15

遠端教育資源是學生萌發創新思維、創新精神,走向世界的視窗。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到電腦多媒體網路資訊領域,可利用網路資訊的特點,如豐富、及時、方便、互動性等,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我倍感榮幸能參加此次培訓。身為基層教育工作者,能夠接觸到遠端教育,步入資訊課堂,運用先進的網路資訊科技進行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也是當今世界教育技術發展的新趨向。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夠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研究的`主體,變被動研究為主動研究。因此,一個好的課件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製作課件既要講究精美,又要講究實用。

通過研究,我進一步理解了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如果只有現代教學媒體,教師不能很好地應用在教學中,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其作用。

同時,我還感受到充分利用各種網路資源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也要積極參與網路資源的建設,運用網路技術貢獻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成果,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路資源,從而豐富自己的研究經驗。

通過遠端教育培訓,我進一步掌握了資訊科技等有關基礎知識及其應用,雖然有些困難,但我相信只要不斷研究,不斷嘗試,我一定能夠掌握更多的技術,為我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