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7.7K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1

5月21日在江蘇省大豐高階中學和大豐市實驗國中舉行了為期兩天的“20xx鹽城市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研討活動”,與會人員是全市各國中、高中學校的資訊科技老師,我也有幸參加本次活動。通過這次聽課和聽專題、專家講座,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

21日上午我被安排在國中資訊機房Ⅱ聽課,先後聽了大豐市西團初級中學錢麗吟老師的《製作互動網頁》、鹽城市明達中學王澤群老師的《資訊的數字化》和東臺市頭灶鎮中學謝海蓉老師的《圖片分類及格式》三個課題。總體來講,三位老師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優點:

1、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教學基本功紮實、調控能力強、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展示自我的教學理念。導課自然,語言豐富,教態自然,課堂氣氛活躍,思路流暢。

2、老師都精心準備了自己的課件,教學設計合理,注重了知識與技能的聯絡,真正做到了講、練的有機結合,同時使我們體會到上好一節資訊科技課的辛苦。

通過半天的聽課,讓我受到許多啟發:

1、課堂評價的重要性。通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練習,穿插中間的評價或最後的評價,使教師能及時的從學生那裡反饋的資訊中及時調節自己的上課程序及相關內容更好的落實。大豐市西團初級中學錢麗吟老師在講課過程注重了對學生作品的評價,而且做得很到位。這一點我認為很值得學習,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注重在這方面下功夫,利用課堂的評價系統更好的完成對學生活動情況的掌握。

2、體現小組合作精神,提倡小組合作。當然小組合作不一定每堂課都合適,但適當的應用小組合作,對於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力的培養起到很大的作用。鹽城市明達中學的王澤群老師在這方面做得也很好,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並且效果很不錯,說明老師調控到位。

3、我個人認為優美的語言在資訊科技課上也很重要,雖然資訊科技是屬於理科範籌的科目,大多著重學生技能的培養,但優美的教學語言是不能忽視的。東臺市頭灶鎮中學謝海蓉老師的《圖片分類及格式》這節課的前半部分是非常精彩的,尤其是謝老師的詩情畫意的課堂語言,印象非常深刻,今後我要學會提煉自己的教學語言,要著重於平時的積累,這也是個人素養提升的過程。

在之後的各位名師的專題講座以及專家的報告讓我受益匪淺。5位名師都是針對當前初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過程各種案例的探討以及解決方案。鹽城市資訊科技教研員曹恆來主任作了題為“讓教學有‘力’,讓課程有‘度’”的專題講座,為我們資訊教師在今後的教材處理、教學方法等方面提供了權威的指導。江南大學劉向永副教授做了“從國際動態看資訊科技課程發展”的.專家報告,讓我們看到英國、日本等國家的資訊科技課程,讓我們感受到資訊科技課程的國際走向,增強資訊科技課程教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照名師、專家的講座,我深深地感悟到要做一名合格的資訊老師,尤其是要做一名優秀的資訊老師,這段路還很漫長。

總之,我們要做的就是趕緊行動起來,加強自身學習,認真地搞好教學工作,並努力創造各種條件進行教研活動,逐漸縮小差距,不斷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以人為鏡,能夠體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通過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聽名師專家講座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個捷徑,學習已經結束了,但是我的工作還在繼續,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將不斷反思,更上一層樓。

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2

20xx年5月21日至22日有幸參加了鹽城市舉行的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研討會,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活動引領教學,促進深度學習”,在這兩天中的學習生活中,我學到了,也看到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事物,感慨頗深。21日上午三位優秀的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三節精彩的課,可以看得出來,他們上課之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資訊科技老師的自信,他們賦有青春活力,激情澎湃,深深的感染了大家。是我平時上課所不具備的,試想下,老師自己對這門學科都沒信心,學生本身由於外部等等原因不夠重視,我們怎麼可能有較高的課堂效率呢?

第一節課是鹽城市第五初級中學王美玲老師執教的《引導層動畫》,課前播放《童年》flash動畫,把學生的注意力頓時吸引到課堂中來,通過兩個蝴蝶飛的動畫片段以及原始檔的比較,使學生髮現不同,並且找到原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節課中,老師講解的思路很清晰,由淺入深,層層疊進,學生參與性高。施梅老師上的《程式中的邏輯判斷》這節課改變了我對程式的看法,在讀大學的時候,我最害怕的專業課就是C,C++語言,他們就如一部部天書,根本就不懂,好不容易考個及格,所以對程式有種畏懼感,當我看到程式內容出現在國中課本中時,真的有點不知所措。施老師能選這節課展示,我真的很佩服她的膽量和勇氣,聽這節課時,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跟同學一起了解新的知識內容,這麼複雜的程式通過施老師的講解顯得那麼的簡單易懂,而且有趣,增強了我學習程式的自信心。陸老師《聲音格式的轉換》這節課通過欣賞帶有音樂的PPT課件,把我們一起帶入到了美麗的風景中——大豐,老師通過佈置四個活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膽地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探究,這是我所不敢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學生完成不了,緊張得不知所措。

在下午的評課中,三位老師分別介紹了各自的教學構想、教後反思,接著聽課老師進行點評,交流,討論。大家暢所欲言,既肯定了他們公開課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了不足的地方。後來基地參觀,專家講座,讓我大開眼界,漲了知識,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對教育事業的追求,一開始我以為資訊科技課就是技能課,現在我改變了想法,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很感謝曹老師為我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提高的平臺。通過本次資訊科技的培訓,我轉變了自己的學習觀念,高度重視、認真負責的按照現代老師的要求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促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的提高,奔向高效率課堂。

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3

12月22日,山西省電教館有關專家在市教育局電教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我校就資訊科技裝備和使用情況進行調研。

我校教導處負責人、資訊中心工作人員和一線教師代表參加了調研。

專家組詳細瞭解我校資訊科技裝備情況,就硬體平臺的現狀和教育資訊資源的使用情況,同我校教師進行了深入、坦誠的交流。

對老師們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專家組認真記錄,並做建設性的指導。就教學資源的使用,專家組認為,教師必須具備對網路教育資源二次開發的能力和素養,不經過調整和補充的教育資源對教學實踐是不具備指導性的。

我校語文、數學、資訊科技等科目教師,從教學實踐出發,就如何改善和提高學校資訊科技裝備,向專家組坦誠地表達了訴求和希望。對我校目前存在的硬體平臺相對滯後,整體網路環境相對擁堵,專用數字化教室短缺以及校本數字資源庫資訊不足的情況,專家組表示,下一步將從硬體保障和軟體建設上解決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在大資料時代的背景下,教育資訊化技術在教育手段中的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同時提高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水平,

使相對枯燥的傳統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多彩更加具有吸引力。

我校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普及和應用,具有一定的基礎,任課教師的資訊科技運用能力也能基本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但同先進地區相比,在硬體配置上,還有較大的差距。專家組表示,一定將我校資訊科技裝備和使用的現在如實反饋,切實解決問題,改善條件,推動學校資訊科技應用全面發展。

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4

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為本,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而“高效課堂”的根本目標正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價值正是通過教師的教讓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真正的發展。如何積極探索優質教學的策略,打造高效的資訊科技課堂呢?那麼下面是筆者的一些淺顯探索和認識。

一、“任務驅動”與“情境創設”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國小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所學內容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主題,展示任務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基礎。

為此,充分運用豐富的學科教學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每堂課從計算機上有新發現、有新收貨,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所蘊含的知識、技巧之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

例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這樣匯入主題任務:首先,教師播放MTV“小海龜運動”讓學生欣賞,並引出課題。然後,引導學生“怎樣製作相同的小海龜運動途徑呢?這就是這堂課我們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這樣設計不但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而且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設,深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的慾望。

二、“集中演示”與“個體嘗試”相結合

國小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形象建模階段,畢竟在他們腦海裡很多知識都是空白的,他們要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而正好資訊科技是一門可以接觸許多實體或者建立模型,好讓學生們直觀的感知,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在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採用“電子教室”教學軟體集中演示操作步驟。這種“集中演示法”是資訊科技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學生接觸新知或答疑解惑時,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簡潔有效的。加上學生可以跟著螢幕同步模擬練習,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操作要領。

讓學生從跟著老師模擬練習到自主實踐、嘗試操作,這是一個知識和技能逐步內化,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實踐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親自操作才能體會到小海龜運動的要領。

三、“組間競賽”與“組內互助”相結合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差異。有些學生一點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過自學可以舉一反三,而也有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的太淺怕影響了基礎好的學生的發展,而教的深一點又有些學生聽不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們進行“組內互助”。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發揮其長項,而基礎差點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到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競賽評比”是資訊科技課堂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資訊科技的實踐操作過程中。但“競賽評比”也有缺陷,會導致一些落後學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採取小組間的“競賽評比”與小組內的“互助合作”相結合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成就感與集體榮譽感。

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各異,導致了完成學習任務的進度不同。這時,採取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形式,不僅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而且提供了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自主學習”與“同桌交流”相結合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說:“一個好教師不僅奉送真理,而且教人怎樣發現真理。”操作練習是資訊科技教學的核心,很多時候學生對於教師的講解往往不能很投入地聽,他們的注意力絕大部分時間指向自己剛剛遇到的問題或剛受到的新異刺激上。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只教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而是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認知過程,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並能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將自己探索到的知識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分享。

讓學生研讀書本,學習操作步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讓學生形成有疑難先找書本幫忙、先自己想辦法解決的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將自己探索到的知識、自己的疑難困惑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分享,培養了學生資源共享、資訊共享的意識,使學生懂得與他人交流溝通、相互學習的重要意義。

五、“總結提升”與“反饋評價”相結合

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及時總結必不可少。精確的總結不僅可以理清知識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而且可以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好鋪墊。為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給學生積極、及時的評價也是組織教學的有效手段。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使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力,增強勤奮工作的熱情和信心,鼓勵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風。

但總結不應該只是教師來進行,而是應該讓學生也主動參與進來。讓學生自主總結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態度和效果、學習的感受和體驗等。並讓同學之間進行互評,小結注意點。最後,老師總結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總結自己的收穫和感想,並對學生提出希望。總結提升與反饋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課堂總結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幫助學生反思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教師的總結性評價是對學生自評互評的有效補充,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反饋,給學生提供了借鑑與反思的機會、激勵與提升的平臺。教師的收穫和感想,拓展了學生的認知空間,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形成了合作交流、共享共贏的意識。

六、“鞏固練習”與“拓展延伸”相結合

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中,需要給學生安排一定量的鞏固練習,來加強知識技能的掌握。如果鞏固練習能與課外的拓展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更有利於提升的學生資訊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此,我這樣設計最後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美化自己的小海龜運動途徑,並把自己所繪畫的與同桌和老師交流分享。並希望同學們課後多練習、多觀察,掌握更多的電腦繪畫技巧。

學生通過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主完成草原圖的設計,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和創作的成就感,培養了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展示了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總而言之,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作為發展性教育,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程序的主陣地,我們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和方法,加強教學研究,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堅持課程改革和創新精神,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更高。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多種多樣,如何打造資訊科技高效課堂是一個長遠常新話題,等待我們不斷尋覓,上下求索。

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5

當今世紀是資訊科技的時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資訊科技課成為了國小的必修課程,如何上好國小資訊科技課,成為了國小教師的最大挑戰。新課標明確指出: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資訊科技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手段和工具。我從以下幾方面探析怎樣上好一堂國小資訊科技課。

一、深鑽教材,備好每一節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國小資訊科技課,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具體情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的瞭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讓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的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其次,教師還應當不斷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備出適應學生髮展、適應課堂教學需求的好課。

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一、點到為止

學生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學能力永遠出乎教師的意料,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能招致學生極其厭煩的迴應,教師只需要點到為止即可,甚至“心有靈犀不點通”。我相信學生自有一套理解計算機的獨特方式,有一種與計算機溝通的先天的靈性,其高效性與合理性是成年人所不及的,因此我們絕對不可強迫學生去迎合教師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點到為止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為學生的創新預留了廣闊的空間,讓學生體驗到發現的快樂,而灌輸式的教學則只會束縛學生的想象,扼殺學生創新的火花。

二、充分展示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體驗,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充分的鼓勵,即使是一個很簡陋的作品,只要有獨特之處就應該予以肯定,賞識學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學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於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一個目標,是一種鞭策。每一節課都應該安排一個固定的環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並讓學生對這個環節產生期待,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

三、形象教學

國小生對物體的感官認知超過了理性認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實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根據國小資訊科技課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有優勢,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如《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教學開始時,教師應有意識地不說電腦術語,而是讓學生自己接觸電腦。首先告訴學生計算機各部分的名字,然後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將名稱與電腦實物配件相結合,接著引導學生看看每個部件的線通到哪裡,看看那裡有什麼。通過這樣的教學,國小生不僅可以很快地瞭解計算機的各個部位,而且可以瞭解相互之間是如何連線的,更可以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祕感,提高學習興趣。

四、廣泛交流

師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教師每一節課的新授時間應該控制在15分鐘左右,而學生自由探討、交流與操作至少需要20分鐘的時間,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習慣,我們要努力創設一種充滿了研究氛圍的民主的課堂。相互交流是一種能力,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學會傾聽同伴的意見,同時學會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是對學生創新性人格的一種培養。

五。遊戲教學

遊戲教學即採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獲得知識。這種方法經常還用於在國小課堂中,而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更加促進了遊戲法在國小資訊科技課中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遊戲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遊戲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識,敢於參與,勇於表現,慢慢地把“學計算機”變成“玩計算機”。如學習“滑鼠、鍵盤”一課時,教師可先教會學生使用滑鼠,再講一些基本的鍵盤知識,讓他們慢慢地學會控制計算機,同時藉助一些益智遊戲幫助學生熟悉計算機,如:“拼圖”、“成語挑戰屋”等,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控制滑鼠、鍵盤,熟練掌握電腦的開啟和關閉。如此一來,既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電腦基礎知識,又容易讓學生接受,實現“寓教於戲”,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地、快樂地學好這門課程。

總而言之,教師是國小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合作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審視教學的各個環節,積極與學生互動,促進學生共同發展。教師應當轉變自己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還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教育教學技術日新月異,資訊科技教師更應當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上好每一堂資訊科技課。

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6

國小數學教學與現代資訊科技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達到了教學過程優化。當然,任何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功能。現如今許多教師已經學會了運用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但如果不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不考慮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味地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不但不能突破教學重難點,反而會適得其反,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資訊科技環境下國小數學教學應重視“學生的感知和體驗”。

一、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忽視了學生的直接感知。

國小生學習數學中,許多概念對他們來說是抽象的、模糊的,這就需要首先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很好的表象,讓學生試著自己去感知、發展、自動探索,建立新的認知機構,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和概念的本質屬性,而這些都需要對國小生進行數學感知能力的培養。學習活動中,學生感知能力的培養需要有可感知的具體實物的支援,如果沒有豐富的感知材料的支援,清晰完整的表象無法建立。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卻忽視學生這一階段的發展特點和接受能力,只是一味的追求華麗時尚的多媒體課件演示,進行空洞、乏味的說教,結果適得其反。例如:“千米的認識”的教學,千米是較長的長度單位、它不能直觀、具體靠眼睛就能觀察得到,只能靠親身體驗,實際感知。為了讓學生通過實際感知用千米作單位的距離,在這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做了大量的課前調查和親身體驗活動。讓學生由家長帶領體驗從家出發走到哪裡大約是1千米?用了多長時間?感覺走得累不累?你覺得1千米怎麼樣?跑一跑學校的跑道:1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跑完1千米後感覺累不累?推測游泳池:長50米,20個來回是1千米。通過學生親身實踐去走一走、觀察、推測等體驗性活動,豐富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在學生熟悉的、有趣的具體情景中,用不同方式建立了1千米的實際觀念,清晰完整的建立了1千米的表象。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直接獲取了新知,而且學生一直是在積極主動的、興味盎然的、心情愉快地學習。

再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後,教師可設計這樣一節數學活動課,錢幣中的數學問題。用50元錢,去菜場買菜準備今天的晚餐。在遊戲中教師提供一些葷菜、蔬菜的價格,並讓一些學生做營業員,其餘學生自由組合成家庭。這時學生首先要根據家人的喜好開出選單,通過估算買菜的總價不能超支,還要懂得貨比三家,個別學生還知道在買賣中進行討價還價。在這樣的遊戲中,培養的不僅是學生的數感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情商,使學生感到數學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東西。但在這些活動之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實際有趣、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各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趣味性的練習中輕鬆鞏固知識、應用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二、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忽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

在現代多媒體教學使用中,處於主導地位的仍然是教師,主體仍然是學生。由學生具體操作就能解決的問題,絕不能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取而代之。因為儘管多媒體功能再強大,它也不能代替學生由操作而獲得的思維。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要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但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公開課,簡直成了多媒體的天下,許多需要學生自己動腦去思考,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去探索的機會都被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所代替。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在學生猜想到把圓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接成長方形,根據長方形的面積求圓的面積後,教師根本沒讓學生動手做一做,而是直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把圓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等,再拼成長方形的過程。當學生獨自練習時,卻發現他們只會運用公式進行計算,但許多學生根本不知道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圓的半徑。

這就是課件的演示脫離了學生的實際了,形象的課件確實吸引了學生,但沒有真正促動學生的思維。其實這個拼接的過程更適宜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讓他們在操作中觀察、發現、體驗,他們會真切地感受到圓與拼接成的長方形的關係。這也充分說明了如果多媒體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就會減少,學生會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實際收穫,這正是課堂教學的大忌。

多媒體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課都能運用多媒體教學。因此,教學中儘量讓學生動手操作去解決問題,這樣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

在多媒體的使用中,有些教師把多媒體看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藥,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使用功能,忽視了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在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時,本應該讓學生思考時,教師卻直接用多媒體演示;有時,學生在解題時出現了疑難,本應該引導學生仔細探索時,為了讓自己已做好的課件別浪費,便走馬觀花似的晃過去了。一節課下來,就像在演電影,教師就好像是解說員。

教育的目的是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激盪了學生的思維,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

四、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學生是很敏感的集體,尤其對教師的一舉一動更加敏感。教師站在講臺上,是飽含感情,還是在機械地完成教學,學生都很容易感受得到。教師的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親暱的動作,會使學生心情舒暢,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而這些是任何電子媒體所不能代替的。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若沒有情感的接收,學生會感到不受尊重,容易陷入被動盲從的學習與生活中,以致於對教師和教育缺乏信任感,對自身的成長也會感到迷惑。因此,富於真情實感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在合理使用多媒體的情況下,尋求機會走入學生當中,當某個學生回答很有創意時,我們可以摸摸他的頭、為他豎起大拇指,……而這些肢體語言的讚賞,站在講臺上是無法實現的。

綜上所述說明,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我們只有適時、適度地把握好應用的各個環節,重視學生的感知和體驗,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資訊科技活動心得體會7

這一學期,我校為提高新教師教學水平,實行了“師徒結對”的活動,搭建了“互相學習”這個平臺。在活動中通過聽課、評課、反思一系列安排,使我感受到成長無處不在,活到老學到老。

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一些認識和收穫。

一、向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要虛心向師傅學習,學習他的優點,取長補短。她教學經驗豐富,積累深厚,經常能夠在很多很有難度的問題給予幫助,並且善於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通過與她進行教學交流以及聽她的課,我不僅學到了有效的教學方法,也積累了寶貴的教學經驗。

二、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一名教師,我首先做到詳細備課。俗話說,要想給人一碗水,需要先有一桶水。同樣的道理,要想講好兩節課,需要先花數倍於兩節課的時間去備課。我體會到,在上一節課之前要先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相應的知識結構,作到針對性的教學。在上課時不能全部都是重點,細細道來,而是應該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精講精練。其次我努力合理地使用一些教學手段和工具。使原本枯燥的課堂有錄音、圖片、視訊等,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得教學更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作為一名教師,學習的激情要保持。我在完成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不斷的完善、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在某些領域挖掘自己的潛力,樹立自己的專業特色,根據學校的要求,平時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總之,做為一名教師,我更應該珍惜這樣的好機會,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加強教育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實踐中注重經驗的積累,對教學教法進行不懈的鑽研和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這個學期,我校”青藍工程”的活動。這是一項非常好的行動,它能夠使我們這些剛從校門裡出來的新老師獲得有經驗老師的幫助,是我們更快的成長,爭取早日成為一位合格的教師。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是一位要求嚴格,課堂風趣的好老師。一位剛出學校出來的新老師雖然在知識上有了一定的積累,但缺少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而實際證明,在中學的課堂上,豐富的教學經驗往往比知識更重要。如何備好課,如何上好一堂課,在課堂中如何正確的把握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這些對我們新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頭疼的事,我們新老師在課堂上往往是講了很多專業的知識,學生卻是聽不懂,於是學生就認為我們不會教。如何解決在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向我們的師傅請教,多學習。通過這次拜師活動,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作為一位老師應該怎樣去促進專業上的成長。

1、處理把握教材的能力。

新教師往往對於教學整體的設計構思、教學過程的調整、對教材的處理等,不完全具備設計課程的能力,課堂教學無法進展。通過和師傅的結對,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我逐步掌握正確、適當地處理教材的方法。

2、是良好的課堂管理技能。

開始時我一踏進課堂,一心只顧精心準備的教案,而忽視了觀察:觀察全體學生的反應,觀察個體學生的表現,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等;缺乏與學生的眼神交流。這些正是我要修煉的地方。通過聽師傅的課,直觀地感受和學習師傅在實際課堂中怎樣組織活動、轉換銜接活動、培養群體學習行為,及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處理。。

3、傳授講解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是從做學生過來的。我自己就深有體會,做學生的時候,對知識只求理解掌握,如學習英語語法,只要求考試時會做就行。再如,閱讀文章,只要自己懂得即可。但是一旦上了講臺,就會感覺原先自己覺得很簡單的知識卻很難讓學生明白、理解。怎樣深入淺出地講解,的確是一門藝術。經常聽張教師上課,就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原來這樣講解,學生就容易理解,而且不易遺忘。

4、教學反思能力。我經常從和師傅的交談中得到啟迪,我聽師傅的課也有很大收穫。每聽完師傅一節課以後主要有兩點是我一定要反覆思索的:一點就是師傅這堂課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她在講解中如何解決學生出現的實際問題;一點是師傅在課堂上是如何組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注意力。我們常在一起交流上課後的體會,討論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在這樣反反覆覆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

師傅給我評課時,會反饋出很多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優點和缺點。比如在課堂時做演示講解,我可能從教師的角度覺得很清楚明白了,但並不知效果會怎樣,但師傅可以通過聽課,從聽講人的角度體會到,評課時就會反饋給我,從而起到了肯定或否定的效果,讓我以後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調整。

熱門標籤